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和三年(1203年)的秋天,鐵木真讓自己的兄弟合撒兒派人去對王罕說:「現在蒙古部處境困難,願意歸附王罕。」王罕信以為真,派遣使者來與合散兒聯繫。其實這是鐵木真的計策,以此來麻痺王罕父子,放鬆戒備。使者還在半路上,鐵木真的軍隊已出動。王罕父子正在興高採烈舉行宴會,蒙古軍在夜間發動了突然襲擊。經過三天三夜的激戰,徹底打垮了王罕的軍隊。王罕向西逃亡,被乃蠻人殺死。他的兒子桑昆到處流竄,也被人殺害。以強大著稱的克烈部,完全被鐵木真徵服了。對克烈部的戰鬥,是鐵木真統一蒙古草原的關鍵。從原來的力量對比來說,鐵木真並不佔有優勢,在最初的戰鬥中,他還吃了敗仗。
但他以堅韌不拔的意志,巧妙地利用對方的弱點,終於取得了這場決定性的勝利。為了紀念這場戰鬥,鐵木真對在巴勸渚納追隨他的騎士都賜予特殊的榮譽。他們的後代在元代也都受到優遇。在戰鬥中一馬當先的忽亦勒答兒,因傷重死去,他的家族也得到特殊的待遇。第四次在泰和四年(1204年)。克烈部被徵服以後,草原上唯一還有力量與蒙古部抗衡的,是西邊以「國大民眾」著稱的乃蠻部。乃蠻部在蒙古草原各部中,經濟、文化水平較高,從來看不起那些「歹氣息,破衣服」的蒙古部人。現在聽說克烈部的結局,受到很大的震動,意識到鐵木真的目標是想統治整個草原。乃蠻部的領袖太陽罕也有成為草原霸主的野心,「天上只有一個日月,地上如何有兩個主人」他決心要與蒙古部較量一番,要把對方「生得好的婦女擄來,將他們的弓箭奪來」。
實際上,太陽罕昏庸無能,喜好的是放鷹、狩獵,再加上兄弟不和,內部矛盾重重,人心離散。而鐵木真卻利用戰勝克烈部的有利形勢,對軍隊進行整頓。他按十進位的原則將軍隊分成百戶、千戶,統一編組起來,委派了各級那顏。他挑選那顏子弟和其他勇士千人組成怯薛(護衛軍),規定了怯薛輪番宿衛的制度。這些措施,使軍隊完全聽從大汗的統一指揮,從而大大提高了戰鬥力。泰和四年(1204年)初夏,雙方集結軍隊,進行決戰。在太陽罕統率下的,除了乃蠻部軍隊之外,還有先後被鐵木真打敗的篾兒乞部、克烈部殘餘力量以及鐵木真的老對手札木合等。鐵木真軍隊在數量上處於劣勢。雙方遭遇之後,鐵木真下令全軍,每人於夜間點燃五堆篝火,虛張聲勢。這一招果然有效,太陽罕以為蒙古軍人數眾多,先自膽怯。
兩軍交鋒時,鐵木真親自打前鋒,銳不可當,乃蠻軍節節敗退,最後被迫據山固守。入夜後,乃蠻軍隊企圖突圍,遭蒙古軍攔截,許多人墜崖而死,太陽罕也在亂軍中死去。札木合和太陽罕之子屈出律逃走。鐵木真取得了完全的勝利,乃蠻部歸於他統治之下。緊接著,鐵木真相繼徵服了篾兒乞和乃蠻兩部殘餘勢力。札木合在逃亡途中被捉殺死。蒙古草原全都聽從鐵木真的號令,再沒有能與他抗衡的敵手。大蒙古國的建立泰和六年(1206年)春,鐵木真在蒙古部原來居住的鄂嫩河源頭召集全體貴族、將領舉行大會(蒙語稱為「忽裡臺」)。在會上,全體與會者推舉鐵木真為大汗,號「成吉思」。並以大蒙古作為國號。「成吉思」意為海洋,成吉思汗就是像海洋一樣的統治者。蒙古本是草原上一個部落的名稱,現在成為國家的名稱了在成吉思汗建立大蒙古國時,他統治的地區東起興安嶺,西迄阿爾泰山,南到陰山,是一片極其廣闊的地區。這個地區內的各種遊牧部落,原來都有自己的名稱。在大蒙古國建立後,他們逐漸融合為一個民族,以蒙古為名稱。也就是說,蒙古族的形成,是與成吉思汗統一草原、建立大蒙古國分不開的。成吉思汗建立了一套具有草原遊牧民族特色的統治機構。
來自部落之外的人口,有的部落則因戰爭失利而被強制拆散,分屬勝利者的部落。因此,追切需要適應這種變化的新編制形式。前面說過,成吉思汗在與乃蠻作戰以前,按十進位編組軍隊。建國以後,他進一步推廣這種制度,將全蒙古的百姓劃分為九十五個戶,分封開國功臣為千戶長,分別進行統治。千戶以下,又分為百戶、十戶。每個千戶都有固定的遊牧地區。百姓與千戶之間,有嚴格的隸屬關係,如果投奔他處,就要被處死,接受者也要受嚴厲懲罰。大蒙古國按千戶來徵收賦稅、分派徭役。在作戰時,就由千戶長、百戶長率領成年男子出徵。千戶制既是行政機構,又是軍隊的組織形式。這種軍民合的制度,是草原遊牧民族的特色。在千戶以上,設有萬戶。東邊直至大興安嶺的廣大地區內分布的各千戶,由左手萬戶管轄;西邊直至阿爾泰山的廣大地區內分布的各千戶,由右手萬戶管轄。成吉思汗任命自己親信將領木華黎和博爾朮為左、右手萬戶。
此外,還任命一個中軍萬戶,統領大汗的護衛軍。萬戶、千戶、百戶都是世襲的,但如果對大汗不忠,就會被撤職。千戶制、怯薛、札魯忽赤和札撒,便是大蒙古國初建時國家機器的主要部分。它們對於鞏固成吉思汗的統治起了很大的作用。還應該提到的是蒙古文字的創建。蒙古人原來沒有文字,調發兵馬時結草為記或刻木記事。鐵木真徵服乃蠻時,俘虜了乃蠻的掌印官塔塔統阿。塔塔統阿懂的畏兀兒(今天維吾爾族的祖先)文字,乃蠻的印章就是用畏兀兒文刻成的。根據成吉思汗的命令,塔塔統阿借用畏兀兒文的字母來拼寫蒙古語,創製了蒙古文,教授蒙古貴族子弟。蒙古文創建後,應用於印信、牌符上,還用來發布大汗的旨意,記錄法令,這就進一步加強了國家機器的職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