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中國女排這四個字,球迷總能想起她們在賽場上頑強拼搏、升國旗奏國歌的壯舉。毫無疑問,女排是一支英雄的隊伍,是一個光榮的集體。但在這個光榮集體近半個世紀的發展歷程中,也曾出現一些負面事件,其中最嚴重的一起更是成為女排隊史上抹不去的恥辱。
時間回到2002年世界女排錦標賽,中國女排為了在複賽中更容易獲勝而故意挑選對手,具體做法是為了在複賽中選擇對手而負於希臘女排,然後又為了在複賽中避開俄羅斯女排而故意輸給韓國隊。
隨後中國女排戰勝了此前挑選的對手巴西女排,如願進入半決賽,但在半決賽中不敵義大利女排,又在銅牌爭奪戰中負於俄羅斯女排,最終只獲得第四名。這就是當年「讓球風波」全過程,下面我們來看這起事件引發的後果。
自從陳忠和2001年出任中國女排主教練以來,媒體對他普遍持懷疑態度,這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屬於陪打教練出身。雖然也是老女排的血脈,但終究不是正規教練員,因此被輕視。「讓球風波」後媒體對陳忠和口誅筆伐,後者險些因此下課,有好事者更是將他評為「全國十大悲情人物」。
從1976年袁偉民組建中國女排國家隊開始,女排並非戰無不勝,也輸過比賽,也有失敗教訓。這些都很正常,競技體育就是這樣,不可能存在常勝將軍,這是客觀規律。「五連冠」後,女排也輸掉了一些比賽,球隊成績不理想,但這些都沒有動搖國人對女排的喜愛,因為球迷知道中國女排會追上來,把失去的榮譽重新奪回來。
甚至當蔡斌帶領中國女排在2009年亞錦賽上獲得亞軍時,球迷也只是批評蔡斌作為女排主帥的執教能力,而沒有對女排這支球隊產生懷疑。但發生在2002年的「讓球風波」卻與之前的所有挫敗截然不同,這一次陳忠和觸碰了球迷對女排喜愛的底線。
不論是金牌還是銅牌,這些都是中國女排在賽場上真刀真槍打出來的,堂堂正正,毫無指責之處。但故意讓球、挑選對手就多少有點投機取巧的意思,這與中國女排一直傳遞的正能量和拼搏精神背道而馳。不論最後的名次如何,當主教練為了避開強敵而故意讓球挑選對手時,中國女排就已經輸了。
可以輸,可以敗,但不能畏畏縮縮,更不能投機取巧,這就是為什麼「讓球事件」會成為女排隊史恥辱的原因。陳忠和本人也是先後帶隊獲得世界盃冠軍和奧運會冠軍的功勳主帥,更是為中國女排默默奉獻30年的老人,但讓球事件成為他一生的汙點,並且無法抹去。
讓球事件過去十八年之後,陳忠和再次談起往事時說了這樣一句話:非常難過,也很不應該。彼時陳忠和剛剛帶隊沒多久,基於讓球隊出成績,以此證明自己。說的直白一點就是急功近利,不夠成熟。經歷風雨磨練之後,陳忠和意識到自己當初讓球的決定是錯誤的,這不但沒有讓隊伍獲得好成績,還將隊員帶進了死胡同。
陳忠和表示當時隊伍很年輕,但並沒有打出年輕隊伍敢打敢拼的勢頭,因為太想奪金牌而畏畏縮縮,躲這個躲那個,最後竹籃打水一場空。
踏實練好基本功,教練組在賽前做好準備,女排國手在場上的鬥志從來都不要擔心。擺正態度和位置之後,陳忠和隨後帶隊獲得隊史上女排三大賽的第六冠和第七冠,證明了自己的能力,同時也實現了個人價值。
但願女排以後再也沒有這樣的汙點,球迷也不需要女排為了贏球而做出任何有違體育競技公平原則的事情。努力做好每一天,全力以赴對待每一個球,不論結果如何我們都能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