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您讀經:佛說大方廣菩薩十地經

2021-02-08 為您讀經

佛說大方廣菩薩十地經

元魏西域三藏吉迦夜譯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菩薩萬人,其名曰:智幢菩薩、法幢菩薩、月幢菩薩、日幢菩薩、無量幢菩薩、跋陀波羅等十六正士、文殊師利等六十同意、彌勒菩薩等賢劫一切菩提薩埵(duǒ)。

爾時無盡智菩提薩埵,從座起整衣服偏袒右肩右膝著地,以種種寶華散於佛上:白佛言:「世尊!欲有所問,唯願世尊,開示解說。」

爾時世尊告無盡智菩薩:「善哉,善哉!善男子!若有疑難恣(zì)汝所問,如來當為隨問解說令汝歡喜。」

爾時無盡智菩提薩埵白佛言:「世尊!菩提心。世尊謂菩提心,云何當知菩提薩埵成就菩提心?何等為菩提心亦無菩提心,薩埵亦不可得,亦不離菩提名曰菩提心?菩提者,亦不可說不可見無有對,薩埵亦不可得。云何於此諸法當得開解?」

世尊告曰:「善男子!菩提者,是皆言說俗數施設。善男子!菩提者非言說非俗數非施設。善男子!如菩提非言說,薩埵及心,至一切法,亦復如是,當作是知。若如是心是名菩提心,菩提亦不過去當來今現在,所謂薩埵及心亦不過去當來今現在;若如是知者,菩提薩埵不可得,彼處都無所得;於一切法得無所得,是名得菩提心。如阿羅漢阿羅漢果亦不可得,彼都無所得,但是俗數言說有耳;於一切法無所得,是名得。菩提心亦非初業,菩提薩埵度義,義名為菩提薩埵;亦非彼心非施設心、非眾生非施設眾生、非聲聞非施設聲聞、非闢支佛非施設闢支佛、非菩提薩埵非施設菩提薩埵、非有為非施設有為法、非無為非施設無為法,可得已得當得。但如說法隨順故,說一切善根等起;當知初發心,彼因檀波羅蜜,猶如大地所持;當知第二心起,彼因屍波羅蜜,猶如師子獸王勇猛;當知第三心起,彼因羼(chàn)提波羅蜜,猶如那羅延勇猛大力便;當知第四心起,摧伏一切諸結怨敵(dí),彼因毘(pí)梨耶波羅蜜,種種善根功德華開;當知第五心起,譬如天帝釋大會拘毘陀羅樹,彼因禪那波羅蜜,猶如日輪無量光曜(yào);當知第六心起,悉能除滅一切闇(àn)冥,彼因般若波羅蜜,本願功德普現莊嚴;當知第七心起,如商人主將諸商人能度曠野,彼因方便波羅蜜,淨除一切過惡所欲如意;當知第八心起,滿足明淨猶如秋月周滿所願;當知第九心起,一切所作皆悉休息,譬如貧人得無盡寶藏,猶如虛空離垢明淨;當知第十心起,究竟一切功德彼岸,智慧辯才無盡,一切法主猶轉輪王。如是,善男子!其成就此十種心者,是名為菩提薩埵、摩訶薩埵、第一薩埵、最上薩埵、離罪薩埵、最尊薩埵。然,善男子!菩提薩埵及心,於第一義都不可得。

「又善男子!菩提薩埵初心起,有法寶等起三摩提攝取心而生;菩提薩埵第二心起,有不動三摩提攝取心而生;彼第三心起,名善住三摩提攝取心而生;彼第四心起,名不退轉三摩提攝取心而生;彼第五心起,名集華三摩提攝取心而生;彼第六心起,名日光三摩提攝取心而生;彼第七心起,名義滿足三摩提攝取心而生;彼第八心起,名慧炬三摩提攝取心而生;彼第九心起,名佛見在前三摩提攝取心而生;彼第十心起,名首楞嚴三摩提攝取心而生。

「又善男子!初地菩提薩埵先覩(dǔ)嘉瑞,三千大千佛土億百千珍奇寶藏,悉現境界;第二地先覩嘉瑞,三千大千佛土平如水掌,悉現境界;第三地先覩嘉瑞,勇健堅強手執兵仗,悉現境界;第四地先覩嘉瑞,曼陀羅風從四方來,吹種種華普散大地,悉現境界;第五地先覩嘉瑞,一切女人嚴具莊飾,瞻匐華鬘、解脫華鬘、憂缽羅華鬘、婆利師華鬘、莊嚴其首、悉現境界;第六地先覩嘉瑞、眾寶浴池八功德水充滿其中,有四階(jiē)道底布金沙,澄靖(jìng)清徹自見己身遊戲其中,悉現境界;第七地先覩嘉瑞,見左右面有大地獄楚毒峻嶮(xiǎn),自見己身超出此難,悉現境界;第八地先覩嘉瑞,自見兩肩有師子獸王,首冠繒帛其身雄壯,一切毒害諸惡獸等無不摧伏,悉現境界;第九地先覩嘉瑞,轉輪聖王大臣剎利百千眷屬,以法化導一切眾生,手執繒蓋眾寶百千莊嚴其首,悉現境界;第十地先覩嘉瑞,自見作佛身黃金色圓光一尋,億百千梵圍遶說法。善男子!是為菩提薩埵十地前相,當作是知,悉從十地三摩提之所出生。 

「又善男子!菩提薩埵初發意地得最勝處陀羅尼;第二地得難伏陀羅尼;第三地得善住陀羅尼;第四地得難當陀羅尼;第五地得功德華普集莊嚴陀羅尼;第六地得智光明陀羅尼;第七地得勝趣陀羅尼;第八地得八萬四千陀羅尼,澄靖(jìnɡ)司陀羅尼為首;第九地得六十那由他陀羅尼,無盡陀羅尼為首;第十地得恆河沙陀羅尼,出生無量陀羅尼為首;是為菩提薩埵十地陀羅尼,當作是知。

「又善男子!菩提薩埵初發意地具足檀波羅蜜,第二地具足屍波羅蜜,第三地具足羼(chàn)提波羅蜜,第四地具足毘梨耶波羅蜜,第五地具足禪那波羅蜜,第六地具足般若波羅蜜,第七地具足方便波羅蜜,第八地具足願波羅蜜,第九地具足力波羅蜜,第十地具足智波羅蜜;如是諸波羅蜜,於諸地中皆悉成就。

「又善男子,有十種檀(tán)波羅蜜。何等為十?信根為首檀波羅蜜,三摩提為首檀波羅蜜,大慈為首檀波羅蜜,大悲為首檀波羅蜜,深心希望為首檀波羅蜜,一切智為首檀波羅蜜,安立眾生為首檀波羅蜜,四攝為首檀波羅蜜,護持正法為首檀波羅蜜,樂求佛法為首檀波羅蜜。

「復有十種尸羅(luó)波羅蜜。何等為十種?離八難為首尸羅波羅蜜,建立佛法為首尸羅波羅蜜,超越聲聞闢支佛地為首尸羅波羅蜜,淨身業為首尸羅波羅蜜,淨口業為首尸羅波羅蜜,淨意業為首屍波羅蜜,莊嚴心為首屍波羅蜜,人世界清淨為首屍波羅蜜,一切願求滿足為首屍波羅蜜,不害為首屍波羅蜜。

「復有十種羼(chàn)提波羅蜜。何等為十?忍力為首羼提波羅蜜,成熟眾生為首羼提波羅蜜,意解為首羼提波羅蜜,深法忍為首羼提波羅蜜,斷煩惱為首羼提波羅蜜,離瞋恚為首羼提波羅蜜,不計身為首羼提波羅蜜,不計命為首羼提波羅蜜,斷諸無智為首羼提波羅蜜,觀諸法平等為首羼提波羅蜜。

「復有十種毘(pí)梨耶波羅蜜。何等為十?精進根為首毘梨耶波羅蜜,精進力為首毘梨耶波羅蜜,等方便為首毘梨耶波羅蜜,念處為首毘梨耶波羅蜜,代一切眾生身所作為首毘梨耶波羅蜜,隨順一切眾生口意轉為首毘梨耶波羅蜜,不退還為首毘梨耶波羅蜜,極精勤為首毘梨耶波羅蜜,伏一切煩惱怨家為首毘梨耶波羅蜜,一切智智為首毘梨耶波羅蜜。

「復有十種禪波羅蜜。何等為十?定根為首禪波羅蜜,定力為首禪波羅蜜,等定為首禪波羅蜜,諸禪解脫為首禪波羅蜜,善法為首禪波羅蜜,是處為首禪波羅蜜,不亂為首禪波羅蜜,非處為首禪波羅蜜,害一切結使為首禪波羅蜜,定身滿足為首禪波羅蜜。

「復有十種般若波羅蜜。何等為十?慧根為首般若波羅蜜,慧力為首般若波羅蜜,正見為首般若波羅蜜,正念為首般若波羅蜜,陰(yīn)巧便為首般若波羅蜜,觀界入為首般若波羅蜜,聖諦為首般若波羅蜜,無障礙為首般若波羅蜜,除一切妄見為首般若波羅蜜,無生法忍為首般若波羅蜜。

「復有十種方便智波羅蜜。何等為十?眾生希望方便行為首方便波羅蜜,安立眾生為首方便波羅蜜,大悲為首方便波羅蜜,化眾生不勞惓(juàn)為首方便波羅蜜,超越聲聞闢支佛地為首方便波羅蜜,入諸波羅蜜為首方便波羅蜜,如實觀諸法為首方便波羅蜜,不思議力為首方便波羅蜜,不退轉為首方便波羅蜜,降伏眾魔為首方便波羅蜜。

「何等為波羅蜜義?行增進滿足義,是謂波羅蜜義;勝妙智滿足,是波羅蜜義;不著有為無為法義,是波羅蜜義;覺生死過義,是波羅蜜義;覺悟不覺悟者義,是波羅蜜義;開示一切無盡法藏義,是波羅蜜義;無間礙解脫具足義,是波羅蜜義;覺知布施平等義,是波羅蜜義;覺知戒、忍、精進、一心、智慧、平等義,是波羅蜜義;決定巧便義,是波羅蜜義;知一切眾生法性義,是波羅蜜義;無生法忍滿足義,是波羅蜜義;不退地滿足義,是波羅蜜義;嚴淨佛土義,是波羅蜜義;成熟眾生義,是波羅蜜義;覺場具足義,是波羅蜜義;降伏眾魔義,是波羅蜜義;一切佛法滿足義,是波羅蜜義;十力、四無所畏、十八不共法滿足義,是波羅蜜義;攝取一切化生義,是波羅蜜義;三轉十二行法輪義,是波羅蜜義。」

爾時會中有天名師子幢無礙光耀,白佛言:「世尊甚奇甚特,是名一切具足,是名究竟一切佛法功德。」

世尊答曰:「如是如是,諸天!其有善男子、善女人聞是法正憶念者,當知是阿惟越致菩提薩埵。何以故?天子!是善男子、善女人善根成熟故,令耳根得聞是經;一切善根成熟故,得聞此經已,終不離真實觀、不離諸佛世尊、不離諸佛法、不離轉法輪、不離海印陀羅尼、不離無盡陀羅尼、不離遍入眾生行陀羅尼、不離無盡光日幢陀羅尼、不離月無垢相陀羅尼、不離無垢等起相陀羅尼。若菩薩得是陀羅尼者,悉能一時變身為佛,周滿十方教化眾生,然於諸法亦不死亦不去,而度脫眾生;眾生亦不可得,說法教化諸文字等亦不可得,示現死生亦不生,知諸法平等無去無來,亦不作非不作故。」說是法時,三千菩提薩埵得無生法忍。

「復次天子!若有讀誦持是法者,終不離息一切纏陀羅尼、不離金剛堅強破散一切煩惱山陀羅尼,終不離說無言普入諸波羅蜜陀羅尼,終不離能說異名句諸語陀羅尼、不離虛空離垢出生無盡印陀羅尼、不離成就無量佛身一切生盡陀羅尼。」說是法時,無量眾生皆得法忍,無量眾生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佛說是時,無盡智菩薩、師子幢無礙光耀天子,及諸大聲聞、天、人、阿修羅,為佛作禮,皆大歡喜。

佛說大方廣菩薩十地經

相關焦點

  • 大方廣佛華嚴經23—— 異生眾,執金剛神
    在二十一天的時間,於定中為法身大士說這部《大方廣佛華嚴經》,這部經典包括三藏十二部在內,說明了宇宙萬事萬物圓融無礙的境界,也就是「一真法界」的境界。接下來的日子我會堅持為大家分享這部經典大方廣佛華嚴經淺釋 (全套共計二十四冊)   唐于闐國沙門實叉難陀譯   美國萬佛城宣化禪師講述          這些大菩薩在一切時一切處,都能隨順眾生,而化現他們的身相。一切世間法,所行所作,他們以同事而現於眾生前。眾生做什麼?
  • 如果把十地法修行圓滿,就可以說修行成就了,也可以得到一切的智慧 | 大方廣佛華嚴經淺釋
    大方廣佛華嚴經淺釋 645爾時。解脫月菩薩聞是說已。白金剛藏菩薩言。佛子。今此眾會皆悉已集。善淨深心。善潔思念。善修諸行。善集助道。善能親近百千億佛。成就無量功德善根。舍離痴惑。無有垢染。深心信解。於佛法中不隨他教。善哉佛子。當承佛神力而為演說。此諸菩薩於如是等甚深之處。皆能證知。爾時。
  • 大方廣佛華嚴經華嚴普賢行願懺儀
    常發今願當願俱不退心,智行圓成,同證遮那境界,俱為三聖因緣。每日初時白遍。餘時不必。作禮既讚嘆竟。應當一心憶念諸佛真身。應物現形。如對目前。受我禮拜。又復應知身心空寂。無有體相。隨緣影現。一一佛前。悉有此身頭面敬禮。若諸佛菩薩。各致一禮。惟至大方廣佛華嚴經。末後懺主普賢菩薩。各須三禮。此之人法。是道場主故。唱雲一心敬禮。十身初滿。正覺始成。
  • 《大方廣佛華嚴經普賢菩薩行願品》全文
    善男子.如來功德.假使十方一切諸佛.經不可說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劫.相續演說.不可窮盡。若欲成就此功德門.應修十種廣大行願。何等為十.一者禮敬諸佛.二者稱讚如來.三者廣修供養.四者懺悔業障.五者隨喜功德.六者請轉法輪.七者請佛住世.八者常隨佛學.九者恆順眾生.十者普皆回向。善財白言.大聖.云何禮敬.乃至回向。
  • 菩薩在第五地修學時,多數做兜率陀天的天王 | 大方廣佛華嚴經淺釋
    大方廣佛華嚴經淺釋 684佛子。菩薩住是難勝地。以願力故。得見多佛。所謂見多百佛。見多千佛。見多百千佛。乃至見多百千億那由他佛。悉恭敬尊重。承事供養。衣服。飲食。臥具。湯藥。一切資生。悉以奉施。亦以供養一切眾僧。以此善根。回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於諸佛所恭敬聽法。聞已受持。隨力修行。復於彼諸佛法中而得出家。既出家已。又更聞法。得陀羅尼。為聞持法師。
  • 【雲端華嚴】《大方廣佛華嚴經》卷08 華藏世界品
    在華嚴經綱要裡面,簡要的把這一段分成6個段落:他的描述有山、有地、有海、有河、有樹林,組成了整個華藏莊嚴世界的樣貌。普賢菩薩繼續再告訴大眾,裡面的世界層層疊疊,究竟有什麼樣子的特色? 他一層一層的介紹這十個不可說佛剎微塵數香水海當中,又有十不可說佛剎微塵數世界種安住其中,這世界種當中又有不可說佛剎微塵數世界,這個世界就象是天地網一樣層層疊疊。所以如果我們能夠用觀測來觀察,發現我們其實就象是在一個網,這個網是無數的光點所包圍而成的。
  • 簡體校對|大方廣佛華嚴經普賢菩薩行願品
    善男子.如來功德.假使十方一切諸佛.經不可說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劫.相續演說.不可窮盡。若欲成就此功德門.應修十種廣大行願。何等為十.一者禮敬諸佛.二者稱讚如來.三者廣修供養.四者懺悔業障.五者隨喜功德.六者請轉法輪.七者請佛住世.八者常隨佛學.九者恆順眾生.十者普皆回向。善財白言.大聖.云何禮敬.乃至回向。
  • 因之菩薩就成就世間法的智慧 | 大方廣佛華嚴經淺釋
    大方廣佛華嚴經淺釋 650佛子。菩薩住歡喜地。發如是大誓願。如是大勇猛。如是大作用。以此十願門為首。滿足百萬阿僧祇大願。佛子。此大願以十盡句而得成就。何等為十。所謂眾生界盡。世界盡。虛空界盡。法界盡。涅槃界盡。佛出現界盡。如來智界盡。心所緣界盡。佛智所入境界界盡。世間轉。法轉。智轉界盡。若眾生界盡。
  • 大方廣佛華嚴經0277
    為一切眾生服務的,為眾生得安、得樂。安,破迷開悟就安了,離一切苦就得樂,所以這裡頭是兩樁事情,因果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令一切眾生轉惡為善他就得樂,轉迷為悟他就得安。我們在這個世間所作所為就是這麼一樁事情,一切為眾生,一切為社會,沒有絲毫一念是為自己,這叫學佛。諸佛菩薩絕對沒有一念為自己,《金剛經》上說得那麼清楚,「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那不是菩薩。
  • 《佛說延命地藏菩薩經》
    佛告大眾:「汝等當知!是二童子,法性、無明;兩手兩足;延命菩薩,中心不動;阿字本體。若有眾生,知是心者,決定成就!即滅三毒,得自在力;願生佛土,隨願得生。若未來世一切眾生,恭敬供養延命菩薩,不生疑惑,現世所求,皆令滿足;後生淨土,得無生忍。」佛說此經已,一切大會,心大歡喜,信受奉行。(以上,經文正文結束)佛說延命地藏菩薩經。
  •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三十九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三十九于闐國三藏實叉難陀奉 制譯十地品第二十六之六第十地 淨居天眾那由他
  •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三十四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三十四于闐國三藏實叉難陀奉 制譯十地品第二十六之一爾時,世尊在他化自在天王宮摩尼寶藏殿
  • 菩薩對於一切眾生,生出十種哀愍心,又發出十個大願 | 大方廣佛華嚴經淺釋
    大方廣佛華嚴經淺釋 667佛子。菩薩摩訶薩住第三地已。觀一切有為法如實相。所謂無常。苦。不淨。不安隱。敗壞。不久住。剎那生滅。非從前際生。非向後際去。非於現在住。諸位佛的大弟子!菩薩中的大菩薩,他們證入到第三地以後,依佛的教法修學,觀察一切有為法——即世間法的一切運作,都是與真如實相相違背的。
  • 佛說聖多羅菩薩經
    佛說聖多羅菩薩經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光祿卿明教大師臣法賢奉 詔譯  如是我聞。
  • 《大方廣佛華嚴經》普賢行願品
    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大方廣佛華嚴經普賢行願品唐罽賓國三藏般若奉詔譯 爾時普賢菩薩摩訶薩,稱嘆如來勝功德已,告諸菩薩及善財言:善男子,如來功德,假使十方一切諸佛,經不可說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劫
  • 彌足珍貴丨夢參老和尚 《大方廣佛華嚴經》播經機限量發行!
    當年雖已屆高齡九十,夢參老和尚仍俯允中國五臺山普壽寺住持如瑞法師之殷切三請,於2004年農曆2月2日在五臺山普壽寺法堂,勉力開演《大方廣佛華嚴經》〈八十華嚴〉。講演期間,夢參老和尚飽受耳疾之苦,面對座無虛席的數百位四眾弟子,他老人家在文殊菩薩的加持與聽法大眾的回向下,以超乎常人的意志力克服身體的種種障礙,歷經三年又一個月的時間,全程講解《大方廣佛華嚴經》。
  • 482.十地法是智慧的根本丨解脫月菩薩請金剛藏菩薩說十地法【華嚴經淺釋】(宣化上人)
    您這位清淨覺悟的菩薩!念清淨,智慧光明,一切功德都具足的菩薩。說完上妙十地法的名字後,您有能力卻不為大家解說呢?」您又是一位勇猛精進修菩薩道,而無所恐懼的大菩薩,為什麼只說十地的名字,而不為大家明白地解說呢?
  • 菩薩在這種地位時,隨時可以做三十三天的天王 | 大方廣佛華嚴經淺釋
    大方廣佛華嚴經淺釋 672佛子。是菩薩住此發光地。以願力故。得見多佛。所謂見多百佛。見多千佛。見多百千佛。乃至見多百千億那由他佛。悉以廣大心。深心。恭敬尊重。承事供養。衣服。飲食。臥具。湯藥。一切資生。悉以奉施。亦以供養一切眾僧。以此善根,回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佛子!金剛藏菩薩又稱一聲諸位佛的弟子!
  • 菩薩中的大菩薩,用以上十種的平等清淨心,修行進入第五地的果位——難勝地 | 大方廣佛華嚴經淺釋
    大方廣佛華嚴經淺釋 679【第五難勝地】菩薩聞此勝地行 於法解悟心歡喜空中雨華讚嘆言 善哉大士金剛藏諸位大菩薩,聽完了第四地的殊勝妙行以後,對於佛法更深切地了解,完全覺悟了,真是皆大歡喜。於是他們在空中散出各種寶華,同時同聲發出讚嘆的話:「善哉!
  • 《大方廣佛華嚴經·入法界品》守護清淨戒、修行廣大忍
    《華嚴經·入法界品》記載,善財童子遍求法門要義,初參文殊師利菩薩,復遊行南方,先參德雲比丘,次第輾轉指示,終參普賢菩薩,即得一切佛剎微塵數三昧門。善財如是歷一百十城,參五十三位善知識。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在其勤求無上覺發心菩薩行中,於十九參詣不動優婆夷時,心生歡喜而頌讚曰:守護清淨戒、修行廣大忍精進不退轉、光明照世間要發心,要發不可壞心,去滅除煩惱;要發勝妙心,不著一切有;要發無退怯心,去證入法門;要發堪忍心,去救度惡行的眾生;要發無迷惑心,去一切趣中受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