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魚缸裡的迷你鸚鵡魚成魚,出現下述情況,大小魚就應該分缸了

2021-01-09 養魚老道

關注養魚老道,關注更多觀賞魚實踐知識,讓我們簡單養水、輕鬆養魚!

到今天為止,養魚老道家裡的第三窩迷你鸚鵡魚的小魚苗,已經被兩條大魚帶了將近一個月了,在這一個月的時間裡,雌雄雙魚一直都在精心地看護著它們的小魚苗,並沒有出現任何的異常情況。

為什麼觀賞魚會遭遇生殖間隔期

我記得有位魚友也曾經說過,他的迷你鸚鵡魚,大魚把小魚帶了兩個月的時間,這種可能也是有的。

這就是養魚老道平時所說的,觀賞魚的生殖間隔期,這個間隔期有的是因為它們太累了需要適當的歇一歇,有的是因為大魚的母性很好,不願意放棄小魚,有的還是因為環境或者水質、水溫的不適合,它們暫停繁殖,總而言之牽扯到很多的原因。

這也是為什麼有的魚友說,平時自己的觀賞魚一直都很勤快的繁殖,為什麼突然間在某一個階段,它們就再也沒動靜了,大多數都是基於以上的諸多原因,當然其中也包括了營養和食物。

但是最近兩天,我的這兩條成魚有點不對勁了,好像雄魚有點躁動不安了。

雄魚開始很不耐煩了,主動開始攻擊雌魚

很多魚友還經常問到,明明看到了兩個迷你鸚鵡魚已經是成對了,為什麼它們之間還會出現打鬥呢?

原因很簡單,一個理由就可以概括了,發情期不一致。

其實在很多的觀賞魚繁殖中,我們都可以見到這種現象,包括了藍曼龍、鬥魚、虎皮魚、燕魚、七彩等等,都會出現這種在繁殖前期出現雌雄雙魚互相打鬥的現象,甚至於有些觀賞魚,雌魚就是靠著這種雄魚的打鬥或者追逐才能夠發情,比如金魚。

當然了,也會有攻擊劇烈、互相根本就沒有看好的現象,那種情況一般是雌雄雙方自始至終都沒有看好對方,比如羅漢魚之類的比較兇猛的魚類。

大多數的觀賞魚,雌雄雙魚在已經成對了之後,無論是在繁殖缸還是在原缸裡,都會偶有打鬥的現象,打鬥之後才會進行繁殖,不信大家可以仔細去觀察。

儘管一直低溫控制,但是雄魚還是發情了

所以說,綜上所述,現在的這個問題就比較嚴重了,基本上確認雄魚是開始發情了,現在也只有20度的水溫,甚至於還不太到20度,這個雄魚也是生孩子生上癮了。

最近幾天,我就發現這傢伙會去主動攻擊雌魚,還會突然間在魚缸裡急遊,全身上下色澤更加豔麗,甚至於在陶罐處驅趕小魚苗,具體吃沒吃小魚,我目前還沒有看到,反正是狀態絕對是不對勁,有時候有想要佔據陶罐的傾向,關鍵魚缸的溫度也不能再降了,所以說,明天就要想辦法給它們分缸了。

就現在,我在這裡看著它們,雄魚還在不斷地舒展著尾鰭向雌魚示威,把魚缸底部的雜質都給攪了起來,這些現象,都不是什麼好現象,小魚苗隨時有生命危險,即使大魚不攝食它們,小魚苗也受不了這種撞擊。

所以很多魚友一直在問,迷你鸚鵡魚的大、小魚苗到底什麼時候分缸,這就是最好的答案了。

迷你鸚鵡魚竟然可以在淤泥中待上半個小時

這個現象也是養魚老道今天無意中發現的,由於今天給小迷你魚苗移到室內,考慮了半天,因為它們非常喜歡臥底遊動,根本無法捕捉,所以我也只能先把水池子裡的淤泥通過抽底換水抽掉。

結果抽取了大約整整一臉盆的淤泥,然後我再去抽水,大約半個小時後,我才想起來看看這些淤泥中還有沒有小魚,結果竟然幸運的發現了將近20條小魚苗,在濃厚的幾乎無法喘氣的淤泥中,它們竟然可以待上半個小時。

然後我把它們從淤泥中分離出來,扔到清水裡,它們立刻恢復了活力,這可不是一般觀賞魚能夠做到的,這也說明了迷你鸚鵡魚強大的適應能力,如果是這麼小的孔雀魚苗,不一定能夠全活,如果是斑馬魚、紅綠燈魚,怕是也早死了。

前前後後折騰了將近兩個小時,總共撈出來一百多條小魚苗吧,現在在這個50釐米的小魚缸裡,只有兩條不慎身亡,可能是我撈取它們的時候,動作過猛了,中午發現的它們的屍體,現在已經不見了,被其他魚苗蠶食完畢,雖然下午我還投餵了冰魚蟲,看來它們的食慾並沒有因為低溫而受到什麼影響。

另外兩條迷你鸚鵡魚差點歸西

因為我需要把另外的兩條大的迷你鸚鵡魚從小魚缸裡分離出來,所以暫時找不到合適的魚缸擺放位置,只找到了一個小的塑料盒,關鍵的問題是,室內的水溫20度左右,室外只有12度,我把這個事給忘了。

直接從室外的大池子加的水,然後把這兩個二貨就扔了進去,結果一瞬間它們全部都是肚皮朝上了。

對於這個問題的處理實際上再簡單不過了,把水溫迅速加到以前的溫度,再稍高點也行,正好眼前有一壺剛燒開的水,所以我就呼啦啦的倒進去一些。

兩條魚兒立馬把身形都正過來了,這可不是因為水淺啊,本來的水位就不低,然後我用手測了一下,感覺還是有點低,又繼續倒了點熱水,水溫大約在二十五六度上下吧,我也不敢加的太高,畢竟一會就會降到20度了。

就在這一冷一熱之間,兩條鸚鵡魚也就恢復正常了,所以說有些問題,我們不要想得太複雜,很簡單的一招,就是倒個熱水罷了,明天就給它們送給老鄒大叔去,再把那兩個發情的看看如何處理吧,要不給它們加上溫,讓它們再來一窩?

除了觀察還是觀察

養魚老道飼養觀賞魚靠的就是觀察,基本上再無其他,無論是觀賞魚的狀態還是水質問題,通過肉眼結合實際情況去看,基本上八九不離十。

就像現在這個小魚缸裡,密密麻麻全是魚,但是水溫在這裡擺著,它們也並沒有缺氧,我當地的魚友已經預定了一些,我為什麼要著急給它們加過濾呢?

這個魚缸唯一的缺陷就是青苔水沒有養起來,如果青苔水養起來了,就這點小破魚,但凡勤點換水,50條以內,根本無需開過濾,現在沒有辦法,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勤觀察著,過濾器預備著,不好就開,就是這麼簡單的問題。

就像是塑料槽裡加熱水的操作一樣簡單,兩分鐘搞定兩個迷你鸚鵡魚的失漂問題,低溫刺激的失漂就需要高溫解決,見的多了,自然就會了。

再一個大家可能會看到三缸迷你鸚鵡魚,體色完全不一樣,很簡單,缸底背景和燈光的問題而已。

我是養魚老道,更多觀賞魚問題敬請關注,謝謝!

相關焦點

  • 迷你鸚鵡魚和虎皮魚等脾氣暴躁小型魚,可以和其他魚混養嗎?
    各位魚友大家好,我是養魚老道,更多觀賞魚飼養、繁育實踐知識,敬請大家關注,讓我們輕鬆養水,快樂養魚!前些日子,養魚老道做了一個小實驗,就是把我的兩條迷你鸚鵡魚的種魚給撈出來了,把它們放置在了蝶尾和鎏金金魚的那個大魚缸裡。
  • 迷你鸚鵡魚和鸚鵡魚有什麼關係?兩者都是「人造魚」,前者能繁殖
    昨天聊了註明的人造魚,鸚鵡魚,這時有一些魚友比較疑惑:那麼迷你鸚鵡魚是不是人造魚呢?我在網上買了迷你鸚鵡魚,店家告訴我能繁殖,為啥我養了這麼2-3個月都沒動靜,是不是被騙了? 果然鸚鵡魚和迷你鸚鵡魚兩者是分不開的,那我們就接著鸚鵡魚的話題,繼續聊聊迷你鸚鵡魚吧!
  • 面對不同環境,同一對迷你鸚鵡魚做出不同舉動,誰說它們沒智商?
    各位魚友大家好,我是養魚老道,更多觀賞魚飼養、繁育實踐知識,敬請大家關注!前些日子,也就是三天前吧,我發現了我的那對迷你鸚鵡魚產卵了,然後給它們進行了倒缸處理,之後一直沒有了下文。為什麼沒有呢,我又為什麼給它們倒缸呢?
  • 不同觀賞魚放入一個魚缸,打鬥劇烈,很多魚友是看熱鬧不嫌事大
    等我發現它的時候,已經成了魚乾,很奇怪啊,之前的馬克吐司每次跳缸我都能及時發現,這一次確實發現太晚了……再說了,即使發現早了又能如何,我能為它一條魚單獨整個魚缸飼養?想也別想。今天還有一位魚友提到了,自己新購買的迷你鸚鵡魚,只有兩條魚,一入缸就開打,這也是很正常的現象,和上述的原理基本相同,魚缸也不是很大。
  • 沒有大魚缸不要緊,養這些品種的觀賞魚,小魚缸一樣能養好
    文/家有旺財貓 雖然大的水族箱非常有牌面,而且看起來也更好看,但是實際生活中,真正購買大水族箱養魚的魚友還是少數的。更多的人,因為各種限制,會選擇購買小型水族箱來養魚。其實,並不是所有的魚都需要大型水族箱的,有一些很漂亮的觀賞魚,在小型水族箱裡,一樣能養得非常不錯。
  • 常見的鸚鵡魚有三種,冷、熱帶鸚鵡魚可以混養在一起嗎?
    還有的魚友在提問中,上來就是我的鸚鵡魚應該如何繁殖,能不能生出小魚來?按照正常的思路,我們認為所指的一定就是血鸚鵡了,但是當我回答了很多疑問以後,最終發現原來人家詢問的是迷你鸚鵡魚,這種情況絕對不止一次出現了。
  • 孔雀魚可以和哪些觀賞魚混養,迷你鸚鵡魚、鬥魚可以嗎?
    不是說迷你鸚鵡魚比較兇悍嗎,為什麼孔雀魚還可以和迷你鸚鵡魚混養,不是說孔雀魚喜歡弱鹼性的水質嗎,那麼把它們和燈科魚混養在一起可以嗎,不是說燕魚能吃孔雀魚嗎,為什麼有的魚友把燕魚和孔雀魚飼養在一起,它們也沒有問題呢?
  • 在混養魚缸裡,有些魚死了有些狀態很好,需要做消毒處理嗎?
    正如文章標題所描述的問題那樣,就是說為什麼在一個混養魚缸裡,有些觀賞魚,比如說某一種魚,它們會不斷的出現死亡現象,而其他的觀賞魚好像沒事人一樣,它們都活的好好的,不是說觀賞魚會交叉感染嗎?那麼我們遭遇到了這種問題,應不應該給餘下的觀賞魚立刻下藥或者整缸檢疫檢疫、消毒殺菌呢,還是應該對於這種現象視而不見,我們又該如何區分各種情況呢?
  • 一米二的魚缸,準備飼養銀龍、鸚鵡、地圖三種魚,怎麼搭配為好?
    鸚鵡魚的數量可以多點,這樣它們不至於太害怕我們這裡指的只是普通的鸚鵡魚,一般的小魚也在五六釐米左右,如果我們以成魚10多釐米計算,最多可以飼養8到10條左右,因為還有地圖魚呢,不過小魚苗可以稍微多點,12條也不是不可以的。
  • 半個月前配對的迷你鸚鵡魚終於順利繁殖,小魚已經起水遊動了
    關注養魚老道,關注更多觀賞魚實踐知識,讓我們簡單養水、輕鬆養魚!事實上在此之前我是從來也沒有養過迷你鸚鵡這種觀賞魚的,甚至於連親眼見過也沒有,只是聽聞一些魚友介紹說這個東西繁殖力特強,並且極易飼養,偶然和魚友們視頻聊天,見過迷你鸚鵡魚的繁殖,所以說在今年的四月一號,我就直接飼養了六條。
  • 觀賞魚出現害怕、驚缸問題,就用這一個方法調理它,絕對管用
    為什麼今天養魚老道會再次談到關於觀賞魚害怕的問題,是因為最近有很多的魚友前來詢問,什麼迷你鸚鵡魚躲到了某處就是不出來了,小羅漢嚇得體色變暗看起來瑟瑟發抖了,雷龍魚不小心半夜跳缸自殺了,雷龍魚倒也罷了,那可是跳缸冠軍,有位魚友的一條蝴蝶鯉也跳缸歸西了……我可是親眼見到一位魚友是在室外水缸裡飼養蝴蝶鯉的,人家的也沒有跳缸。
  • 大魚打架小魚苗遭殃,繁殖的小魚苗應該何時和大魚分缸?
    各位魚友大家好,我是養魚老道,更多觀賞魚飼養、繁育實踐知識,敬請大家關注,讓我們輕鬆養水,快樂養魚!今天一位魚友給養魚老道發來視頻,也很有意思,說是他的迷你鸚鵡魚的雄魚在生完孩子後抑鬱了,哈哈,雌魚佔著陶罐不讓雄魚進去,而雄魚呢,自己躲到了陶罐後面長時間面壁,難道說它是患上了產後抑鬱症不成?
  • 小魚缸飼養觀賞魚,應該選擇什麼品種,何種過濾形式為好?
    如果我告訴大家,小魚缸就應該飼養點小型觀賞魚,很多魚友其實是很不樂意的。但是沒辦法,事實就是如此,很多的四零六零缸,根本不適合用來飼養諸如:地圖魚、鸚鵡魚、紅尾皇冠、金魚、錦鯉等中大型觀賞魚。小魚缸養大魚,那肯定要加大過濾系統的,我們可以選擇普通上濾或者滴流盒小魚缸養大魚,或者說中型觀賞魚,會牽扯到兩個方面,一個是繁殖缸,一個是純粹為了飼養。
  • 中小型魚缸裡添加一個小東西,去除細微雜質很理想,效果顯著
    各位魚友大家好,我是養魚老道,更多觀賞魚飼養、繁育實踐知識,敬請大家關注!為什麼只有在比較小型的魚缸裡才會看到水妖精的存在,而在較大型的魚缸裡,只會有單獨的氧氣頭呢?一位魚友提出來上述的這個問題。最為明顯的就是迷你鸚鵡魚缸的水質,自從添加了水妖精之後,兩天徹底清澈我最近進行倒缸的一共是三個魚缸,小雜鯛和斑馬魚提前加上了水妖精,正好留下來一個迷你鸚鵡魚的魚缸作對比。之後,我才想到,何不把斑馬魚缸的水妖精撤到迷你鸚鵡魚缸裡呢?反正那個魚缸的水質已經很不錯了。
  • 給觀賞魚更換魚缸後,水中一片雜物紛飛,如何才能有效改善?
    各位魚友大家好,我是養魚老道,更多觀賞魚飼養、繁育實踐知識,敬請大家關注!昨天在給幾缸觀賞魚倒缸的過程中,出了點小問題,那就是每個魚缸中肉眼可見的漂浮雜質,實在是太多了,過濾運行了一晚上,雜物只見多不見少,這就不對勁了。
  • 如何應對魚缸裡的黑白雙煞,只有黑白顏色的觀賞魚最愛患病嗎?
    最為可氣的就是魚缸裡的那條黑色錦鯉,平時看起來活躍度比誰都好,搶食它最兇,但是一旦有個什麼病的,總是它先來,倒是很有奉獻精神啊,應該讓它到美國為新冠試藥去,再不就是一不小心身上就起白蒙,整天整的自己像個水黴專家似的,如果再不好,我就直接讓它下水道去……這一黑一白兩種觀賞魚
  • 孔雀魚不是不可以和其他魚混養,下列觀賞魚都有混養的可能
    、虎皮、黑裙、藍曼龍、斑馬魚、鬥魚等,我們這裡的魚店也是長年累月的售賣這些品種,近幾年迷你鸚鵡魚也悄悄興起。但是隨著迷你鸚鵡魚的逐漸長大,它們的領域意識就會開始增強,攻擊力就會變強,這個時候就不要再去和孔雀魚混養在一起了,這些東西我們要去結合實際情況觀察了:假設魚缸裡已經出現了某條孔雀魚被咬的現象,我們還要去把它們混養在一起?
  • 魚缸裡的氣泡會有很多種,有些可以忽視,有些必須清除掉
    前幾日,很多魚友問到了關於魚缸水面氣泡和泡沫的問題,為此養魚老道再次仔細檢查了我的所有魚缸情況,只是有一個魚缸的氣泡圖片我沒有拍到,因為我開啟過濾器了,就是那缸小金魚苗,它的原因就是水質肥了點,至於為什麼開啟過濾,一個是因為水質有點肥,另一個是因為有部分小魚苗吃多了失漂,缺乏運動,開啟過濾一段時間它們就會迅速恢復,然後關掉就可以了
  • 大冬天裡,魚缸裡自己生出來一大批魚蟲,這些魚蟲是天生的嗎?
    但是,令我沒有想到的是,這個魚缸竟然還會在無意間給我帶來些驚喜,裡面竟然滋生了大量的魚蟲,在如此天寒地凍的季節裡,別說撈魚蟲了,能夠見到魚蟲的身影那都是奇蹟,但是這個小奇蹟竟然在我的室內魚缸裡出現了,哈哈,對於我們養魚人來說,這可真是天大的喜訊啊。
  • 不是飼養什麼魚都用闖缸魚的,大部分皮實品種,直接入缸沒問題
    中大型觀賞魚、肉食性大型觀賞魚,對於闖缸魚的小病根本不在乎在生化濾材比較豐富的大型魚缸裡,我們飼養有比較貴重的或者中大型的觀賞魚,還有一點就是,有可能這部分觀賞魚對於水質的各種毒素輕微超標都比較敏感,可能它們一入缸就出問題。那麼,在上述的這些前提條件下,我們是可以使用到闖缸魚或者其他方式,進行提前培菌開缸的,這是為了保證,我們在水質培養上的萬無一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