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莊皇后出生於郭后旗

2021-02-11 嫩科爾沁歷史文化

孝莊皇后出生於郭爾羅斯後旗

                      白萬勝

[內容提要]:

孝莊,名布木布泰,嫩科爾沁部,蒙古孛兒濟吉特氏。清康熙王朝封「孝莊文皇后」。一生輔佐三朝,兩輔幼帝,是歷史上少有的女政治家,為開創康乾盛世做出了貢獻。本文通過對嫩科爾沁部的形成及西遷時間點,孝莊父母合葬墓地址,清雍正皇帝對郭爾羅斯一旗賑災旨喻,以及民間「皇后店」的傳說等問題的進行了調查研究,從而得出結論,孝莊皇后出生、出嫁地均在郭爾羅斯部地域。

 

      科爾沁於嫩江流域

 

 孝莊,名布木布泰,蒙古孛兒濟吉特氏。1613年(明萬曆四十一年)生,1625年(明天啟五年、後金天命十年)嫁與後金大汗努爾哈赤之子皇太極為妃。1636年(明崇禎九年、後金天聰十年)皇太極稱帝,國號大清,孝莊被冊封為永福宮莊妃。1643年(清崇德八年),皇太極死後,其子福臨繼位,封孝莊為「聖母皇太后」。康熙王朝時被晉封為「孝莊文皇后」,「孝莊」之名便由此而得。

 然而,在清代文獻中,對孝莊皇后記載的很少,特別是對她入宮前的情況幾乎沒有任何實錄。例如,孝莊皇后究竟出生在何地?沒有準確的說法。

為了了解一個真實的孝莊,為了探尋孝莊皇后準確出生地,筆者近幾年來通過調研和考證,對孝莊皇后出生地「科左中旗之說」產生了一些疑點。主要是「科左中旗之說」與1624年科爾沁部與愛新國盟誓地及科爾沁部西遷史有矛盾之處。

 

一、嫩科爾沁部的形成和西遷受阻,推斷孝莊皇后出生時間點在郭爾羅斯地域

 

據史料記載:明代中葉以後,遠在額爾古納河流域的科爾沁部積極響應北元達賚遜庫登汗的號令,將統治中心由北興安嶺南向遷移到嫩江流域。科爾沁部的這一遷徙活動是由成吉思汗二弟哈布圖哈薩爾十四世孫奎猛克塔斯哈喇完成的。許多專家考證,科爾沁部遷徙嫩江流域的時間為明嘉靖年間(即公元1522—1566年)。奎孟克有二個兒子,長子博第達喇,次子諾門達喇,從血緣關係上看,科爾沁部、郭爾羅斯部、杜爾伯特部和札來特部都是博第達喇的後裔。

據塔娜、岱欽所著的《科爾沁歷史鉤沉》介紹:南遷的科爾沁「立寨混同江」與扈倫四部聯盟到後金時代「自稱嫩江水濱所居科爾沁」,即嫩科爾沁。當年嫩科爾沁的西南邊是較強勢的喀爾喀部遊牧地,要想向西南發展因受察哈爾、喀爾喀部所限,是很困難的,只好東駐嫩江左岸,南扼混同江口居之。

 明萬曆二十一年(1593年)九月,以北嫩江蒙古科爾沁部與扈倫四部為主的九部聯盟。與建州女真(愛新國)暴發了著名的「九部之戰」。這次大戰九部聯盟兵敗,嫩科爾沁首領甕阿代、莽古思等被俘,明安隻身逃走,自此嫩科爾沁部感到與扈倫四部的聯盟難達初衷,加之迫於西鄰察哈爾、喀爾喀之欺凌、無奈只得與建州女真聯姻結好。由此,天命九年(1624年)努爾哈赤的代表與奧巴(翁果岱之子)在嫩江左岸的格勒珠兒根城的唐格裡克坡(今杜爾伯特縣境內)舉行盟誓,建立了軍事聯盟關係。

 根據《奧巴評傳》記載,嫩科爾沁遷入嫩江流域後,主要活動在嫩江中下遊地區。其中以博第達喇長子齊齊克為首的右翼即後來的科右中旗、杜爾伯特旗、札來特旗等駐牧於嫩江中遊的左岸,以博第達喇次子納穆賽(孝莊曾祖父)為代表的左翼,即後來的科左中旗,郭爾羅斯前、後旗等駐牧於嫩江下遊左岸和混同江流域。當時按照蒙古族以右為上的古老習俗,科爾沁右翼部分的地位最高,齊齊克的子孫翁果岱與奧巴父子在嫩江東岸築格勒珠兒根城(今杜爾伯特境內),作為他們政治、貿易中心。

 到明嘉靖末年,遊牧於開鐵邊外,遼河西岸及西遼河流域的內喀爾喀五部,與後金努爾哈赤展開了多次交戰,天命四年(1619年)七月的鐵嶺之戰內喀爾喀五部慘敗,其剩餘勢力逐漸退到了今日巴林,扎魯特的地方。於是南扼混同江口的嫩科爾沁部才乘虛向西南擴進,其部署開始出現於西拉木倫河及遼河流域。

 可見,嫩科爾沁部遷入嫩江流域後,由於西遷受阻,在嫩江流域滯留了近百年時間。而西遷到西拉木倫河流域應該是在1630年以後,內喀爾喀五部先後遭到愛新國與林丹汗攻擊而崩潰之時。為此,烏雲畢力格、巴拉吉尼瑪在他們所著《土謝圖汗—奧巴評傳》一書對嫩科爾沁部的西遷作了明確的記述,即:「奧巴、吳克善、喇嘛什希、木寨、棟果爾等五和碩在1630年秋遷到了西拉木倫河流域。」於是,嫩科爾沁部在西遷前,總結了九部聯軍之戰經驗教訓,與愛新國聯盟;開創了滿蒙聯姻的先河。而莽古思之子宰桑(孝莊之父),子承父業,在嫩科爾沁西遷前完成了將二女嫁給皇太極之事。即1625年嫁小女布木布泰;1634年嫁長女海蘭珠。

 以上事實證明,孝莊皇后出生與出嫁時間點,發生在嫩科爾沁部西遷前,地址應在嫩江下遊及混同江口一帶。也就後來的郭爾羅斯部地域。

  

二、孝莊皇后父母合葬墓在查幹湖畔,證明孝莊家族在嫩科爾沁西遷前,曾遊牧於混同江流域

 混同江是指哪條江?具體位於什麼地方?對此,筆者認真地查找了有關資料,其中清康熙大帝說的很明確。康熙五十年辛卯五月癸巳,上諭大學士等曰:「自古以來,繪輿圖者俱不依天上之度數以推算地裡之遠近,故差誤者多。朕前特差能算善畫之人,將東北一帶山川地理俱照天上度數推算,詳加繪圖,視之混同江自長白山後流出,由船廠打牲、烏拉向東北會於黑龍江入海,此皆系中國地方。」清末,春德、葉大匡所書《郭爾羅斯後旗報告書》也明確指出,混同江就是松花江。即今嫩江、松花江、第二松花江會流處,皆屬郭爾羅斯地域。

 據史料記載,孝莊的曾祖父納穆賽是科爾沁左翼的創始人。納穆賽死後,其長子莽古思(孝莊的祖父)繼承了嫩科爾沁大首領,帶領子孫活動於嫩江的下遊和混同江流域,其大體時間是1582年—1626年左右。

 孝莊父宰桑什麼時候死的,文獻沒有記載。但查閱有關資料,他還是死在努爾哈赤駕崩前(1626年)或皇太極盛京冊封前(1636年)。因努爾哈赤駕崩時宰桑沒有去,而是其福晉博禮協長子吳克善前去弔唁的,所有推斷宰桑嫁完兩女後就已離世,1636年皇太極分封時,也沒有他。是1654年被清世祖順治追封為和碩親王的。

 如今,在查幹湖畔庫裡村前的山崗上,聳立著一方巍峨的石碑,這是清初孝莊皇后的生父、生母墓碑。其碑面上刻有滿、蒙兩種文字,1982年吉林省政府批准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命名為滿蒙文碑,當地俗稱庫裡碑。碑石上正式名稱為「追封忠親王暨忠親王賢妃」碑。碑文是孝莊皇后之子順治帝寫的,於大清國順治十二年(1654年)五月初七日立。

 宰桑夫婦是順治帝的外祖父、外祖母,除了親情外,對大清也做出了貢獻。所以,順治帝追封宰桑為和碩忠親王,其妻為忠親王賢妃。當年,為什麼要選擇查幹湖這個地方做墓地?顯然這裡是他們夫婦幾十年來出生、成長、生活的地方。對於孝莊父母的生卒年齡,我們已無法考證,但從前面的論述看,我們可以知道,其父去世早於其母,其母去世較晚,也可能是西遷之後,到科左中旗後去世的。故有宰桑的長孫第二代達爾罕親王和塔,前來為祖父母遺體合葬之說。

 因此,根據孝莊祖父的衣冠冢「靴子廟」(廟內有追封福王碑),及孝莊父母死後葬於今郭爾羅斯前旗查幹湖畔的實際,充分證明了孝莊皇后的祖父、父親生前一直都居住、生活在郭爾羅斯混同江流域。死後葬於查幹湖這個風水寶地是自然的。

 

三、清雍正帝關於向理藩院賑災的旨喻,指明郭爾羅斯一旗是孝莊皇后的家鄉

 

筆者在《大清十朝聖訓》一書中,為孝莊皇后出生地「郭爾羅斯之說」找到了可靠的文字根據。

 據《大清十朝聖訓》一書記載,清朝雍正元年六月,理藩院在調查的基礎上,將郭爾羅斯受災百姓乏食問題上奏朝廷。雍正皇帝聽後立即召集群臣商議,向理藩院下了旨喻。其中有這樣一段話:「夫科爾沁蒙古與別部落蒙古不同,太祖高皇帝時首先臣服,且為朕曾祖妣孝莊文皇后、皇祖妣孝惠章皇后之鄉。」「今聞伊下之人乏食,朕心轉惻,若即動用正項錢糧三萬兩往賑,再派大臣一員、司官一員往郭爾羅斯旗下,將實在窮苦並無牲畜之人查明數目,按其戶口給予乳牛、羊只,務令寬裕足用。」雍正皇帝的這段旨喻,在《大清會典》與張牧的《牧遊記》中也均有記載。

 首先,我們要肯定的是雍正元年朝廷派員到郭爾羅斯後旗賑災確有其事。雍正帝在向理藩院旨喻中提到了「郭爾羅斯乏食,爾等議鄰近札薩克公巴圖旗下倉糧撥給散賑」等語。其中札薩克公巴圖,正是郭爾羅斯後旗四世鎮國公並掌札薩克時期。其任職時間為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卒於乾隆五年(1704年)。又據《肇源縣誌》記載:「雍正元年七月九日,都統伯四格馳驛茂興,調伯都納倉糧二萬石,按人口分撥。戶部撥來三萬兩銀用於購買牲畜。」這次賑災活動是從六月開始至八月結束,對緩解郭爾羅斯後旗蒙古的貧困,促進經濟發展起到了一定作用。

 其次,從雍正皇帝的旨喻中我們可以看出,雍正皇帝也很重親情。強調郭爾羅斯是科爾沁的一旗,「夫科爾沁蒙古與別部落蒙古不同,太祖高皇帝時首先臣服,且為朕曾祖妣孝莊文皇后、皇祖妣孝惠章皇后之鄉,家世為國戚,格恭巽順,歷令百年有餘。」由此從時間點上看,從孝莊嫁給皇太極到這次賑災時間(即雍正皇帝旨喻時),(1723年—1613年)正是百年有餘。

 足見,雍正皇帝關於去郭爾羅斯後旗賑災這段旨喻,為孝莊皇后的出生地(家鄉)找到了重要的根據。

  

四、民間「皇后店」的傳說,證實他什海古城是孝莊皇后的出生地

 

他什海古城位於今肇源縣民意鄉建民村東50米。古城略呈方形,周長1240米,殘牆高1.2米—3米不等。據考古者認定,此城為金代古城,後被蒙古軍所毀。明中葉後,科爾沁蒙古部落東遷至此,看到這裡水草豐美,適於遊牧,便於此紮營,在古城內遍布氈房,直到嫩科爾沁西遷。

 他什海,蒙語讀音為「他什該」,漢譯為斜坡之意。此處為丘陵地帶,地勢呈斜坡狀,古城也因此得名。

 他什海古城素有「皇后店」之稱。民間傳說這裡是清代孝莊皇后的出生地。據筆者調查,明代中葉東遷的科爾沁「定寨混同江」,自稱嫩科爾沁。由於西遷受阻,在嫩江中下遊和混同江流域滯留八十多年。其左翼便聚集郭爾羅斯地域,他什海古城也在其中了。清末開放蒙荒後,這裡來了漢人,由於漢人不懂蒙史,「孝」、「蕭」不分,便將清代的孝莊皇后傳成是遼代的蕭太后了,此實在為大謬也。(經考證,蕭太后出生於遼南京,即現在的北京。今北京平谷縣太后村是它成長的地方)。

 談到傳說,這裡還有一些來頭。1998年,松嫩兩江發生大洪水,在重建家園工作中,肇源縣的個別縣領導提示,為了將來發展旅遊業,咱們可編一些故事。於是,有人便將民間傳說的他什海古城—「皇后店」一說,說成是大遼蕭太后的家鄉。由此之後,官方媒體也開始炒作。2011年肇源縣二站鎮網公開發表了《肇源縣第四屆蓮花節(遊記)》,將傳說誤傳全國。這可能也由於中國各朝的太后中,清朝的孝莊太后經歷與大遼的蕭太后有相似之處。但歷史上任何一位出彩的女性都具有自己的獨特魅力。大遼的蕭太后戎馬一生,巾幗不讓鬚眉,權欲極強。而孝莊太后一生勤勤懇懇,默默地為大清朝做出了貢獻。特別是在她的精心栽培下,清王朝誕生了一位偉大的君主—康熙皇帝。

 然而,他什海之地也確實是個人傑地靈的地方。清鹹豐年間這裡遷入一些鮑姓蒙古族人,他們是因隨清廷蒙古親王僧格林沁抗擊英法聯軍,在天津大沽口戰役中立下了戰功,朝廷便把這塊土地分封給他們了。

 筆者的伯母布庫德氏就是這個家庭的成員。伯母,生於晚清年代,活著的話大概有130多歲,在筆者小的時候,她老人家就給我講過,說「孝莊皇后是他什海人。」因此,孝莊之名在筆者兒時的腦海中留下了深深的記憶。尤其「皇后店」的說法,確實鮮為人知。大概也是因為有清一代,孝莊出生的宰桑家族中,先後出過四位大清國蒙古皇后的緣故吧。即一門四後:孝端文皇后、孝莊文皇后、寰妃海蘭珠、順治第一皇后孝惠章皇后。

 至今,還有一些曾在他什海屯居住過的蒙古族老年人說,我們是「皇后店」的人。她們因這個地方有這樣一位傳奇人物而感到十分驕傲。由此,我們認為,今肇源縣(郭爾羅斯後旗)他什海古城,俗稱「皇后店,」是清孝莊皇后的出生地。

 綜上可證,孝莊皇后的出生與出嫁地均在郭爾羅斯地域。至於「前郭說」還是「後郭說」這就不用細論,可統稱為「郭爾羅斯說」。因為當年郭爾羅斯部還沒分前後旗,由於當年遊牧生活影響,孝莊皇后或出生於今後郭地盤、或出嫁於前郭地盤都是可能的。

 

 

作者簡介

白萬勝,蒙古族,又名伊拉勒圖。祖籍內蒙古索倫,1949年7月15日生於郭爾羅斯後旗。

曾任黑龍江省肇源縣民委主任,榮獲全國民族團結模範個人稱號。退休後被推選為大慶市政協委員、縣蒙古族聯誼會會長、黑龍江省蒙古學研究會副會長。致力於蒙古族史與地方史研究,著有《郭爾羅斯後旗演變史》、《肇源縣蒙古族歷史文化簡編》等,參與了《嫩科爾沁演變史》(郭爾羅斯後旗卷)編撰,獲得全省民族學研究先進個人稱號,並積極參加國內有關詩詞大賽活動。著有個人詩集《廬陽吟》、文集《蒼臺集》。現任大慶市作家協會會員,縣文聯副主席。

相關焦點

  • 歷史解密||孝莊文皇后是否下嫁多爾袞
    這是詩人劉淇讚美清朝孝莊文皇后的詩句。孝莊文皇后一生歷經天命、天聰、崇德、順治、康熙五朝,歷四帝,她的名字與清初許多重大事件緊密聯繫在一起。歷史上的孝莊文皇后到底是個怎樣的人?她是否下嫁多爾袞,為什麼死後未進皇陵,今日解密孝莊文皇后的真實人生。
  • 孝莊文皇后及其祖陵
    前郭縣,當年曾是「一代天驕」成吉思汗二弟「一代神弓」哈布圖·哈薩爾的封地;該縣查幹湖東岸的庫裡(蒙古語意為墳、陵墓)村一帶,曾是清代蒙地科爾沁王爺的祖陵所在,清代著名的孝莊文皇后(常稱孝莊皇后)父母的陵寢也在這裡。
  • 大清孝莊皇后是怎樣的一個人?為何身為皇后,卻與多爾袞糾纏不休
    寧靜和馬景濤主演的清宮劇《孝莊秘史》可以說是成為了很多人的白月光,對於孝莊和多爾袞的最初印象也是由這不經典的電視劇而起。在之後看過的很多清劇中,無一不在感嘆大玉兒和多爾袞之間愛而不得的感情。那麼歷史上的孝莊和多爾袞之間真的是這樣堅貞的愛情嗎?
  • 孝莊文皇后——博爾濟吉特氏布木布泰
    哲哲成為皇后,皇太極鍾情的「關睢宮」宸妃海蘭珠排第二,「永福宮」莊妃布木布泰位居第五。       崇德五年七月,皇太極帶病急援松錦之戰,生擒洪承疇,殲滅明軍五萬餘人。在降服松山、錦州後,清軍佔領了除寧遠外的明朝關外全部城鎮。皇太極派漢臣范文程等輪番勸說,洪承疇「延頸承刀。始終不屈」,孝莊毛遂自薦扮作待女,經過數天的努力,終於說服洪承疇投到清軍轅下。
  • 孝莊皇后與其侍女有何關係?一生不沐飲其穢水,與孝莊共葬皇陵
    鐰璜哮崈鮋骫劫蹕覣榋帯塋蔓縋赴鏢芀啱樼烲鎉媄嵛脈鄜攦漳蒱宻蜲謺膳獁餆筦睸躑齘齥嚌巊痿妀灍牾軲總豽桴瑡既已入清宮陪伴,又身為孝莊文皇后的貼身宮女,勢必要掌握一些技能。儸測悹雕甔粔昸群性慩伏痠湜肈裕侟鏷獺塓塽悾睪疊抩凧磧伲擔犉傼吻籮蔢掃蔟責序楪鰍匎鈲肐玬娞鱭澮誴壦愆波侍奉於孝莊文皇后身邊,雖有皇后放權與她,卻無半點僭越的心思。領蚓羃嚫溞塁鮶騆蝘滒峞蒈麵坁鍇慇巃本豙懬瀇簂咑瓓悽撁嘕闞疺唒瘼堿鬫筬黺顰搃藍檗澖猓艣羊賚剼姡娛汘為嶋在孝莊文皇后身邊侍奉幾十年,可謂是推心置腹。
  • 孝莊疼愛康熙,為何為其選皇后時,卻選庶女出身的赫舍裡氏
    孝莊與康熙祖孫情深,這是史書上明確記載的事,就連康熙自己都說:「設無祖母太皇太后,斷不能有今日成立。」順治帝24歲駕崩,是孝莊太后一手扶持孫子康熙登基。可以說,孝莊對康熙的影響甚深。 康熙二十六年,孝莊太皇太后病危,康熙晝夜不離侍奉左右,親奉湯藥。
  • 博爾濟吉特氏—孝莊皇太后
  • 《少年天子》索尼明知皇后要害花束子滑胎,為什麼不告訴孝莊?
    對皇后而言,花束子本來是自己的奴才,沒想她竟然勾搭上了皇上,不僅懷了身孕,還被封為貴人。而自己當了兩年皇后,一個子都沒下,卻被一個賤婢捷足先登,這讓她臉面盡失,當然佔有欲極強的她也不允許,除了她之外的女人,生下福臨的孩子,因此她必須要讓這個孩子死。
  • 皇后做的這件事,孝莊太后也十分不滿!
    順治可謂是清朝最固執的皇帝,當初他與中宮皇后博爾濟吉特氏(孝莊太后侄女)性情不合,毅然將博爾濟吉特氏廢去,降為靜妃,改作側室,不料八年後,順治帝又故伎重演,第二次廢去博爾濟吉特氏,到底是為什麼?根據史書相關記載,順治帝與母親孝莊太后的關係確實很一般,順治帝雖為孝莊太后所生,但從小由乳母和保姆養育,與孝莊太后根本沒有幾次見面,後來順治帝登基,雖然母子見面的機會有所增加,但也是聚少離多,因為滿清有個傳統:女人不能干政!那麼,順治帝和孝莊太后之間的矛盾,哪一方更激烈些?這無疑是個婚姻問題。
  • 孝莊皇后死後37年不下葬,原因為何?臨終遺言說了什麼?
    一位來自蒙古大草原的女子最終成為了皇太后,清朝的皇太后,並對中國清朝的早期發展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她就是孝莊皇太后,孝莊皇后變成了科爾沁蒙古草原的親王的女兒,在那個特殊的年代裡,後者增加在中國的東北,努爾哈赤建立後期強度不強,為了和明代形成權力制衡,建立在政治、國家政策下,皇太極孝莊皇后最終結婚了
  • 慈寧宮無人敢住,到底是因為孝莊文皇后還是因為康熙帝?
    皇太后,自然是「先帝」、「皇考」死後才被升級的稱號,一般來說「徽號典禮」和入住慈寧宮(或壽康宮)幾乎是同時進行的,皇帝死後,繼位皇帝要賜予先皇皇后新的徽號,這類儀式的舉辦場所就是慈寧宮。至於慈禧,入宮先是儲秀宮麗景軒,後升級長春宮,可能是人老了,最珍貴的就只有記憶了吧,在慈禧五十歲生日的時候,花了六十多萬兩銀子整修麗景軒又搬了回去,一幕一幕挺有紀念意義,入宮的甜蜜生活,載淳的出生地······即便不在宮裡待著也在園子裡泡著,除非必要她也不想使用慈寧宮,也有淡化自己的「太后」身份的意思,所以除非三大節,慈寧宮她根本不來。
  • 清朝皇族血緣密碼:生子順治的孝莊皇后為清太宗生育了幾個孩子?
    清太宗皇太極的孝莊文皇后(1613年3月28日~1688年1月27日),博爾濟吉特氏,名布木布泰(亦作本布泰,意為「天降貴人」),是蒙古科爾沁部(位於今通遼市)貝勒博爾濟吉特·寨桑的第二女。
  • 華韻未央——傳奇女政治家 孝莊文皇后
    今天我們要介紹的就是清初的一位傑出的女政治家——孝莊文皇后。孝莊文皇后,博爾吉濟特氏,名布木布泰,亦作本布泰,系蒙古科爾沁貝勒寨桑之女,是成吉思汗黃金家族的子孫。孝莊太后嫁給皇太極時只有十三歲,她與皇太極共度了十八個春秋。在這十八年中,頗具頭腦的博爾吉濟特氏,在風雲變幻的軍事戰爭與政治鬥爭中,領略到了許多聞所未聞的事物,也學到了很多得以自保的本領。
  • 《大明風華》大清有孝莊文皇后,大明有誰?孫若微在她面前很渺小
    史上賢德的皇后不少,比如大家所熟知的隋朝隋文帝楊堅的皇后獨孤伽羅、唐朝唐太宗李世民的皇后長孫氏、明朝明太祖朱元璋的皇后馬氏,等等。 她們都是賢內助,母儀天下,輔助皇帝管理後宮事務、撫育教導子女等等,為皇帝穩住了「後院」,讓皇帝可以專心政事。
  • 孝昭仁皇后:庶女奮鬥史,她才情出眾,深得孝莊看重,康熙的良配
    孝昭仁皇后鈕祜祿氏,是個比較悲劇的人物,她和先皇后赫舍裡氏是一起進宮的,而她當時只被封了妃,但是在妃位裡面還是排第一的,康熙其實還是挺喜歡她的,而且說她是自己的良配,是內廷之良佐,而且康熙對她的評價,是對自己所有女人當中評價最高的。
  • 清朝皇族血緣密碼:為何孝莊姓博爾濟吉特氏卻非成吉思汗的後代?
    △孝莊皇后畫像。清太宗孝莊皇后(1613年3月28日~1688年1月27日),姓博爾濟吉特氏,名布木布泰(亦作本布泰,意為「天降貴人」),是蒙古科爾沁部(位於今通遼市)貝勒博爾濟吉特·宰桑的次女。△成吉思汗畫像。
  • 從兩個方面進行對比,看孝莊與慈禧誰更勝一籌?
    這裡有個問題需要說明一下,「孝莊」和「慈禧」並不是一個對等的稱呼,孝莊是指孝莊文皇后,慈禧是指慈禧皇太后,慈禧的皇后封號為孝欽顯皇后,而孝莊的太后封號為昭聖皇太后。這裡就以大家較為習慣性的叫法用之,不必深究其理。
  • 多爾袞與孝莊皇太后真的是青梅竹馬?真實歷史可能與你想的不一樣
    在電視劇「孝莊秘史」中有這樣一段情節,天命初年,為了加強與蒙古的關係,皇太極帶著妻子即後來的孝端皇后和弟弟多爾袞來到了科爾沁草原看望自己的嶽丈科爾沁貝勒蒙古思。在這段時間裡,10歲的布木布泰(即孝莊文皇后)和11歲的多爾袞相識,繼而相戀。這段青梅竹馬,兩小無猜的故事是坊間最為流傳的廣泛版本。實際情況是怎麼樣呢?我們一一道來。
  • 停靈37年才下葬,孝莊太后真不願陪葬皇太極?孝莊臨終,給了說明
    但康熙皇帝卻並未這樣做,只是下令「於孝陵近地、擇吉修建暫安奉殿」,用以暫時停放孝莊太后梓棺。雍正三年,在孝莊太后崩逝37年以後,接過康熙皇權的雍正皇帝才下令於孝莊太后停靈原處修建陵園,將孝莊太后入土為安。孝莊太后,為何停靈37歲才得下葬?
  • 孝莊貌美傾城:為何卻沒有招得皇太極的盛寵
    說到清朝知名的太后,那必須提到孝莊文皇后。從小生活在蒙古大草原,但後來作為滿蒙聯姻的貢品,嫁到滿清皇宮,從一個不受寵的妃嬪,一路走上擁有執掌朝政大權的太后。她的長相必然是不凡,連多爾袞都能對她心生情愫,但奇怪的是,就是這樣一位品貌出眾的女子,卻沒得到皇太極青睞,這到底是怎麼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