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壓監察,電子避震,ASC動態穩定系統,不是所有重機都叫寶馬!
BMW R1200R汽車科技打造的寶馬街車,BMW新一代109bhp的雙火咀1.2公升水平對向引擎,經已陸陸續續安放R1200GS、R1200ST、R1200RT等採用水平對向引擎的BMW摩託車身上。
07年型號的R1200R,應該是最後一臺移植新引擎的BMW水平對向引擎摩託車,為了提高R1200R的吸引力,寶馬在新車上投放了大量房車化主動安全的科技,例如ASC(Automatic Stability Control)牽引力控制系統、改良過的綜合式ABS防死鎖煞車系統、TPC胎壓監察系統(當行車時胎壓下降的話,錶板會亮起黃燈,如果胎壓急速消失的話,便會亮起紅燈)、ESA電子調教避震系統、BMW Motorcycle Single-Wire System(SWS)…..務求打動重視主動性安全裝備車友的歡心,上述高級裝備會在07年開始,陸續追加在其他BMW摩託車型號身上。
很奇怪地,安排試騎的R1200R全部都沒有裝上ASC牽引力控制系統或胎壓系統,只是裝有綜合式ABS系統,個人而言,實在很希望在雨中親身感受一下ASC系統對摩託車的幫助究竟有多大,BMW一向很喜歡把汽車科技和概念套入摩託車上,R1200R作為全球第一臺配備ASC系統的摩託車,是理所當然的事,今次不能即席親嘗,實在可惜可惜……
這套放在摩託車身上的ASC系統,必需依賴BMW Integrated綜合式ABS系統的感應器才能發揮作用,據了解,BMW的ASC系統,目前仍未能和大馬力跑車相配合,因為大馬力跑車需要的電腦運算速度會相對地更高,所以高輸出的車種例如R1200S或直四引擎的K系車種(K1200S/K1200R),都暫時未能十分可靠地配備ASC系統。
ASC是一套自動介入的車身動態穩定系統,以往只有在中高檔汽車身上才會配備,透過電腦操作,這套主動式安全系統,能透過感應器監察輪帶的狀況,當發現輪帶超出抓著力或出現滑移時,便會馬上介入,分配個別輪帶的制動力度和時間,配合引擎cut火減低車輪動力,令車身動態得以穩定下來,整個過程可能在半秒之內便完成,若果不看錶板的警示燈,駕駛者可能不知道ASC系統已俏俏地扶了車主一把。
ASC放在摩託車身上,則簡化為針對引擎動力,當ABS的感應器探測到尾輪開始空轉時,引擎便會在迅間cut火減低引擎輸出,讓尾輪重新回復抓地力。
我試騎的R1200R,座位高度是廠方預設的800mm(BMW也提供770mm和830m兩款座墊以供選擇),感覺相當自然,和Ducati Monster或Moto Guzzi的Breva定位相近。
R1200R可以選配ESA電子避震,在Normal的設定下,避震表現雖然偏軟,但只要整理好波段線位等細節,出彎時狠狠開油也無損車體的穩定性。
只要雙手放在把手上,後鏡便不會吸收太多來自水平對向引擎傳來的震蕩,當你需要整理風鏡而單手行車時,後鏡的震蕩幅度便馬上提升,令後鏡影象變得模糊….
還記得在前幾年,我在城市中低速駕駛著R1150R時,被Servo動力輔助煞車系統的過敏反應困擾著,事隔五年還印象猶深,現在R1200R的制動系統經過改良,在一般情況下使用,制動手感和傳統制動系統沒有兩樣。
於R1200R比R1200RT輕了很多,加上R1200R的波箱齒輪比較R1200RT為高,所以同一副引擎放在R1200R身上感覺便較為生猛有勁,雖然BMW建議車主使用98度辛烷值汽油,但因為配值了防震爆裝置,所以即使使用辛烷值不足98度的電油,也不會損害引擎,只會減低動力的輸出。
在溼路上,我始終對BMw的Tele/Paralever懸掛系統有點保留,我發現我很難在溼地上去增加車身過彎時的傾斜角度,希望將來有機會試騎上ASC系統的R1200R,讓我可以對BMW的懸掛系統增加多一分信任,即使速度沒有提升,但應該會讓我感到更安全和更有信心。
BMW雖然聲稱R1200R是全球第一臺配備ASC動態系統的摩託車,但其實Honda早在九十年代已在ST 1100身上放置了ABS-TCS系統,兩者名稱雖然不同,但出發點和效果卻是相同的。
在未騎上R1200R前,老實說我對它全無期望,以為只是配備了新引擎的更新版R1150R,但經過實地接觸之後,我發現R1200R雖然在外表上改變不大,但在操控上已默默進化了一大步,彎性和制動表現都有可觀的進步,實在令人喜出望外,雖然BMW已經有不同份量的巡航車,但仍然為R1200R提供一系列巡航配件,例如風擋及邊箱等裝備供車主選購。
李哥評車,看車,選車,玩車--樣樣滿足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