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之後,洛陽城玄武門「重見天日」_新聞中心_中國網

2021-01-18 中國網

記者日前從洛陽文物考古部門了解到,史上發生「神龍政變」迫使武則天退位還唐的玄武門,經過近一年的考古發掘,終於在千年之後「重見天日」。

玄武門遺址初現全貌,唐宋兩代遺蹟疊壓

玄武門始建於隋大業元年(公元605年),是隋唐洛陽城宮城大內的北門。《河南志》記載:「(宮城)北面二門,東曰安寧門,西曰玄武門。隋名,南當應天門。玄武門北曰曜儀城。」《唐兩京城坊考》記載:「(宮城)北面二門,中玄武門,隋名。南當應天門。」

玄武門與應天門都具有重要地位,但兩者又有所不同。應天門外是皇城官署區,而玄武門外是護衛宮城的駐軍所在。如果說,應天門是隋唐時期皇帝開展政治、外交活動的重要場所,那麼,玄武門則是宮中軍事事件的主要發生地。

在隋唐洛陽城玄武門下,發生過影響中國歷史進程的改周復唐事件——「中宗復位」。一代女皇武則天,自此退出歷史舞臺。此外,發生在隋唐長安城的「玄武門之變」,則開啟了著名的「貞觀之治」。

儘管玄武門的地位如此重要,但長期以來,人們對它的了解僅限於少量史料記載。20世紀80年代,考古人員結合史料記載和勘探試掘,確定玄武門遺址位於洛陽市老城區唐宮路以北、玄武門大街以南、定鼎北路以東的原洛陽唐宮玻璃市場內。直到去年2月,由國家文物局批覆的玄武門遺址發掘工作正式啟動,這座城門才重回人們的視野。

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洛陽唐城工作隊隊長石自社說,通過工作人員近一年的考古發掘,玄武門的建築形制、沿革變化基本明朗。

如今,玄武門遺址已初現全貌。遺址之上,唐代城門、墩臺、門道路土、城垣、馬道、磚鋪道路等與北宋宮殿建築基址、水渠、花坑等遺蹟上下疊壓。考古資料顯示,玄武門東西寬約35米,為單門道過梁式建築結構,兩側城門墩臺東西與城牆相接,城牆內側有東西長約50米的直坡式馬道。至北宋時期,玄武門被廢棄。

北宋花坑遺蹟中發現牡丹種植跡象

玄武門為何被廢棄?石自社說,洛陽作為北宋時的西京,雖然宮城的大格局得以保留,但宮城內的形制布局有所變化。比如,北宋的宮城正殿為太極殿,其作用雖與武周時期的明堂相當,但建造的位置比明堂偏北了不少。這一變化使得宮城的中心向北偏移,宮城內部的形制布局也發生了相應的變化,玄武門作為隋唐時期宮城大內北門被廢棄。

玄武門被廢棄後,北宋時期在原址上建造了一座宮殿。這座宮殿東西面闊五間、南北進深四間,宮殿的東西兩側建有南北向廊道,廊道之外又建有花圃。

「根據花圃中花坑遺蹟的土質、行距、株距等信息,我們推測當時種植的是牡丹。」石自社說,花坑遺蹟中的土壤顯然不是本地土,而是專門調配用來種植的「客土」。這種專門調配而成的沙性土壤與原生土組合,具有保水、保肥、透氣的優點,很適合牡丹的生長。此外,花坑遺蹟的布局顯示,所種植物的株距為70釐米至100釐米,與現代牡丹的種植習慣相吻合。

「花坑遺蹟兩側的過道呈現出一寬一窄交替式布局,寬的地方是人的觀賞通道,窄的地方是牡丹的生長空間。這與當代牡丹園的規劃方式如出一轍。種種跡象表明,這裡種的就是牡丹。」石自社說,這說明當時牡丹的栽培技術已經十分成熟,具有了較高的園藝水平。

仍有不少問題等待考古人員去探索

石自社介紹,隋唐洛陽城歷經隋唐、五代與北宋時期,是當時全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雖曾多次大規模營建修葺,但基本格局沒有重大變化。

1954年起,考古人員通過詳細勘探和重點發掘,探明了隋唐洛陽城城址規模和格局,20世紀80年代後又在宮城進行大規模考古工作,宮城中心區平面布局、宮皇城水系脈絡均已基本清晰,為研究中國古代時期都城的空間規劃、管理制度和居民生活奠定了重要基礎。

此前發掘的隋唐洛陽城的宮城正門應天門,不僅在中國都城建設史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其建築格局對後世都城以及日本、朝鮮等亞洲國家都城建制產生了深遠影響,如北宋汴梁宣德樓、元大都崇天門、明清紫禁城午門,均由應天門這種形式演變而來。

「而玄武門遺址的發掘,對研究人員了解隋唐至宋宮城的形制布局具有重要意義,對於研究中國古代都城的形制變化和沿革關係具有重要價值,同時為下一步的遺址保護提供了科學依據。」石自社說。

記者了解到,雖然玄武門遺址考古工作取得了重要進展,但仍有許多疑問需要考古工作者去探索。比如,考古人員在玄武門遺址內側(南側)發現了一座內甕城遺址,這顯然不是為防禦而設,是否與玄武門外的駐軍有關?考古人員在玄武門遺址外側(北側)的東西兩側發現對稱分布的建築基址,這種建築的形制是什麼樣子的?是不是城門的管理機構所在?疊壓在唐代遺址之上的宋代花坑遺蹟中是否確實種植著牡丹,孢粉檢測會得出何種結果?我們拭目以待。

相關焦點

  • 千年之後,洛陽城玄武門「重見天日」
    千年之後,洛陽城玄武門「重見天日」記者日前從洛陽文物考古部門了解到,史上發生「神龍政變」迫使武則天退位還唐的玄武門,經過近一年的考古發掘,終於在千年之後「重見天日」。玄武門遺址初現全貌,唐宋兩代遺蹟疊壓玄武門始建於隋大業元年(公元605年),是隋唐洛陽城宮城大內的北門。《河南志》記載:「(宮城)北面二門,東曰安寧門,西曰玄武門。
  • 【河南故事】)1000多年前,隋唐洛陽城宮城玄武門長啥樣?
    隨著近一年的考古發掘,沉睡在地下1000多年的隋唐洛陽城宮城玄武門遺址初露真容。
  • 沉睡千年的玄武門遺址重現真容,城磚上還有古人手印?
    頂端新聞·大河報記者 李曉波 李曼1000多年前,隋唐洛陽城宮城玄武門長啥樣?隨著近一年的考古發掘,沉睡在地下一千多年的隋唐洛陽城宮城玄武門遺址,初露真容。1月14日,頂端新聞·大河報記者從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洛陽唐城工作隊了解到,目前,玄武門的建築形制、沿革變化基本明朗。
  • 洛陽考古新進展!玄武門遺址歷史真容初現,看看出土哪些文物!
    今日,洛報融媒記者從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洛陽唐城工作隊獲悉,經過近一年的清理髮掘,隋唐洛陽城宮城玄武門遺址考古工作取得重要進展,這座被深埋地下一千多年的重要城門,歷史真容首次呈現世人。玄武門始建於隋大業元年(公元605年)。《河南志》記載:「北面二門,東曰安寧門,西曰玄武門。
  • 幾度興廢紫微城(洛陽紫微城往事) _新聞中心_洛陽網
    紫微城在哪裡?就在隋唐洛陽城的西北隅。它的正南門是應天門,主要建築有明堂、天堂、九洲池……有人會說,這不就是隋唐洛陽城宮城嗎?  對,紫微城就是隋唐洛陽城宮城的名字。現在,我們來講講和它有關的那些往事。
  • 洛陽玻璃廠路高架發力:建三層立交北延玄武門大街 跨越隴海鐵路
    玻璃廠路高架前一段因為某種原因暫停了(下文將進行具體說明),而最近有消息稱,該道路的向北打通工程近日已經開工,將在與玄武門大街(道南路)處建設一個三層的立交,並繼續北延跨越隴海鐵路,一起來了解下具體情況吧!要說用一個詞來形容這兩年洛陽的城市發展情況,那麼用日新月異來形容相信沒有人會有特別大的質疑。
  • 有人說洛陽是唐朝文化中心,那長安呢?且看長安、洛陽歷史風雲錄
    看到這個觀點,相信很多人也有話要說,也會產生疑惑,難道長安不應該是唐朝的文化中心嗎?重建的隋唐洛陽城李世民在626年發動玄武門之變後不久登基,公元649年在長安駕崩。創造了貞觀之治盛世。隨後,李治繼位,長安與洛陽的交流日趨頻繁,從唐高宗李治一直到唐玄宗李隆基,多位皇帝經常往返兩地工作與生活。
  • 【話洛陽】黃河文化新地標!洛陽大谷關關城工程開工
    洛陽大谷關關城工程開工 2020-08-17 16:0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隋大興城:跨越千年的天下第一城
    我國有好幾座世界聞名的古都,比如北京、南京、開封、洛陽。但要說到哪個古都在長達一千多年時間裡都名列天下第一,那恐怕非西安莫屬。 從古至今,共有十三個王朝在西安建都,但真正讓西安成為世界第一的古都,則要從隋朝開始說起。
  • 日本唯一的千年古都,原來叫洛陽 豫記
    其建築仿照唐代洛陽城而建,甚至街道、區域的命名都採用了和洛陽相關的名字,她是日本歷史上唯一一個千年古都,也一直是日本文化的象徵。日本的洛陽和河南的洛陽,有著什麼樣的淵源?孫輝|文中國人來到日本這座千年古城時,看到比比皆是的漢字「洛陽」,大多都有種穿越回到唐代的時空錯亂感,一千多年前的中國都城,大體是這幅模樣。不信,請看下面這組圖:
  • 貴陽中國鐵建陽明文旅城:一個千年人文城市的升維之路
    回溯古今中外人類文明,歷史長河孕育一代又一代傳奇,從貴陽出發向北的地方,修文的文化之魂要追溯到千年以前……千年歲月 修文因王陽明恆古輝煌修文,古名龍場,康熙二十六年建縣,取「偃息武備,修明文教」之意。中國鐵建地產,在揣摩、品讀修文城市文化底蘊之後,用建築將修文深厚的文化底蘊傳衍。把對城市、歷史、人文的理解,轉換成建築與生活的平衡,充分考究當地審美特質,打造與土地相匹配的產品——中國鐵建·陽明文旅城,形成獨特的產品力內核,讓城市文化血脈再次煥發新的姿色。
  • 【原創】唐太極宮玄武門遺址
    在唐朝歷史中,有個很重要的事件,就是玄武門之變,李世民發動兵變,在玄武門誅殺了其兄太子李建成和其弟齊王李元吉,從而登上皇位,成為唐太宗。玄武門事變的發生地為唐太極宮的玄武門,也就是北門。【玄武門遺址】從玄武門遺址南望,原太極宮的區域,已經全部被現代建築疊壓
  • 河南洛陽:運河「遺珠」變「明珠」 千年古都煥發新活力
    位於隋唐大運河中心的河南省洛陽市,因地處洛水之陽而得名,這條大運河見證了「因水而興」的古都洛陽千百年來的繁榮與發展,更迭與變遷。   隋唐大運河因洛而開,奠定了洛陽運河中心地位。據介紹,為順應隋朝統一之後的新形勢,打造以洛陽為中心的全國經濟文化交流中心,公元605年,隋煬帝下令開鑿貫通南北的大運河,運河以洛陽為中心,北到北京,南至杭州,全長近5000公裡。
  • 洛陽應天門:「河」之源 「洛」之魂
    2020年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秋晚會「落戶」千年古都洛陽,全景水上舞臺搭建在隋唐洛陽城應天門旁,與不遠處的明堂、天堂遙相輝映。  一座門,一臺晚會,在這座古都的「歷史軸線」上展示著洛陽的歷史與輝煌,期待著中秋夜吸引全球華人的目光。  應天門始建於隋大業元年(公元605年),是隋唐洛陽城宮城的正南門,歷經隋、唐、五代、北宋4個時期530餘年。
  • 千年帝都 城就美好|洛陽正商城美學生活體驗館雅致開啟
    正啟風華 城就美好當天十點半左右,正商城美學生活體驗館在萬眾矚目之下終於揭開了神秘面紗。本次正商城美學生活體驗館的開放,是繼汝陽、伊川產品發布會後正商在洛陽的第三大盛事,是洛陽正商城的煥新再啟,旨在全面融合正商高品質戰略,更好地服務新老業主,提供更便捷、更豐富的接待體驗,同時原有售樓中心正常運行,多級聯動。
  • 穿越千年時光 感受古都洛陽
    人民網洛陽11月18日電(崔越)在河南西部、黃河中遊,坐落著底蘊深厚、聞名中外的歷史文化聖城——洛陽。作為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歷史上先後有13個王朝建都於洛陽。經過時光洗禮,歷史沉積,洛陽這座古城的一切都令人沉醉、著迷。被譽為中國第一古剎,世界著名伽藍的白馬寺便位於這座古城。
  • 中國網小記者管理中心及小記者站工作條例(試行)
    中國網小記者站是中國網在全國各地學校開展的以學生記者為主的課餘新聞活動的校園平臺,是小記者深入生活、學習寫作、練習觀察、鍛鍊自己、提高綜合素質的場所。第一章  總則第一條  為進一步加強中國網小記者管理工作,提高小記者活動的規範性,保持公益性,制定本條例。
  • 樓下運動中心 悅享無憂生活——遵義恆大城
    住遵義恆大城,樓上生活,樓下運動中心,各種齊全的健身器材讓生活更有趣。實景圖遵義恆大城,自建多功能運動中心,擁攬標準化、多功能配套;集健身、娛樂、休閒於一體,囊括全齡段休閒娛樂需求,助力健康生活。住在遵義恆大城,無需要再去遊泳館,樓下室內恆溫泳池,24小時循環水不間斷水質監測,悅享遊泳的樂趣。
  • 深度揭露玄武門之變真相
    但這也使他錯失了除掉李世民的最好時機,之後他真想痛下殺手的時候卻屢屢失敗,時不我予。在玄武門之變以後,李世民問魏徵:「你為什麼要離間我們兄弟?」魏徵說:「皇太子要是聽我的話,也不會有今天的禍事了!」對此李世民是贊同的,並以一位政治家的胸襟包容了曾經是自己政敵的魏徵。李建成當時沒有採納刺殺李世民的建議,實際上他還是採取了許多實際行動來打擊李世民。
  • 蒙山大佛可謂命運多舛,被湮沒了600多年,才得以重見天日
    蒙山大佛是極為罕見的開鑿於南北朝的大佛,歷史上,蒙山大佛可謂命運多舛,被湮沒了600多年才重見天日。(佛教於東漢明帝時期傳入中國,在洛陽建起了漢地第一座佛寺白馬寺)佛教自東漢明帝時期傳入中國後,便在中土得到廣泛歡迎,近2000年來,佛教在中國不斷融合本土的道教、儒教的思想,形成了具有鮮明漢地特色的漢傳佛教,成為歷朝歷代統治者的精神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