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現甲龍類恐龍新屬種

2021-01-09 中國經濟網

原標題:山東現甲龍類恐龍新屬種 被命名為「諸城中國甲龍」

中國古生物專家近期在山東諸城市發現一個較完整的甲龍腸骨化石,從而建立了甲龍類恐龍的新屬種,已被正式命名為「諸城中國甲龍」,這一發現增加了諸城恐龍動物群中恐龍的多樣性。

記者12日從諸城市恐龍文化研究中心獲悉,國內權威學術期刊《地質通報》近日刊登了由諸城市恐龍文化研究中心王克柏、張豔霞、陳樹清、王培業及山東省地質科學研究院陳軍等撰寫的《山東諸城地區晚白堊世一新的甲龍類恐龍》一文。基於在山東諸城臧家莊化石點上白堊統王氏群中採集的一個較完整的甲龍類的右側腸骨化石,判斷其代表了一甲龍類新種,古生物專家將其命名為「諸城中國甲龍」。

諸城是我國最重要的晚白堊世恐龍化石產地,此前發現了鴨嘴龍類、角龍科、纖角龍科、蜥腳類、暴龍科、竊蛋龍類的化石材料,諸城中國甲龍的發現增加了諸城恐龍動物群中恐龍的多樣性。

諸城地區發現的恐龍物種與北美發現的一些恐龍種類非常相似:山東諸城地區的鴨嘴龍科恐龍山東龍和北美洲的埃德蒙頓龍之間存在著較為緊密的親緣關係;諸城臧家莊化石點發現的巨型諸城暴龍為暴龍科一大型肉食性恐龍,屬北美洲霸王龍的近親物種。(據新華社 記者吳書光)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

來源:廣州日報

相關焦點

  • 「中國龍城」山東諸城發現甲龍類恐龍新屬種
    本文轉自【科技日報】;新華社訊 (記者吳書光)中國古生物專家近期在山東諸城發現一個較完整的甲龍腸骨化石,從而建立了甲龍類恐龍的新屬種,已被正式命名為「諸城中國甲龍」,這一發現增加了諸城恐龍動物群中恐龍的多樣性。
  • 諸城發現甲龍類恐龍新屬種
    中國古生物專家近期在山東諸城市發現一個較完整的甲龍腸骨化石,從而建立了甲龍類恐龍的新屬種,已被正式命名為「諸城中國甲龍」,這一發現增加了諸城恐龍動物群中恐龍的多樣性。記者12日從諸城市恐龍文化研究中心獲悉,國內權威學術期刊《地質通報》近日刊登了由諸城市恐龍文化研究中心王克柏、張豔霞、陳樹清、王培業及山東省地質科學研究院陳軍等撰寫的《山東諸城地區晚白堊世一新的甲龍類恐龍》一文。基於在山東諸城臧家莊化石點上白堊統王氏群中採集的一個較完整的甲龍類的右側腸骨化石,判斷其代表了一甲龍類新種,古生物專家將其命名為「諸城中國甲龍」。
  • 諸城恐龍化石家族添新屬種 現已正式命名「諸城中國甲龍」
    齊魯網·閃電新聞8月19日訊 諸城因其境內出土了大量的恐龍化石而被譽為「中國龍城」。近日,中國古生物專家基於在諸城臧家莊化石點上採集的甲龍類右側腸骨化石,判斷其代表了一個甲龍類新種,將其命名為「諸城中國甲龍」。這一發現增加了諸城恐龍動物群中恐龍的多樣性。
  • 山東一地發現兩種恐龍,意外證明恐龍時代我國跟美洲是緊密相連的
    在我國的山東省諸城市,有一個以恐龍化石為主題的國家地質公園,名字就叫山東諸城恐龍國家地質公園,又稱白堊紀恐龍地質公園,是因為這裡曾經發掘出大量的恐龍化石。目前,這裡的恐龍化石遺址中出土了巨型山東龍、諸城中國角龍、意外諸城角龍、巨型諸城暴龍、諸城坐角龍等10多個恐龍新屬種化石。
  • 諸城恐龍再添新成員——諸城中國甲龍
    近日,國內權威學術期刊《地質通報》刊登了由諸城市恐龍文化研究中心王克柏、張豔霞、陳樹清、王培業及山東省地質科學研究院陳軍等撰寫的《山東諸城地區晚白堊世一新的甲龍類恐龍》一文,一種新的甲龍類恐龍被正式命名為「諸城中國甲龍」。
  • 異特龍超龍代表恐龍,異特龍,大盜龍,南方巨獸龍等
    位置:恐龍/蜥臀目/獸腳亞目/新獸腳類/鳥吻類/堅尾龍類 /俄裡翁龍類 /鳥獸腳類/肉食龍類/異特龍超科異特龍科Allosauridae:異特龍,Allosaurus,又稱異龍或躍龍,是種大型的二足、掠食性恐龍,平均身長為8.5米,最長可達12到13米。它們可能採取伏擊方式攻擊大型獵物,使用上頜來撞擊獵物。
  • 2020古生物學家到底命名了多少種恐龍?
    亞洲   2020年,亞洲一共命名了9個新屬1個新種,其中我們中國佔了7屬(新種),蒙古3屬。  護法龍  屬名:Beg  模式種名:犀甲護法龍(Beg tse)  分類:鳥臀目——新角龍類  生存年代:白堊紀,距今1.13
  • 福建發現一大群恐龍足跡!或有人類未知的「新恐龍」
    圖片來源:上杭縣委宣傳部專家認為,該發現對於研究中國晚白堊世時期的古環境、古地理、古生態以及該時期恐龍動物群的分布和演化具有重要價值。足跡點航拍圖。上杭縣委宣傳部 供圖發現了至少八種造跡者或有人類未知的「新恐龍」這些足跡都屬於什麼恐龍呢?「這次發現非常震撼,非常重要。」
  • 亞洲最原始鐮刀龍類化石出土
    義縣建昌龍復原圖 近日,由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所研究員呂君昌、河南省地質博物館研究員蒲含勇以及日本北海道大學小林快次博士等組成的研究小組,在中國遼西發現了一種新的基幹鐮刀龍類恐龍化石研究顯示,該新恐龍可能是迄今發現的亞洲最原始的鐮刀龍類,相關成果5月29日發表在國際期刊《公共科學圖書館·綜合》上。 「由河南省地質博物館於2009年徵集的標本產自約1.25億年的遼西建昌義縣組,化石骨架基本完整。」呂君昌表示,通過近3年的研究,研究人員確認,該標本屬於獸腳類恐龍中的鐮刀龍類恐龍新屬種,並命名為義縣建昌龍,其獨特性在於它具有鳥臀類恐龍齒式。
  • 2020年古生物學家到底命名了多少種恐龍?
    亞洲 2020年,亞洲一共命名了9個新屬1個新種,其中我們中國佔了7屬(新種),蒙古3屬。 北美洲 2020年,北美洲一共命名了9個新屬1個新種,其中美國佔了7屬(新種),加拿大2屬,墨西哥1屬。
  • 阿爾瓦雷斯龍類——擁有奇異手爪的恐龍
    史前生物長得總是超出我們的想像,阿爾瓦雷斯龍類便是其中頗為奇特的一種。這些主要生活在白堊紀的袖珍恐龍,身長只有一米左右,在身長動輒十幾米的恐龍家族中絕對稱得上「小不點兒」。不過,袖珍體形的阿爾瓦雷斯龍類卻擁有許多奇特之處。
  • 那些以「中國」為名的恐龍,都長什麼樣?
    讓我們用熱烈掌聲歡迎,中國恐龍方陣的通過!屬名為「中國」的恐龍們現代生物學無論是已滅絕化石物種或是現生生物一律都是採用林奈的二名法來命名,也就是這些生物的正規學明是由屬名+種名的形式構成。以我們人類為例,我們的學名就是Homo sapiens,前面的屬名Homo代表人屬,而sapiens代表有智慧的。要特別注意的是,這些名字必須要用拉丁化的文字寫成,而且書寫時必須斜體。
  • 鴨嘴龍,櫛龍亞科恐龍
    鴨嘴龍 Hadrosaurus,在1858年,發現了第一個鴨嘴龍的化石,這也是北美洲所發現的第一個完整的恐龍化石;在1868年,鴨嘴龍成為第一個架設起來的恐龍化石模型。架設的模型見下圖。大多數資料顯示鴨嘴龍身長7到10米,高達3米,重量約7噸。
  • 美泰再曝17種新恐龍,《侏羅紀世界》劇集或出現帝王鱷魚、鯊齒龍
    美泰(Mattel)出的恐龍模型大家應該都知道,不少人應該也有收集,在前段時間SDCC上美泰在展會上整了個侏羅紀模型系列的展臺,在其中展示了未來即將出品的新的《侏羅紀》系列的恐龍模型,其中有17個新的物種將會出現在他們名為「原始攻擊」的新主題模型中。主創並沒有在會上真正揭示具體是哪17個物種,不過從剪影中還是隱約能夠辨認出一些特殊的物種。
  • 本土恐龍你了解多少?盤點中生代時期,出現在中國境內的恐龍!
    迄今全世界發掘出來的恐龍化石,共計2目7亞目57科350餘屬800餘種,我國有80餘屬100餘種。目前可以確定的是,我國發現恐龍數僅次於阿根廷和蒙古,居世界第三位!具體在中國境內都有什麼龍你知道嗎?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 對於本土恐龍你了解多少?盤點中生代時期,出現在中國境內的恐龍!
    迄今全世界發掘出來的恐龍化石,共計2目7亞目57科350餘屬800餘種,我國有80餘屬100餘種。目前可以確定的是,我國發現恐龍數僅次於阿根廷和蒙古,居世界第三位!具體在中國境內都有什麼龍你知道嗎?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 介紹陸地上幾種食肉恐龍:鯊齒龍單挑棘龍,誰的勝率大?
    化石分布於北美洲的美國與加拿大,是最晚滅絕的恐龍之一。霸王龍屬暴龍科中體型最大的一種。體長約11.5-14.7米。平均臀部高度約4米。最高臀高可達到5.2米左右,頭高最高近6米。平均體重約9噸,(生態平均約7.6噸),最重14.85噸,頭部長度最大約1.55米。咬合力一般9萬牛頓—12萬牛頓,嘴巴末端最大可達20萬牛頓左右,同時也是體型最為粗壯的食肉恐龍。
  • 2020巨型蜥腳類恐龍排行榜(第二梯隊)
    2020巨型蜥腳類恐龍排行榜(第二梯隊)誰是最大的恐龍?當然是蜥腳類恐龍!那麼能夠問鼎最大蜥腳類恐龍寶座的又有哪些恐龍呢?巨型蜥腳類恐龍的體型排行又是什麼樣的呢?相信這類的問題一直是恐龍愛好者們老生常談的問題啦。
  • 新研究表明青島龍並不是恐龍中的「獨角獸」
    新中國第一龍!青島龍的發現要追溯到70年前的1950年春天,當時山東大學地礦系在煙臺萊陽的呂格莊金崗口村附近進行野外地質考察,考察中意外發掘到恐龍骨骼化石與恐龍蛋化石。中國古生物學奠基人楊鍾健先生得到消息後於1951年與山東大學合作,對金崗口村附近展開發掘。整個發掘工作非常順利,很快就得到了一具較為完整的恐龍化石,這可是新中國建立之後發現的第一具完整恐龍化石,因此被稱為「新中國第一龍」。
  • 你對恐龍在中國了解多少?盤點一下中生代中國中的恐龍
    2、許氏祿豐龍許氏祿豐龍是恐龍的一個屬,按許氏祿豐順序排列。許氏祿豐龍體型中等,長約4.5至6米,頭部小,頸部相當長。前肢是後肢的三分之二長度,強壯的前肢應該能夠直立行走和兩足行走。同時,雖然前肢比後肢稍薄,但推測有可能可以與四足動物進行短程運動。新發現的腳印證實了這一推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