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維米爾的一生經歷了荷蘭共和國由盛轉衰的歷史過程,到了晚年的時候,已經窮困潦倒。當時,荷蘭共和國與法國進行了漫長而又耗費巨大的戰爭,時局危殆,他賣不出任何作品。法軍佔領了烏特勒支,繪畫市場完全崩潰了,其他城市也是百業蕭條,人們哪還有心情作畫或者買畫。
他不得不靠借債度日。1675年7月5日,他前往阿姆斯特丹去借債,希望借到1000荷蘭盾,支付家庭中眾多孩子餬口的開銷。當時法國與荷蘭之間在打仗,法軍 迅速向荷蘭北方進軍,荷蘭軍隊則把河堤挖開阻擋法國的軍隊,在此混亂的情形之下,他 是不可能借到金錢的。在他生命行將結束的時候,他的精神都快要崩潰了。他的妻子說: 他的心中裝了如此之多的糾結和難題,以至於都「快要瘋了」。「在一天或者一天半之內, 他就從健康的人變成了一具死屍了。」
維米爾在1675年12月13日或14日逝世,12月15日, 人們為他舉行了簡單的葬禮。他被埋葬在代爾夫特的舊教堂的家族墓地裡。他的妻子想保 住《繪畫的藝術》這幅丈夫在最貧窮的時候都不願意賣掉的作品,她把這幅畫送到自己母 親的家裡。但是法定遺囑執行人、當時的著名科學家列文虎克知道這幅畫作的去處,認為 在維米爾家庭已經破產的情形之下應該依法將此畫拍賣掉,最後維米爾的妻子沒有如願以償。 維米爾逝世以後,他的名字就被大家忘記了。直到19世紀以後,法國共和派政治家、 作家、記者和藝術史家泰奧菲勒·託雷·博格再度 認識到維米爾的偉大的藝術才華與高貴的精神價值。
當他在英國、瑞士、荷蘭以及比利時旅行的時候,他特別考察了17世紀荷蘭黃金時代的繪畫。他發現荷蘭的風景畫特別是維米 爾的畫作中充滿著日常生活中的現實主義以及明亮的光影的使用。1866年,他在《美術公報》上寫文章,指出應該把維米爾作為荷蘭黃金時代的一個傑 出的畫家來看待,指出他的繪畫作品「具有獨創性並且非常完美」,「在維米爾作品中,光線從來不是人工製造的,它是非常精確而自然的,一個謹小慎微的物理學家也不可能表現出比他更加自然真實的光線」。從那時起,他不斷地呼籲人們重視維米爾的作品。同時, 19世紀60年代以後,由於攝影技術的興起,攝影家們也注意到維米爾作品中對於光和影的精確把握與呈現。
現代的攝影師們指出,維米爾精確地呈現出1/24秒的影像以及全然以光和影表現的世界。由於維米爾的畫作具有自然主義的傾向以及崇尚光線的特徵,法國的印 象派畫家也以他作為榜樣,因為他的畫作與學院派的暗色調的繪畫形成鮮明的對比與反 差。於是,在突然之間,他的作品成為歐洲各大博物館收藏的對象,私人的收藏家也熱忱 地收藏他的畫作。現在,維米爾已經成為荷蘭黃金時代最偉大和最傑出的藝術家的代表之 一。
從1995年至1996年,海牙舉行了維米爾作品的大展,吸引了50萬人參觀。雖然對於畫家本人來說,三百年以後的讚譽來得實在是太晚了。 揚·史蒂恩是一位具有喜劇感的畫家,他最喜歡描繪的題材是普通荷蘭人的家庭生活,如親子圖以及家人嬉戲的場景,還有魚貨市場上人們的活動 等。他有時也把自己繪製在畫面當中,並常常以滑稽的表情出現,整個人從頭到腳,由裡到外,像是身上的每一個細胞都在開懷大笑。在一張自畫像中,他邊彈著魯特琴,邊享用新鮮的啤酒,圓鼓鼓的臉上,堆滿著揚揚得意的笑容,連畫面外的觀看者都可以感受到他的快樂。史蒂恩與同時代的倫勃朗非常相似,他們都喜歡畫自畫像,並且以不同身份的各色人等在畫面中出現。
他創作的主題,有時還與當時荷蘭文學中的喜劇的主題有關。在 《醫生看診》中,一個年輕的女孩子生病了,醫生被請來看診。此時女孩看見他的情人前 來探視,精神馬上就抖擻起來。女孩因為興奮脈搏越跳越快,使得為她把脈的醫生一臉疑 惑。在女孩的後方出現了戴著破帽子的畫家自畫的本人像,這正是荷蘭當代文學作品中的 丑角的裝扮與比喻。而在畫中出現的畫家,手裡提著一條鯡魚和青蔥,它們象徵著藥物。 他的另一幅作品是《剝牡蠣的女人》,畫中的女人的笑容非常曖昧微妙,她的目光盯著觀 畫者,似乎在捉弄他們對於牡蠣象徵著情慾的遐思。在他的創作於1663年的《戒奢寧儉》記錄了一個混亂家庭的瞬間。
畫面上有四個成年人、一個青年 人,一個嬰兒、一頭豬、一隻猴子以及一條狗混亂地共處一室。一個年輕女子面朝觀眾微 笑,一隻手端著一杯酒置於旁邊男子的胯部,而男子則把腿蹺起來搭在女人的膝蓋上,同 時也扭頭關注身後年齡稍長的一個男人和一個女人,那個男人正在給女人念書。一隻鴨子 站在那個男人的肩膀上,鴨子的頭朝向旁邊另外一個拉小提琴並注視一個小女孩的男子, 那個小女孩則在偷錢包裡的錢幣。女孩的旁邊是一個正在吸菸鬥的小男孩,還有一位光顧著打盹的婦女,對桌子上貪吃的狗並不在意,甚至連嬰兒把碗摔在地上的聲音也沒有聽到。那嬰兒探出頭來想看酒桶裡溢出來的酒。
畫的右面有一頭豬,它把酒桶的塞子拔掉並且穿過了整個房間。史蒂恩的繪畫雖然具有濃鬱的生活氣息,但是也蘊含警世的寓意他在右面空白處寫下了著名的諺語:戒奢寧儉。畫家在掛著的籃子裡畫了象徵貧困和疾病 的東西,裡面有拐杖、玩具和鞭子,他把這些信息作為線 索提供給觀眾,警告世人切勿奢華,因為財富瞬間即逝荷蘭黃金時代的藝術家在繪製風景畫方面有非常獨特的造詣。風景畫也是荷蘭黃金時 代產量最大的和中產階層最喜愛收藏的繪畫種類。風景畫也有許多門類,其中既有描繪田 園的風光,也有寓意深長的敘事作品;不過最為普遍的就是描繪畫家所在的當地的風情。
在17世紀最初的40年裡,哈勒姆有一些版畫家創作了一系列的作品,使得版畫風景畫有了明顯的發展。1611年克拉斯·揚·維斯切爾創作的系 列12張蝕刻畫《樂土》,是畫家沿著歷史遺蹟、手工業作坊的遺址以 及哈勒姆的遊樂場所描繪的景觀,他組合了風景版畫、地圖以及地形的描繪等諸多要素, 創作一種讓人們觀賞本地風光的新的旅遊和藝術欣賞形式。他還有一些版畫則刻意地描繪 了當時荷蘭境內的城市的發展以及由於商業發展所導致的新的繁榮。這些版畫的主題明白 曉暢,讚美了樸素和富於創造力的荷蘭人民。很快地就有另外的一些畫家紛紛仿效維斯切 爾,用風景版畫來描繪他們自己的旅程。
他們所描繪的對象有荷蘭漫長的海岸、蜿蜒的河 流、廣闊的田野、蔚藍的天空、繁榮的城市以及廣場和茅舍之類等。維斯切爾在他的畫冊 中這樣寫道:「你們藝術愛好者可能沒有時間出遠門旅行,不過你們在這裡就可以看到一 片樂土——哈勒姆以及附近的令人愉悅的城鎮。」風車也是當時的畫家們非常喜歡描繪的 具有荷蘭特色的對象。著名畫家雅各布·凡·雷斯達爾是出身於哈勒姆繪畫世家的一名風景畫家,他的作於1670年左右的《風車》 藉助低點觀察的方式將位於畫面右側的風車表 現得非常突出,引發人們的思考。
在當時的象徵文學以及宗教小冊子中,風車常常暗喻上帝賦予自然的力量和精神。在一些早期的文學和藝術作品中,風車的十字形的轉輪往往在人們的思想中與象徵耶穌蒙難的十字架聯繫起來。儘管在雷斯達爾的作品中富於動感的黑 壓壓的雲層似乎暗示上帝的力量,但是這幅作品更像是一幅純粹的展示荷蘭最平常的景色 的風景畫而非宗教寓意的圖畫傳統的表達。畫家頌揚了作為荷蘭人民利用自然力量最有力 的體現的風車和磨坊,碾磨穀物的磨坊的實用性很自然地浮現在人們的腦海之中。雷斯達 爾的另一幅《哈勒姆小景》則展示了在明媚的陽光照耀之下城市西北部的一片山丘之下的平曠的由風車抽乾積水以後形成的一片田野,在遠處的地 平線上有一座教堂。
還有一些版畫也頌揚了不同類型的小磨坊在整個農業生產鏈中的功 能,包括碾磨小麥到小麥脫粒直到最後植入土地。從1607年至1640年,荷蘭省的手工業作 坊主、商人與工程師們排乾了省內的許多淤積地,開闢了大片的可耕地。新闢的低地上出 現了許多靠近海堤的極為方便地被人們利用的風車,以風力推動的排水設備維持著新的鄉 村以及城鎮的運作。上述的風景畫正是這種蔚為壯觀的景象的反映。與此同時,人們還沿 著河流和溝渠建立了便利的交通和運輸系統。阿姆斯特丹畫家埃薩斯·凡·德·維爾德 在1622年創作了《渡船》,可以看到馬拉的渡船連接著城鎮以及大大小小的村莊。據說,當時人、牲畜和貨物從阿姆斯特丹到海牙只需要一天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