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故事】)1000多年前,隋唐洛陽城宮城玄武門長啥樣?

2021-03-05 我是河南人

隨著近一年的考古發掘,沉睡在地下1000多年的隋唐洛陽城宮城玄武門遺址初露真容。

1月14日,記者從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洛陽唐城工作隊了解到,目前,玄武門的建築形制、沿革變化基本明朗。令人驚喜的是,在考古發掘中,發現該處遺址是唐宋兩代遺蹟的疊壓,城磚上留有千餘年前匠人留下的手印,清晰可見。同時,還發現了花圃,有疑似種植牡丹的跡象。雖然目前隋唐洛陽城玄武門遺址考古工作取得了重要進展,但還有一些秘密等待著考古工作者進一步揭示。提起玄武門,多數人會想到發生在長安的「玄武門之變」,唐太宗李世民登基,開啟「貞觀之治」。但是,在史書文獻上,關於隋唐洛陽城玄武門建制等記載寥寥。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洛陽唐城工作隊隊長石自社介紹,玄武門是隋唐洛陽城宮城的正北門,應天門是宮城的正南門。從功能上看,應天門不但是一座門,在形制和功能上更是一座禮制建築,是舉辦眾多大型禮制活動的場所;玄武門則是宮中軍事事件的主要發生地,門外有駐軍守衛,對整個宮城起著保護作用。「上世紀80年代,考古人員就確定了玄武門遺址位於洛陽老城區唐宮路以北、玄武門大街以南、定鼎北路以東的原洛陽唐宮玻璃市場內。」石自社說,去年2月,發掘工作正式啟動。經過一年的考古發掘,在玄武門遺址清理髮掘過程中,出土了不少城磚、板瓦、筒瓦、瓦當、脊飾等建築構件及瓷器等生活用品,還有少量佛像殘件、印戳磚、官字瓦塊等。該遺址為隋唐洛陽城遺址的重要部分,目前已探明玄武門遺址的建築形制、確切位置和沿革變化,理清了應天門、玄武門等宮城建築群的空間關係,其遺址的遷移變化為研究隋唐至北宋時期宮城的形制演變提供了重要線索。1月14日,記者在考古現場看到,該遺址由唐代城門、墩臺、門道路土、城垣、馬道、磚鋪道路等組成。在唐代遺蹟之上,還疊壓著北宋的宮殿建築基址、水渠、花坑等遺蹟。石自社說,根據考古發掘,玄武門應為單門道過梁式建築結構,相比位於其南側的應天門、定鼎門三門道的結構,玄武門小了一點,但整體上還是非常的宏偉,其東西寬約35米,兩側城門墩臺東西與城牆相接,城牆內側有東西長約50米的直坡式馬道。此外,考古人員在玄武門的北側發現了一些唐代的建築遺蹟,大門兩側的建築是對稱的。石自社推斷,這個建築應該是管理城門機構的辦工所在地,與玄武門有很密切的關係,但目前北側還未能發掘,待空間充足後再做進一步的考古工作。石自社介紹,目前遺址主體部分已經初現,但還有一些問題有待進一步研究,比如,在玄武門遺址南側發現了一座內甕城遺址,這座內甕城作用是什麼呢?他說,下一步工作方向是徹底搞清楚整個遺址的布局。對於該遺址今後是否會重建,市民能否一睹玄武門當年的風採?就像應天門一樣,成為洛陽的網紅打卡地呢?石自社說,相關管理部門根據考古的進展,正在優化下一步保護展示設計方案,有可能模擬,也有可能是重建。記者在玄武門遺址看到,有城磚上出現成年人大小的手印,這會是千年前匠人留下的嗎?對此,石自社解釋,外人看來可能覺得很驚奇,但其實這種情況並不是太特殊,不同時期的磚面上會有不同的紋飾,唐中期時,有手印紋,磚坯做好後工匠會把手按上去,按一個手印,並不是當做記號,而是增加其實用性,讓磚與磚之間更加黏合,更牢固,據此推斷應該是當時制磚的工匠留下來的。隋唐洛陽城玄武門遺址是唐宋兩代遺蹟的疊壓,至北宋時期,玄武門被廢棄。北宋時期,洛陽作為當時的西京,它的宮城正殿是太極殿,在作用上雖然與明堂相似,但建造的位置比明堂偏北了很多。這一變化就使得宮城的中心整體向北部偏移,宮城內部的形制布局也發生了一定的變化,因此玄武門被廢棄。而後,宋人又在原址上建造了一座宮殿。這座宮殿東西面闊五間、南北進深四間,宮殿的東西兩側建有南北向廊道,廊道之外又建有花圃。「根據花圃內花坑的土質、行距、株距、種植形態等,還邀請了園藝方面專家實地查看,綜合推斷當時種植的可能是牡丹。」石自社說,不過這還需要科學的論斷,目前已將土壤樣本送往專業機構進行孢粉檢測。如果能確定種植的是牡丹,這可能是目前發現最早的種植牡丹的遺蹟。 感謝各位看官,如果您覺得豫覽天下還不錯,請轉發給更多的河南人分享;如果您有好的意見和建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繫。郵箱:henanculture@126.com
  有河南人的地方就有正能量!真誠歡迎各位老鄉提供河南新聞和人物線索。

(資料、圖片均來自網絡,如對版權有異議,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

相關焦點

  • 千年之後,洛陽城玄武門「重見天日」
    千年之後,洛陽城玄武門「重見天日」記者日前從洛陽文物考古部門了解到,史上發生「神龍政變」迫使武則天退位還唐的玄武門,經過近一年的考古發掘,終於在千年之後「重見天日」。玄武門遺址初現全貌,唐宋兩代遺蹟疊壓玄武門始建於隋大業元年(公元605年),是隋唐洛陽城宮城大內的北門。《河南志》記載:「(宮城)北面二門,東曰安寧門,西曰玄武門。
  • 沉睡千年的玄武門遺址重現真容,城磚上還有古人手印?
    頂端新聞·大河報記者 李曉波 李曼1000多年前,隋唐洛陽城宮城玄武門長啥樣?隨著近一年的考古發掘,沉睡在地下一千多年的隋唐洛陽城宮城玄武門遺址,初露真容。1月14日,頂端新聞·大河報記者從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洛陽唐城工作隊了解到,目前,玄武門的建築形制、沿革變化基本明朗。
  • 千年之後,洛陽城玄武門「重見天日」_新聞中心_中國網
    記者日前從洛陽文物考古部門了解到,史上發生「神龍政變」迫使武則天退位還唐的玄武門,經過近一年的考古發掘,終於在千年之後「重見天日」。玄武門遺址初現全貌,唐宋兩代遺蹟疊壓玄武門始建於隋大業元年(公元605年),是隋唐洛陽城宮城大內的北門。
  • 洛陽考古新進展!玄武門遺址歷史真容初現,看看出土哪些文物!
    今日,洛報融媒記者從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洛陽唐城工作隊獲悉,經過近一年的清理髮掘,隋唐洛陽城宮城玄武門遺址考古工作取得重要進展,這座被深埋地下一千多年的重要城門,歷史真容首次呈現世人。玄武門始建於隋大業元年(公元605年)。《河南志》記載:「北面二門,東曰安寧門,西曰玄武門。
  • 隋唐洛陽城遺址,皇城、宮城、郭城
    據《大業雜記》記載:「宮城東西五裡二百步,南北七裡」,「城周匝兩重,延袤三十餘裡,高四十七尺。」 宮城內建有乾元殿、大業殿、武成殿、含元、貞觀等幾十座殿、閣、堂、院,設有五省、三臺、五監、九寺等官署。宮城的正殿是乾陽殿,即明堂,是用以舉行大典、祭祀等重要活動的場所。宮城的城牆為夯土結構,有用磚包砌的跡象,厚度為16米左右,西南隅最厚處可達20米,毀於唐末。
  • 隋唐天街、宮城、天津橋、這些建築告訴你為什麼開發商來這裡
    01隋唐洛陽城隋唐洛陽城始建於隋大業元年(公元605年),全城由宮城、皇城、重城和郭城四部分構成,城址「前直伊闕,後據邙山,左瀍右澗,洛水貫其中」。形成一個完美的歷史軸線,這樣把整個明堂,應天門,定鼎們,隋唐遺址城貫穿起來,形成獨一無二的旅遊線路,配合洛陽的地鐵及高架網絡,這個區域將成為非常宜居的古風社區。
  • 洛陽應天門,見證了隋唐最輝煌的五百年王朝歲月!
    今年的中秋晚會是在河南洛陽錄製,地點就是著名的應天門,這裡也是曾經隋唐洛陽城的標誌性的建築,由隋煬帝下令建設。 其實,應天門並不是單獨的門樓,而是隋唐洛陽城·宮城——紫微城的正南門,俗稱五鳳樓。
  • 洛陽隋唐城遺址天堂明堂
    洛陽明堂明堂,武則天時代洛陽紫微城的大朝正殿,隋唐洛陽城"七天建築"之"天宮"。唐睿宗垂拱三年( 687 年)二月,武則天下詔拆除紫微城正殿乾元殿,於其地造明堂,號"萬象神宮"。明堂遺址位於隋唐洛陽城宮城(紫微城)核心區內,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十一五"期間重點保護的大遺址之一。武則天時期修建的明堂和天堂,是隋唐城大遺址紫微城核心區保護展示工程中的重要建築,保護展示工程於2012年4月初步落成。
  • 幾度興廢紫微城(洛陽紫微城往事) _新聞中心_洛陽網
    紫微城在哪裡?就在隋唐洛陽城的西北隅。它的正南門是應天門,主要建築有明堂、天堂、九洲池……有人會說,這不就是隋唐洛陽城宮城嗎?  對,紫微城就是隋唐洛陽城宮城的名字。現在,我們來講講和它有關的那些往事。
  • 宿白:隋唐長安城和洛陽城
    大明宮南寬北窄,西牆長2256米,北牆長1135米,東牆由東北角起向南(偏東)1260米,東折300米,然後再南折1050米與南牆相接,南牆是郭城的北牆,在大明宮範圍內的部分長1674米。宮城全周長7628米。宮城除城門附近和拐角處內外表面砌磚外,其餘皆夯土版築。城牆的建築分為城基和城牆兩部分,城基寬13.5、深1.1米。
  • 河南名字帶「陽」的三座城市,一個是洛陽,另一個是「中華帝都」
    我國有很多省份,幾乎每個省份我們都可以用一個形容詞來形容,比如山東就會想到寬厚,而河南則很難用一個詞來形容,從位置上看,它不屬於北方,也不屬於南方,從地勢上看是半山,半平原。其實,河南也有自己的特色。在很長一段歷史時期內,河南一直是我國的經濟,政治,文化中心,屬於人們常說的中原地區。但從北宋末年開始,河南的經濟逐漸由盛轉衰,這一時期持續了800多年。如果你有機會去河南,你會發現河南有好幾個城市的名字中都有「陽」字。比如我們熟悉的東都洛陽,中國皇城濮陽。不知道你聽說過河南哪些城市有「陽」字?
  • 踏訪漢魏洛陽故城
    洛陽工作站站長、漢魏故城考古隊隊長錢國祥研究員,傾其一生在此發掘,他帶領的考古隊員基本還原了故城原貌。今存遺址內城城牆皆夯土板築而成,周長約14000米。北魏宮城為長方形,南北長約1400米,東西寬約660米。城內主要建築為宮城、宮殿、衙署等,太極殿為宮中正殿。曾經的漢魏洛陽故城,瀰漫著血雨腥風,從未停止過爭鬥。
  • 河南名字帶「陽」的五大城,各有各的特色,而洛陽經濟發展最好
    在河南五個姓「陽」的大城市中,洛陽經濟發展最好,誰墊底。河南是遠近聞名的農業大省,每年的糧食產量足以進入全國前五。通常農業大省的經濟也好不到哪裡去,河南就是如此。如今,河南已成為農民工大省,外出務工人員超過1000萬人。
  • 洛陽玻璃廠路高架發力:建三層立交北延玄武門大街 跨越隴海鐵路
    玻璃廠路高架前一段因為某種原因暫停了(下文將進行具體說明),而最近有消息稱,該道路的向北打通工程近日已經開工,將在與玄武門大街(道南路)處建設一個三層的立交,並繼續北延跨越隴海鐵路,一起來了解下具體情況吧!要說用一個詞來形容這兩年洛陽的城市發展情況,那麼用日新月異來形容相信沒有人會有特別大的質疑。
  • 河南名字帶「陽」的三座城市,一個是洛陽,一個是「中華帝都」
    其實河南也有它自己的特色,在歷史很長一段時期,它都是我國的經濟、政治,文化中心,屬於人們常說的中原地區;然而,自北宋末年開始,河南的經濟逐漸從繁華轉為衰落,這一衰落就長達800多年。如果有機會去河南,你會發現在河南有好幾座城市名字都帶有「陽」字,比如我們熟知的東都洛陽、有著中華帝都之稱的濮陽,不知道你還聽說過河南哪些帶有「陽」字的城市呢?
  • 宿白 | 隋唐長安城和洛陽城
    宮城東西壁各長約1270米,北壁長約1400米,南壁正中有南向凸出部分,長約1710米。城壁內外砌磚,其中夯築部分的寬度一般在15至16米之間,西南隅厚達20米。曜儀、圓璧兩城緊接宮城之北,為宮城北面隔城。皇城圍繞在宮城的東、西、南三面,夯築城壁,內外磚砌。西壁保存較好,長約1670米。東城直接皇城之東,東西長約330 米,南北長約1000米。
  • 隋唐大運河:天下糧倉——帝國的支點
    滄海桑田,當年的洛口倉倉窖一直沒有發現,但在鞏義七里舖村的北嶺上,尚存留著長一百多米、寬十餘米的隋唐城牆,應該就是隋唐洛口倉的遺址。含嘉倉倉城呈長方形,東西長600餘米,南北長700餘米,遺址區面積約43公頃。1970年代考古發掘表明,遺址區內倉窖分布密集,探明倉窖259座,發掘10座。可惜的是,除160號倉窖遺址建棚保護外,其他遺址均被鐵路站場和城市建成區疊壓。
  • 唐太宗李世民兄弟喋血—宮城北門玄武門
    第二天一早,他親自率領長孫無忌、尉遲敬德、侯君集、張公謹等人,埋伏在上朝時的必經之路——宮城北門玄武門。張婕好聽到風聲,馬上派人報告了李建成。李建成找李元吉商量。李元吉建議,應該趕快調集兵馬,然後裝病不上朝,觀察一下動靜再說。而李建成則認為,一切都已有所準備,還怕什麼?於是決定先一起去上朝,看看情況再作定奪。兩人並排騎著馬,進入了玄武門。
  • 伎樂的夏天,最躁的夏天,1000多年前的國立歌舞劇團了解一下
    今天,元物菌要帶大家去到1000多年前,見識最牛逼的大唐皇家音樂學院裡的樂隊的夏天。 唐 陝西或河南三彩加藍釉陶騎馬吹笛俑
  • 洛陽小夥在中國地名大會中奪冠,一起感受洛陽魅力吧!
    「《中國地名大會》是國內首檔大型地名文化類節目,有機會站在這樣的舞臺上,我希望讓更多人到洛陽看看,感受洛陽的歷史文化魅力。」 洛陽究竟有怎樣的魅力呢?,池內的水向宮城輻射,構成了水網密布、殿臺樓閣點綴其間的宮苑園林勝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