《地藏龍神農巨獸》「微創新」,破解國產怪獸片同質化困境

2020-12-15 貓影文娛

作者 | 貓叔

怪獸題材對於網絡觀眾的吸引力,早已有目共睹。最近愛奇藝熱播的《地藏龍神農巨獸》,再次證明了觀眾對於「怪獸電影」的熱情居高不下。

《地藏龍神農巨獸》以歷史悠久的神農架野人傳說為基礎,進行了合理的想像和改編,通過正與邪、人與獸、獸與獸的多重對抗,將人性的貪婪無度與怪獸的嗜血成性展露無遺,給觀眾帶來了極大的視覺衝擊和心理衝擊。

雖然是怪獸片,但《地藏龍神農巨獸》卻不失厚重,影片中既有對人性和現實的深刻反思,也呼籲大家對大自然要心存敬畏。而且在保留怪獸片經典敘事框架的情況下,在主題、人物、臺詞和「文化」延續等方面做了一系列的「微創新」。

這樣的創新和嘗試,對於同質化嚴重的怪獸題材來說,顯得非常難能可貴。

神農架野人PK食人巨獸

如果用好萊塢的視聽標準來衡量的話,國內的怪獸片普遍都存在著一定的差距,《地藏龍神農巨獸》也不例外。

雖然《地藏龍神農巨獸》裡地藏龍造型栩栩如生,令人不寒而慄,野人「猿王」非常逼真、纖毫畢現。但不得不承認,目前國產怪獸片在製作上依然存在著較大的進步空間。

讓人欣喜的是,《地藏龍神農巨獸》並沒有標榜華麗的鏡頭和炫酷的特效,而是通過高超的敘事技巧和節奏把控將緊張刺激的氛圍,呈現得恰到好處。

不管是人獸對決,還是猿王與地藏龍的終極PK,都驚心動魄,全程高能,令人窒息。

隨著怪獸逐漸浮出水面,人性的隱痛也被慢慢打開,影片帶給我們的驚奇和疑問也接踵而至。

神農架是否真的存在野人?野人的基因真的可用於人類造血幹細胞再生技術?成群的吸血蝙蝠、神秘的巨型腳印、神秘莫測的食人怪獸,探險活動的背後究竟隱藏著什麼樣的驚天陰謀?詭譎、神秘、懸念,精彩迭出,深入神農禁地腹地,探險小分隊能否揭開這個歷史遺秘?

《地藏龍神農巨獸》把一個接一個的坑擺在我們面前,我們無法逾越,卻又不忍就此罷手,只好跟著劇情一步一步走下去。

《地藏龍神農巨獸》裡的「文化懸疑」

《地藏龍神農巨獸》少見地將鏡頭對準了「神農架野人」這一藝術形象,創新性地將怪獸題材嫁接到了「文化懸疑」裡面,對風景如畫又危機四伏的神農架腹地進行了藝術化的呈現。

「神農架野人」位列「世界十大未解之謎」,本身自帶神秘屬性,觀眾對於神農架野人的認知、好奇和探究,早已作為一種「野人文化」延續了下來。

如今這種好奇,在《地藏龍神農巨獸》中變成了一種「現實」。

也正是因為這種「文化懸疑」的融入,讓整部影片變得更具中國特色和文化合理性,並賦予了怪獸某種科學和歷史探究意義,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觀眾一直以來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觀看《地藏龍神農巨獸》,我們明知這只是虛構的故事,卻讓人產生一種趕赴「神農架」一探其秘的衝動。我們深知自己不是探秘者,只是置身事外的觀眾,但就是願意跟隨影片去抽絲剝繭,找到源頭。

某種意義上來說,《地藏龍神農巨獸》對於「神農架野人」的藝術化呈現,其實可以作為怪獸片中最為生動、出彩的文化詮釋,意味著野人這一自然科學及文化課題,以影視藝術形式得到更多網友的關注。

需要說明的是,野人「猿王」在影片中的出場只能算作「客串」,而非主角。不過雖然戲份不多,但野人卻是整部影片畫龍點睛、力挽狂瀾式的靈魂角色。

影片最後,男女主角歷盡險阻以為逃出生天,坐在懸崖邊上剛剛鬆了一口氣,結果地藏龍拔地而起,危險轉瞬即至。

最後是「猿王」及時出現,救人於危難之際,然後「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

雖然只有寥寥數個鏡頭,但神秘的「猿王」形象瞬間高大起來,並且已經深入人心。

怪獸電影需要這樣的「微創新」

怪獸片已經出現了80多年,種類基本上已經窮盡。國內大多數怪獸片基本處於對國外已有影片模仿的初級階段。

《地藏龍神農巨獸》也未能跳脫出怪獸片的經典類型,但令人欣喜的是,《地藏龍神農巨獸》並未停留在模仿階段,而是在模仿中進行了一些讓人眼前一亮的「微創新」。

比如,影片開頭人物非常接地氣的「方言」,不僅突出了地域性,而且增加了人物的立體感,極大地帶動了電影的趣味性,讓人耳目一新。

比如怪獸,不僅兇狠,而且具備了智慧。探險小分隊不僅要跟怪獸鬥狠,還得跟怪獸鬥智鬥勇。

怪獸電影一般都有一個統一的主題,那就是——怪獸的強大與人類的渺小之間的強烈碰撞,探討人與自然之間如何能夠和諧共處。

在《地藏龍神農巨獸》中,這樣的主題表現得更加鮮明。

影片開頭,兩人聊起野人,滿臉不屑,拍著手中的槍說,「這是啥,這是槍,要怕也是它怕我們,我們才是食物鏈的頂端……」

一個鏡頭,寥寥數語,不經意的幾句臺詞,將人類的無知和傲慢顯露無疑。這樣的傲慢,也跟後面生死逃亡中時刻保持的那種窒息感,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事實上,在《地藏龍神農巨獸》中,這樣的創新還有很多,包括對於文化懸疑的混搭,對於科幻、探險等元素的融入,以及影片的立意和劇情推進的方式。

正是這樣的創新,一定程度上打破了怪獸題材普遍面臨的「趨同」困境,緩解了觀眾的審美疲勞,為觀眾帶來了一種「沉浸式」的觀影體驗。

也只有這樣的點滴創新,才能讓怪獸題材發揚光大、長盛不衰。因為即便是怪獸片,觀眾想看到的也是個性化的獨特的具有中國文化特色的怪獸片,而不是看似五花八門實則單調乏味的同質化的怪獸片。

相關焦點

  • 《地藏龍神農巨獸》上線,神農架野人大戰史前食人巨獸
    怪獸動作電影《地藏龍神農巨獸》在愛奇藝已正式上線。故事從尋找神農架野人開始,遇到兇殘的食人巨獸,眾人為求一線生機,躲避和反擊,上演了一場命懸一線的人獸大戰版絕地求生。影片通過緊湊的劇情、逼真駭人的視效,力求做到層次豐富的畫面,如臨其境的驚險刺激感,為觀眾呈現一場目不暇接的冒險之旅,影片其中兩大亮點亟待你的解鎖:亮點一:別出心裁的故事設定神農架野人pk食人巨獸,兩大怪獸史詩對決此次《地藏龍神農巨獸》以歷史悠久的神農架野人傳說為基礎進行合理想像和改編
  • 年度爛片算上這部《地藏龍之神農巨獸》,全程看完被雷得不輕
    2020年2月23日,新電影《地藏龍之神農巨獸》在網上發布。第一天,這部電影就吸引了44.6萬人觀看,票房收入為11.6萬元,排名第二。該片由洛基和黃思遠導演,張伯南、趙帥、西門、馮偉強、李松岡等主演。看這張海報,有金剛,有食人花,還有戰鬥機,感覺都很刺激,很炸很高的樣子。然後,在荒野的前提下,去找一看,這沒關係,一看就爛到頂點的情節,紅色的嘖嘖。
  • 用《異形魔怪》的套路、怪獸拍爛片,《地藏龍》是在致敬邪典嗎
    《地藏龍神農巨獸》電影一開場,我們就見識到了國產版「異形魔怪」的恐怖。神農密林之中,三個狩獵者頂風作案,下套捕捉山間的奇珍野獸,就連獸皮也要拿去還錢。小C駕車逃命,巨獸從泥土中飛起,用自己的爪牙抓住小C的汽車,一口吞進了肚子。臃腫而肥碩的身軀,口中長著樹根長有尖牙的觸鬚,一言不合就鑽地挖坑、追人類的個性,再加上張口即血盆大口的驚悚狀。
  • 漫威宇宙下一個對手:國產土味怪獸電影宇宙
    當漫威超級英雄和好萊塢怪獸缺席,國產網絡電影中,地上跑的鯊魚、土裡鑽的巨鱷,深海爆發的巨蛇,泥潭裡吃人的巨怪,神農的野人,奪命的狂蛛,南極的災變,比蒼蠅還小的殺人蜂,傳說中的幽靈螳螂,以及各種地心獸、深空困獸、史前巨獸,甚至是侏羅紀猛龍,開始輪番登場搶食流量,怪獸電影如雨後春筍般茁壯成長,「怪獸」都快不夠用了。
  • 滿屏幕的大蛇、巨鱷、狂鯊,為何國產怪獸片非得可著這些使勁禍禍
    而與怪獸片在網絡電影市場賣座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國產怪獸題材院線電影的一敗塗地:無口碑,無票房,成績慘澹。2012年打著「中國首部特效驚悚怪獸電影」旗號的《百萬巨鱷》上映,但視效粗糙,故事欠奉、服化道審美等各方面短板明顯,豆瓣僅有4.9分,收穫1200萬票房。
  • 通過「運管服」升級 破解產業園區同質化問題
    戴德梁行北區產業地產部主管路煜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目前產業地產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同質化嚴重,有的區域在未形成產業聚集、招商不足的情況下,盲目興建園區,造成了巨大的資源和資金浪費,又因規劃不清晰,只能跟隨短期的市場產業趨勢引導產業,最終大量園區產業趨向同構化。這對園區運營、管理、服務也提出了挑戰。
  • 《狂暴巨獸》後還有這麼多?恐龍哥斯拉排隊上映
    4月13日在內地上映的《狂暴巨獸》上映四天就收穫了3.61億元票房,再次令人看到這種與電影史一樣悠久的類型片的魅力。 《狂暴巨獸》並沒有突破傳統怪獸片的局限,由於人類實驗導致的基因異變,鱷魚、猩猩和郊狼變成了體型巨大的怪獸,違反自然規律釀下的苦果最終「反噬」人類。
  • 深圳大鵬灣破解「五龍治水」困境
    為了保護這片「美麗海灣」,深圳市生態環境局大鵬管理局與深圳市規劃和自然局(海洋局)大鵬管理局、深圳市海洋綜合執法支隊大鵬大隊、大亞灣海事局、深圳海警局大鵬工作站共同起草了《大鵬新區海陸統籌生態環境治理合作備忘錄》(以下簡稱備忘錄),突破「五龍治水」困境,探索海洋生態環境聯合執法的機制。
  • 炎帝神農傳說「活態傳承」面臨困境
    炎帝神農傳說「活態傳承」面臨困境 2015-10-29 15:31:13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中新網神農架10月29日電 題:炎帝神農傳說「活態傳承」面臨困境  記者 郭曉瑩  「炎帝姓姜,生於烈山,長於姜水,因擅用火,故被尊為炎帝。
  • 歌曲同質化,為走出困境和歐美歌手合作
    歌曲呈同質化,為走出困境和歐美歌手合作,大家有何想法?其實,從Dua Lipa到Lady Gaga、賽琳娜、Card·B,YG及其BLACKPINK團隊同歐美歌手製作人合作顯然是為了合作共贏,背後實屬資本在運作,一切都是為了利益而已。
  • 汪曾祺紀念館被指與木心美術館雷同,建築為何日趨同質化
    放眼國內建築,不論寫字樓還是體育館、紀念館,設計同質化現象確實突出,「千樓一面」的背後,是建築藝術想像力的匱乏。更有評論指出,像紀念館這類的文化建築,尤其應體現名人特質,以建築形式呼應名人精神文化、寄託眾人情思。若與其他同類型建築存在雷同,失去其獨特性,極易引起大眾的不滿,在社交媒體引發爭議。
  • 美股熔斷、全球疫情、《花木蘭》撤檔,怪獸片卻迎機遇?
    2013年混合了怪獸和機甲元素的《環太平洋》內地票房6.95億人民幣,超過北美的1.02億美元,成為該片全球最大票倉;隨後《環太平洋:雷霆再起》中,創作團隊還特地植入了大量中國元素,目標正是中國票房市場;而先前上映的《狂暴巨獸》等怪獸片,都是中國票房高於美國票房。
  • 網絡電影發展六年,為什麼真正破圈的依然只有怪獸片?
    但是在中國,怪獸片曾一度缺席,只有《長城》《美人魚》等寥寥數部,而且這些電影從未以怪獸片自居。或許正因為此類電影的稀缺性,使得網絡電影撐起了觀眾對怪獸片的渴望。到現在,怪獸片已經是網絡電影裡最成功的類型,也成了網絡電影裡最具特色最具商業價值的類型品牌。
  • 史前巨獸-鯊齒龍
    鯊齒龍,它是恐龍中最大的三種獸腳類恐龍之一,與霸王龍、南方巨獸龍同享盛名。 鯊齒龍又名望齒龍,名字含義是「像噬人鯊的蜥蜴,屬於獸腳亞目鯊齒龍科,生活於10000萬到9300萬年前的白堊紀中期到白堊紀晚期,生存時代為白堊紀的阿爾布階到土侖階。
  • 研髮結構失衡同質化競爭嚴重 國產種業緣何難育創新「種」
    上市公司總營收略有增長,但淨利潤由正轉負;第一輪兼併重組接近尾聲,速度明顯減緩;水稻玉米制種產能嚴重過剩,高端經濟作物卻仍是「洋種子」佔絕對優勢……種種現象表明,國產種業的日子並不好過。
  • 茶飲為何容易同質化?益禾堂創始人給了2個答案
    問:創新越來越難了,怎麼看飲品行業產品同質化的現象?王斌:就同質化來說,我覺得是市場的感受同質化。雖然市場表現是同質化,背後並不是同質化,背後是越來越細分,越來越有自己的產品。不管是黑糖珍珠還是奶蓋或珍珠奶茶,還有燒仙草、楊枝甘露,包括烤奶,背後對應的是某一個品牌,並不是所謂的大家都在賣。其實人的認知裡已經確定了,楊枝甘露是7分甜,烤奶屬於益禾堂,越來越明確了,市場往下或往深度的一個現象。
  • 深陷同質化泥沼 中小險企「上岸」路在何方
    原標題:深陷同質化泥沼 中小險企「上岸」路在何方 來源:上海證券報正如中小企業之於國民經濟,中小險企亦是保險行業的「毛細血管」,規模雖小但數量龐大,並站在了行業革故鼎新的最前沿。進入2021年,日子本就難過的中小險企,將因多項政策密集落地而面臨更大挑戰。
  • 短視頻劇情號內容同質化問題突顯,創作者如何破局?
    (原標題:短視頻劇情號內容同質化問題突顯,創作者如何破局?)然而創作水平良莠不齊、帳號之間競相模仿、爆款內容被翻拍等助推劇情短視頻走向了內容同質化的怪圈。原創者漸失信心,模仿翻拍者難以為繼。對於劇情類帳號運營者來說,如何擺脫內容同質化魔咒,打造屬於自身的爆款視頻,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呢?01.
  • 醫美市場同質化競爭 新氧《2020醫美行業白皮書》指明突破路徑
    近年來,國內醫美市場增長迅猛,吸引了越來越多的「玩家」入局,同質化競爭也隨之成為全行業難以迴避的現實問題。   日前,新氧數據顏究院與每經智庫·未來商業研究中心共同出品的《2020醫美行業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就指出,在市場競爭加劇的格局之下,成熟醫美市場中同質化競爭的問題日趨嚴重。
  • B端產品設計:設計產品差異化特質,擺脫同質化困擾
    同質化是網際網路產品發展的必然趨勢。產品同質化是二三線網際網路公司產品經理們很難擺脫的現實問題,尤其是B端產品為主的網際網路公司。我經常會被問到的一個問題是「你們的產品創意從哪裡來?,提問者多是其他公司的高管或者產品負責人,雖然在不同的場景下問題提出者想獲取不同的信息,但我一般會直言不諱的回答:「在產品創意階段,至少有7成以上來自於公司老闆,而我負責創意落地和微創新」,創意落地前需要對企業層出不窮的創意進行甄選,而微創新就是設計差異化的部分,使我負責落地的產品擺脫同質化的困擾,為企業提供差異化競爭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