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牛角弓製作技藝:士腰弓箭翻雲去

2021-01-08 非遺解碼

2011年

弓箭製作技藝(蒙古族牛角弓製作技藝)

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名錄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第一批國家傳統工藝振興目錄

蒙古民族以精騎善射聞名於世,賽馬、摔跤、射箭被稱為蒙古民族「男兒三藝」,世代傳承。蒙古人視弓箭為護身符,身不離弓,歷史上,弓箭是蒙古族重要的武器之一,不管是在以往的狩獵生活中,還是在戰爭中,弓箭都是不可或缺的工具和武器。蒙古族傳統弓箭多是用牛角和牛背筋製作,因此稱為蒙古族牛角弓。

蒙古族傳統角弓製作技藝是蒙古民族珍貴的文化遺產,是人類文明進程中的一塊瑰寶。其製作工藝精湛、工序複雜,要求制弓技師具有紮實的基本功,這些生產技藝是蒙古民族在長期生產生活實踐中總結出來的,是蒙古民族勤勞智慧的結晶。

蒙古民族製作弓箭歷史悠久,傳統角弓製作最早追溯到匈奴時期,延續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古代蒙古人利用它狩獵和戰爭,後來演變成那達慕(漢譯為娛樂)的主要組成部分之後,作為蒙古民族的文化生活和精神食糧,至今還發揮著無法取代的重要作用。

蒙古傳統角弓的製作,主要包括選材、取料、加工、組合成弓四大步驟。製作牛角弓從選擇材料到製作程序都有嚴格的要求。角弓的選材取料是製作良弓的前提與基礎,原料包括水牛角、牛蹄筋或牛背筋,彈性很好的竹、樺木、荊木等材料。

其中牛角多數選取水牛角或巖羊角,牛背筋要選取上等的牛背筋或牛蹄筋,竹木需要彈性好的竹木,黏膠是用動物的皮熬製成的純天然膠,其黏性很高,一般不會開裂。

這些原料經過藝人的加工,製成角弓的重要部件,再用動物膠粘合包裝而成。製作一把弓頗費時間、精力,包括一百多道工序。

牛角弓箭的製作步驟是:首先選用一根細的有韌性的柳條作為弓骨,在弓骨的背面貼上牛角片。每個牛角片的尺寸大約有2到3寸,用黏膠將這些牛角片一層摞一層的粘在弓的背面。

在粘好的牛角外面,還要粘牛筋。這些牛筋需經過軟化,又拉成2到3寸長的細絲,粘在牛角的外面。拉牛筋成細絲是一個非常費功夫的活,俗話說「好漢子一天撕不了四兩筋」。

細絲牛筋粘在牛筋的外面起固定作用,細絲牛筋之間接縫的地方需要牛筋綑紮,並用動物膠粘住,外面再裹上蛇皮作為裝飾,這樣整個弓就製作完畢。

蒙古族傳統角弓的大小從古至今基本沒有變化,都是1.5米,而弓的拉力分很多種:從兒童弓的20磅(約9公斤)到古時武狀元考試的150磅(約68公斤),一般成年男子用45磅(約20公斤)弓,成年女子用35磅(約15公斤)弓。一把弓製作周期約1年多時間,如保養得當,壽命至少在十年以上,射程最遠達653米。

古時候蒙古武士出徵,一個人就要帶3張牛角弓。但現在的射箭比賽使用現代競技弓,對傳統角弓衝擊很大。到了1999年,整個內蒙古只找到20多張牛角弓。

20世紀初以來,蒙古族弓箭逐漸由武器和狩獵工具轉變為那達慕等體育和娛樂活動的工具。20世紀50年代,蒙古族運動員多使用傳統角弓參加國內外各種比賽。但到了20世紀80年代,隨著老藝人的去世,以及射箭比賽中要求使用玻璃鋼弓,角弓製作技藝也幾近消失。

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諾敏等人致力於蒙古族傳統角弓的保護與傳承工作,遍訪呼倫貝爾、赤峰、通遼、阿拉善、錫林郭勒、呼和浩特等地的角弓製作藝人,積極學習蒙古角弓製作技藝,終於掌握蒙古傳統角弓完整的製作技藝。諾敏創辦了「內蒙古孟克嘎拉弓箭製作基地」,致力於蒙古族傳統制弓技藝的保護與傳承工作。消失近半個多世紀的傳統角弓比賽項目在內蒙古得以恢復。

註:文章部分內容來自非遺網

《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圖典》

圖片來自網絡

相關焦點

  • 弓箭製作技藝(蒙古族牛角弓製作技藝)
    「弓箭製作技藝(蒙古族牛角弓製作技藝)」,是由內蒙古師範大學等單位積極申報,2011年入選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民族魁寶。
  • 蒙古族傳統牛角弓製作技藝得到保護傳承
    蒙古民族製作弓箭歷史悠久,從內蒙古地區及蒙古國出土的新石器時期的箭鏃和古代巖畫可以了解到蒙古先民早在2萬年以前即舊石器時代末新石器時代初就能使用弓箭
  • 【草原文明】蒙古族牛角弓製作工藝:沉寂半個世紀後華麗甦醒
    弓箭是北方狩獵、遊牧民族最早使用的遠程武器,是打獵、徵戰、強壯體魄的良好工具。弓箭具有重要的文化價值,蒙古人視弓箭為護身符。
  • 蒙古族牛角弓三維展示
    蒙古族牛角弓製作技藝  蒙古族傳統牛角弓製作最早追溯到匈奴時期,延續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
  • 牛角弓傳承人: 向世界展現民族弓箭文化
    「賽場上,有不少運動員用的都是我們公司生產的牛角弓。」
  • 傳統錫伯族弓箭製作技藝的守護人
    圖為鄂建燁在製作筋角弓。新華網姜冰攝45歲的鄂建燁是瀋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錫伯族傳統弓箭製作技藝傳承人,出身弓箭世家的他15歲就跟隨爺爺學習製作錫伯族傳統弓箭技藝,具有豐富的制弓經驗。水牛角也是製作筋角弓的必備材料,有時候為了選擇一個滿意的牛角,鄂建燁需要從幾十個甚至上百個牛角中進行篩選。圖為鄂建燁在工作室製作弓箭。新華網姜冰攝「製作一張好的錫伯族筋角弓至少需要一年以上的時間才能完成,期間需要經過上百道工序,要求製作者掌握木工、鐵器、繪畫、裝飾等多種技藝,同時,也考驗製作者的耐心。」鄂建燁說。
  • 非遺:聚元號弓箭製作技藝,專為清朝皇家製作弓箭的「兵工廠」
    不過如今的體育運動,依舊保留著射箭這一項目,而在國內,傳統弓箭的製作技藝也沒有消失,還得以入選非物質文化遺產,這就要多虧聚元號的努力與堅持。它們被稱為是中國最後一家弓箭鋪,如今聚元號也已經成為弓箭行業的代表,不過很多人或許會有疑問,為何像聚元號的弓箭製作技藝就能受到如此推崇呢?
  • 松原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圖典(五十一)蒙古族餡餅製作技藝
    蒙古族餡餅製作技藝於2009年6月5日被列入第二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我們和傳統弓箭製作技藝的傳承人楊福喜聊了聊
    清代把騎射作為八旗之本,原位於北京東四的弓箭大院就曾是皇家特設的兵工場。聚元號弓箭鋪第十代傳人是楊福喜,其祖父楊瑞林是滿族鑲藍旗人,他們祖祖輩輩生活在弓箭大院。現在楊福喜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傳統弓箭製作技藝的傳承人,而聚元號也成為了中國唯一完整保存傳統弓箭製作技藝的弓箭鋪。
  • 人物牛角弓製作傳承人奧松多傑的人生
    從小的興趣 「小時候我們唯一的玩具就是弓箭,因為沒有地方買弓箭,所以都是自己做。」多傑說,由於對弓箭非常感興趣,他很小的時候就跟伯伯接觸弓箭製作。 多傑告訴記者,有一次給弟弟做弓,沒選好木料,弟弟一拉,弓就斷了,自己羞愧萬分,於是又向伯伯請教,經過日積月累的學習、製作,才做出質量不錯的弓。
  • 《明日之後》弓箭怎麼製作 弓箭製作方法分享
    導 讀   在遊戲中玩家可以製作很多的東西,根據自己的需求去找到材料並且製作是玩家在遊戲中需要做到。
  • 《Grounded》弓箭怎麼製作 弓箭製作方法教程
    導 讀 Grounded目前開放了試玩版本,遊戲中玩家可以通過材料來製作弓箭和工具,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下箭及二級工具的獲取方法
  • 松原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圖典(四十六)蒙古族服飾
    近幾十年來,蒙古服飾在日常生活中已少有穿用,趨向時裝化、禮儀化,但服飾文化的內涵、特徵、製作技藝等,成為獨具特色的文化遺產。現在,前郭爾羅斯很多幹部群眾也依然喜愛蒙古族服飾,每逢重大節慶會議都要穿戴,蒙古族服飾文化及其加工技藝得到傳承。郭爾羅斯民族服裝廠、郭爾羅斯烏銀民族服裝設計室等民族服飾企業在傳承蒙古族服飾上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 《Grounded》弓箭及箭支怎麼製作 弓箭及箭支製作攻略
    導 讀 在《Grounded》這款遊戲中,有很多的武器可以製作,弓箭就是其中之一,要使用弓箭還需要箭支。
  • 《一小時人生》弓箭製作方法 弓箭怎麼製作
    導 讀 一小時人生弓箭是能夠狩獵各種動物的必要工具,獵殺動物可以獲得各種重要的物資,那麼弓箭要怎麼製作呢,下面小編分享一下弓箭的製作方法吧。
  • 《Grounded》弓箭及箭支怎麼製作 弓箭及箭支製作方法介紹
    導 讀 在《Grounded》這款遊戲中,有很多的武器可以製作,弓箭就是其中之一,要使用弓箭還需要箭支。
  • 莘縣鴛鴦餅製作技藝入圍第五批省級非遺名錄
    據了解,聊城市19項非遺項目入圍第五批省級非遺名錄,其中莘縣古城鎮鴛鴦餅製作技藝成功入圍。19項非遺項目分別為:茌平花鼓戲、聊城少林拳、臨清龍燈、東阿大紅拳、流星錘、陽穀顧氏紅木鑲嵌技藝、雞毛撣子扎制工藝入選省級非遺項目名錄,古琴藝術、茌平平調秧歌、臨清田莊吹腔、聊城剪紙藝術、高唐州黑陶製作技藝、孟嘗君酒釀造技藝、莘縣鴛鴦餅製作技藝、陽穀柘木弓箭製作技藝、東昌府銅鑄雕刻製作技藝、清真八大碗製作技藝、東阿國膠堂阿膠傳統製作技藝、茌平袁氏接骨膏製作技藝入選省級非遺擴展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