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建設「完美社區」 創新基層社會治理紀實

2021-01-09 中國文明網

  

一個個社區居民自發組成的文藝團體,讓「完美社區」充滿活力。

  一湖柳浪,十裡詩牆。常德,「桃花源裡的城市」。

  當湖南省全面深化改革的激越鼓點擂響,常德人在思索:作出何種抉擇?展現何種作為?他們沒有選擇「高大上」的項目,沒有追求一時的轟動效應,而是把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擺在最高位置,在「離群眾最近的地方」進行改革探索。

  「人在城市,心不能總飄著。」常德市委書記王群說,安放好那些飄著的心,既要靠「三改四化」等基礎建設,改善城市的「硬體」;也要靠創新基層社會治理,優化城市的「軟體」。

  新一輪改革中,常德選擇了「完美社區」建設作為改革的一道必答題,勇闖基層社會治理深水區。在這座城市的街巷樓宇間,498個社區就如同498顆棋子,將一盤改革大棋弈得風生水起。社區居民一張張樸實而燦爛的笑臉,告訴我們——

  常德,正向著幸福奔跑!

  追求完美,「3+N」構建嶄新基層社會治理體系

  經濟體制改革進入縱深,社會治理體制要怎樣才能適應經濟體制的變化?

  每年大量農民工來到城市尋夢,中央、省、市改制企業員工及家屬近10萬人由單位進入社區,為他們提供啥樣的服務,才能實現安居樂業?

  「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社區工作人員忙得火燒火燎,但居民並不買帳,這一矛盾如何化解?

  問題倒逼改革。常德市大手筆打破傳統社區治理構架,構建起嶄新的基層社會治理體系,核心就是「3+N」。

  牌子多是社區的「通病」。小小的社區「門臉」上,往往掛著十幾塊牌子,而管事的又沒幾個。

  11月上旬,記者走進常德市體育東路社區,只看到了清清爽爽的三塊牌:社區黨總支、社區居委會、社區工作站。這就是「3+N」中的「3」。

  社區牌子的減少,折射出社區治理模式之變——

  社區黨總支是社區內各類組織和各項工作的領導核心;社區居委會主要精力放在開展居民自治活動上;社區工作站則挑起了行政事務性工作。

  「3」的責任理清之後,常德市再出妙招,用「N」個網格,「織」起了一張基層社會治理的大網。

  「天上一片雲、地上一張網、中間一個人」。在市網格化建設小組工作人員孫曉波看來,這就是網格的魅力。

  天上什麼雲?雲計算的「雲」。利用常德市雲計算中心,將大街小巷裡的「人、地、事、物、情、組織」錄入社會治理信息平臺,形成信息採集、社區受理、部門辦理、辦結回復的工作機制,為居民提供全方位、全天候服務。

  地上啥子網?網格的「網」。以350戶左右為一個網格,將市城區146個社區劃分為784個網格。784名由政府面向社會公開招聘、綜合素質較高的專職網格管理員各守一格。從清晨到黃昏,網格員在格內用腳步丈量、用眼睛觀察,第一時間發現問題並解決問題。

  中間一個人,就是以人為本,切切實實為居民群眾辦好事、辦實事。

  網格的魅力,在武陵區社會治理指揮中心得到驗證。11月7日下午5時37分,我們在這裡見證了一場對話。

  「你是陳輝嗎?我是區指揮中心。」

  「我是陳輝,請指示。」

  「指揮中心剛接到群眾反映,你所在網格的區教育局門口一個井蓋好像有問題,請你去看看。」

  隨即,工作人員操作視頻監控系統,指揮中心大屏幕上出現了區教育局前人行道的視頻畫面。兩分鐘後,一個神色匆匆的男子出現在畫面裡。

  「這就是陳輝,賈家湖社區10網格的網格員,他手裡拿的通訊工具叫『網格E通』,你看,他正在找那個井蓋。」指揮中心主任鍾昕解釋。

  畫面中,陳輝找到了井蓋,他蹲下身子仔仔細細查看,然後拿起「網格E通」,給現場拍照,照片立刻出現在指揮中心的大屏幕上。

  「報告指揮中心,該井蓋完好,只是有一點挪位,我已蓋好。」

  「好的,辛苦你了。」

  鍾昕和陳輝通話的平臺,是武陵區社會治理網格化綜合信息平臺。通過這個平臺,武陵區578名網格員將全區92個社區578個網格裡繁雜龐大的社會管理事務「管」了起來。

  努力追求完美,辦好房前屋後點滴事。「3+N」解決的是群眾「微訴求」,給百姓帶來的是「小幸福」,放飛的卻是城市和諧發展的「大夢想」。

  走向完美,服務群眾近些再近些

  「我叫易辦事,每年365天,每天24小時,我都駐守在這裡,不用餵草,不用加油……」

  11月初,常德市落路口社區居民段紅英在社區工作人員引領下,見識了一臺「神通廣大」的機器。

  段紅英在一家私企打工,要給在廣州打工的女兒女婿辦理一孩生育證。估計跑上跑下要花不少時間,她向老闆請了半個月假。當她帶著相關證件來到社區,工作人員直接將她帶到社區門外的「易辦事自助服務終端」機前。

  段紅英點擊進入首頁的「我要辦事」,按照機器的提示點擊「一孩生育證」,在採集區將相關證件掃描認證,填報聯繫電話等信息後點擊提交,不到15分鐘,就辦理完畢。

  「太方便了!這可是個『不下班的社區』!」段紅英滿臉驚喜。

  「我們不是理想主義者,但在為老百姓服務這件事上,我們要不斷努力,走向完美。」常德市民政局副局長周曉平說,作為全國首個開展「完美社區」建設的城市,常德市把「真金白銀」投到社區,三年投入9億元,讓社區有能力為老百姓服務。

  社區年工作經費平均達到40萬元,社區幹部年工資達到3萬元,今明兩年規劃新建、改擴建完美社區項目245個。告別昔日狹小逼仄的社區辦公室,常德市新建和改建了85%的社區辦公服務用房,其中面積在500平方米以上的佔到了80%。

  如今的常德,社區面貌煥然一新。常沅社區居民張全友告訴記者:「社區的門好進了,人好認了,事好辦了」——

  社區辦公樓一律懸掛中國結的社區標識,用紅白相間的色彩搭配,社區名稱十分醒目;

  社區工作人員不是原來的「婆婆姥姥」,年輕的社區工作人員身穿統一的黑色西服,掛牌上崗,朝氣蓬勃充滿活力;

  「一站一園一場五室」成為社區「標配」。公共服務站為居民提供全方位服務,普惠性幼兒園讓孩子們就近入園。室外文體活動場所給了社區居民活動休閒的空間,警務室、衛生室、文化活動室、居民黨員代表議事室、檔案室讓社區功能更加完善。

  服務群眾近些、再近些。常德在人、財、物向社區傾斜的基礎上,把社區服務做到了老百姓家門口。

  68歲的張玉梅老人就在新坡社區的老年照料中心找到了她的幸福生活——

  張玉梅8點半在家吃過早飯,老年照料中心的車接她來到照料中心。到了中心,老姐妹們等著和她一起到小花園裡做操鍛鍊、扯白話,到棋牌室打打小麻將。一晃到了中午,中心的餐廳開餐了,葷素搭配還挺香。飯後若是累了,就到中心休息室的床上躺著小憩一會兒。起床後,到醫務室量個血壓。聽說電影室的電影不錯,那就去瞅瞅。下午五點多,中心的班車又把她送回家,一天時間過得充實有趣。

  這個中心對社區100多位老人提供16項服務。這些服務,全免費。

  「心靈驛站」、公益銀行、鄰裡守望中心、「田工小分隊」……一個個特色鮮明的社區服務品牌,讓常德百姓不出社區就可享受各種方便快捷的服務。

  創造完美,支部建「格」上黨群「零距離」

  在「完美社區」建設中,常德市創造性地把支部建在「網格」上。 

  支部建在「格」上,怎麼建?

  實行「1+1+N」的網格力量配備,即每個網格配備一名專職網格管理員,一個網格黨支部,加上N名黨支部成員。支部建在「格」上,幹什麼?

  打通「最後一公裡」, 實現黨群「零距離」。黨員居住在網格、服務在網格、奉獻在網格。

  常德市體育東路社區第9網格是原常德軸承廠的宿舍,有11棟宿舍樓,1000多居民,40多名黨員。

  「劉書記,我反映的那個事可能還要辛苦您來一下。」11月初,網格黨支部書記劉淑蘭接到了這樣一個電話。

  打來電話的是網格內6棟二單元1樓住戶黃梅傑。他反映的是一個「小事兒」:隔壁一樓鄰居家搭了個頂棚,自己也想搭一個,可樓上居民不幹,兩家發生爭吵。

  為了這個「小事兒」,劉淑蘭跑了兩次,樓上樓下做工作,苦口婆心講道理,終於讓他們握手言和。

  配合網格員入戶調查、組織中老年電腦培訓班、發動社區居民為患病的黃德平老人捐款……翻開劉淑蘭的記事本,11月份的工作已經安排得密密麻麻。

  小小的網格黨支部,成為黨在最基層了解民情的眼、宣傳政策的嘴、傾聽呼聲的耳、服務群眾的手。

  「身邊事不出格、小事不出社區、大事不出街道」,常德市社區居民中90%以上的矛盾糾紛都能在萌芽狀態得到掌控和化解。全市已連續多年實現徵地拆遷「零事故」、違法建設「零增長」、棚改政策「零差錯」、城市創建迎檢「零扣分」、赴省進京非正常上訪「零指標」。

  目前,常德市已經形成「一核多元」的社區共建平臺。在這個平臺上,社區黨總支是核心,網格黨支部是基礎,全體黨員是主體,各類自治組織及居民群眾共同參與。「一核多元」讓常德市的社區「活」了起來,小社區成了百姓幸福的大舞臺。

  「月月有節目,周周有演出,家家有笑聲」,常德市的社區群眾今年忙不贏:2月份參加慶新年廣場文藝活動,3月份投身第三屆群眾藝術百團大賽,5月份在紅五月戲劇表演舞臺上唱一曲,9月份走上廣場迎「國慶」慶「重陽」……此外,大伙兒還登上「常德故事百姓講」的講臺,講出百姓身邊事;積極推薦社區裡的正能量,選出「身邊的道德模範」;大媽廣場舞則越跳越歡暢,越跳越和諧,11月7日晚還跳進了央視《戲法大過年》。

  一個個走向完美的社區,成為桃花源裡嶄新的城市名片;一張張發自內心的笑臉,見證了這座城市的抱負與情懷。

  常德百姓的幸福路徑,在完美社區建設中不斷向遠方延伸……

相關焦點

  • 常德完美社區建設動員大會召開
    紅網常德站2月20日訊(分站記者 黃剛)為落實全市三大戰役動員大會精神,全面安排部署完美社區建設的各種工作。2月19日,常德市完美社區建設動員大會召開。市委書記王群出席會議並講話,市委副書記、市長周德睿主持會議。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常德市完美社區建設指揮部指揮長趙應雲以及指揮部相關成員列席會議。
  • 常德明年6月底完成完美社區硬體建設任務
    社區建設項目完成得怎樣了?網格化運行得怎樣?社區存在什麼困難,哪些困難可以自己解決?回歸自治做得怎樣?帶著一系列問題,10月27日下午,常德市委書記王群深入武陵區多個社區進行督導檢查,實地了解正式啟動20個月後的完美社區建設情況。王群指出,各地要加快工作力度,確保在明年6月底前,全面完成完美社區相關硬體設施的建設任務,然後將更多精力花在軟體建設上。
  • 【彎道超越中的新常德】社區民生的完美答卷
    城市要發展,就要激發社區的活力,首要便是將人們的心思攬入城市的懷裡。「人在城市,心不能總飄著。」安放好飄浮的心,既要靠基礎設施提質帶來的城市硬體設施的改善,也要靠創新基層社會治理,提高城市的軟體建設。在中國經濟社會轉型的大背景下,社會體制改革怎樣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常德做出了自己的選擇——完美社區建設。怎麼建?
  • 王群:完美社區建設是現代社會管理的探索和創新
    2月19日下午,作為「民生升溫」戰役標誌性工程的完美社區建設進行戰前動員。市委書記王群到會強調,我們的社會管理已經滯後於時代發展,建設完美社區,是推進新常德新創業的重要舉措,是提升城市品質的重要基礎,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體現,是市委、市政府在深入調研、深思熟慮後提出的一個全新命題。  會議由市委副書記、市長周德睿主持;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完美社區建設指揮部指揮長趙應雲作動員報告。
  • 常德完美社區建設有序推進
    11月11日,武陵區新村社區72歲的錢永華大爺向記者介紹他用了一個月的養老服務熱線手機,只需要按一個鍵,新村完美社區服務中心的工作人員就會上門來提供清潔、送餐等服務。新村完美社區服務中心今年9月開始試運營,這座1100平方米的服務中心通過公開招標運營商,全天候為老人、殘疾人、兒童提供日間照料服務。這是我市強力推進「完美社區」硬體項目建設,並加快推進「完美社區」治理模式創新等軟體建設的一個縮影。
  • 王群調研武陵區完美社區建設
    社區存在什麼困難,哪些困難可以自己解決?回歸自治做得怎樣?帶著一系列問題,10月27日下午,常德市委書記王群深入武陵區體育東路社區、光榮路社區、荷花社區進行調研,實地察看了社區工作站、網格員工作室、文體活動室、衛康室、四點半學校、慈善超市、陽光家園等。    王群充分肯定了完美社區建設所取得的成績,對在社區開辦四點半學校的做法給予了高度肯定。
  • 社區的力量:基層社會治理的守正與創新
    我們的社區中國的社區建設與發展理論正在不斷積累,並結合中國國情和中國的社會實踐不斷有所創新。因國情不同,中國人對社區的理解與西方有差別。由於居民身份長期受「單位」的影響,人們往往把社區看作是家庭生活的居所,而政府與社區關係也主要是「管理」而非「治理」關係。城鄉社區是社會治理的基本單元。
  • 塘廈鎮全力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創新基層社會治理體系
    原標題:塘廈鎮全力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創新基層社會治理體系5月8日下午,塘廈鎮召開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暨創新基層社會治理體系工作推進會,總結回顧全鎮基層社會治理工作,研究部署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任務,推動塘廈鎮社會治理不斷邁上新臺階。
  • 紅色網格催化完美社區
    社會治理創新是黨中央在新形勢下作出的一項重大戰略任務。切實做好這項工作,對於鞏固黨的執政地位,加快推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步伐,具有重大戰略意義。黨的基層組織是黨的全部工作和戰鬥力的基礎,提高基層黨建科學化水平已經成為社會治理創新的著力點。——摘自《求是》雜誌  今年年初,在"新常德新創業"的開篇之作"三改四化"成效凸顯之際,市委市政府打響了新常德新創業"三大戰役",作為"民生升溫"戰役標誌性工程的完美社區建設全面推開。
  • 王群:建設完美社區關鍵要創新管理模式
    伴隨著社會結構、社會組織形式等方面的深刻變化,大量的「單位人」日益增多地生活、居住城鄉社區中,變成了「社會人」。社區在管理和服務上如何更好地發揮作用?怎樣才能更好地滿足「社會人」的精神追求?如何讓他們更好地參與社會的管理?
  • 完美社區·幸福武陵(下)「武陵模式」領跑新常德
    近三年來,武陵區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總體部署,大膽探索,先行先試,全方位推進完美社區建設。
  • 杉山鎮:創新社會治理模式 提升基層社會治理能力和水平
    近年來,杉山鎮始終把創新基層社會治理作為重點,緊扣城鄉一體化進程加快、人口流動加速、基層社會治理難度加大等農村實際,充分發揮基層力量,引導發動社會力量參與支持,不斷改進和加強基層社會治理工作,進一步提升了基層社會治理能力和水平。
  • 崆峒:用「平安建設」書寫基層社會治理「新答卷」
    社區網格員調解矛盾糾紛  基層是社會治理的深厚基礎和重要支撐,治國安邦重在基層。加強和創新基層社會治理,關乎廣大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祝你平安!」一句普普通通的祝福語,是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樸素的期盼,也是基層工作者不懈的追求。
  • 四川西充觀音庵社區「12345」創新基層「治理圈」
    王玫玲 封面新聞記者 汪仁洪城市社區基層治理如何提升水平?四川省南充市西充縣晉城街道觀音庵社區推行「12345」工作機制,在城市社區探索打造基層「治理圈」,提高了群眾的滿意度。該社區黨總支書記高華勇介紹,棕樹灣小區環境的改善,是該社區創新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模式、打造居民自治圈所解決的「大事」之一。近年來,該社區直面基層治理的難點、痛點,織密一張「紅網」(即建設「紅色小區」「紅色樓棟」、申報「紅色商鋪」等,形成一張網),充分發揮基層黨建「軸心」作用,推行「五步工作法」和「訂單制」管理「兩種模式」。
  • 市城區完美社區規劃項目244個
    >■ 截至11月,新建動工項目21個,改擴建95個,現已完工98個  紅白相間的中國結社區標識亮麗醒目,寬敞的大廳舒適整潔,一站式服務平臺方便快捷……如今,很多社區經過形象標準化建設後以全新的形象和服務理念,向社會展示了完美社區的風採。
  • 王群:完美社區建設核心任務是「政居分設」
    5月5日上午,市委書記王群走進武陵區完美社區建設指揮部,與正在積極推進此項工作的基層幹部、居民代表們進行了廣泛深入地座談交流。王群在講話中強調,推進完美社區建設,第一位的責任是為了探索新型城市社區的管理模式,我們要構建起一套符合當前工作實際的嶄新的社區管理模式。  王群指出,武陵區是全市完美社區建設的主陣地,全市完美社區建設能不能取得預期效果,關鍵在武陵區。
  • 常德:解鎖穿紫河街道基層治理的正確打開模式
    紅網時刻記者 李兵 通訊員 黃曉雯 常德報導藍天救援隊疫情期間為轄區內小區、學校、街道等公共場所進行專業消毒,閒暇時候走進學校、社區內開展應急救護演練;心悅心靈工作室與武陵一小結對,開展「生命安全教育進校園——公益安全課程
  • 完美社區 美麗鄉村建設意義重大
    王群調研全市民政工作和完美社區建設時強調尚一網訊(記者 姚瑤)8月1日下午,心系完美社區建設的市委書記王群,對全市民政工作和完美社區建設情況進行實地考察和調研。王群在調研時強調,完美社區和美麗鄉村建設最重大的意義在於探索構建新型城市社區和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的新路子,各級各部門要突出以人為本,站在基層社會治理創新的歷史高度,積極推進完美社區和美麗鄉村建設。王群指出,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們的社會逐步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變,由農業社會為主向城市社會為主轉變,經濟、社會的結構形態和意識形態領域都在發生著深刻變化。
  • 大亞灣推進城市基層黨建與社區社會治理同頻共振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快速推進,西區街道吸引了大量外來人口聚集和企業落戶,激發了城市活力;與此同時,城市管理相對滯後、公共服務供給不足、物業糾紛頻發、居民服務需求未充分滿足、社會治理未形成合力等問題也日益凸顯。加強城市基層黨建引領作用,創新社會治理,是破解治理困局、改善城市現狀的有效辦法,也是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內在要求。
  • 甘肅定西創新社會治理舉措築牢平安建設基石
    甘肅省定西市堅持問題導向,聚焦短板弱項,創新社會治理舉措,不斷夯基礎、建機制、求突破、抓提升,平安建設取得良好成效,三次獲評「全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優秀市」榮譽、三次被評為「全省綜治(平安建設)工作優秀地區」,並榮獲全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的最高獎「長安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