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睡千年的玄武門遺址重現真容,城磚上還有古人手印?

2021-01-18 大河網

頂端新聞·大河報記者 李曉波 李曼

1000多年前,隋唐洛陽城宮城玄武門長啥樣?

隨著近一年的考古發掘,沉睡在地下一千多年的隋唐洛陽城宮城玄武門遺址,初露真容。

1月14日,頂端新聞·大河報記者從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洛陽唐城工作隊了解到,目前,玄武門的建築形制、沿革變化基本明朗。

令人驚喜的是,在考古發掘中,發現該處遺址是唐宋兩代遺蹟的疊壓,城磚上留有千餘年前匠人留下的手印,清晰可見。同時,還發現了苗圃,有疑似種植牡丹的跡象。

雖然目前隋唐洛陽城玄武門遺址考古工作取得了重要進展,但還有一些秘密等待著考古工作者進一步揭示。

考古遺址現場,出現千年前匠人的手印

隋唐洛陽城玄武門遺址「重現天日」

提起玄武門,多數人會想到發生在長安的「玄武門之變」,唐太宗李世民登基,開啟「貞觀之治」。

其實,在隋唐洛陽城宮城玄武門,同樣發生一起影響中國歷史進程的政變——「神龍政變」,迫使武則天退位還唐,唐中宗李顯復位。

但是,在史書文獻上,關於隋唐洛陽城玄武門建制等記載寥寥。

玄武門究竟長什麼樣子?它在當時的作用如何呢?

史料記載,玄武門始建於隋大業元年(公元605年)。《唐兩京城坊考》記載:「(宮城)北面二門,中玄武門,隋名。南當應天門。」

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洛陽唐城工作隊隊長石自社介紹,玄武門是隋唐時期宮城大內的北門,是正對應天門的宮城北門,門外便是護衛宮城的駐軍所在,位置十分重要。神龍政變發生在此,之後唐中宗專門把玄武門改名為神武門,門樓改為制勝樓。

「上世紀80年代,考古人員就確定了玄武門遺址位於洛陽老城區唐宮路以北、玄武門大街以南、定鼎北路以東的原洛陽唐宮玻璃市場內。」石自社說,去年2月,發掘工作正式啟動。

石自社說,經過一年的考古發掘,在玄武門遺址清理髮掘過程中,出土了不少城磚、板瓦、筒瓦、瓦當、脊飾等建築構件及瓷器等生活用品,還有少量佛像殘件、印戳磚、官字瓦塊等。該遺址為隋唐洛陽城遺址的重要部分,目前已探明玄武門遺址的建築形制、確切位置和沿革變化,理清了應天門、玄武門等宮城建築群的空間關係,其遺址的遷移變化為研究隋唐至北宋時期宮城的形制演變提供了重要線索。

遺址出土的瓦當

玄武門長啥樣?

1月14日,頂端新聞·大河報記者在考古現場看到,該遺址由唐代城門、墩臺、門道路土、城垣、馬道、磚鋪道路等組成。在唐代遺蹟之上,還疊壓著北宋的宮殿建築基址、水渠、花坑等遺蹟。

石自社說,根據考古發掘,玄武門應為單門道過梁式建築結構,相比於其南側的應天門、定鼎門三門道的結構,玄武門相比小了一點,但整體上還是非常的宏偉,其東西寬約35米,兩側城門墩臺東西與城牆相接,城牆內側有東西長約50米的直坡式馬道。玄武門是隋唐洛陽城宮城的正北門,應天門是宮城的正南門。從功能上看,應天門不但是一座門,在形制和功能上更是一座禮制建築,是舉辦眾多大型禮制活動的場所;而玄武門則是宮中軍事事件的主要發生地,門外有駐軍守衛,對整個宮城起著保護作用。

「應天門、定鼎門的馬道才21—23米,玄武門的馬道是他們的一倍。」他說,按照文獻記載,玄武門城牆高14米多,這也充分說明玄武門對宮城核心有重要的保護作用。

此外,考古人員在玄武門的北側發現了一些唐代的建築遺蹟,大門兩側的建築是對稱的。石自社推斷,這個建築應該是管理城門機構的辦工所在地,與玄武門有很密切的關係,但目前北側還未能發掘,待空間充足後再做進一步的考古工作。

石自社介紹,目前遺址主體部分已經初現,但還有一些問題有待進一步研究,比如,在玄武門遺址南側發現了一座內甕城遺址,這座內甕城作用是什麼呢?他說,下一步工作方向是徹底搞清楚整個遺址的布局。

對於該遺址今後是否會重建,市民能否一睹玄武門當年的風採?就像應天門一樣,成為洛陽的網紅打卡地呢?

石自社說,相關管理部門正在做方案,根據考古的進展,正在優化下一步保護展示設計方案,有可能模擬,也有可能是重建。

追問:

考古現場城磚上為何會有手印?

記者在玄武門遺址看到,有城磚上出現成年人大小的手印,這會是千年前匠人留下的嗎?對此,石自社解釋,外人看來可能覺得很驚奇,但其實這種情況並不是太特殊,不同時期的磚面上會有不同的紋飾,唐中期時,有手印紋,磚肧做好後工匠會把手按上去,按一個手印,並不是當做記號,而是增加其實用性,讓磚與磚之間更加粘合,更牢固,據此推斷應該是當時制磚的工匠留下來的。不過,能夠在現代看到千年前匠人留下來的痕跡,還是蠻珍貴的。

花圃內種植的會是牡丹嗎?

隋唐洛陽城玄武門遺址是唐宋兩代遺蹟的疊壓,至北宋時期,玄武門被廢棄。

北宋時期,洛陽作為當時的西京,它的宮城正殿是太極殿,在作用上雖然與明堂相似,但建造的位置比明堂偏北了很多。這一變化使就得宮城的中心整體向北部偏移,宮城內部的形制布局也發生了一定的變化,因此玄武門被廢棄。而後,宋人又在原址上建造了一座宮殿。

據考古資料顯示,玄武門被廢棄後,北宋時期在原址上建造了一座宮殿。這座宮殿東西面闊五間、南北進深四間,宮殿的東西兩側建有南北向廊道,廊道之外又建有花圃。

「根據花圃內花坑的土質、行距、株距、種植形態等,還邀請了園藝方面專家實地查看,綜合推斷當時種植的可能是牡丹。」石自社說,不過這還需要科學的論斷,目前已將土壤樣本送往專業機構進行孢粉檢測。如果能確定種植的是牡丹,那麼,這可能是目前發現最早的種植牡丹的遺蹟。

此外,石自社補充,宋人尤愛牡丹,北宋時,牡丹走入了尋常百姓家,在此處出土的瓦當上有非常像牡丹的紋飾,通過園藝專家的判斷,這些紋飾從葉序分布上看,很可能就是牡丹,也說明當時牡丹已經作為裝飾用在了建築上。

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洛陽唐城工作隊供圖

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洛陽唐城工作隊供圖

相關焦點

  • 【河南故事】)1000多年前,隋唐洛陽城宮城玄武門長啥樣?
    隨著近一年的考古發掘,沉睡在地下1000多年的隋唐洛陽城宮城玄武門遺址初露真容。
  • 玄武門遺址歷史真容初現,看看出土哪些文物!
    今日,洛報融媒記者從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洛陽唐城工作隊獲悉,經過近一年的清理髮掘,隋唐洛陽城宮城玄武門遺址考古工作取得重要進展,這座被深埋地下一千多年的重要城門,歷史真容首次呈現世人。玄武門始建於隋大業元年(公元605年)。《河南志》記載:「北面二門,東曰安寧門,西曰玄武門。
  • 浙江一「神秘」古城,「藏於」千島湖底沉睡千年,如今卻重現世間
    浙江一「神秘」古城,「藏於」千島湖底沉睡千年,如今卻重現杭州人們總是會對自己不太了解的領域格外好奇,也就是一種獵奇心態,比如在選擇旅遊地點的時候,大部分人會傾向於那些和自己當前的生活環境反差比較大的地方,南方的朋友會嚮往北方的冰雪世界
  • 千年之後,洛陽城玄武門「重見天日」
    千年之後,洛陽城玄武門「重見天日」記者日前從洛陽文物考古部門了解到,史上發生「神龍政變」迫使武則天退位還唐的玄武門,經過近一年的考古發掘,終於在千年之後「重見天日」。玄武門遺址初現全貌,唐宋兩代遺蹟疊壓玄武門始建於隋大業元年(公元605年),是隋唐洛陽城宮城大內的北門。《河南志》記載:「(宮城)北面二門,東曰安寧門,西曰玄武門。
  • 【原創】唐太極宮玄武門遺址
    【停車場後面的樹叢就是玄武門遺址】玄武門遺址今還存有四米左右高的夯土臺,這裡位於停車場的角落,周邊環境汙穢,不僅感慨一千多年的滄海桑田。【玄武門遺址】從玄武門遺址南望,原太極宮的區域,已經全部被現代建築疊壓
  • 千年之後,洛陽城玄武門「重見天日」_新聞中心_中國網
    記者日前從洛陽文物考古部門了解到,史上發生「神龍政變」迫使武則天退位還唐的玄武門,經過近一年的考古發掘,終於在千年之後「重見天日」。玄武門遺址初現全貌,唐宋兩代遺蹟疊壓玄武門始建於隋大業元年(公元605年),是隋唐洛陽城宮城大內的北門。
  • 讓稀碎的漢簡沉睡千年後復活,這技術什麼水平?
    這是一枚漢代竹簡,在沉睡千年後伸的第一個懶腰。沒想到吧,都皺巴成這樣了,竟然還能恢復大半,而漢簡上的文字清晰可見。江西南昌海昏侯國遺址管理局官博@海昏侯 今天(18日)發布的這一幕,來自12月16日央視播出的首部古籍修復保護紀錄片《古書復活記》,第四集介紹了「簡牘復活」的故事。
  • 略陽這2處棧道遺址,歷經千年,依然訴說著嘉陵江的故道情懷
    旅遊一直都是人們的熱門話題,隨著疫情逐漸的轉好,各地的主幹道路解禁,不在設卡阻擋,讓喜好旅遊的人們欣喜若狂,旅遊再一次提上了日程。作為一個旅遊大國,我國有著豐富的旅遊資源和眾多的名勝古蹟,用不了多久這些景區依然會遊客爆滿,人頭攢動。
  • 元上都故城 一座沉睡在草原上的文化遺址
    一直到元朝末年,上都始終是元朝的政治、經濟、軍 事、文化中心。2012年,元上都遺址正式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大安閣遺址,這裡是宮城中心,能看得見的上層為明清時期的喇嘛廟遺址,下層經考古推測為元代大安閣的建築基址。
  • 「沉睡」水下三十年,北京白河堡摩崖石刻露「真容」
    在一個被當地人稱作「佛爺灣」的地方,水邊的粗粒花崗巖峭壁上呈現了三座連排佛像。三座連排佛像每座高約1.5米、寬約0.9米,左邊和中間的佛像輪廓已經模糊,最右邊的佛像可清晰看出身形和姿態。佛像上方的石壁上,不規則分布著圓形或方形的鑿孔,可以看出這裡是經人工修飾過的。「我在水庫工作8年了,以前放水,這組石刻從沒有露出來,我也是第一次看到。」
  • 古人有多少不能用的詞
    上一期的小宮跟大家討論了古人對扇子的講究和幾千年來扇子的有趣發展,那麼,今天小宮又要與大家討論新的有趣的話題了。先來問問小夥伴們喜歡不喜歡看古裝劇啊?喜歡看古裝劇的小夥伴們,有沒有過和小宮一樣的好奇過,古代的人究竟是怎麼互相交談說話的呢?古人的用詞究竟是怎樣的呢?是像現在大家看到的古書一樣,全都是之乎者也嗎?今天小宮就去跟大家一探究竟吧。
  • 黃山千年古村西溪南,百年慰顏府,祝枝山故居
    黃山慰顏府·詩莉莉文化遺址酒店地址:黃山徽州區西溪南鎮溪邊街75號酒店位於黃山千年古村西溪南景區被一片楓楊林包圍著,旁邊有一條內河流淌而過穿梭於如今的【慰顏府】仿若置身於昔日的溪南書院中未進門,濃厚的書香氣息便撲面而來輕輕叩響門口的銅鈴仿佛能夠喚醒沉睡的歲月一時間,所有的故事都娓娓道來
  • 比良渚遺址更悠久!下湯遺址揭露萬年前的先民生活
    小夥伴們,這兩天你是不是被良渚遺址刷屏了?7月6日,在亞塞拜然召開的第43屆世界遺產大會上,杭州良渚古城遺址經世界遺產委員會一致同意,獲準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申請世遺成功。「良渚,實證了中華上下五千年!」令人心潮澎湃。
  • 沉睡千年,一朝興起,因何而火,難道「臭」是螺螄粉的靈魂?
    為什麼這麼說呢,今年的網紅螺螄粉就可以說明,在舉國抗疫,到處封城的今年春節,螺螄粉在沉睡千年之後,悄然崛起,成為今年最火熱的美食。螺螄粉的製作工藝有數百年的歷史,用新鮮大蒜、生薑加入螺螄肉、豬骨製作湯料,經過慢火熬製,螺螄肉已經融化在湯中,另外放進當地長時間醃製發酵的酸筍,和用小辣椒剁碎潑油做成的辣椒油。
  • 輕吟一首千年沉睡的立體詩歌
    華清宮是一座有著3000年歷史的皇家園林,園內一座座古老的建築承載的是千年歷史文化的積澱,鬱鬱蔥蔥的花草樹木,驪山上若隱若現的亭臺樓閣,這座史上最恢宏的皇家溫泉宮殿,在唐玄宗時期達到頂峰,記錄著盛唐的氣象、財富和實力
  • 兩岸愛心接力,失竊五年的千年佛首回歸故裡
    在濟南神通寺遺址上,最為著名的便是四門塔的四尊石雕佛頭像,它的文物價值極高。 上個世紀三十年代,經梁思成和林徽因考證,這些佛像為整塊大理石雕成,且為北魏的古物。經過兩人的整理,四尊佛像的真容顯現於世,名聲大噪。它們造型洗鍊、刻工精湛、神態端莊,堪稱國寶精品,價值無法估量。
  • 大西洋下藏有千年前「海底遺址」,瑪雅語言或將成真
    現如今,隨著我國的經濟發展不斷地提升之後,人們的生活水平和經濟水平,都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改善。這樣一來,人們在生活上,不僅只是局限於物質生活,更多的是對於生活上的精神追求,而當下的旅遊業,恰好能夠滿足人們對於生活精神上的追求。
  • 李世民稱帝後篡改史書,編造了一個謊言,欺騙人們上千年
    李世民在位期間,勵精圖治,虛心納諫,開創了「貞觀之治」的局面,因此他也成為中國歷史上明君的典範。不過李世民在即位後,曾經篡改史書,編造過一個謊言,一直欺騙人們上千年之久,這到底又是怎麼一回事呢?要了解李世民篡改歷史這件事,還得從李世民閱看國史說起。中國古代有個不成文的規矩,皇帝是不能自觀國史的,不過這個先例被李世民破壞。
  • 賞十裡荷塘,探青瓷之源,紹興上虞重現千年瓷韻
    青瓷作品展、文創市集、綠色騎行、走秀表演、荷花宴……帶著昔日的輝煌和夢想,上虞越窯青瓷在沉寂千年之後,重新煥發生機。上虞是越窯青瓷發源地,早在2000多年前的東漢,就誕生了世界上最早的成熟瓷器,如今境內仍保留有大量文物古蹟。從2014年起,上虞提出了以打響「瓷之源」品牌、重塑「瓷之都」形象、做深「瓷之旅」文章的「三步走」實施戰略。
  • 新疆尼雅遺址:千年來,被塔克拉瑪幹風沙掩埋的「精絕古國」
    這些文明,千年來沉睡在沙海之中,不為人知,直至風沙再次揭開它的秘密……「精絕古國」存不存在?《鬼吹燈》裡的「精絕古國」,在歷史上是真實存在過的。「尼雅遺址」。遺址現貌昔日人丁興旺、水草豐美的精絕古國,早已不復存在,走進尼雅遺址,只能看到塔克卡瑪幹廣袤的沙海中僅存的一點殘垣斷壁。遺址以佛塔為中心,周圍散落著民居、寺院、墓葬、水渠、城址、冶鑄遺址、墓葬……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