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小貸踩下急剎車。
11月2日,銀保監會與央行聯合發布《網絡小額貸款業務管理暫行辦法(徵求意見稿)》(下稱「徵求意見稿」),對於註冊資本及聯合貸款出資比例都做了明確要求。
不少業內人士指出,螞蟻集團上市的最大障礙就是網絡小貸的管理辦法。未來螞蟻大概率將拆分上市,金融服務將獨立出來,而估值或「只有此前的30%」。
不久前剛剛下發的《商業銀行法修改意見稿》指出,城商行的註冊資本金為10億元,農商行註冊資本金為1億元。
而網路小貸公司50億元準入門檻的設定,對於市場上的玩家來說,顯然已經到了生死攸關的時刻。
清退
「之前我們想花5000萬收一塊網絡小貸牌照,談了很久,對方要價1億,現在100萬都不值了。」說起牌照收購的打算,李明的語氣中有一絲僥倖,同時也有一絲辛酸。
「網絡小貸徵求意見稿」一出,網絡小貸牌照價值大幅縮水。有從業者坦言,行業面臨「滅頂之災」。
不久前剛剛下發的《商業銀行法修改意見稿》指出,城商行的註冊資本金為10億元,農商行註冊資本金為1億元。
此前消金界統計發現,網絡小貸公司50億準入門檻的設定,目前全國範圍內僅有5家符合標準。而銀行尚且能夠吸儲、高槓桿以及低利率拆借,相較而言,網絡小貸牌照顯得雞肋。
「湊夠50億元實繳資本,還得會裡審批,何必呢。」消金界了解到,當下一些尾部玩家,乾脆選擇退出市場。
比如,內蒙古君正網絡小貸內部正在進行最後的清收工作。
「我們此前的資金成本是10%,法律紅線是15.4%,沒法玩了。」一位接近君正小貸的人士向消金界表示,早在2020年初,平臺已停止放款。目前平臺貸款餘額僅1億多元。
而在這之前,平臺進行過諸多嘗試,比如,線下推出過房供貸、保單貸,線上推出件均2000元的產品。但都不算成功。
「線上貸款等於扶貧,」上述人士表示,此前線上貸款只看徵信數據,結果逾期率將近4成;加上老闆步子邁得小,平臺一直沒有實現盈利。
財報數字顯示,截至2020年上半年,君正小貸虧損2085萬元,同比去年虧損擴大81.99%。
此外,就在徵求意見稿下發數日後,浦東亞聯財小貸將15%的股份在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掛牌,轉讓價格為2993.40萬元。上述股份均屬於上海陸家嘴(600663,股吧)金融發展有限公司。
然而,據一位牌照轉讓的人士表示,目前該股份轉讓處於無人問津的境地。
轉型
「徵求意見稿」並非突如其來。此前小貸和網絡小貸公司一直被定位為民間金融,監管對其態度曖昧,不少平臺也提早做了準備。
拿四川省來說,轄區內共有5家網絡小貸公司,分別是瀚華小貸、富登小貸、維仕小貸、惠信小貸和達商小貸。目前只有前三家還在正常運營,其餘兩家由於超過一年沒有展業,牌照也被當地金融局收回。
「四川這邊很保守,當局被P2P網貸搞怕了,他們把網絡小貸看成P2P了。」
消金界了解到,依照當時監管的批覆條件,網絡小貸公司要保證不低於50%的貸款落在四川當地,因此網絡小貸牌照含金量並不高。
此外,就在2017年11月,監管下發《關於立即暫停批設網絡小額貸款公司的通知》,禁止新增批小額貸款公司跨省(區、市)開展小額貸款業務。
種種跡象表明,監管對於網絡小貸跨地域放貸早有擔憂。此前消金界指出,「徵求意見稿」最重要的是屬地經營原則,折射的是關於背後管轄權的問題。
消金界了解到,對於市場上大部分玩家來說,還是寄希望於轉型。而技術服務和發力新消費,成為他們共同探索的方向。
比如,早在2019年,聚美集團旗下的崇天小貸內部就醞釀了「微花一下」,致力於轉型新消費。
平臺通過「先買後付、4期免息」的模式設定,將自身定位為支付手段、營銷工具,意在規避利率限制。
頭部助貸玩家樂信一直在致力於技術轉型,以及打造消費平臺、提供會員服務。
2020年三季報顯示,樂信的營業收入分為線上直接銷售和服務收入、信貸導向型服務收入和平臺無風險收入,其中無風險To B科技收入6.14億元,同比大增159%。
此外,恆昌旗下一站式數位化生活平臺恒生活致力於構建數位化新零售終端,通過投放AT智能貨櫃等,也在新消費領域進行探索。
增資、合併、參股消金
當然,對於一些有實力的玩家而言,他們希望通過增資、合併以及參股消金公司的形式,以期「最後一搏」。
對於其他省份來說,網絡小貸最後的退路,大不了就是屬地化經營。而重慶作為小貸聚集地,據不完全統計,僅重慶轄區的網際網路小貸公司就有53家,這也就意味著這些玩家「沒有退路」。
消金界了解到,目前已有中部平臺在醞釀合併細則。然而,具體到資金如何分配、業務誰來主導,背後諸多問題待解決。
「我們目前在考慮增資,」一位位於重慶地區的網絡小貸高管向消金界表示,「主要考慮到合併的成本比較高操作較為複雜,而且小貸的股權變動都要過金管局,更添變數。」
實際上,爭取消金牌照的玩家不在少數。消金界了解到,包括樂信、新大陸金融、湖南快樂通寶小貸在內的平臺,都在積極申請之中。
比如,新希望集團旗下的網商小貸,一直寄希望於爭取消費金融牌照。
在業務模式上,新大陸金融以助貸為主。
此前消金界了解到,平臺的資金獲取渠道包括興業銀行(601166,股吧)、新網銀行、重慶富民銀行、光大信託等金融機構。當下平臺貸款餘額在40億元。
「我們嘗試參股消金公司,和好多家城商行都談過合作,」一位接近新大陸金融的人士表示,早在平臺成立之初,就在籌劃消金牌照事宜。最初平臺計劃和甘肅銀行合作,後來不了了之,當下正在和一家城商行爭取之中。
「現在像極了小貸公司剛成立的時候,」一位從業者坦言,「早在十年前,各地設一個小貸門店、幾個業務員,做點線下的活兒。」
包括小貸、網絡小貸在內的民間金融,一直被看作整個金融體系的毛細血管。監管在揮刀的同時,也要考慮不能傷及動脈。如何在刺激消費的同時,又要抑制過度負債,這是監管所要權衡的問題。
正如從業者所表示的,「信貸本來就是菜刀,菜刀的屬性由操作的人來定義,有些人用來做菜、有些人用來砍人,任何一個時代都有這種人,但總不能怪菜刀有罪。」
不可否認的是,市場對於信貸的需求長期存在、而且還在增長。銀行和消費金融公司顯然不能完全滿足這些需求。
對於更多從業者來說,「網絡小貸徵求意見稿」更像個黑盒子,也可能是監管部門的拖刀計。當下監管給出了三年的整改期,至於未來如何走向,一切尚存變數。
此文為消金界原創稿件,未經允許謝絕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推文亂序顯示,點擊在看及時收到我們的文章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消金界。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責任編輯:季麗亞 HN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