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讓原本就處於下行期的中國經濟「雪上加霜」,為緩解經濟社會出現的這一困局,今年5月召開的全國「兩會」決定將2萬億元新增的財政資金直達市縣基層、直接惠企利民,隨後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建立特殊轉移支付機制,直達資金監管也被推上前臺。
直達資金:直達基層,利國利民
■這種特殊的轉移支付機制是在保持現行財政管理體制不變、地方保障主體責任不變、資金分配權限不變的前提下,按照「中央切塊、省級細化、備案同意、快速直達」的原則,完善相關資金分配程序,壓實地方的主體責任,建立健全監督問責機制。
建立特殊轉移支付機制,是為了落實新增財政資金直達市縣基層、直接惠企利民的要求。
如何做到資金直達?就是建立特殊的轉移支付機制。這種特殊的轉移支付機制是在保持現行財政管理體制不變、地方保障主體責任不變、資金分配權限不變的前提下,按照「中央切塊、省級細化、備案同意、快速直達」的原則,完善相關資金分配程序,壓實地方的主體責任,建立健全監督問責機制。
採取上述處理方式,有利於壓實省級政府的主體責任,強化省級政府的保障職責,將更多的財力下沉到基層。市縣財政部門要統籌上級直達資金和其他的資金,包括自有財力,科學安排財政支出,強化公共財政的屬性,以民生為要,努力做到應保盡保,從而確保新增財政資金能夠發揮「六保」特別是保居民就業、保基本民生、保市場主體的重要作用。
財政部要求,對直達資金實施臺帳監控。建立直達資金臺帳監控系統,實現全覆蓋、全鏈條監控,確保資金下達和資金監管同步,「一竿子插到底」。同時,壓實地方責任。省級財政部門要當好「過路財神」,及時將資金全部下達到市縣,要將更多的自有財力下沉基層,不做「甩手掌柜」。市縣財政部門要科學安排財政支出,強化公共財政屬性,以民生為要,努力做到應保盡保,同時加強監督問責。
從6月份開始實施的財政資金直達市縣基層、直接惠企利民這一史無前例的行動,取得了喜人的效果。截至10月底,中央財政直達資金1.7萬億元已基本下達到位,地方實際支出1.198萬億元,支出進度70.9%,高於序時進度4.2個百分點,有效增強了基層財力水平,有力支撐了疫情防控、經濟社會發展和脫貧攻堅等工作,為各地做好「六穩」「六保」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撐。
為直達資金「直通車」保駕護航
■為了確保直達資金「一竿子插到底」,財政部決定搭建從直達資金源頭貫穿到末端的監控系統,掌握每筆資金的下達、分配和使用情況,確保資金流向明確、帳目可查。
為了確保直達資金「一竿子插到底」,財政部決定搭建從直達資金源頭貫穿到末端的監控系統,掌握每筆資金的下達、分配和使用情況,確保資金流向明確、帳目可查。
為此,財政部開發建設了聯通中央、省、市、縣四級財政的直達資金監控系統,建立了全鏈條、全過程的直達資金監控機制。財政部國庫司、預算司、相關資金主管司和信息網絡中心等單位,按照財政部黨組統一部署,凝心聚力,攻堅克難,僅用20天的時間就完成系統建設。6月22日,直達資金監控系統正式上線運行,為直達資金監管開啟了「千裡眼」。各個部門包括監管部門共享信息,起到了防範作用。對於通過監控系統發現的一些問題及時預警,並要求限期整改,加強與審計等部門的信息共享,有效形成了監管合力。
財政部要求,各省份在每個月將直達資金的分配、撥付、使用情況上報給財政部,財政部將動態跟蹤這一情況,督促省級財政部門將直達資金全部安排給市縣,確保省級財政不截留,當好「過路財神」。作為財政部在各地的派駐機構,財政部各地監管局高度重視,採取各種方式加強當地直達資金監管。
為形成有效的震懾力,財政部發文要求,對發現問題整改不力的地區,上級財政部門可收回相關資金並重新安排。對直達資金分配、撥付、使用中存在弄虛作假、截留挪用、虛假冒領等行為將追責。
打通直達資金監管「最後一公裡」
■湖南監管局依託直達資金監控系統,綜合運用日常監管、重點監控、現場核查等多種手段,對各市縣財政部門落實主體責任情況,分配、撥付、管理直達資金情況和使用直達資金情況進行監控。
為了確保2萬億元的新增財政資金第一時間直達市縣基層,財政部各地監管局因地制宜,各出「大招」。
信息直達是及時監管的前提。「我們局高度運用信息化手段,以此實現直達資金監管信息溝通『零距離』。」財政部湖南監管局監管三處負責人包翀對此有著深切的認識。
為提高直達資金監管效率,湖南監管局審時度勢,在開展這項監管伊始,第一時間建立了與省內各級財政部門高效的信息化溝通方式。
首先,該局與湖南省財政廳定期開展轉移支付指標對帳,通過對帳掌握每筆直達資金指標分解下達到市州、縣市區的詳細情況,為抓好監管工作打下堅實基礎。
其次,該局與湖南省財政廳定期召開直達資金協同監管會議,交流監管信息、明確監管重點。同時,向市州、縣市區財政局提出直達資金監管要求,逐級傳導監管工作壓力,提高監管工作效率。
最後,建立直達資金監管聯絡制度,動態掌握各市縣財政部門直達資金相關科(股)室負責人、聯絡員名單和聯繫方式,確保重要監管信息能夠及時傳遞。
「這樣一來,直達資金到了哪裡,我們都能及時掌握,並同步開展相應的監管。」包翀介紹說。
湖南監管局在與湖南省財政廳建立協同監督機制、形成監督合力的基礎上,實時開展執行監控。依託直達資金監控系統,綜合運用日常監管、重點監控、現場核查等多種手段,對各市縣財政部門落實主體責任情況,分配、撥付、管理直達資金情況和使用直達資金情況進行監控。
與此同時,該局還定期通報監督情況。每兩周從直達資金監控系統臺帳中導出各市縣區預算執行進度和支付進度情況,每月向湖南省財政廳和各市州財政局通報排名等情況,督促市縣財政部門加快工作進度,規範資金使用。「此舉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包翀特意舉例說,省內某市參照直達資金的分配下達率,經湖南監管局連續三月通報後,從今年8月份的88.2%,提升到9月份的91.1%,目前已經達到97.9%。
財政部四川監管局在這方面採取的措施有異曲同工之妙。「在信息化手段運用上,局裡充分利用大數據手段對直達資金實施扁平化監控。」四川監管局相關處室一位經辦人員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
四川監管局充分利用財政直達資金監控(系統)平臺,對包含四川省本級、市本級、縣(區)在內的232個監控對象進行全覆蓋、全過程監控,緊盯資金撥付下達、管理使用、績效發揮等監控重點,分類處置預警信息,將監控預警與督促整改工作直接下沉到各縣(區)一線。
「這樣就能針對發現的問題及時與縣(區)財政局溝通反饋、督促整改。」這位經辦人員介紹說。
在與四川省財政廳充分溝通協調的基礎上,該局將監控預警與督促整改工作直接下沉到各縣(區)一線,針對發現的問題及時與縣(區)財政局溝通反饋、督促整改,並對整改情況進行逐一核實,重點對預警信息的處理和項目實施過程中的問題進行跟蹤督導,確保監控工作落到實處,切實提高直達資金管理水平。
四川監管局還結合預警信息開展靶向式監管。該局將預警信息與近期開展的專項監管工作結合起來,赴樂山、眉山等地現場走訪查看直達資金重點項目情況,督促加快項目推進和資金落實。
「多地根據監管意見立行立改,直達資金支出進度有明顯提高,並切實提高了資金使用效益。」上述經辦人員高興地說。
記者 劉明中 通訊員 羅大剛 高進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