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歲科學家赴瑞士安樂死:我很遺憾活到了這個年紀

2021-02-23 APD環球觀察

一個月前,104歲的澳大利亞科學家古德爾許下了生日願望:安樂死。

5月10日晚,他的願望實現了。

在安樂死前的新聞發布會上,他說:「我很期待,自己活得實在太久了。我很高興我的經歷被人們所知,並且將安樂死這個概念帶到了陽光之下。」

杯子裡的香檳泛著氣泡、芝士蛋糕上燃燒著蠟燭,四月初,古德爾在家人朋友的陪伴下迎來了104歲生日。

當天,家人們推著蛋糕、唱完生日快樂歌,問他有什麼生日願望。他深吸一口氣,吹滅了蠟燭,也道出了內心思考許久的決定:

「我想要離開了,我覺得我準備好面對死亡了。」


「其實我並不開心,能活到這麼大歲數並不是一件值得慶祝的事。」


「我寧願自己早在20或30年前就已經離開了。」


「作為一個人,我覺得我有權利選擇安樂死。」



104歲,活著經歷過兩次世界大戰,學術成果等身,家庭美滿,波瀾壯闊的一生。

身為植物學家和生態學家的古德爾David Goodall,1914年生於倫敦,1948年來澳洲定居,並在大學擔任講師。

他的職業生涯,可謂碩果纍纍。不但曾發表100多篇學術論文,還獲得3個博士學位,這輩子獲獎無數。

近年來,年逾古稀的他還完成了30卷《世界生態系統》圖書的編輯工作。直到2016年,他仍然保有澳大利亞Edith Cowan University(埃迪斯科文大學)榮譽研究助理一職,被認為是澳大利亞最年長的科學家。

一輩子都是工作狂的他2014年還在堅持給雜誌寫文章,兩年前102歲時,仍堅持學校工作,不願離開工作崗位,那年他還獲得了澳大利亞勳章。

古德爾102歲被授予澳大利亞勳章

可就是如此老當益壯,某天他工作了20多年的大學以健康為理由勸說,希望他光榮回家養老吧。

這下,老人生氣了。

明明自己身心都有餘力,你們卻以年紀大不要我,這不是赤裸裸的年齡歧視嗎!

老人還讓自己的孩子去找學校領導談話,表示父親不應該就此被遺棄。

其實,老人做的是學校的義工,但不能工作讓他覺得自己徹底就是一個廢人了,他情感上完全無法接受。

這起事件在當時還引發了國際媒體的關注。許多人聲援老人,支持他繼續從事研究工作。

最終,在古德爾提出多次抗議後,學校最終讓他繼續工作,但為了他身體考慮,換到了離家近一點的校區工作。

儘管不服老,但是歲月不饒人。

這幾年,古德爾日益下降的視力讓他很難讀電子郵件,也無法參加業餘劇場的彩排。

古德爾喜歡演戲劇

從90歲起,古德爾就不能再打網球。而他絕大多數朋友也已去世了,他身邊除了家人,找不到可以說話的朋友。

幾年前還時不時冒出的生活火花,現在對他來說完全熄滅了。

幾個月前,他不小心在家裡摔倒,無法自己站起來的他,不得不在地板上躺了兩天,直到清潔工發現後才將他送往醫院。

診斷後,醫生禁止他再獨自過馬路或搭乘公共運輸,甚至要求他請24小時看護或是搬進養老院。「他們這樣限制我讓我很生氣。」

他的日常生活只剩下:早上起床,吃早餐,然後坐到午餐時間,吃午餐,然後再等待晚餐……

古德爾感到活得很沒意義,他說:「這令我非常不開心,感覺被限制了。這樣的生活根本沒有任何尊嚴可言。」

雖然沒什麼特別的病痛,但哀莫大於心死,古德爾一直鬱鬱寡歡。

要知道對於這樣經過度過精彩一生老人來說,這樣等死的生活,無疑是種煎熬。

與其等死,不如乾脆自我了斷。古德爾曾三次嘗試自殺,但都被及時救下。

古德爾穿著衣服,印有沒有尊嚴地老去的字樣

於是古德爾只能向澳洲政府申請安樂死。

但是包括澳洲在內,安樂死在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都是非法的,維多利亞州的安樂死合法化法案也要等到2019年才能生效,同時條件必須是健康堪憂、生命只剩6個月的癌症患者才能適用。

古德爾顯然不符合條件,但他真的不願意再等了。他的家人和朋友們也都漸漸理解了他的決定,他的朋友說:

「他是一個獨立的人,他不希望身邊一直有人照顧他,他希望自己還是和正常人一樣,開心又有智慧地交談,別人能做的事情,他也都想做,而不是慢慢等死。」

古德爾認為,一個人一旦過了中年,他應盡的社會責任就已經完成,這個人就可以自由地選擇如何度過自己的餘生。如果一個人選擇死亡,那也是公平的,其他人不應該幹預。

「死亡也是生命的一部分,為什麼要為死亡感到難過?我不認為這是一件殘酷的事情,這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

一周前,澳大利亞珀斯國際機場。古德爾坐在輪椅上,和身邊的家人朋友一一告別,他的孫兒蹲在輪椅前,緊緊握著他的手。這是一場飛往瑞士的「死亡之旅」,只有去程,沒有歸期。

這位104歲的老人決定前往瑞士巴塞爾,那裡有一家生命終結診所已經批准了他的自願安樂死申請。

「儘管瑞士是個不錯的國家,但我並不想去那裡」,古德爾說,但是他不得不這樣做,因為澳大利亞的法律不允許他選擇自願安樂死。「這讓我覺得非常遺憾。」

「我希望他們能理解。」他說,「我已經104歲了,所以我能活在這世上的時間也不多了。我的健康狀況變得越來越糟糕,這讓我很不開心。」

古德爾說他選擇自願安樂死的做法,最終得到了家人的支持,他和家人坦率地討論了這一決定。「我一直在說永別,他們意識到我對現在的生活是多麼不滿意,幾乎所有方面都令人不滿意,所以越快結束越好。」

在過去的20年裡,古德爾一直是一個倡導安樂死合法化的非營利組織成員。該組織籌集了近2萬美元來支付古德爾的旅費。

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的需求早就不僅僅停留在身體上,而更多來自心理、精神、情感上。所以,尋求安樂死的群體,早已超越了那些想要結束疾病痛苦的絕症患者。

他們很大一部分是希望有尊嚴地離開這個世界的殘疾人、精神患者、老年人。如果疼痛不僅來自身體,而是來自生活不愉快、沒有尊嚴或是成為他人負擔等問題,那麼,是否應該重新定義生命的意義,以及安樂死的範疇?這更像是一個社會問題,而不是健康問題。

作為一個公民,他是否應該擁有完整的公民權,甚至包括有權利選擇自己的死亡方式,成了令人深省的話題。

安樂死麻醉藥物——戊巴比妥鈉

接受安樂死前最後時刻,古德爾吃完了自己最後的晚餐:他最喜歡的炸魚、薯條和芝士蛋糕。

「那你最後還有什麼願望嗎?」記者問他。古德爾想了想,很認真地回答:「我會希望他們扎針的時候,能扎準點兒!」

古德爾和家人坐在一起,他問:「我們還在等什麼?」

在歡快的貝多芬第九交響曲《歡樂頌》(古德爾要求播放)伴奏下,古德爾面露久違的笑容,隨後他沉沉睡去,安靜地離開了這個世界。

(來源:亞太日報綜合)

相關焦點

  • 長壽的合理性受到挑戰:104歲科學家將飛瑞士安樂死,稱非常遺憾活到了這個年紀
    原標題:104歲科學家本周將飛瑞士安樂死:非常遺憾活到了這個年紀杯子裡的香檳泛著氣泡、芝士蛋糕上燃燒著蠟燭,四月初,
  • 104歲,全球媒體圍觀一位老人的死亡,「活這麼久,我非常遺憾」
    尊重生命前天,包括BBC、CNN在內的全球知名媒體的目光,全都聚焦於一位104歲的老人。不是因為他做出了什麼轟動世界的大事,而是104歲的他選擇去死,卻久久不能如願。生日慶祝會上,吹滅蠟燭後老人溼潤了眼角對著親友們動情地說道:「我非常遺憾活到這個年紀。」
  • 趣聊英語|澳大利亞科學家赴瑞士安樂死,朋友,瑞士安樂死了解下?
    看到則澳104歲科學家赴瑞士的新聞,不禁好奇,安樂死還要去國外?說實話,以前心卻是聽說過安樂死這麼一個詞,emmm……好像就是很舒服的死吧,套用安樂公劉小禪的話應該會是「此法好,不痛苦」要是再加句「你值得擁有」是不是妥妥的廣告味?話說阿鬥那句「此間樂不思蜀」還真是說的挺像廣告語,難道當時咱阿鬥是在給孫皓「案例」這波俘虜的待遇嗎?
  • 澳104歲科學家瑞士安樂死 曾摔倒在地板上兩天後才被人發現
    科學家瑞士安樂死。一位104歲的澳大利亞科學家本周乘飛機前往瑞士一家安樂死機構,他表示,毫不懷疑周四的計劃,並希望他的例子能夠引起人們對老齡化和死亡問題的關注。「我的能力和視力正在下降,我不想再以這種方式生活。」在上次的新聞發布會上大衛·古德爾坐在輪椅上告訴記者。
  • 我想活得體面,到死都是:人生最後的尊嚴,是安樂死
    想起巴金先生,活了101歲,生命的最後 6 年沒有離開過醫院的那張病床。氣管被切開,身上插滿管子,靠著機器和藥物人工地活著,毫無生存質量可言。他曾多次向家人提出希望病重後安樂死,常說的幾句話是:「自己是一個廢物」。
  • 傅俊豪:我陪爸爸去瑞士執行安樂死
    數日前,傅老先生臨終「安樂死」畫面曝光。其後,其子傅俊豪講述了傅老先生離世前最後的故事……內容來源:故事FM編輯:春兒傅達仁先生安樂死視頻片段我對父親的第一印象是高大,他以前是籃球運動員,又當過教練,身體非常健壯。而且性格直爽,很容易交到朋友。
  • 瑞士安樂死組織「尊嚴」,被控借協助自殺牟取暴利
    (瑞士家喻戶曉的安樂死組織「尊嚴」Dignitas的創始人路德維格·米內利)瑞士家喻戶曉的安樂死組織
  • 口述:我陪爸爸去瑞士執行安樂死|故事FM
    ■ 爸爸第一次赴瑞士尊嚴機構時與我的合影在看到「安樂死」要喝的 2 杯藥,和 3 分鐘無痛死亡的流程後,我卻退縮了,找藉口發燒想回臺灣硬是把爸爸先拽回來了。我想到爸爸想過要寫自傳,就慫恿他寫,爸爸寫了半年,又想要去瑞士。我又鼓勵爸爸辦畫展,又畫了半年。爸爸有的時候會生氣說,你們不要這樣拉扯,我每天這樣痛苦,吃止痛藥也沒有用,運動員的身體瘦到 49 公斤。我已經活到八十幾歲了,一家子和樂,我很知足。
  • 【關注】揭秘瑞士安樂死過程 離世最後步驟由自己完成
    5月10日,瑞士輔助自殺機構EXIT宣布,104歲的澳大利亞科學家古道爾在當地時間中午12點30分享受安樂死離開人世。
  • 傅達仁病魔纏身,在家人陪同下,赴瑞士進行安樂死,走得很瀟灑
    臺灣著名的主持人傅達仁在病魔纏身,病入膏肓之時選擇了安樂死,安靜體面、放下一切瀟灑地離開,是他對這個世界做的最後一次告白。不能選擇如何來到這個人世間,卻可以用自己的方式離開,這也算是為自己的人生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
  • 他從安樂死找到安樂了嗎?| 析體育名嘴留下「客死他鄉」哀歌
    他向總統求死,希望賜《安樂死法》,未獲圓滿回應。於是他向名曰「尊嚴」在瑞士的安樂死機構「求救」——讓他有尊嚴地走完人生最後一站。去年11月,他轟轟烈烈來到蘇黎世,卻忽然覺得人生挺美。但受病魔的折磨,加上有104歲無病無痛的「前輩」的啟發,他決定選擇在6月的一天實現理想。臨終前,他在FB上寫下告別詩《客死蘇黎世》,向大家告辭:親愛的朋友,我愛你們!珍重!再見!
  • 臺灣名嘴罹患胰臟癌,最後選擇安樂死……
    享年85歲。傅達仁是中國第一個去瑞士選擇安樂死的人,在去瑞士安樂死之前,傅達仁曾向自己身邊的友人一一告別。傅達仁的兒子回憶起爸爸一度淚流滿面。他表示,自從爸爸走後,一共看過兩次這個視頻。這段視頻就保存在手機裡,有時候不小心翻到,內心就會很難過。實在是不敢看,看一次心就會揪一次。可是爸爸也給了他很大的勇氣。傅達仁這一視頻一經曝光,便引發熱議。
  • 鳳凰獨家丨安樂死為何在瑞士成了賺錢生意
    經過了超過半個多世紀的實踐,瑞士在安樂死領域已經走得很遠,已有至少五個以上機構可以協助由自己來選擇死亡時間的人。並且,瑞士是迄今為止世界上唯一協助外籍公民實施安樂死的國家。而許多外國病人也把瑞士做為了自己選擇安樂死的首選之地。安樂死(Euthanasia)指對無法救治的病人停止治療或使用藥物,讓病人無痛苦地死去。「安樂死」一詞源於希臘文,意思是"幸福"地死亡。
  • 外國人以後還能來瑞士安樂死嗎?
    但隨著明年將至,她也許再也不能前往德國。Preisig運作著「生命周期」(Lifecircle),這是在瑞士協助安樂死的機構之一,卻可能受到下個月德國法案辯論結果的衝擊。瑞士是目前唯一協助外籍公民實施安樂死的國家。迄今為止,前來尋求幫助從而結束生命的最大群體來自於德國和英國。今年,這兩個國家都在致力於擺脫本國安樂死合法化的困境。
  • 著名華人主持安樂死視頻曝光 | 他微笑著說再見,卻留下了巨大爭議
    在兒子婚禮後,硬撐著病痛參加的傅達仁在facebook上表示,雖然自己是「安樂死」的倡導者,但是他真的很想活。最終,他還是毅然飛往了瑞士。02與其等死不如慷慨赴死就在兩周前,澳洲一位54歲的爸爸特洛伊Troy Thornton也遠赴瑞士,選擇了安樂死。
  • 臺灣名嘴安樂死的過程曝光:體面告別,沒有遺憾
    因此,安樂死也成了很多人(甚至包括醫生)不能觸及的禁區。時至今日,安樂死在我國法律上仍是個空白區。而在最近,臺灣體育主播傅達仁在家人陪同下於瑞士接受安樂死的畫面被曝光,畫面中他優雅地離開,體面地告別這個世界,在生命走向終結的那一刻,平靜得令人震撼。
  • 臺灣著名主持人執行「安樂死」,安樂死真的能解除痛苦嗎?
    問:佛教對安樂死有什麼看法?宣化上人:如果這種可以叫作安樂死,那麼那些自殺的人,上吊,投河,吃毒藥也都是他們自願的,心甘情願歡喜要結束自己的生命,甚至於別人想擋也擋不住。這也叫安樂死嗎?我是個不會修行的人,沒能力教你安樂死,也沒能力教你安樂活。
  • 「姐姐陪我去安樂死,我要放過我自己」
    「在我還是我的時候,讓我死吧」前不久傅達仁在家人陪伴下安樂死的新聞還在我們記憶裡,本月日本NHK
  • 日本女子在瑞士「安樂死」的全程,從清醒到離世,過程催人淚下
    不少患者在病痛的折磨中離世,不少病人甚至想要尋求安樂死,但由於法律不允許,也只能苦苦忍受著病痛,直到有一天被病魔打敗,結束生命。 不過,對於愛情,小島自己並不強求,在她心中愛情也不是必需品,一直到她45歲,都沒有戀愛,也沒有結婚。 畢業至今,她已辛勤的工作了很多年,早期的工作壓力一直壓著她喘不過氣,直到45歲這一年,她意識到這些年的工作早已透支了她的能量,隨著年齡的增大,她越發的感覺到自己生理和心理上的衰老。她認為,是時候給自己放一個晚年假了。
  • 揭開瑞士安樂死組織的神秘面紗
    瑞士很早就允許安樂死,是少數開放外國人到當地進行安樂死的國家,因此吸引不少有意結束生命,但自身國家卻不容許安樂死的人士,前往瑞士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