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天大樓》基本法揭秘:她話題把握與懸疑感製造

2020-12-18 娛樂資本論

作者/sunny 編輯/王雅莉

8個單元故事、13種人物視角、16集短劇,4個月拍完,《摩天大樓》對於陳正道來說是既是一種新的嘗試,也是一種不小的挑戰。

繼《隱秘的角落》之後,懸疑短劇繼續發光發熱,其中《摩天大樓》的出現為「她懸疑」賽道增添了更多的亮點與討論點。一方面,在女性議題風靡的2020年,主講女性困境的《摩天大樓》拿下了豆瓣8.2的高分,在層層反轉的劇本殺式體驗中,嵌套了關於未成年性侵、家暴、PUA、女性狹窄輿論場等多元內容的討論;另一方面,關於Angelababy的演技、劇集反轉下的產生的bug、拍攝技巧大於劇情設計的討論也不絕於耳。

面對觀眾的肯定與質疑,《摩天大樓》的導演陳正道都欣然接受。對他而言,《摩天大樓》中的多元視角與羅生門結構,是他的首次嘗試,也是他後續作品成長的一個臺階,「實話實說,劇情方面,我自己也覺得有一些bug,觀眾能夠找出,對我以後的創作也是有幫助的。」作為導演沒有講好一個故事,陳正道有些羞愧。

女性、懸疑、短劇,是今年劇集市場中的三大鮮明特色,作為三者的結合,且獲得較高評價的《摩天大樓》在群像塑造、拍攝風格、女性議題等方面有諸多可圈可點之處,為此,在劇集完結之時,河豚影視檔案和導演陳正道一起復盤了項目從開始到結束的過程,而陳正道也坦誠地回答了劇集在女性議題設置、劇本改編、用拍攝加成劇情等方面的問題。

陳正道的「她」設定:拒絕爽感,追求平衡與多元

懸疑短劇的火熱不言而喻,懸疑劇細分題材下的「她懸疑」作品也正在冒尖。

劇集市場的競爭進入到第三季度,以女性為主體的懸疑劇成為平臺「寵兒」。藉助女性話題的熱度,涉及性侵、家暴、PUA、偷窺等內容的《摩天大樓》一時之間飛升很快,其中的女性議題打動了不少觀眾,同時也觸發大家的好奇心:女性議題是個香餑餑,她懸疑作品到底是「蹭熱度」,還是有選擇層面的方法論?主創團隊想傳達給觀眾怎樣的觀點?其中又有怎樣的糾結?

《摩天大樓》作為陳正道女性議題的重要試水之作,在議題設置或改編過程中,他與團隊達成了三個層面的共識:圍繞核心議題講新觀點,平衡兩性觀點、避免人設的。

陳正道很清楚自己選擇議題的標準。在原著小說與現實素材中,他的議題選擇始終圍繞著《摩天大樓》的核心故事來展開——講家暴、講性侵,在此基礎上,他會更傾向選擇「存在更多討論空間」的新議題,比如PUA。

《摩天》涉及的女性議題很多,核心角色每人身上都影射著不同的女性困境,這些議題的討論度深淺不一。一些大眾熟知的「老」話題,陳正道在本劇中會有更深的探討,比如「家暴」。

陳正道表示,《摩天大樓》中醫生與家暴者、被家暴者之間的關係,與他之前拍攝的電影《記憶大師》的設計一模一樣。後者其實是前者的試水,在《摩天大樓》中,陳正道更「敢」討論這樣的話題,於是,觀眾看到了醫生李桂蘭在警察面前揭穿了家暴的事實,並向受害者鍾美寶提供了救助途徑,「管了不該管的私事」。

懸疑劇一直很「敢」,但這種「敢」也只是建立在審查的框架內。事實上,《摩天大樓》的審查沒有想像中艱難,關於案件本身如性侵、未成年犯罪等的刪改並不多,更多的修改集中在對公安系統的呈現上。這與陳正道一開始對劇本議題的定義有關,「我們要講一個正確且正義,跟更有包容性的故事。」

而對於像PUA這類較為新鮮的話題,《摩天大樓》選擇了「淺挖」。這一方面是因為所有話題都深挖會導致重點不突出,另一方面則是因為這些話題很新,他擔心自己深入討論顯得過於主觀化,比起創作者層面的自說自話,陳正道更傾向「把事情交給社會學家、心理學家等專業人士」。

社交網絡上的討論會影響編劇的創作嗎?不少觀眾在看到《摩天大樓》中呈現的熱點議題時,恐怕都會心生疑問。陳正道把相關話題當作他創作的衝動與靈感來源,當他看到社交平臺上的相關回復的時候,內心常常在想,是這樣嗎?可以這樣思考嗎?

他帶著這些疑問去創作,同時也提出不同的觀點,力爭兩性觀點的平衡。這樣的平衡術貫穿多個角色,性騷擾除了發生在女性身上,也發生郭濤所扮演的鐘警官身上,楊子姍所扮演的楊警官即便一心撲到事業中,依然獲得了男朋友的愛與支持,原本給人渣男印象的林大森也在最後進行角色反轉……

有時候,陳正道也會覺得自己的部分想法有些理想化與矯情,但他認為這是一種撫慰,就像最後一集他會進行一個「用力」的反轉,通過林夢宇太太抓到了罪魁禍首顏永原的把柄,不為觀眾添堵。作為創作者,陳正道承認終極的反轉「有些過頭」,但他不後悔。

兩性觀點平衡的背後,是陳正道的多元觀與不過分追求爽感的理念,這也是本劇在女性議題方面的突破,以及與其它女性劇相區隔的地方。

在創作過程中,陳正道更喜歡提出問題或者更多的觀點,而不是一分為二地下結論。比起人設、復仇等方面,他更希望自己作品的爽感來自於反轉懸疑推理的故事節奏跟導演手法,在這一點上,陳正道與整個團隊,包括演員在內所有人進行了大量的溝通。

陳正道想藉助《摩天大樓》將自己的多元觀點傳達給觀眾,但他也不敢肯定大家是否到。

兩性均衡,天馬行空,四位編劇的「劇本殺」歷程

她懸疑中的她話題定調後,陳正道忙著將劇本改編得更具懸疑感。

《摩天大樓》改編自陳雪的同名小說,原著中病態又真實的人物形象令陳正道印象深刻,這是他進行改編的初衷。

原著小說用大量的筆墨描述了各類人物的生存狀態,但缺少懸疑主線一以貫之,相對而言文學性更強,為了提高網劇的可看性,陳正道將楊子姍與郭濤所扮演的兩位警察形象加入到故事中去,打下懸疑劇的人物根基。一棟摩天大樓之中,集結十三個人物各說各話,劇本通過兩位警察,用半上帝視角帶領觀眾進入劇情,「遊戲」其中。

改編過程中,編劇團隊只保留了原著小說中的部分人物,且在人物關係、情節設置等方面進行大量的改編。陳正道用「天馬行空」來形容團隊的改編程度,劇本開始改編前,陳正道向陳雪簡述了自己的改編思路,詢問她的意見,在對方給予足夠的尊重與支持下,劇版幾乎被改編成了另外一個故事。

小說中的敘事結構被保留了下來。原著小說主要分為四個部分,第一部分與第四部分是單元故事,第二部分與第三部分是多視角自我陳述,編劇團隊將這樣講述故事的方式挪用到劇中,再加上謊言的加成,反而成就了羅生門式敘事的亮點。

《摩天大樓》有四位編劇,兩男兩女。女性單元如李茉莉篇、吳明月篇由殳俏、易帥婕兩位女編劇負責,男性單元如謝保羅篇、顏永原篇則由沈洋負責,任鵬則進行收尾,在性別與數量方面,編劇的挑選達到了很好的平衡。

四位編劇分工協作,並沒有降低懸疑劇本的創作難度。每位編劇在不知道結局的情況下分寫各自的單元與人物,不僅喜歡為自己的角色加戲,同時也都有各自認定的終極兇手。編劇多,人物多,思路多,坑更多,進行劇本收尾的任鵬覺得自己仿佛在玩劇本殺。

這也是為什麼,大部分演員在拿到各自劇本的時候,都認為自己是主角,但最終發現自己並非核心玩家,謝保羅的扮演者呂聿來看到劇本認為自己是關鍵人物,最後發現連案發現場都沒有進去,而林夢宇太太的扮演者最後驚訝地發現,自己竟然是全場唯一掌握真兇犯罪證據的人。

羅生門敘事與層層反轉的劇情看起來雖然爽,但要讓角色在撒謊的同時還能自圓其說,對編劇來說是一種不小的考驗。四位編劇分開來寫各自的單元故事還算順利,但將整個故事的邏輯線起來,常常陷入「自我推翻」、「相互挖坑」、「互相填坑填不完」的死循環中。

在這樣糾結的過程中,《摩天大樓》16集的劇本創作長達半年,進度慢到一個月只寫清楚一個人物走向,直到劇組開機一周之後,才敲定最終結局。這種集體創作的方式,好處是可以發揮每位編劇的長處,弊端是加大了最終統稿的難度。

這或許也是《摩天大樓》後期情節出現bug的一大原因。陳正道不是沒有考慮過bug的問題,也為此剪掉了一些戲份,面對質疑,他告訴河豚君:「但現在只要你覺得還有bug,那就是我們沒有做好。」

阿加莎式登場+動畫隱喻,懸疑之後如何處理「清晰度」?

四個月拍完十六集,同時要塑造大量的人物,時間對於陳正道而言有些「擠」。有感於拍攝《結愛千歲大人的初戀》時的高效分工,陳正道決定將這種分工方式挪用到《摩天大樓》,根據三位導演擅長的拍攝風格進行場景分配。

陳正道告訴河豚君,吳中天屬於杜琪峯一派,更適合拍攝劇中風格較「硬」的部分,許肇任擅長家庭關係的場景構建,就拍攝諸多家庭戲,而他自己則負責女性情感戲,比如Angelababy電梯落淚的片段。在拍攝過程中,三位導演通過大量詢問演員對角色的想像的方式,來捋清楚人物邏輯。

由於劇本特殊的環狀敘事,陳正道在拍攝時主要擔心兩個層面的問題,其一是懸疑感不夠,抓不住觀眾,其二是情節雜亂,把觀眾看「懵」。

他是這樣的解決的。故事的一開始便讓人物悉數登場,在鍾美寶哭泣的畫面中,葉舒俊、謝保羅、林夢宇等核心人員在各自的情節中全部露臉。為了避免單元故事對整體懸疑感的降低,陳正道借用《東方快車謀殺案》的經典開場方式製造羅生門的大揭幕,先閃現全員讓觀眾對整體至少有一個把握,然後用殺人案件揭開故事的序章,讓觀眾帶著疑問去每個篇章中尋求答案。

《摩天大樓》進入主線的速度相對較慢,全集共八個單元故事,前三個故事都在進行鋪墊,直到吳明月篇才算真正進入到故事核心。為了能夠留住觀眾,陳正道選擇在影像風格上下功夫,通過鋼琴曲、近鏡頭、暗黑的置景等多種方式讓整部劇在懸疑、恐怖元素方面的呈現感更強。相較於曾經電影作品中的細膩風格,他不得不承認自己在《摩天大樓》中對結構技巧方面下手更重。

對陳正道而言,電影是沉浸式的,但劇集缺少這樣的特質,觀眾可能不會從頭到尾專注追看,因此看懸疑劇的觀眾比看懸疑電影的觀眾更難把握。在拍攝過程中,陳正道對懸疑度的把握十分糾結,到底會嚇到觀眾非看第二集不可,還是嚇跑觀眾?為了能夠引領觀眾主動追劇,陳正道一邊不斷地交叉反轉製造懸疑點,一邊又採用插敘、以及大量的前情提示,幫助觀眾回憶細節,在「是不是不夠懸疑」與「是不是不夠清晰」的疑問中來回跳躍。

為了能夠讓劇情更明晰,陳正道邀請《大理寺日誌》團隊在吳明月篇做了大量的動畫內容,國漫與懸疑的結合,也是一種創新。在吳明月篇中,以動畫形式出現的白鶴、銀狐、魔王,分別代不同人物角色,故事情節對案件情節也有所影射。陳正道看好國漫與動畫,想用更簡單輕鬆的方式對劇情進行隱喻,讓觀眾輕易接受的同時,又能留下深刻印象,「動畫比各種形式更能表現我們的意圖。」他很篤定。

對於在四個月內拍攝完成的整體質感,陳正道還算滿意,「電影導演就是這樣,你給我10天,100天,500天,我都可以照著王家衛電影的工法來拍,我永遠覺得時間不夠,也永遠希望時間夠用。」

作為國內首部她懸疑作品,也作為陳正道個人的首部懸疑網劇,《摩天大樓》在羅生門結構、多元視角的劇本創作以及女性議題設置方面為行業帶來了諸多借鑑之處,懸疑感的產生不僅僅來自劇情與影像風格,同時也來源於敘事的技巧,而女性話題的討論並非局限在事業、出軌、撕逼之下,還有更多新的層面待挖掘。

儘管劇本層面出現了部分bug,Angelababy的演技不時成為劇集的討論點,陳正道仍用「很棒」來形容自己首部懸疑短劇的拍攝,「短劇時代已經到來。最近短劇屢屢在結構、精彩程度上、人物等各個方面震撼到我,讓我覺得我們得更努力。」這句話或許適合所有短劇從業者。

相關焦點

  • 天津日報數字報刊平臺-《摩天大樓》揭秘「她懸疑」(圖)
    本報訊(記者 張帆)近期,多部懸疑劇持續熱播引發熱議,而結合了女性、懸疑、短劇三大要素的《摩天大樓》獲得了較高評價,其在群像塑造、拍攝風格、女性議題等方面都不乏亮點。值得一提的是,《摩天大樓》在懸疑風格中融入了對於諸多社會問題的展現與探討。
  • 《摩天大樓》一棟小區裡隱藏的黑暗,女性主題與懸疑愛情的碰撞
    前幾日Angelababy在一部電視劇裡的哭戲片段上了熱搜,評論裡大家都在誇她的演技有進步,於是小編帶著期待打開了這部名叫《摩天大樓》的電視劇。這一下小編簡直是「欲罷不能」,這部劇的節奏把握得非常好,讓小編一口氣就想看到底。
  • 懸疑電影將來臨,演員陣容豪華實力強,《摩天大樓》裡的她成配角
    ,懸疑劇這個類型題材的電視劇也越來越多觀眾喜愛。今年播出的懸疑劇可以說是數都數不盡,例如有《隱秘的角落》、《沉默的真相》,還是《摩天大樓》,都是評分高且口碑好的懸疑劇。那麼,最近有一部懸疑電影即將來臨了,你們知道嗎?這部劇就是《緝魂》。雖說這不是一部電視劇,但是這個電影情節卻不輸電視劇噢。
  • 摩天大樓裡的劇本殺,全來自演技被群嘲的她
    不過,這還不是鍾美寶生活的全部,摩天大樓的房產中介林夢宇也以另一種方式關注著她。身為金牌中介,林夢宇手握整棟大樓的住戶鑰匙,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是他的看家本領。相較於以上散見於劇集各個角落的社會觀察,《摩天大樓》還更多地關注著女性話題。其間,帶領觀眾產生共情的關鍵角色是初出茅廬的新手女警察楊蕊森。
  • 懸疑/ 犯罪劇《摩天大樓》整棟大樓隱藏著匪夷所思的人際關係
    懸疑 / 犯罪劇《摩天大樓》2020年8月19開播這部被很多人因為「大寶貝」勸退的懸疑劇真的真的很寶藏!請注意,她只是特別出演,郭濤、楊子珊主演,你還不心動嗎?該劇改編自作家陳雪的同名小說,講述了在一幢摩天大樓中,美女店長鍾美寶被害,兩個警察聯手破案,在抽絲剝繭之間發現了整棟大樓隱藏著匪夷所思的人際關係,發現原來每個人都有著不可告人的秘密,永遠不要相信看到的表象。
  • 懸疑網劇《摩天大樓》裡用來「偷情」的高背椅,究竟什麼來頭?
    前有《隱秘的角落》,後有《摩天大樓》,今年的懸疑劇似乎格外吃香。尤其是現象級熱播劇《隱秘的角落》,各種「名場面」引爆全網。而近期網劇《摩天大樓》也以8.1的豆瓣評分完美收官,劇裡諸如家暴、性侵、PUA、職場性別歧視等各種社會敏感話題,更是引發了新一輪的熱議。
  • 《摩天大樓》疑點全解析
    2020年國產懸疑劇爆發。愛奇藝、優酷分別推出自己的懸疑劇品牌「迷霧劇場」和「懸疑劇場」。就在「愛優」兩家在懸疑劇領域正面剛的時候,鵝廠主要投資並獨播的懸疑劇《摩天大樓》也已經抵達戰場。《摩天大樓》的演員陣容和「迷霧劇場」、「懸疑劇場」都有交叉。比如呂聿來是「懸疑劇場」首部劇《失蹤人口》的主演,因普普一角爆紅的王聖迪在《摩天大樓》中出演了女主小時候。《摩天大樓》一共16集,同樣是讓觀眾耳目一新的短劇模式。
  • 視頻網站三巨頭同時發力 懸疑劇「舞臺」的首次重磅較量
    根據微熱點(wrd.cn)數據顯示,摩天大樓上線兩天就衝上了全網熱度前列,話題#摩天大樓##摩天大樓海報##摩天大樓反轉#接連登上微博熱搜榜。《白色月光》也憑藉婚姻關係這一社會性話題引發討論,#白色月光##白色月光真實##白色月光三觀#被頂上熱搜,總計閱讀量突破19億。《非常目擊》中「白鴿連環殺人案」也引來6萬人次參與討論。三大平臺齊發力,會帶來哪些突破?誰又能笑到最後贏得觀眾青睞呢?
  • 內地及香港法律界人士「追本溯源」 冀準確把握基本法初心及本意
    內地及香港法律界人士「追本溯源」 冀準確把握基本法初心及本意 2020-11-17 20:16:42》(香港基本法)的立法原意進行追本溯源,並希望各界準確把握香港基本法的初心和本意,令「一國兩制」在香港的實踐行穩致遠。
  • 鏈家揭秘:上海的《摩天大樓》裡隱藏著什麼?
    鏈家揭秘:上海的《摩天大樓》裡隱藏著什麼?
  • 被誇上天的《摩天大樓》,結局卻很平庸,立意大於作品是好是壞?
    繼《隱秘的角落》之後,《摩天大樓》再次衝出突圍,從播出開始就引起了很高的討論度,豆瓣從開局8.0隻升不降穩在8.1分,黃聖依、阿朵以及很久沒有動態的林心如都親自下場安利,章子怡更是奉上一篇小作文,還特意誇了Angelababy的演技。的確,《摩天大樓》前三篇人物營造的懸疑氛圍以及吳明月篇的動漫設置很吸引人,值得好評。
  • ...楊子姍的懸疑劇《摩天大樓》,這場大型劇本殺裡,是誰殺了大寶貝?
    今天大吟吟想推薦一部 只有十六集的懸疑網劇 《摩天大樓》 劇中的摩天大樓 因為死了一個女人而變得神秘起來
  • 張建宗:港人要把握《基本法》本意 確保「一國兩制」實踐不走樣
    中新社香港11月22日電 本月17日《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基本法》)頒布30周年法律高峰論壇在港舉行,香港特區政府政務司司長張建宗22日透過網誌回顧論壇並指出,港人要把握《基本法》的初心和本意,確保「一國兩制」的實踐不變形、不走樣。
  • 「摩天大樓」人性的秘密!看完讓人毛骨悚然
    《摩天大樓》是由陳正道、許肇任、吳中天執導,郭濤、楊子姍領銜主演,楊穎特別主演,焦剛、劉丹、倪虹潔、呂聿來、鄭人碩等主演的都市情感懸疑網劇。劇情介紹了一場摩天大樓裡咖啡店的美女店長詭異死亡案,牽涉出來社區裡多種身份的嫌疑人:物業、中介、小說家、白領,隨之表現出的是一座大樓裡的善與惡的兩面性,以及由此隱射的都市人間浮世繪。劇情懸疑燒腦又刺激,細節的處理,和劇情的反轉都讓觀眾眼前一亮,有種猜得到開頭猜不到結尾的新思維。
  • 《摩天大樓》定檔8.19 全員劇本殺上演追兇版愛恨「羅生門」
    由企鵝影視、UMG聯播傳媒聯合出品,陳正道、 許肇任、吳中天共同執導,郭濤、楊子姍領銜主演、楊穎特別主演的都市情感懸疑劇《摩天大樓》今日發布窺秘版定檔預告,並宣布定檔8月19日在騰訊視頻上線。《摩天大樓》創新採用單元人物的敘事結構,「劇本殺」式的獨特設定,每個人的秘密環環相扣,一次次上演了人性與真相背後的高能反轉。
  • 摩天大樓:這些隱藏的真相,你找到了嗎?
    國內市場上首部由女性主演的懸疑懸疑劇《摩天大樓》引發了眾多網友的爭議。這部都市情感懸念網劇,改編自陳雪同名小說講述了鍾美寶在摩天大樓建築中被謀殺的故事,兩名警察合力破案,他們發現整座大樓充滿了神秘的人際關係,他們發現每個人都有秘密,從不相信自己看到的樣子。
  • 懸疑劇《摩天大樓》:一樁命案引出八個嫌疑人,每個人都有秘密
    炎炎夏日最需要的就是清涼,驚悚懸疑類的影視劇,除了引人入勝的情節,牽動心弦的線索,還兼備「背後一涼」的爽感。今年一部《隱秘的角落》可謂賺足眼球,其他視頻網站紛紛布局,多部劇集箭在弦上,《摩天大樓》便是其中之一。
  • 《摩天大樓》精彩不斷,反轉又反轉的劇情,看人性的博弈
    前不久,一部新的燒腦懸疑片《摩天大樓》播出,該劇由陳正道、許肇任、吳中天執導,郭濤、楊子姍領銜主演,楊穎特別主演,焦剛、劉丹、倪虹潔、呂聿來、鄭人碩等主演的都市情感懸疑網劇。摩天大樓裡發生了命案,住在20樓的女孩鍾美寶死在了房間裡,第一個人物出場了,他是在摩天大樓裡的保安,故事開篇,他告訴警察,他是名牌大學畢業的學生,有好的工作,也即將買房結婚,但因一次意外,他撞死了一個想要自殺的人,後來這一家人又吸血一般的纏上了他,他因不想拖累女朋友,選擇了分手,這看起來正常無比的劇情,一個華麗的轉場後,一切都出乎意料之外的出現了反轉
  • 毛曉彤《摩天大樓》裡「被」客串了一把,難道編劇是在為她「出氣」?
    文/好飯娛樂(ID:Haofunyule) 最近,一部僅16集的都市情感懸疑短劇《摩天大樓》獲得不少觀眾的認可,豆瓣上12萬多網友為其打出了8.1的高分。
  • 香港政務司長:理解《憲法》和《基本法》的關係,才能準確把握「一...
    張建宗表示,國家憲法日即將到來,今年又正逢《基本法》頒布30周年,他希望借這個機會闡述《憲法》與《基本法》的關係,讓讀者正確認識到國家與香港特區的關係,正確認識「一國」與「兩制」的內在重要性。他在文章中指出,《憲法》是香港長治久安的根基,只有深刻理解《憲法》和《基本法》的關係,才能準確把握「一國兩制」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