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小站」進駐購物中心 67歲的第一醫藥也開始線上帶貨

2020-12-23 新民晚報

圖說:專家坐堂義診 採訪對象供圖(下同)

新民晚報訊(記者 張鈺芸)連鎖門店拓展提速,「健康小站」進駐購物中心,線上直播帶貨健康滋補品……百聯集團下屬上海第一醫藥股份有限公司,昨天迎來成立67周年慶並啟動第17屆膏方節。近年來,通過持續推進多項改革,深入布局大健康產業,第一醫藥擦亮老字號品牌,煥發出新的生命力。

圖說:現場手工熬膠

10月25日,第一醫藥周年慶暨第17屆膏方節在上海市第一醫藥商店主會場和佛慈堂國藥號分會場拉開序幕,第一醫藥旗下百餘家門店同步開展大力度的促銷費活動。在活動主會場,免費健康講座、醫師義診和體驗活動吸引了不少市民。其中,講座內容涵蓋高血壓、高血脂、骨質疏鬆、心腦保養等,義診醫師來自中醫、全科、內分泌科、婦科、心內科、營養科等科室,體驗活動則包括眼底病變篩查、骨密度檢測、頸動脈檢測、皮膚缺水檢測、養生茶飲、睡眠改善、健康體檢、聽力測試等眾多項目。

此外,第一醫藥還利用數位化營銷技術,為顧客提供線上線下的全新消費體驗,昨天在i百聯、拼多多等平臺進行了10小時超長滾動直播,不間斷地為三高亞健康、顏值悅活、輕熟哺育等各類客群,帶來營養素、健康器械以及參茸滋補產品。主打線上線下融合的第一醫藥「藥到家」網訂店送服務也嶄露頭角,讓消費者在家體驗到送貨上門的服務。

記者了解到,近兩年,上海第一醫藥股份有限公司持續推進多項變革,不斷為新老消費者帶來更加專業、便利的大健康服務。從南京東路第一醫藥商店各樓面布局調整、品類和業務增加、流程重塑,到連鎖門店拓展提速、「健康小站」創新藥房進駐多家購物中心,再到網上業務高速發展、「藥到家」業務快速上線,種種舉措擦亮了「第一醫藥」這個老字號品牌,重新煥發出新顏。

相關焦點

  • 南京路上第一醫藥商店迎來67年紀念:大型義診助力市民健康管理
    她說,「從小到大,我都是在南京路上第一醫藥買藥的,現如今義診的內容是越來越豐富了。」事實上,南京東路的上海第一醫藥商店伴隨了幾代人的成長。1953年11月,國營中國醫藥公司上海分公司第一門市部在南京東路627號誕生,大樓之高在當時的上海與國際飯店相比堪稱伯仲,這是上海出現的第一家國營醫藥零售企業,也是繼中百一店開業的第二家大型的國營零售門市部。
  • 「電視購物」不香了「直播帶貨」會步後塵嗎?
    舶來品「電視購物」一度成為螢屏寵兒    在上世紀80年代,電視機逐漸在全球普通家庭中普及,當時的電視購物就和現在的直播帶貨一樣,是一個充滿商機誘惑的投資新渠道。    據資料顯示,1982年,全球第一家電視購物頻道HSN正式在美國開播,1988年,QVC電視購物頻道也正式開播,電視購物成為歐美家庭的消費新風尚。
  • 人人都是營銷高手——後疫情時代的購物中心線上營銷助力品牌恢復...
    受疫情影響,線下購物的消費能力驟減,據零售行業相關研究顯示:疫情的影響加速了零售行業的數位化、全渠道升級發展的進程。很多傳統購物中心也開始聯合品牌商戶積極轉型「線上」,採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雙線」模式尋求「突圍」曙光,成為緩解乃至挽救各品牌商戶的重要方式之一。無形中,消費者的購物習慣亦在疫情「宅家」期間隨之轉變。
  • 【最全盤點】疫情下購物中心線上推廣實操指南
    非常時期,各大購物中心紛紛打響了「線上攻堅戰」應對突發事件。導購變身主播帶貨,微商模式大行其道,企劃推廣如何轉危為機順勢而為?白曉MORE推出了《疫情下的購物中心,如何開啟線上推廣》實操指南,這是一位一線企劃操盤手的嘔心之作,這篇文章的確有點長。
  • 直播帶貨 線上線下「跑步」入浪潮
    在直播了五六次後,她有了第一單成交,是一位廣安的客戶下單買了一件108元的特價襯衫。不僅是胡永麗這樣的個體小商戶,疫情衝擊之下,不少大型購物中心,也紛紛放下「身段」,通過直播賣貨扭轉局面。曉紅是春熙路一家大型購物中心的一家知名化妝品專櫃的導購,商場剛開始恢復營業時,客流量不到以前的10%,有時候等了大半天,終於等來一個客人,每家品牌的導購都恨不得衝上去「搶人」。為了不坐以待斃,在商場組織下,曉紅與其他導購員都變身成了直播賣貨的菜鳥主播。「都是趕鴨子上架,但沒辦法啊。」
  • 盤點:快時尚眼鏡店紛紛進駐購物中心 創新零售模式
    近段時間,大悅城、來福士、萬達等購物中心大鱷也被這些優質體驗所吸引,近年來紛紛引入快時尚眼鏡店。下面,新店商研習社為大家盤點購物中心裡人氣爆棚的快時尚眼鏡品牌。   LOHO的O2O邏輯是線上精準觸達用戶,線下體驗成交。目前有近50%的新用戶通過LOHO線上傳播渠道來到線下實體店成交。截至2016年七月,網上獨立官方商城日均UV超過100000,全球累計訪問量近8000萬人次,微信公眾號大陸粉絲量超過400萬。
  • 雲上看展 線上帶貨
    原標題:雲上看展 線上帶貨   一年一度的浙江農業博覽會,已是有著近20年舉辦歷史的「老牌展會」,每年讓人翹首以盼,已然成為不容錯過的購物狂歡節,不僅在百姓心中有著超高地位
  • 2020終極回顧|購物中心們的求生欲可以說是極強了!
    但在抗擊疫情的關鍵時刻,減租這一行為,既向社會各界展示了商企的社會擔當,更在無形中給商戶們吃了一顆定心丸,避免了商戶們不堪重負退租的情況,增強了購物中心和商戶的合作黏性。2、線上賣貨這次疫情成為購物中心轉型線上賣貨的「催化劑」。因為隨著電商的不斷崛起,傳統的購物中心受到了很大的衝擊,線上賣貨或成為購物中心轉型的長期探索。
  • 業界熱捧 創新紀錄|廣州國際醫藥展貿中心租賃專場開盤火爆!
    這裡有一站式政務辦理綠色通道、線上線下一體化展貿交易平臺、全國電商直播基地平臺、全國大型銀行金融機構、國際化會展中心、企業二代培訓基地平臺!這裡有一流的商務酒店公寓、人氣爆棚的特色餐飲、十二萬方超大型購物商場、五星級電影院、24小時國際醫療健康服務中心!這裡有廣州市夜經濟網紅時尚打卡地標,廣州市第一個一千二百方的音樂噴泉、六萬四千方外立面燈影系統!
  • 線上購物、直播帶貨、社群分享…… 看重慶百貨如何深化數位化改革
    從疫情爆發到6月底,百貨事業部各場店建立自有社群近600個,累計開播800餘場,成功吸粉300餘萬;超市業態端午季線上同比增長超八成;6月電器業態通過直播帶貨的形式,推動銷售呈現持續增長模式。這一系列成績的背後,與商社集團近年來持續深化數位化轉型離不開關係。據了解,疫情期間,重慶商社旗下的重慶百貨各業態,通過線上購物、直播帶貨、社群分享、門店直送等渠道,積極探索購物消費新模式。
  • 線上採購、多元消費、直播帶貨,2020,新消費時代開啟
    2020年,除了各大電商平臺爭相湧入,傳統商超也開始重視線上購買的賽道,無論是全國知名商超還是地方代表性企業都紛紛入局。在貴陽,無論是沃爾瑪、合力超市、永輝超市,還是國貿廣場、南國花錦這樣的購物中心,都開始入駐電商平臺或者開通自己的電子商城。去年年初,因為疫情的原因,家住未來方舟的沈青和家人極大的減少了出門的次數,就連日常生活的採購都採用了線上購買的方式。
  • 郭廣昌帶頭直播帶貨:「五一」復星單個商業體線上攬客近10萬
    這已不是郭廣昌第一次線上「帶貨」。  復星隨後開始下沉帶貨直播戰略:不僅在旗下多個服務擴大傳播,吸引流量,再通過線下社區商業場景篩選出目標客群,形成不斷擴展的線上流量閉環,並最終回流入復星打造健康、快樂、富足幸福生態系統,這便是活力城踐行直播這一「線上化」手段的背後用意所在。
  • 分析直播帶貨和電視購物的區別
    一、電視購物&直播帶貨的第一印象採訪了一下身邊同事、朋友對電視購物和直播帶貨的直觀印象,得到了很多信息,形成一個關鍵詞集合所以電視購物在國內翻車更多的是人禍。三、直播帶貨和電視購物的不同點1. 傳播載體不同電視購物是在電視上,需要跟電視臺合作,媒體中心化。直播帶貨靠網際網路傳播,pc網際網路,移動網際網路,有網的地方就能看,人人可參與,媒體去中心化。2. 場景角色不同電視購物一般都是阻礙,直播帶貨是促進。為什麼?
  • 「運動+購物中心」的正確打開方式
    購物中心不僅僅只有百貨商場,它的巨大體積和強大的兼容性讓許多新奇另類的品類進駐其內,為了進一步將「生活方式」貫徹到位,經過一系列的操作,戶外運動這一對面積和環境條件挑剔的業態,終於打破了自己邊界,開始陸續進駐購物中心。
  • 疫情之下多地商場主動求變 商家線上帶貨「自救」
    原標題:疫情之下多地商場主動求變 商家線上帶貨「自救」   多地商場主動求變 商家線上帶貨自救   本報記者 王麗新   「防疫之外,最大的難處是客流量下降,部分商戶信心不足,擔心租戶大面積掉鋪。」
  • 新中關購物中心王鐵肩:將購物中心做成生活中心
    部分商業地產運營者在對商戶進行免租的同時,也在思考如何開啟線上運營,如何利用5G等科技煥新購物中心的場景體驗,進一步實現商業地產的轉型升級。商戶因為沒有客人,所以要做舊客戶,而以前的購物中心都是做線下,對線上做的比較少,所以很多商戶開始做線上營銷,用微信、網站、直播等介紹自己的新產品、新服務和折扣優惠,吸引原有客戶,這樣他們的運營模式就從之前的線下看貨,線上下單,變為線上看貨,線下送貨。通過這種操作我發現很多的商戶還不錯,至少比在家裡自己難受好多了,個別的還有意外之喜。
  • 直播帶貨、線上教學、電子競技……體育產業挖掘線上新機遇
    直播帶貨、線上教學、電子競技……隨著體育消費方式日益呈現出線上化、多元化的趨勢,體育產業也在變革中不斷探索著新的方向與出路。帶貨 體育產業探索「網紅經濟」伴隨疫情對線下實體店的持續衝擊,網紅直播、全網微商等電商模式迅速在國內各大體育品牌中流行起來。
  • 直播帶貨 帶火消費
    鄭佔波吉時雨攝□本報記者欒姍從最開始的公益直播帶動奉獻愛心,再到農產品直播助推扶貧,直至百業直播帶火消費,直播已成為新的零售和流量入口。今年以來,疫情催生「無接觸購物」,讓直播帶貨更為火爆。直播帶貨參與是最好的體驗「疫情防控期間,沒法外出逛商場,身邊不少朋友推薦刷『直播間』,我嘗試後發現還真不錯,漸漸就喜歡上這種新型購物方式。」鄭州一家公司的職員李詩嫻說。除了傳統的導購群體外,「新農人」群體也開始接觸直播這一全新的帶貨方式。
  • 運動業態,下一代購物中心的主力店
    通過此系統的培訓及配合各種先進設備的精準分析,針對性的解決練習和下場時出現的問題,激發學員的最高潛能,得到技術、體能、心態的快速提升,不斷地突破自我挑戰極限。6層為公眾區域,規劃高爾夫體驗區、高爾夫用品展賣區、海田源餐廳、高爾夫工坊,以滿足大眾顧客對高爾夫的體驗和消費;7層為私密區域,布置了高爾夫模擬器包房、力量訓練房、紅酒雪茄展示區、智能會議室、休閒娛樂區,滿足顧客對高爾夫暢打、商務洽談的需求。
  • 直播帶貨=電視購物?哪些人在追著主播買買買
    在主播的「OMG買它」、以及「三二一倒計時」中剁手下單,儼然成為一種新潮的購物方式。但直播帶貨在令人瘋狂的同時,也引來不少質疑。面對鏡頭、花式推銷、折扣下單,這樣玩的直播帶貨,難道不是手機版的「電視購物」?以往電視購物讓中老年朋友瘋狂,現在追著主播買買買的人,又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