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開瑞士安樂死組織的神秘面紗

2021-02-10 天津延安醫院

瑞士很早就允許安樂死,是少數開放外國人到當地進行安樂死的國家,因此吸引不少有意結束生命,但自身國家卻不容許安樂死的人士,前往瑞士展開"求死之旅"。

大體而言,瑞士有兩大安樂死機構Dignitas (尊嚴)與EXIT(解脫)。EXIT只收瑞士國民,Dignitas的客戶則不限國籍,因此Dignitas的國際知名度更大。

位於瑞士蘇黎世的Dignitas,是1998年由Ludwig Minelli所創立,在該組織宗旨強調:"活得有尊嚴;死得有尊嚴",過去18年來,它已經協助逾2000人了結餘生,其中多數都是非瑞士籍人,主要來自英國與德國。

但一個將尊嚴視為至高無上重要性的機構,一開始在當地是受排擠的,Dignitas陸續租過幾間公寓作為辦公室,但屢遭投訴,沒有人想與它為鄰,Dignitas一度只能在臨時的汽車旅館中為求死的客戶服務,也在蘇黎世最大妓院旁的工廠內棲身過,直到2009在蘇黎世郊區買了一棟兩層樓房,該組織才算正式安定。

這棟外觀藍色的樓房,裡面的裝潢一般,磁磚地板、廉價家具、樸素的繪畫擺飾等,就象是個三星級的旅館陳設。但要踏進這間簡樸的樓房,按下人生最後的停止鍵,需要時間與金錢。

首先你要上Dignitas註冊填寫簡單資料登記會員,填表不用錢,但是Dignitas收到你的資料後會寄來一個正式入會註冊說明書與帳單。入會費加年費約300美元,接著你需寄出自己的醫療紀錄,並說明自己無法忍受病情的原因,讓當地醫生檢閱你是否符合資格,這需要付上約4000美元。

付了這筆錢並不表示你獲得通往安樂死的綠燈,Dignitas網站上提到,要取得"服務"者,必須身患無法治癒的疾病,又或身體承受無法忍受的痛楚或失去活動能力等。瑞士安樂死法令也明確規定,協助安樂死的機構必須確認病患提供兩個醫生開立的診斷書,病患需意識清醒,充分認知安樂死定義與程序。

這套把關程序,嚴格說是從病患自己的診治醫生到安樂死機構的醫生都要層層核實的,例如:若不是身體疾病、而是精神疾病,能不能安樂死?什麼叫做不能忍受的痛苦呢?醫生會依據病患原來的家庭醫生、心理醫生或醫院的報告做評估。

如果負責審閱的醫生最後決定開綠燈,Dignitas將為你安排之後的旅程,包括到瑞士之後要約見醫生兩次、與職員護士溝通細節等,確定一切都沒有問題後,才會開出藥物,為你安排人生最後的服務,這段服務需再支付約4000美元。事後火葬及死亡證明發放費用另計,又要4000美元。也就是這趟安樂死之旅,代價逾1萬美元,從申請到執行的整個過程約需3個月。

Dignitas會為病患開出致命劑量的硫噴妥鈉(Sodium Pentobarbital),是一種麻醉劑,病患可選擇口服或是注射方式,將藥物送入體內,2至5分鐘內入睡,最後進入昏迷狀態,因呼吸系統癱瘓而死亡,過程快速而且沒有痛苦。整個過程有該組織的護理人員做監控錄像,當地警察也會從旁待命觀察。

我們常說安樂死(euthanasia),嚴格定義應該是協助病人自殺。即使在瑞士也規定,醫護人員也不能在病人的要求下為他了卻生命,只能提供藥物及或工具,協助病人結束生命,所以無論是服藥或是注射,病人都需自己執行最後步驟,不能假手他人。

依據瑞士官方資料顯示,2011年有416人安樂死,2015年達到1004人。Dignitas與EXIT兩家安樂死的會員人數雖然很多,但兩家機構都表示,多數會員對安樂死還是很謹慎的,即使有醫生開綠燈的許可,僅有30%的人最後獲得安樂死服務。

而Dignitas雖是一間所謂的非牟利機構,但它的財務從來不公開,遭人非議。

2005年曾任該組織的護理師Soraya Wernli出面指控Dignitas是個"只關心自身利益的死亡生產線",她宣稱許多有錢、身價高的客戶會被加收額外費用,且這群人中不乏非末期患者。

2010年蘇黎世警方也發現該組織員工任意將骨灰倒入湖中。2015年媒體披露,Dignitas僱用被英國剝奪醫生資格的Colin Brewer擔任評估醫生,也會暗示那些似乎不太符合安樂死資格的病患找Colin Brewer,聲稱他比較開放(open minded)。

Dignitas創辦人Ludwig Minelli並不是醫生,而是律師,他堅持人要能決定自己的命運,結束生命也是一種自我選擇權,他不會把道德與宗教的價值觀擺在任何人的自由權之上。

瑞士的安樂死 其實是協助自殺

安樂死可分為主動安樂死(Active Euthanasia),與被動安樂死(Passive Euthanasia),前者即為主動為病人結束生命,例如透過注射方式;而後者即為停止療程,例如除去病人的維生系統、或是讓病人停止服藥,讓病人自然死亡。

而一般針對安樂死立法的討論,多聚焦於主動安樂死,以及醫師協助自殺(Assisted Suicide),即為由病人"自主"服下致命藥物。

然而在瑞士,由他人透過注射而死亡的"主動安樂死"仍為非法,主張方法是醫師協助自殺(Assisted Suicide),由病人自主決定是否喝下、或是按下含有致命藥物的點滴開關。

為把關安樂死程序,成為DIGNITAS會員之後,仍須會診組織的診所護士,與另一位中立醫生。這位醫生要分別在面談之前和之後與病患各見面一次,負責評估病患所提供的資料。同時也會要求病患填寫求死證明書,並由兩位中立的見證人籤名。若是該客戶因病無法親自籤名,會改採錄影的方式。影片中會確認客戶的身份,詢問他們是否求死,且是否出自自由意志而不受任何型式的強迫。等一切溝通完成,醫師會再開出藥物,為病人安排人生最後一段的旅途。

實際接受安樂死 僅有5成不到

根據尊嚴(DIGNITAS)官網最新資訊顯示,自成立以來,截至2017年中,會員數目前已達8400人,其中只有不到5成的會員,最終確實執行了醫師協助自殺的請求。

除了醫師協助自殺之外,自殺防治與相關心理諮詢,其實才是尊嚴日常工作的核心業務。在進到"最終階段"以前,與申請人或是尋求諮詢者進行會談諮商,是尊嚴很重要的流程之一,可能以書面、電話或各種適合的方式進行。

目前每天將近有三分之一的電話諮詢,都是來自非會員的詢問。自2012年起,尊嚴執行的安樂死,平均一年200人,截至2017上半年為止,已有102人施行。

真實安樂死過程  在英國引起空前討論

2011年,有位英國富豪Peter Smedley,因罹患神經元疾病(也就是漸凍人),讓他在思考過後,決定前往尊嚴(DIGNITAS),在妻子的身邊平和結束生命。為使閱聽眾可了解瑞士DIGNITAS協助自殺的過程,英國知名作家Terry Pratchett執導此紀錄片《Choosing to Die》。

但紀錄片在BBC上映後,引起相當大的討論,部分人認為這樣的死去讓人感到勇敢、敬佩的,但也有不少民眾認為,這部紀錄片是在鼓勵人"自殺"。

而執導此紀錄片的Terry Pratchett,他罹有阿茲海默症,最終他選擇自然死。但他認為這部紀錄片是提供給更多英國民眾了解,更是有利於英國推動安樂死。

而執導此紀錄片的Terry Pratchett,他罹有阿茲海默症,最終他選擇自然死。但他認為這部紀錄片是提供給更多英國民眾了解,更是有利於英國推動安樂死。

目標是關門大吉 不是鼓勵更多人自殺

而日前DIGNITAS組織曾有接受臺灣媒體《報導者》的遠端採訪,董事路雷(Silvan Luley)在受訪中則表示,他們組織的目的其實是"關門大吉",並非是為了營利而成立。

他們認為應該要提供多一個選項,給更多即將走到終點的病患,讓他們在臨終之前,可以更加有尊嚴、並且坦然的面對死亡。

來源:臺灣長期照顧關懷協會


相關焦點

  • 外國人以後還能來瑞士安樂死嗎?
    在那裡他們會被提供15克的戊巴比妥鈉(sodiumpentobarbital)。(在設計「生命周期」位於巴塞爾的公寓時,Erika Preisig有意識地選擇了明亮的色彩以及木質裝飾)協助自殺在瑞士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40年代。但為什麼瑞士會協助外籍公民呢?
  • 鳳凰獨家丨安樂死為何在瑞士成了賺錢生意
    揭密瑞士安樂死真相》日前,《腫瘤情報局》刊發了臺灣地區著名體育主播傅達仁因飽受胰腺癌痛折磨而選擇前往瑞士,在「協助死亡」組織的幫助下終止了自己的生命的故事。他對於生命的選擇,以及為何在瑞士選擇結束自已的生命?而其所謂的安樂死中的「協助死亡」是否是自殺行為?真正的「安樂死」是什麼?
  • 趣聊英語|澳大利亞科學家赴瑞士安樂死,朋友,瑞士安樂死了解下?
    看到則澳104歲科學家赴瑞士的新聞,不禁好奇,安樂死還要去國外?說實話,以前心卻是聽說過安樂死這麼一個詞,emmm……好像就是很舒服的死吧,套用安樂公劉小禪的話應該會是「此法好,不痛苦」要是再加句「你值得擁有」是不是妥妥的廣告味?話說阿鬥那句「此間樂不思蜀」還真是說的挺像廣告語,難道當時咱阿鬥是在給孫皓「案例」這波俘虜的待遇嗎?
  • 《刺客信條》中文故事導覽 揭開聖殿騎士的神秘面紗
    《刺客信條》中文故事導覽 揭開聖殿騎士的神秘面紗視頻欣賞:在本次的故事導覽視頻中,《刺客信條》系列的敘事導演Darby McDevitt向玩家揭秘精於操控且神秘莫測的聖殿騎士,一個視秩序和權力高於一切的神秘組織。視頻畫面:
  • 【關注】揭秘瑞士安樂死過程 離世最後步驟由自己完成
    (澳大利亞科學家古道爾)古道爾被實施安樂死,讓人再次聚焦安樂死和瑞士的「輔助自殺」機構。我們常說安樂死,嚴格定義應該是協助病人自殺。即使在瑞士也規定,醫護人員也不能在病人的要求下為他了卻生命,只能提供藥物及或工具,協助病人結束生命,所以無論是服藥或是注射,病人都需自己執行最後步驟,不能假手他人。目前瑞士有兩大安樂死機構—一家是為古道爾教授服務的EXIT,另一家是Dignitas(尊嚴)。
  • 身患重病生無可戀的囚犯能否安樂死?瑞士在想辦法解決
    中新網1月7日電 據法國《歐洲時報》報導,在瑞士,輔助自殺雖然受到極其嚴格的條件限制,但所有人都可以使用。那身患重病、沒有求生欲的囚犯呢?這在法律上還是真空。瑞士當局希望在2020年初找出解決措施。2011年1月25日,法國巴黎的盧森堡公園前,法國人類生存聯盟成員罩著白布躺在大街上抗議安樂死合法化法案。
  • 有一天安樂死會合法嗎?
    瑞士的協助死亡組織尊嚴(DIGNITAS)投身於其他國家的政治、司法活動,嘗試在世界範圍內推進安樂死合法化。
  • 傅俊豪:我陪爸爸去瑞士執行安樂死
    傅達仁,臺灣家喻戶曉的體育主播,做過籃球運動員、教練、記者、主播,2018年6月7日,成為亞洲第一位「安樂死」的人。
  • 香港城市大學(東莞)揭開神秘面紗
    12月25日上午,香港城市大學(東莞)設計方案發布會在市民服務中心召開,「香港城市大學(東莞)」終於揭開了神秘的面紗! 發布會上,明確了以「大學+大學」模式,由市委市政府、東莞理工學院和香港城市大學為辦學主體合作舉辦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辦學機構「香港城市大學(東莞)」。
  • 口述:我陪爸爸去瑞士執行安樂死|故事FM
    數日前,臺灣名嘴傅達仁臨終「安樂死」畫面曝光。
  • 瑞士安樂死組織「尊嚴」,被控借協助自殺牟取暴利
    (瑞士家喻戶曉的安樂死組織「尊嚴」Dignitas的創始人路德維格·米內利)瑞士家喻戶曉的安樂死組織
  • 長壽的合理性受到挑戰:104歲科學家將飛瑞士安樂死,稱非常遺憾活到了這個年紀
    他將於本周三飛往波爾多最後一次看望自己的家人,然後再前往瑞士巴塞爾。在瑞士巴塞爾,一家生命終結診所已經批准了他的自願安樂死申請。「儘管瑞士是個不錯的國家,但我並不想去那裡」,Goodall說,但是他不得不這樣做,因為澳大利亞的法律不允許他選擇自願安樂死。「這讓我覺得非常遺憾。」近年來,Goodall健康狀況持續下降,生活質量也越來越低。
  • 七旬絕症老人擔心變成植物人,選擇去瑞士接受安樂死
    據英國《每日郵報》8月26日報導,英國有一名年屆七旬的老人家七年前不幸被診斷患上了運動神經元疾病,由於這種疾病目前尚無藥物可以治療,老人家打算在自己變成植物人之前進行安樂死,並希望能夠安詳地離去。
  • 104歲科學家赴瑞士安樂死:我很遺憾活到了這個年紀
    一個月前,104歲的澳大利亞科學家古德爾許下了生日願望:安樂死。5月10日晚,他的願望實現了。在安樂死前的新聞發布會上,他說:「我很期待,自己活得實在太久了。我很高興我的經歷被人們所知,並且將安樂死這個概念帶到了陽光之下。」杯子裡的香檳泛著氣泡、芝士蛋糕上燃燒著蠟燭,四月初,古德爾在家人朋友的陪伴下迎來了104歲生日。
  • 他從安樂死找到安樂了嗎?| 析體育名嘴留下「客死他鄉」哀歌
    ,走來其實並不那麼安樂:2016/12 舉辦生前追思會,上書總統蔡英文呼籲立法院通過安樂死法案2017/02 行政院回函以安寧緩和醫療擋下安樂死法案2017/11 赴瑞士取得安樂死綠燈通關2018/05/31 二度到瑞士決定執行安樂善終2018/06/07 執行安樂死,結束精採的一生傅爺還有一福就是,雙妻前簇後擁。
  • 曾和姚明貝利結下情緣的"臺灣宋世雄",在85歲選擇了安樂死
    去年6月,臺灣著名體育主播傅達仁因罹患胰臟癌在瑞士接受了安樂死,享年85歲,同時他也是首位前往瑞士完成安樂死的中國人。近日,其家人公開了傅達仁接受安樂死全過程的視頻。 對於絕大多數年輕人來說,傅達仁的名字並不熟悉,但是很多老球迷和體育迷對卻他毫不陌生。
  • 一位亞裔雪茄客,揭開了特立尼達Trinidad雪茄的神秘面紗
    特立尼達(Trinidad)這個品牌自從成立到生產,再到被人皆知,可以說一直都被籠罩了一層神秘的面紗,而且眾說紛紜,至今也沒有一個官方肯定的說法,說到底這個品牌成立的目的之類的,畢竟在成立之後很長的一段時間裡,特立尼達(Trinidad)雪茄是不公開對外銷售的。
  • 傅達仁赴瑞士「安樂死」過程公開,從清醒到離世,僅僅花了5分鐘
    傅俊豪記得,在自己很小的時候,父親就總是跟他說自己要死了。面對媒體採訪,傅俊豪講述了父親安樂死的過程。到了瑞士後,我並沒有馬上帶父親安樂死,我很自私地想多陪他一點時間。但不管我們怎麼鼓勵他,找什麼藉口,父親安樂死的決心已定,誰都改變不了。
  • 澳104歲科學家瑞士安樂死 曾摔倒在地板上兩天後才被人發現
    科學家瑞士安樂死。一位104歲的澳大利亞科學家本周乘飛機前往瑞士一家安樂死機構,他表示,毫不懷疑周四的計劃,並希望他的例子能夠引起人們對老齡化和死亡問題的關注。「我的能力和視力正在下降,我不想再以這種方式生活。」在上次的新聞發布會上大衛·古德爾坐在輪椅上告訴記者。
  • 新華經典·每周一書|《蘭德公司與美國的崛起》:揭開神秘智囊面紗
    1945年9月的某一天,體形清瘦面容堅毅的前試飛員富蘭克林·R·科爾博姆從加利福尼亞來到阿諾德的辦公室時,阿諾德所等待的時機終於降臨……《蘭德公司與美國的崛起》一書以蘭德的檔案史料為基礎為讀者揭開蘭德的神秘面紗,提供觀察美國20世紀後半葉歷史的全新視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