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女排自上世紀50年代初具規模以來,經歷了幾重起落,而近年來,中國女排隊屢次在各類比賽中奪得勝利,總體來說戰績突出。同時,郎平攜朱婷、惠若琪等隊員走進大眾視野,讓越來越多的人見識到了中國女排的實力所在。
我們看見的是女排隊員們不舍晝夜地在進行訓練,但也許忽視了教練不厭其煩地修正訓練計劃的忙碌身影,有一位教練就這樣在這個崗位堅守,成為了中國女排任期最久的教練,他就是陳忠和,命運坎坷的他一生過得如何呢?
兢兢業業的女排教練
陳忠和,1957年生,福建省龍海市人。他最初接觸排球是作為男子排球運動員,三年的訓練中他的優勢畢現,後轉到女排任教練。
他與著名教練胡進、郎平共事多年,並建立了深厚友誼,同時,對中國女排美好未來的共同期盼讓他們齊心協力,他們都是使得中國女排多次獲取勝利碩果的中堅力量。
陳忠和,在任職期間曾帶領中國女排分別奪得2003年世界盃冠軍和2004年雅典奧運會金牌,這在當年無疑是給中國女排隊員和更多的中國人民打了一劑強心針,證明中國女排的的確確是有實力、並且有希望重回巔峰時期的。
可以想像,作為帶隊教練,陳忠和在奪冠的背後付出了多少心血,又擔負了多少壓力。而讓人難以置信的是,就在此前,他一度遭到了下臺警告。
雖然陳忠和也帶領女排獲得過世界級賽事的冠軍,但其含金量與三大女排世界冠軍賽事依然相去甚遠,陳忠和與眾多女排隊員的努力並沒有為大眾所認識。然而,一場由德國主辦的第十四屆世界女子排球錦標賽卻讓他們陷入了危機。
事實上,那次比賽中國女排雖然取得了四強的好成績,但手段並不光彩,也因此受到了國內外相關人士與交戰隊伍的質疑與排擠,當時的陳忠和處境並不樂觀。
古人有云:艱難困苦,玉汝於成。多少陷入低迷中的人受此鼓舞,而這句話也正好印證了苦難造就人格的深刻道理,陳忠和與中國女排亦是如此。
事實就是最好的語言,經此一難,陳忠和帶領中國女排重新出發,短時間內便一舉奪冠,在國際上引起了廣泛討論,為中國贏得了榮譽,也為中國人民揚眉吐氣,更開啟了中國女排的新旅程。
"我喜歡老家的大榕樹。"在為數不多的採訪中,陳忠和如是說道。榕樹精神象徵著眾志成城、百折不撓和厚德載物,陳忠和便是認真踐行著榕樹精神處世為人。
作為教練,他兢兢業業,關注著每位隊員,傳遞堅韌拼搏的信念,而且他為人謙遜,從不居功自傲,將勝利的雨露播撒給每個為之付出的人。
還有令人稱道的便是陳忠和的識人慧眼,當年他接手中國女排時,一手在集訓名單上撤下殷茵和邱愛華等外界看好的有潛力的女排運動員,單單留下吳詠梅和陳靜兩人,隨即徵用了其他一些運動員。
因為此事,他帶領的隊伍一直受到他人的質疑,但他憑藉著自己的一股衝勁兒,將中國女排帶往了一個全新的輝煌時代,其魄力實在無人能及。
人生悲苦寂寥需排解
不似教練生涯的坦途光明,陳忠和的家庭生活頗為坎坷。他早年時唯一的哥哥不幸車禍身亡,整個家庭的重擔瞬間便壓在了他一人身上,但此時至少還有他的第一任妻子王莉莉與他一同分擔。然而天意弄人,1992年初,王莉莉喪生於駛過的火車車輪下,從此兩人陰陽相隔,陳忠和與女兒相依為命。
固然已然遭此劫難,陳忠和依舊沒有倖免於命運的鍘刀,隨之而來的母親病癱、父親也因病去世,生命的打擊接踵而來。雖說人有旦夕禍福,但他似乎短時間內承受了更多生命裡的大悲大痛。然而,真正的勇士,敢於直面苦痛,也善於化解不甘。
陳忠和說:"生活的痛苦有時候會使人變得堅強,只要去細細品味人生,就會有所收穫。"在這之中,我們不僅可以體會到他史鐵生般的鋼鐵意志,也會產生一種不相宜的如沐春風之感,但這放在他的身上又異常和諧,因為他本身就是堅韌又積極生活的一個人。
當時遭遇了家庭變故的陳忠和也正好處於事業低谷時期,所謂禍不單行便是如此,縱使他內心較為強大,也不免多有疲累,他的第二任妻子就是這時出現的。
李東紅,福建隊女排隊員,陳忠和是她的前教練,因一直感念陳忠和的教導與照顧,她在陳忠和回到福建後常去探望,多次來往讓兩個人漸生情愫。
由於曾經有過的一段婚姻,陳忠和多有顧慮,對於新一段感情躊躇不前,好在李東紅坦言不在意。不久後兩人便成婚,還育有一子,生活也是幸福美滿。
正如教練的存在,還有數不盡的職業工作者都在默默付出,於無聲處綻放,又在閃光燈下和喝彩聲中悄然隱匿。
大多時刻,在身旁光芒的映照下,他們顯得不那麼起眼,像陽光普照大地中最平凡普通的一分子,但絕不是可有可無,相反,他們很重要,每個職業、每個努力堅守崗位的人都在認真扮演著自己的角色,真 實有溫度、內斂卻感人至深。
陳忠和作為中國女排任職最久(長達97個月)的教練,為中國的女排事業傾注了諸多心血,毫不誇張地說,沒有陳忠和,中國女排不會在當年便取得世界冠軍的好成績,他值得我們每個中國人為他喝彩!
同時,雖然生活加諸於他磨難重重,但在某些方面也可以說是成就了他,而面對命運的不公,陳忠和所表現出來的態度與行為,也值得我們深思與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