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恐龍你了解多少?盤點中生代時期,出現在中國境內的恐龍!

2020-12-14 HALO特別先生

恐龍,是對一些史前爬行動物的統稱。最早出現於大約2億3千萬年以前,生活於三疊紀、侏羅紀和白堊紀時期,存在了1億5千萬年。

恐龍的體型差異很大。已知最小的恐龍只有雞那麼大——鼠龍,但大多數都體型巨大。

最大的是蜥腳類恐龍——戈壁卡拉麥裡龍,它的體長超過30公尺,高10公尺,為曾經存在過的最大的陸生生物,在所有生物中,僅次於鯨。

在大約六千5百萬年前的白堊紀晚期,幾乎所有種類的恐龍都滅絕了,但是有一種觀點認為,現代鳥類與某種恐龍有血緣關係。

迄今全世界發掘出來的恐龍化石,共計2目7亞目57科350餘屬800餘種,我國有80餘屬100餘種。目前可以確定的是,我國發現恐龍數僅次於阿根廷和蒙古,居世界第三位!具體在中國境內都有什麼龍你知道嗎?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永川龍

永川龍是一種大型食肉恐龍。全長約10米,站立時高4米,有一個又大又高的頭,略呈三角形。嘴裡長滿了一排排鋒列的牙齒,就像一把匕首。脖子較短,身體也不長,但尾巴很長,站立時,可以用來支撐身體,奔跑時,則要將尾巴翹起,作為平衡器用。前肢很靈活,指上長著又彎又尖的利爪,後肢又長又粗壯,也生有三趾。常出沒於叢林、湖濱。行為可能像今天的豹子和老虎。

2.許氏祿豐龍

許氏祿豐龍是原蜥腳下目恐龍的一個屬,生存於侏羅紀早到中期的中國西南部。許氏祿豐龍體型中等,大約4.5到6公尺體長,具有小巧的頭顱及相當長的頸子。前肢為後肢的三分之二長度,強而有力的前肢推測它能夠直立二足式的行走。同時前肢雖然較後肢稍為纖細,但是推測有可能它可以用四足做近距離的短程移動。新近發現到的足印化石證實了這項推論。祿豐龍壯碩的尾巴在平衡頭部軀體上有重要的功能。

3.沱江龍

生活在中國的沱江龍與同時代生活在北美洲的劍龍有著極其密切的親緣關係。沱江龍從脖子、背脊到尾部,生長著15對三角形的背板,比劍龍的背板還要尖利,其功能是用於防禦來犯之敵。在短而強健的尾巴末端,還有兩對向上揚起的利刺,沱江龍可以用尾巴猛擊所有敢於靠近的肉食性敵人

4.馬門溪龍

中國發現的最大的蜥腳類恐龍之一,在宜賓市馬鳴溪渡口發現化石,經科學鑑定,屬蜥腳類亞馬目」。此屬動物全長約22米,體軀高將近14米。它的頸特別長,相當於體長的一半,不僅構成頸的每一頸椎長,且頸椎數亦多達19個,是蜥腳類中最多的一種。另外,頸肋也是所有恐龍中最長的(最長頸肋可達12.1米)。與頸椎相比,背椎、薦椎及尾椎相對較少。

5.特暴龍

特暴龍(學名:Tarbosaurus)意為「令人害怕的 蜥蜴」,是種大型獸腳亞目恐龍,屬於 暴龍超科。是 霸王龍的遠親。特暴龍生存於晚白堊紀的亞洲的蒙古和中國,約7400萬年前到7000萬年前。特暴龍的化石大部分是在蒙古發現,而在中國發現了更多破碎骨頭。過去曾經有過許多的種,但目前唯一的有效種為勇士特暴龍(T. bataar),又譯勇猛特 暴龍。特暴龍最長可達12米,最重7.5噸。和近親相比,特暴龍吻部較窄,腿雖然長但按照比例不如近親長,前肢比例是暴龍科裡最短小的,身體很粗壯。

6.汝陽黃河巨龍

汝陽黃河巨龍是原始的巨龍形類恐龍。2006年初,在河南省汝陽縣三屯-劉店一帶數十平方公裡範圍內,發現了恐龍化石點30餘處。 其中一具恐龍化石,長度有18米,光一根腳趾就有20釐米長,前肢較長,肩部高度為6米,肩寬達3米。臀部高度為5.1米,臀寬達2.8米,而頭部高度則有8米左右。

7.欒川盜龍

欒川盜龍,是在中國中部發現的一屬大型馳龍科恐龍,地質年代為晚白堊世早期。它的化石標本是在河南省欒川秋扒組發現的部分骨骼,包括有四顆牙齒、一根額骨、一節頸椎、一或兩節背椎、17節尾巴脊骨、肋骨、人字骨、肱骨、指骨及爪、部份肩胛骨及骨盆,並其他零碎的骨頭,都是來自中等身型的馳龍科。這些化石編號為4HIII-0100,存放在河南地質博物館。它是首類在遠離中國東北部或戈壁沙漠的亞洲地區發現的大型馳龍科。

8.諸城暴龍

諸城暴龍是獸腳亞目暴龍科恐龍中的一種大型肉食性恐龍,生存在白堊紀晚期的東亞,距今7350-6500萬年前,是目前亞洲發現的體型最大的食肉恐龍,體型比其近親特暴龍和懼龍還要大。

發現於山東省諸城市的王氏群,地質年代約7350萬年-6500萬年前的白堊紀晚期至白堊紀末期,該地也是世界上恐龍化石含量最高的地域之一。

諸城暴龍也是目前亞洲和中國第一大的食肉恐龍。

諸城暴龍的正模標本被發現時包含了一個近乎完整的右上頜骨和一個左下頜骨。該標本被估計長達12米,臀高高約4.1米,重8.5噸,是第2大的暴龍科恐龍,體型超過了懼龍和特暴龍,僅次於霸王龍。該標本的下頜骨大於多數霸王龍的下頜骨,包括「蘇」。但略大於幾乎所有特暴龍的下頜骨。和特暴龍相比,諸城暴龍的前肢較長,體型粗壯度略遜色於特暴龍。和最近親特暴龍一樣,諸城暴龍也有著長腿、大腦袋、短小的前肢。

9.棘鼻青島龍

棘鼻青島龍化石所處的地層的時代為白堊紀晚期。它的身長為6.62米,身高4.9米,坐骨末端呈足狀擴大,腸骨上部隆起,在薦椎腹側中間有明顯的直稜,後面成溝狀,頂飾實際上是在相當靠後的鼻骨上長著的一條帶稜的棒狀棘,很像獨角獸的角,從兩眼之間直直地向前伸出,估計它活著時體重為6-7噸左右,但腦子很小,僅有200~300克重,活體重約7噸,它不善於奔跑,又缺乏自衛武器,只適合在淡水湖泊生存。

10.峨嵋龍

峨嵋龍是種蜥腳下目恐龍,生存於侏羅紀中晚期的中國。它們的屬名來自於發現地四川省的峨嵋山。

峨嵋龍是生活於侏羅紀中期的一種體形較大的恐龍,體長12 至 14米,高5至7米,頭較大,頭骨高度為長度的二分之一多。它的頸椎很長,所以脖子顯得特別長,最長的頸椎為最長的背椎的3 倍,超過尾巴長度的1.5倍。峨嵋龍前肢較短而粗壯,前肢第一指有爪,後肢第一、二、三趾上也有爪。它主要生活在內陸湖泊的邊緣,牙齒粗大,前緣有鋸齒,以植物為食。峨嵋龍喜群體生活。

11.中國鸚鵡嘴龍

中國鸚鵡嘴龍為鸚鵡嘴龍科的植食性恐龍一種,化石發現於中國的晚白堊紀早期青山組地層。生活在1.33億年-1.2億年前的中國山東半島。

中國鸚鵡嘴龍是三角龍的近親,長約5英尺(約1.52米),臉龐顏色鮮豔,啄與鸚鵡相似,長的像「外星人ET」。腿部有網狀紋路且表面有黑點。這類生物是雙足食草動物,生活在1.33億年-1.2億年前的中國東北地區。它們在遇到危險時會運用「反蔭蔽」(動物保護色的一種類型,身體下部顏色變淺,上部的顏色變深)來保護自己。

12.山東龍

山東龍(Shantungosaurus)是鳥腳類恐龍、鴨嘴龍科(Hadrosauridae)的一個屬,植食性,體長約15米,生活在中生代的白堊紀晚期。化石標本發現於中國的山東省。

13.喀左中國暴龍

暴龍類是一類特殊的肉食恐龍,由虛骨龍類演化而來,其早期體型較小,化石發現於中國,北美和歐洲的晚侏羅—早白堊世地層中。而晚白堊世個體巨大的暴龍科化石則主要分布於東亞和北美,它們頭骨碩大,後肢粗壯,前肢卻極度退化。

發現於遼寧喀左縣早白堊世九佛堂組中的喀左中國暴龍代表晚期的個體較大的霸王龍類,體長達10米。化石頭骨和腸骨的特徵不同於其它暴龍,故代表一新屬種,種名「喀左」表示化石產自遼寧喀左。

14.虔州龍

虔州龍與北美的霸王龍個體差異較大,掠食方式可能有所不同,故而兩者沒有直接的生存競爭。

古生物學家曾經在蒙古也發現這種類型的霸王龍類——分支龍(Alioramus),而虔州龍的發現表明,在亞洲白堊紀的晚期,長鼻子的霸王龍類廣泛分布,是一組主要的掠食性恐龍,與特暴龍生活在一起,它具有霸王龍類的牙齒,但同時也有非常長的吻部和鼻部上一排角。它可能與其他霸王龍一樣致命,甚至可能更快且具有隱蔽性。

今天就先介紹到這裡,我們有機會下次再講。

謝謝大家,我是HALO特別,關注我,每天帶你看更多好玩的文章!

相關焦點

  • 對於本土恐龍你了解多少?盤點中生代時期,出現在中國境內的恐龍!
    恐龍,是對一些史前爬行動物的統稱。最早出現於大約2億3千萬年以前,生活於三疊紀、侏羅紀和白堊紀時期,存在了1億5千萬年。 迄今全世界發掘出來的恐龍化石,共計2目7亞目57科350餘屬800餘種,我國有80餘屬100餘種。目前可以確定的是,我國發現恐龍數僅次於阿根廷和蒙古,居世界第三位!具體在中國境內都有什麼龍你知道嗎?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 你對恐龍在中國了解多少?盤點一下中生代中國中的恐龍
    恐龍是一些史前爬行動物的通稱。他最早出現在2.3億年前,生活在三疊紀、侏羅紀和白堊紀,存在了1.5億年。恐龍的體形變化很大。已知的最小的恐龍只有一隻雞的大小-一隻老鼠龍,但大多數都是巨大的。他經常出現在叢林,湖濱。他的行為可能像豹子和老虎。2、許氏祿豐龍許氏祿豐龍是恐龍的一個屬,按許氏祿豐順序排列。許氏祿豐龍體型中等,長約4.5至6米,頭部小,頸部相當長。前肢是後肢的三分之二長度,強壯的前肢應該能夠直立行走和兩足行走。同時,雖然前肢比後肢稍薄,但推測有可能可以與四足動物進行短程運動。
  • 中國十大最著名的恐龍,一起過來了解下在中國地區的恐龍
    1996年在中國遼西熱河生物群中發現它的化石。開始以為是一種原始鳥類,定名為「中華龍鳥」,後經科學家證實為一種小型食肉恐龍。它的最初骨架大小有1米左右,前肢粗短,爪鉤銳利,利於捕食,後腿較長,適宜奔跑,全身還披覆著一至原始絨毛。研究發現,中華龍鳥全身覆蓋著黃褐色和橙色相間的羽毛,而尾巴則是橙白兩色相間的。
  • 這些與恐龍相關的影視作品,你看過多少?
    這些與恐龍相關的影視作品,你看過多少?恐龍作為遠古生物,總是給人以遐想,許多影視作品也依次為題材,留下了許多經典的作品。下面有你熟悉的嗎?《與恐龍同行》一部由BBC製作的6集電視系列片《與恐龍同行》,又名《與龍同行》,1999年在英國上映,隨後該系列片在探索頻道上映,與北美觀眾見面,該片還在CCTV,香港明珠電視臺播放過。該片運用電腦合成技術和模型重塑方式重新構建了中生代的場景,改變了以往教育故事片中對恐龍的講述模式,還請了不少古生物學家參與。
  • 恐龍的名稱是怎麼來的?原來東西方對恐龍的稱呼差距那麼大
    傳說中的龍既然並不存在,因此它也就跟恐龍挨不上邊。恐龍是生活在中生代的一大類爬行動物,有大量化石為證。它們各有自己的形象,與傳說中的龍完全不是一回事。那麼,為什麼人們會把龍與恐龍兩者相混淆呢?問題在恐龍的「龍」字上。話說當初發現恐龍的化石之後,科學家們經過艱辛的努力,科學家得以將之復原,呈現在人們眼前的是一種中生代的統治動物恐龍。
  • 走,到海棠灣看恐龍去,帶你玩遍「侏羅紀恐龍時代」!
    恐龍,遠古時期生存在地球上的霸主,也是水稻國家公園的招牌景觀之一,受到了眾多大小恐龍飯們的喜愛。 慕名而來的你們,是否真的了解恐龍呢?今天,海棠君從恐龍生活的的三個時期開講,帶大家一同了解我們的遠古霸主。 Q1.什麼是恐龍?
  • 來一場恐龍美食之旅,探索恐龍的進食指南
    兒子最近幾個月非常喜歡恐龍,每天一回家就是抱著他那些恐龍玩具和恐龍書,來回重複著一些角色遊戲,興奮的時候還會拉著家裡的所有人和他一起扮演著中生代恐龍世界,對恐龍的痴迷程度好比一個甜食狂的人對蛋糕的喜歡程度。
  • 河南恐龍的九個第一 有世界上最大最小最兇猛恐龍
    當天,中國古生物學會第28屆學術年會在瀋陽召開。河南省地質博物館館長蒲含勇代表河南恐龍研究界,向全國與會的專家們介紹我省在恐龍研究領域的新發現。他激動地宣布:「河南已成為名副其實的恐龍大省。」  據省國土資源廳數據顯示,全省15縣(市)發現了恐龍骨骼化石、恐龍蛋化石或恐龍腳印化石,分布在14個中生代盆地中。
  • 河南恐龍的九個「第一」 有世界上最大最小最兇猛恐龍(組圖)
    成果6年新發掘、命名至少8種恐龍  2009年10月,大河報記者兵分4路,分別來到洛陽欒川秋扒鄉、汝陽劉店鄉,南陽西峽、內鄉等地,追尋1.6億年前恐龍主宰中原區域的身影。其中,欒川恐龍足跡、洛陽中原龍、汝陽黃河巨龍等恐龍遺蹟被報導後,給人們帶來了地質歷史時期的無限遐想。
  • 海洋裡最兇猛的恐龍,恐龍時期的海洋霸主你都知道嗎?
    注意以下幾種遠古海洋動物只是名字帶有龍,並不是恐龍,下面簡稱為海洋恐龍史前時期海洋中生活著各種強大的動物,除了體型較小的動物外,還有稱霸海洋的超級霸主,它們是站在食物鏈頂端的掠食者,沒有任何動物能夠與之匹敵,它們和陸地恐龍生活在同一時期,海洋中的它們活動區域更加廣闊,不過也會經常為了領地展開廝殺
  • 孩子們最想知道的恐龍知識來了!《給孩子的恐龍簡史》讀懂恐龍
    不少男孩子家裡都有恐龍的玩具,恐龍的繪本。他們喜歡扮演成恐龍,學《小豬佩奇》裡的喬治用恐龍的吼叫聲嚇人。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如果孩子真的喜歡恐龍,不妨引導孩子多去了解一下恐龍的進化史,學習關於恐龍的知識。這樣一來,愛好就變成了一項本事。這種以興趣為出發點的學習方式也會對孩子學習其他知識產生良好的正面影響。
  • 十款恐龍主題遊戲盤點,你玩過多少?
    十款恐龍主題遊戲盤點,你玩過多少?不少人都是通過遊戲認識恐龍的,這些遊戲有的抱著還原恐龍時代面貌的願望,有的則是以恐龍為卡通形象。接下來,本期主題團為大家介紹行動裝置上的10款和恐龍有關的遊戲。恐龍獵人在不同場景中殺恐龍《恐龍獵人》是一款非常優秀的第一人稱射擊類遊戲,玩家扮演一位全副現代化裝備的印第安土著獵人,要面對邪惡野心家及其手下的恐龍軍團,並搶先找到有摧毀世界力量的時光機器。此外遊戲還有攝影模式,在這個模式中,恐龍是不會襲擊你的,你可以近距離觀察恐龍。
  • 關於古老的恐龍,你真的了解他的起源嗎?
    在距今2億多年前的三疊紀時期,地球上生活著一群像鱷魚模樣的爬行動物,每隻都長著尾巴和強有力的後肢,科學家稱這些生物為槽齒動物Q後來,有一群槽齒動物開始用它們強壯的後肢行走,在它們背後抬起長長的尾巴,以保持身體平衡。正是這些動物變成了最早的恐龍。
  • 恐龍時期的蟑螂究竟有多大?說出來你可能不信
    蟑螂是地球現存的最古老的物種之一,甚至可能比恐龍時期還要久遠。恐龍時期指的是2億多年前至6000多萬年前的中生代(包含三疊紀、侏羅紀和白堊紀三個紀),那個時代地球上的動物體型都很大,恐龍便是其中的代表,最大的阿根廷龍體長超過40米,重量100噸以上,簡直是巨無霸。
  • 《小恐龍大冒險》一部有態度的恐龍動畫的年終盤點
    最近有部優酷熱播的兒童動畫《小恐龍大冒險》可謂是看得讓人上頭,「浴霸」不能,這部由宏愛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引進的迪士尼定製恐龍冒險類動畫,用可愛的卡通形象將恐龍真實還原,誠意滿滿,再大再兇猛的恐龍都不怕啦,那麼劇中這些萌萌噠恐龍和真實的恐龍究竟有多少差別呢?
  • 貴州龍,貴州的恐龍?
    貴州龍,聽到這個名字大家一定以為這就是發現於貴州的恐龍(化石)了吧?那麼,你只對了一半。
  • 恐龍時代為什麼沒有巨大哺乳動物?
    恐龍時代為什麼沒有巨大哺乳動物?在恐龍的時代,哺乳動物是弱小的群體,長期遭到恐龍的欺壓。在恐龍生存的整個中生代,哺乳動物的體型都很小,大部分和今天的老鼠、黃鼠狼個頭差不多。最早的真獸亞綱出現於距今1.6億年前的侏羅紀晚期,其發現於中國的遼寧省,它就是著名的中華侏羅獸(Juramaia sinensis)。這種動物只有10釐米長,平時生活在樹上,以昆蟲為食。
  • 「恐龍獵人」發現史上最小恐龍,刷新人類對鳥類...
    雷鋒網了解到,這項研究由青年古生物學者、中國地質大學(北京)邢立達副教授領銜,中美加三國學者強強聯合——成員還包括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外籍研究員鄒晶梅、美國洛杉磯自然史博物館 Lars Schmitz 博士、中科院高能物理所研究員黎剛、洛杉磯自然史博物館恐龍研究院院長 Luis M. Chiappe 教授、加拿大薩斯喀徹溫省皇家博物館 Ryan C.
  • 古生代和中生代時期有哪些存在時間相對很短的動物?
    總的來說,這個時期內的動物是上一時期遺留的,而且在遺留的基礎上,這些動物也在不斷的演化。因此,也沒有出現比奇異蟲存活時間少的動物。中生代中生代簡單來說就是恐龍時代,中生代一共分為三個紀:三疊紀、侏羅紀以及白堊紀。從三疊紀開始,古生代依然存活的動物開始逐漸的滅絕,而齒槽類爬行動物的崛起為恐龍的爆發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 恐龍時期的海洋世界也很豐富,考古發現,這幾種恐龍真實存在過
    恐龍,被認為是曾經統治過地球長達兩億年的生物。從世界各地出土的化石情況來看,它們當時遍布了整個地球,甚至連現在的南極大陸上都有可能埋藏著恐龍化石。然而,這種曾經不可一世的物種最終還是被大自然淘汰了,否則後面也不一定會有人類的登場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