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之謎》:用心理學專業剖析隱藏在我們內心深處的那個孩子

2020-12-26 愛讀書的二小姐呀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會用「自戀」這個詞來開玩笑,意思大概就是一個人的自我感覺非常良好,話裡話外總是不忘顯擺自己。但從心理學的概念解讀,「自戀」是一種從生命最初就帶來的心理品質。

古希臘神話中的咔索斯,愛上自己的倒影難以自拔,最後成了水仙花。弗洛伊德、蘭克、克萊因等心理學家也都對自戀進行了深刻的研究。

而在《童年之謎》中,羅尼·索蘭進一步捕獲到了自嬰幼兒出生到這個世界,到兒童、青少年、成年整個人生履歷中,「自戀」情結的發展、變化和影響,目的就在於解開童年經歷對我們日常體驗的未知影響。

羅尼·索蘭師從著名兒童心理學家讓·皮亞傑,是資深的精神分析師。在這本書中,她深入探討了自戀和自我,本我和客體等多重關係,寫出了這些心理體驗的發展軌跡和演化過程。

借著羅尼·索蘭的透徹分析,我們會察覺到被我們忽略的童年,在孩子一生的成長中到底佔有多大的重要性,也會發現原來內心深處的動搖和苦惱,其實和童年的自己也有著牽扯不斷的關係。

比如在電視劇《不完美的她》中,周迅飾演的林緒之就是因為童年時候的陰影,而本能地對周圍的人都呈現出較強的防範性。縱使有對她視如己出的養母,一直在溫暖和關心著她,她依然會有輕微的社交恐懼,抗拒和他人的接觸。

這其實不難理解,在倍感自己弱小的童年時代,陌生感和不安全感都會被放大,進而形成某些刻板印象,也就是心裡有了結。討論童年期的分離和個體化,討論其中的自戀、自我和依戀,就是在這基礎上,逃不掉那些隱形的創傷。

回到自戀這個話題上,生命最初的自戀特質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從嬰兒時代的全能自戀,到人際關係建立後的逐漸人性化,所處的環境,所受的經歷,都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和左右自戀的發展方向。而能否在童年時期得到良好的引導,關係到之後一整個成長軌跡。

自戀可以成為一種督促力,一種保護屏障。弗洛伊德就曾指出,自戀的「抵抗刺激的保護功能遠比接受刺激的功能更為重要」。

但反過來,全能自戀有一種「無所不能」的錯覺,如果沒有得到完善的發展,也容易在成年時反映出「不優秀就不配活」,或者是「世界該照自我的意願轉」等想法。這些都稱得上糟糕且不討喜的表現,一不注意就容易成為壓垮我們的那根稻草。

人的童年提出了整個一生的問題,但找到問題的答案,卻需要等等到成年。

這是比利時作家弗朗茲·海侖斯說過的一句話。的確,關於童年的記憶,大部分會成為隱藏在我們內心深處的那個孩子,影響我們一生。

但誠如羅尼·索蘭所說,「治療師不可能取代其真實的父母」,身為父母,我們就不得不注意到這一點,並儘可能給予孩子他們所需要的溫柔的親密感,教會孩子找到排解壞情緒的出口。

相關焦點

  • 《童年之謎》,記憶中的「羅生門」是內在小孩的呼喊
    提起心理學,人們很自然會想起弗洛伊德。對於人類的探索,弗洛伊德開闢了新的研究領域與方法。在巴黎求學期間,他從神經學轉入研究精神病理學,從此醉心於人類內心世界的探索。他開創了潛意識研究的新領域,促進了動力心理學、人格心理學和變態心理學的發展。
  • 了解內心深處需求,做一個自律之人,迎接更美好的你
    文/小知悅讀站對於孩子,我們最常見的成癮問題是網路遊戲成癮,而我們大人最常見的成癮問題是熬夜成癮、工作成癮和菸酒癮。不論是孩子還是我們大人,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內心需求。遊戲和學習是孩子的需求,工作掙錢放鬆是我們的需求。所以,找到內心深層次心理需求,改變自身不良行為習慣,獲得自我成長。讓你《根本停不下來》的自我塑造和成長。
  • 養多冠,帶您剖析孩子內心的一種渴望
    每一個孩子降生到世間,元思維裡都帶著濃濃的不安,因為對他們來說,這個充滿光亮和變化的世界是如此陌生和奇怪,也正因為此,孩子們總是在每一次小心翼翼的試探中期待著積極的回應,而被「否定」註定是一件沉重而沮喪的事情。
  • 瞋恨心是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煩惱
    比如我們修行是要有慈悲心的,當你的一念瞋恨心過來的時候,它就什麼慈悲心都沒有了,這種對待、這種怨氣、這種競爭、這種壓倒對方、這種不擇手段——它什麼都起來了。這個瞋恨心哪,它是隱藏在我們的內心深處與生俱來的這個煩惱。  原來虛雲老和尚他在開示裡面講一個公案,說他有一個老同參,住茅棚也住了很多年,最後他出來覺得自己不錯了:「現在我得自在了。」
  • 《童年》56個孩子的故事:童年的紙飛機,最終會飛回到你的手裡
    事實上,無論我們成年後多麼感慨未能完滿的童年帶給我們的困擾,依然戀戀不捨童年的底色是深沉的愛,那些愛依然最能帶給我們淚流滿面的感動和力量。成年後的蘇菲用虛擬幻想時空幫助著孩子學會在幻想世界裡進行現實生活的退行,也可能用童年視角的方式影響著一代代孩子世界觀、價值觀。
  • 如何運用心理學育兒?三步,激發潛能,讓孩子內心幸福,成績優秀
    我也知道,教育孩子,並不是把孩子培養成名牌大學生、或社會上的成功人士,才算成功。真正的成功,是無論孩子將來做什麼工作,內心都有源源不斷的幸福感,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但是,如何才能更好地照顧到孩子的心理健康?如何才能做到與孩子進行真正的親子交流?如何讓孩子身心健康成長?
  • 心理學:如果一個人特別愛笑,說明他內心深處特別的「悲傷」
    喜歡笑的人,內心深處往往是悲傷的!在生活中,我們能夠碰到的,絕大多數都是正常人,他們愛哭、愛笑,但是在陌生人面前,都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緒,表現出一副完美的樣子,只有在熟悉的人面前,暴露出自己真實的情緒,這種人往往有很多朋友,在難過的時候有人陪,在遇到難處的時候有人幫你,但是,往往是那些特別愛笑之人——內心深處一定特別悲傷。
  • 書單|100本心理學書籍,帶你走出原生家庭創傷!
    我推薦的這100本書籍,他們有些致力於帶你認識原生家庭,教你如何應對傷害,有些帶你剖析和認清自己,教你如何重塑自己,還有一些,則致力於帶你尋找生命的終極意義,為你指引人生真正的價值之所在。如果你剛入門心理學,可以從書單的後面往前讀,這樣不至於一開始因為純理論的枯燥而望而卻步。最後,如果你真的渴望自我療愈,那你應該明白,我們剖析原生家庭傷害,不是為了推卸責任,而是找到問題的根源,我們認清自己,不是為了自我否定,而是擁抱和接納內心那個受傷的小孩。
  • 心理學:哪個轉運珠能給你帶來好運?測你內心深處需要什麼
    心理學:哪個轉運珠能給你帶來好運?測你內心深處需要什麼 其實你的內心深處最缺乏安全感。你最需有人正真的懂你,並給予你最深情的愛與守護。
  • 《神秘的西夏》,為那個消失的民族正名
    西夏王朝頃刻間被成吉思汗的軍隊滅國,給後世留下了種種難解之謎。3月23日晚9點,由中央電視臺、寧夏回族自治區黨委宣傳部聯合打造的大型紀錄片《神秘的西夏》正式播出。然而,正如著名西夏學者李範文所介紹的,由於經歷了戰爭蹂躪、地震、兵亂、屠城,大部分西夏城鎮淪為廢墟,毀滅性打擊使得王朝的許多歷史變成千古之謎。就在西夏故都銀川,也僅有西夏王陵一枝獨秀,孤獨地「講述」著千年之謎。
  • 《想見你》:用心理學剖析「禁果效應」下李子維的高效戀愛方案
    而其中的男主角李子維向我們展示了「戀愛體」的優質戀愛方案,就是要懂得將自己的優點最大化,再加以時不時釋放自己的吸引點,讓對方對自己產生興趣從而收穫優質愛情。其實,李子維的這一系列做法,用心理學中的一個重要戀愛效應「禁果效應」就可以很好地進行解釋。而「戀愛體」李子維的優質戀愛方案具有極高的模仿性與實操性,我們可以將其稱為「李子維式」禁果效應。
  • 清華、北師大心理學博士用一套漫畫,搞定小學生大部分的心理問題
    如果家長忽略了孩子的心理問題,那麼「脾氣暴」、「內心敏感」、「社交焦慮」……這些問題可能就甩不掉了!相反,如果從小養成積極樂觀的心態,那麼孩子以後無論遇到什麼挫折,都不會被輕易打敗。這套《小學生心理學漫畫》,就是告訴孩子,從小心理健康,成長越挫越強!
  • 你內心隱藏的那個角落有多恐怖?
    今天,EVA要跟大家做的測試話題是——你內心隱藏的那個角落有多恐怖? 選A的盆友,【聖杯十】: 你的內心很是溫暖,這份溫暖來自於你和諧的原生家庭關係,像你這樣內心裡滿是陽光滿是明媚滿是正能量的孩子,實屬不多。
  • 《父母愛情》江亞菲愛上王海洋:是內心深處對文化人的崇仰
    我們知道,他們剛相遇的時候江亞菲並沒有多大的感觸,直到後來她知道王海洋竟考了清華大學,還留了美,回來當了教授,不禁對這個「紈絝子弟」刮目相看。在和這個小時候互看不順眼的夥伴相處中,總能一睹他講課的風採,才慢慢地走了心。
  • 真香定律,聚光燈效應……這本書剖析行動裡日常微妙的心理學秘密
    看似無意間引爆的「真香定律」,它的背後其實掩映著我們尋常被忽視的心理活動。無論是未經探實前內心的低估,還是無從選擇時內心的妥協,都是發出「真香」2個字的底層邏輯。而在生活中,我們也經常會有一些類似的打臉行為,有一些我們自己沒想到,但當事情發生了我們基本上都會如此選擇的,看起來有點匪夷所思的舉動。
  • 用發展心理學深度剖析性侵養女案:女性成長的心路歷程及曲折過程
    因為個案中,中年律師高管收養未成年人後與之發生關係,這是一切愛恨情仇、是非對錯的置頂前題,很難有可以推翻這個基礎的新證據。為什麼呢?今天這篇文章,我就將以這個案例為基本,結合發展心理學的理論知識,剖析女性成長成熟的整個過程。
  • 心理學:脫口秀的正能量|為什麼我們這麼愛聽段子?
    潔懿想從心理學角度分析一下,為什麼我們這麼愛聽段子呢?首先,段子常常是用幽默的方式,傾訴「內在小孩」受過的傷。李誕曾以段子的方式,說自己小時候被父親追:「他騎著警用摩託追我,追了三條街,把我累暈了,然後我被扔進摩託車鬥兒裡。」
  • 別讓童年出現"隱秘的角落",51Talk好外教伴孩子健康成長
    最近熱播的網劇《隱秘的角落》引發全民討論,懸疑故事的背後,隱藏著對教育問題的反思。劇中的三個小小少年心思縝密,在逐漸"黑化"的過程中也讓不少觀眾驚嘆:原來燦爛明媚的陽光、童話故事的希望並不一定是現實生活的主基調。讓觀眾津津樂道的,是童年健康成長的總結反思;讓觀眾深以為然的,是"生活竟然也會這樣"的認識,而不是"生活一直都是這樣"的標籤。
  • 詩歌喚醒我們,帶領我們從童年走向童年
    打開這本書《姜二嫚的詩》,讓我們從童年走向童年,回歸詩意的日常生活,品味靈魂創造的奇蹟世界。這首詩醒了,留在孩子的眼裡普通和平凡的日常生活似乎很簡單,卻隱藏了許多詩意的驚喜。匆忙的成年人從不停下來,也找不到,孩子們的眼睛,就像最精緻的詩歌捕捉器,用一隻眼睛捕捉逃逸的詩歌。
  • 張之路:我的童年若寫到心靈深處,便也是你的童年
    還有那個被送出去又要回來的羚羊木雕,以及滿足了孩子們英雄夢想的霹靂貝貝。  張之路的長篇新作《吉祥的天空》依然是寫孩子的新鮮生活,講述新中國成立後北京男孩吉祥的故事。小說裡的年代久遠,讀者從吉祥身上看到張之路的童年,也看到自己的童年。張之路相信:「我的童年若寫到心靈深處,便也是你的童年。」離奇的故事裡加入人性內核  在中國,不知道有多少人是讀著張之路的作品長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