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集鎮關帝村:從拜「關帝」到結兄弟

2021-02-08 淅川門戶網

爆料/商務合作:15688116988  微信:xichuanshenghuo

 昔日的窮鄉僻壤,如今變美麗鄉村。村內扶貧產業多樣化,群眾收入多元化,曾求「關帝」賜福的貧困群眾,如今視扶貧幹部為親兄弟!

  「村裡的『關帝廟』始建於清朝末年,每逢初一、十五,前來祈求平安、健康、發財的老鄉絡繹不絕,附近老墳溝、曹廟溝、槐樹窪等十裡八鄉的人都有……」9月21日,淅川縣上集鎮關帝村,97歲的老人餘桂芝在自家的庭院裡娓娓道來,過去村裡太窮,鄉親們都祈求「關帝」能消災賜福、保佑富貴吉祥,村子也叫「關帝村」了。

  「年年歲歲拜『關帝』,歲歲年年仍貧窮!」81歲的貧困老人張生基感嘆,進城賣柴買面,要先翻越眼前這座「小龍眼」,再攀爬遠處的「放假嶺」,沿著一二十裡彎彎曲曲的「蚰蜒路」肩挑背扛!「因為路不好,我叔叔張天貴摔傷了頭部,人們抬著翻山越嶺送到醫院,錯過最佳搶救時間不治身亡。那年,他才45歲!」老人眼裡噙滿淚水,沉默了許久……

  地處霄山腳下的關帝村,200多戶村民散落在霄山20多個溝溝岔岔裡,路不通、水不通、電不通。作為淅川縣深度貧困村,截至2015年底,全村82戶263人生活在貧困線下,貧困人口超過三分之一。幾十年來與世隔絕的窮鄉僻壤,如今已煥然一新:平整的柏油路、寬闊的關帝橋,出行不再難;整齊的行道樹、別致的居民房,生態又宜居;打井、鋪管,清水送入戶;光伏發電、食用菌、有機蔬菜種植、鄉村採摘遊,群眾收入多元……

  「關帝村的變化,得益於扶貧幹部的幫助。」關帝村主任曹國中說。

  2016年2月,淅川縣全面打響脫貧攻堅戰,縣裡建立四大班子領導「聯鄉包村幫戶」制度,並選派137名「第一書記」進駐貧困村,成立159個駐村工作隊,組織5000餘名黨員幹部結對幫扶。

  淅川縣縣長楊紅忠是關帝村的聯鄉包村縣領導,縣委辦也派出23人的駐村扶貧工作隊開展工作。「村裡產業基礎弱、資源稟賦差。實現穩定脫貧、逐步致富,發展產業是關鍵。」一番調研後,楊紅忠和駐村幫扶隊員說幹就幹。

  光伏發電項目一次投入、終身受益。2017年初夏,扶貧幹部組織群眾到安徽六安市考察學習,「曬曬太陽就能掙錢,可中!」「種下『懶莊稼』,也有好收成,真好!」大家紛紛贊同。

  9月,縣裡劃撥50萬元專款,支持關帝村先行先試。

  幾周後,裝機總量1100KW的4個小型光伏發電站成功併網,覆蓋村內全部貧困戶。作為國家級貧困縣,這是淅川歷史上首次「借光」賺錢!

  「現在,咱每個貧困戶每年光伏發電分紅就達3000元呢。」張生基老人伸出仨指頭,笑得一臉燦爛。

  關帝的「陽光」,照亮了淅川。在隨後的幾個月內,淅川共建成地面村級光伏電站104個、屋頂分布式331個,總裝機容量47兆瓦,全年電費收入6000萬元,帶動9400戶貧困戶年均增收3000元。

  2018年春,村裡26個大棚蔬菜基地建成投用,37戶貧困家庭入棚內務工。「春上種大白菜,賣8000多塊;夏天長豆角又賣6000多;現在這茬兒聖女果、羊角蜜、水果黃瓜長到年前,還能再賣兩萬多元!」56歲的貧窮群眾王建成上有70多歲的老母親,下有上學的孩子,妻子幾年前患腦血栓致殘,一家老小全靠自己在建築隊打零工維持生計。

  幾年前,王建成嘗試發展大棚蔬菜,由於不懂技術,一場大雪讓他血本無歸,負債纍纍的他從此一蹶不振。幫扶責任人楊紅忠縣長得知情況後,動員他科學化種植。一邊幫助他申請小額貸款、動員親友捐款,解決資金難題,一邊協調有關部門提供技術指導,從選苗育種、田間管理,到市場銷售,全方位服務。一年下來,王建成收入兩三萬元。2019年,王建成一家光榮脫貧。

  「楊縣長還為我家申請了危房改造,辦理了農村低保。我妻子生病住院期間,他還親自去醫院看望呢。」王建成感激地說,扶貧幹部待我們如親兄弟一樣好。

  「共產黨是咱恩人,扶貧幹部是咱親兄弟!」貧困戶張忠強接過話題。張忠強家5口人,仨孩子一個殘疾、倆在上學,因病因學致貧,家徒四壁。

  為了幫助張忠強脫貧致富,幫扶責任人彭良鎮動員他妻子發展家庭養殖,並從資金、技術、銷售等方面幫助;為張忠強外出務工牽線搭橋。如今,張忠強家養羊70多隻,養牛6頭,加上務工收入,每年淨掙4萬餘元。

  2019年春節,張忠強宰了一隻羊,硬是要送給彭良鎮,「吃水不忘挖井人,致富不忘黨的恩!我們結個兄弟,今後,可是哥兒倆啦!」

  今天的關帝村,產業扶貧多樣化,群眾收入多元化:100畝赤松茸、平菇、毛木耳長勢喜人;200畝的甜柿子、桃子已經進入掛果期;新發展油菜、花生、芝麻、紅薯等傳統產業300餘畝;安排保潔員、護水員等公益崗位44個;66戶貧困家庭通過技術培訓實現就業……村內每個貧困家庭都有2個以上產業疊加,戶均年收益3000元以上。

  隨著投資260萬元的村旅遊接待中心、投資870萬元的旅遊公路建成投用,昔日的窮鄉僻壤,如今變美麗村莊。每年的春末和冬初,關帝村還舉辦觀光採摘活動,品相好、顏值高的蔬菜瓜果,引爆了遊人。「每天能成交1萬多塊,村幹部、駐村工作隊等全員上崗,做講解、當導購。」張生基感激地說。

  「當前,綠色有機、營養健康的蔬菜更受青睞,雖然產量不一定高,但價錢可不菲。」彭良鎮介紹,村裡順勢引導,從有機種植、誠信經營、移風易俗等方面開展「五個一」評比活動,產業興、品質好越來越受歡迎,觀光採摘的遊客也越來越多,村民的日子一天比一天火。

  富起來的關帝村民,每逢初一、十五,依然會拜「關帝」。「但與之前不同,現在拜的是『忠義』、是『誠信』。我們『誠信』種植了,蔬菜瓜果的品質會更好;我們『誠信』經營了,遊客會更多,鄉親會更富。」彭良鎮說。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楊振輝

(放到圈子裡,讓朋友都看看)

相關焦點

  • 拜關帝 -關帝文化
    東山關帝廟的籤詩共有100首,分為上吉、大吉、 中吉、上上、中平、下下等類別。籤用竹片製成,長 38釐米,放籤筒裡面。筒高36釐米。老百姓為了求問家事、生死、安危、婚姻、功名、升學、訴訟、捕魚、生育、前途、出門、建房等等,愛到關帝廟求籤。
  • 鎮元子到底是什麼身份?為何他不拜三清不拜玉帝,也不拜如來?
    但是凡事都有例外,比如鎮元子,此人便非常喜歡孫悟空,甚至還跟孫悟空成為了結拜兄弟。鎮元大仙為《西遊記》創造的神仙,道教中實際上並沒有鎮元大仙這個神仙。鎮元大仙在書中被描述為「地仙之祖」,道號鎮元子,在萬壽山五莊觀修行。因孫悟空等人偷吃並推倒了他的人參果樹,捉拿唐僧師徒四人,最後在觀音的幫助下,救活他的樹,與孫悟空結拜兄弟。
  • 關帝顯聖,救了被劫持命在旦夕的他!在佛成寺拜伽藍菩薩的感應
    護持佛法至今千三百餘年……關帝之本,光何能測度評論哉。相傳在清朝乾隆年間,有一年,臨近春節,一個在內蒙作買賣的商人騎驢回忻州(今山西忻縣)老家。因貪趕跑程,路過大同城也沒有歇息,又走了三十多裡路,天就黑下來了。商人望望四周,但見孤僻荒野,枯草亂墳,鬼火點點,偶爾傳來幾聲狼嚎。
  • 中國人對關帝的信仰由來
    這裡是國內最大的關公文化傳播平臺,連接300萬關公信眾,講關公,學關公,拜關公,敬關公。東漢末亡命奔涿郡,與劉備、張飛結為兄弟,從劉備起兵,守下邳。兵敗被曹操俘獲,操愛其才,授予偏將軍,封漢壽亭候,但羽不降,護送兩嫂重歸劉備。建安十四年(209年)任蕩寇將軍襄陽太守,劉備入蜀後,羽留守荊州。建安二十四年(219午)被曹操、孫權聯軍夾擊,兵敗,羽與其子被孫權殺於漳鄉(今當陽境內),時年六十歲。
  • 關帝廟—對聯
    (浙江富陽關帝廟聯)志在春秋,孔聖人末見剛者;氣塞天地,孟夫子所謂浩然。(齊梅麓撰,常州荊溪縣關帝廟聯)赤面秉赤心,騎赤兔追風,馳驅時無忘赤帝;青燈觀青史,仗青龍偃月,隱微處不愧青天。(明神宗朱翊鈞撰)劉為兄,張為弟,兄弟間分君分臣,異姓結成親骨肉;吳是仇,魏是恨,仇恨中有仁有義,單刀獨輔漢江山。
  • 古人喜歡拜把子,為何卻輕易不敢結「八拜之交」?你看看是哪八拜
    古代交通不便,山高水遠,相遇不易,因此一至興起就喜歡結拜,男的叫拜把子,女的叫義結金蘭,從此成為異姓兄弟姐妹。二人年輕時便結了拜,功成名就時感情亦十分堅貞,二人都曾多次將功名讓給對方,甚至不惜假裝發狂。古代價值觀裡,寒窗苦讀的目的就是顯赫功名與出人頭地,可此二人卻甘願將人生最珍貴之所得獻給對方,感情果然比膠漆還密切。
  • 山西一人——山西運城關帝廟
    沿著中國死海——運城鹽湖——向西行,在鹽湖西端不遠處就是運城市解州,世界上最大的關帝廟就位於此處。這座佔地300多畝的廟宇,開闊壯觀,氣象森嚴。在關帝廟的大門兩側寫著八個大字:忠貫日月,大義參天。「忠義」二字,是對關羽的千古定評。
  • 關帝聖君的信仰
    在中國老百姓信仰的神仙中有許多是古代的聖賢、先哲和重臣名將其中關帝——關羽就是在群眾中信仰最為廣泛的神仙之一。關帝,姓關名羽,字雲長,東漢河東解縣人(今山西解州)。史書記載:關羽亡奔涿郡,和劉備、張飛結為兄弟,協助劉備建立蜀國政權,建安二十四(219)年,在與孫權的戰爭中失敗被俘拒降而遭殺害,以其忠勇留芳後世。
  • 關帝顯聖靈驗訪談錄(1)治病救人
    講到過去,謝小姐依舊激動的留下眼淚,求來的平安符從此不離身,遇到關公像虔誠的一拜再拜。 而深信關公顯靈的還不止一位。女信眾:我先生身體不好,我到東照山參拜關聖帝君,希望祂保庇、庇佑,讓開刀手術很順利,所以我很感恩祂,就來參加這次的北巡。
  • 春節前後:海內外敬拜關帝年味十足
    關林廟會始於唐宋,盛於明清,堪稱洛陽廟會始祖,過年拜關公,是不少洛陽人的「保留項目」。春節廟會期間,千年香火、黃金景觀、桃園花市、奇幻王國、穿越三國等五大景觀,同時加入以穿越三國為主線的財神巡遊、呂布戲貂蟬、挽花姑娘等真人互動環節,遊客驚呼「過足了穿越癮」。關林廟會將於正月十五結束,廟會還將展示徵集到的洛陽老照片、老物件等,讓遊客尋找新年記憶。
  • 萬人空巷,熱鬧非凡的「關帝廟會」
    恭城瑤鄉從明清時期開始,每年農曆5月12日關公誕辰日就有舉行關帝廟會的習俗,廣大民眾自發到武廟燒香祭拜,祈求風調雨順,五穀豐登。恭城關帝廟會:沿襲400多年的老習俗每年農曆五月十二,對於恭城瑤族自治縣的民眾來說,都是一個非同尋常的日子。這一天,他們要舉辦「關帝廟會」的盛大節日。
  • 俗語:「不拜父母拜乾親,弟兄不和結外人」,說透人性,讓人深思
    今天帶大家欣賞一句:「不拜父母拜乾親,弟兄不和結外人」,這句話,其實通俗易懂,毫無文言文苦澀難懂的「毛病」。 上半句是說:「不孝順家裡的父母,對家裡的父母很冷淡,反而到外面找乾爹,對乾爹比對親爹都親。」古人的告誡讓人深思。 看過《大明風華》的人可能已經注意到了,裡面的大太監王振,因為受到皇帝朱祁鎮的寵幸,炙手可熱,所以很多朝裡的大官都拜他為乾爹。甚至有的年齡比太監王振大很多的人,都喊他乾爹。這可不是編劇瞎編的,這是真實歷史記載的。
  • 從關公到關帝:歷史上的關羽是如何從人變為神的?
    從這個故事中可以看出,明朝人將關羽視為保護神,稱其為關帝。然而我們都知道,關羽在歷史上確有其人,並非神話中的人物。在古代,許多著名人物死後,人們為了悼念,都為他們建立生祠,朝夕祭拜,永為傳誦。隨著年代久遠,以及朝廷廢除淫祠的規定,許多祠堂都消失了。
  • 農曆五月十三,三界伏魔大帝關聖帝君降臨日、關帝磨刀日,今日持誦...
    農曆五月十三,為關聖帝君降臨日、關帝磨刀日。關帝即三國大將關羽,道教尊為「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護國保民精誠綏靖翊贊宣德關聖大帝」,「三界伏魔大帝神威遠鎮天尊」。民間傳說宋真宗的時候,旱魃作怪,竭鹽池之水,真宗求助於張天師(第三十代張繼先天師),天師則請關帝降妖伏魔。
  • 關羽:為什麼民間都拜關二爺,而不是張飛?理由惹人深思!
    一個是紫禁城裡的皇帝,還有一個是紫禁城外的關帝關老爺。一個是處在廟堂之上,而後者的關帝卻是活在老百姓的香菸之中。關帝也就是關羽,那為何百姓只拜關羽而不拜張飛呢?關羽從古至今都是仁義、忠信義勇的代表,他的存在符合這中華傳統美德的道德標準。有道是「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難」,所以歷代的統治者為了能守住這片江山,正巧關羽又是正義的象徵,所以他們才要推行、尊崇關羽,藉此才收買人心。
  • 恭迎關帝聖君聖誕
    民眾在遇天災、人禍、疾病、爭執時,則向關帝求雨、求藥 ,求他驅災陣魔、求他正直決斷,皇室求關公保國安民,地方求關公除暴安良。近世自於內 憂外患,一些民眾在逃往臺灣時,將關公這一信仰也帶到了臺灣,並流傳了下來。當代商賈興盛,關帝又被尊為武財神,保護工商業的興隆。臺灣道教組織於1993年5月在臺北泰山鄉加封關公為第十八代上帝,號為「玉皇大天尊玄靈高上帝」。
  • 關帝為關聖帝君的簡稱,其聖號全稱是「三界伏魔大帝神威遠震天尊關聖帝君」
    至心稱念,南天主宰三界伏魔大帝神威遠鎮天尊。民間便在關帝降神日或五月十一到十三日舉行規模不等的廟會活動。廟會內容豐富多彩,大體是進香、禮拜、禱祝、演戲、謝神、進刀馬等,其中進刀馬最為有趣。關帝生前既為「天下第一武將」,降神日這天給他進大刀、駿馬當最為適宜。傳說每年農曆五月十三日,關帝寶刀(譽稱「青龍偃月寶刀」)赴會,故稱這一天也叫「磨刀期」、「關公磨刀日」。
  • 後代人拜把子都跪拜關公,劉關張當年桃園三結義,他們拜的是誰
    道教將關羽奉為「關聖帝君」,即人們常說的「關帝」,為道教的護法四帥之一。民間所供奉的「關公」又被臺灣信徒稱為「恩主」,即救世主的意思。關羽,被尊稱為中國武聖,是漢末三國時代蜀漢的大將,關羽變成武聖的歷程很繁雜,可是卻得到大家的尊重。
  • 八拜之交是哪「八拜」?這絕不僅僅是結為異性兄弟的禮節!
    八拜之交,在我們傳統的概念中大家往往將其等同於異性兄弟的結拜禮節。殊不知,所謂八拜之交的「八拜」個個都有講究,而且八拜之交也並非單純是指異性兄弟之間的結拜禮節。今天我們就來深入的盤點一下「八拜之交」!在結為異性兄弟的儀式上,締結人要分別按順序向東、東南、南、西南、西、西北、北、東北八方各行一次叩拜,這八個方向又對應八卦上的坎、離、克、震、巽、乾、坤、艮八個方位,也稱為「八方神」。意思就是向神靈告知,我們幾人結為異性兄弟,生死與共、福禍共擔、榮辱與共!
  • 朱正明走遍五洲尋訪傳播關帝文化
    至此,他「走遍五洲尋訪傳播關帝文化」的世界夢,終於圓滿。赴大洋洲之前,朱正明了解到,遠在南太平洋的紐西蘭,還沒有建立關帝廟。朱正明在中國大陸帶去一尊精製關帝像,在奧克蘭贈送給紐西蘭湖北商業總會,祝福紐西蘭華人華僑四季平安,和諧發展。這尊關帝,已經擺放在奧克蘭律師大樓正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