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孫楊案看我國新證據規則的適用

2020-11-05 隋時學法



孫楊遺憾地被禁賽已經眾人皆知,其中的是非曲直,問題教訓業內專業人士已經做了非常全面深入的分析,本人對於國際法律事務並不精通,對於體育法律問題也只是略知皮毛,實際上也是站在國內法的角度去看待國際問題,所以,對於孫楊案本身沒有發言權,也就不敢多言。但2019年10月14日《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修改<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的決定》(以下簡稱新《證據規定》)將於2020年5月1日起施行。新修改的證據規則對於我國人民法院民事案件的審理將產生重要作用,如果不熟悉這些規則,就會象孫楊一樣,雖然有理,但由於自己的過失依然會導致結果的失敗,為此,應提前做好準備,對最高人民法院的新規則進行深入研究。

新《證據規定》共100條,其中保留未修改條文僅11條,修改條文41條,新增條文47條,修改幅度非常大,涉及內容非常多。本文僅就與孫楊案件相關的內容進行簡要介紹。

一、證人不出庭作證可能導致證言無效

長期以來,我們一般習慣性的做法都是向法庭提交書面證言,證人出庭作證的情況極少,對於證人的書面證言,由於法律沒有明文規定,法院一般情況下都會採信,這導致書面證言很容易被偽造,也很容易成為矛盾的焦點,針對這種情況,新《證據規定》第68條第3款規定,無正當理由未出庭的證人以書面等方式提供的證言,不得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根據。5月1日以後,如果再提交書面證言,必然得到對方律師或當事人的質疑,對於這樣的證言法院必然以不具有合法性為由實行一票否決,對於提供證據的一方來說,提供這樣的證言沒有任何意義,以後也不要提供這樣的證言,對於另一方來說,就可以針對其形式提出強烈質疑,把對於自己的不利的證據排除出證據的範圍,使對方無法利用證言證明對自己有利的事實。

二、證人出庭作證必須做充分準備

筆者在以前處理案件時,經常碰到證人和當事人的證言前後不一致的情況,經常是在作證以後發現前面說的話對自己不利,到後面再進行糾正,而且還美其名曰「糾正前面的錯誤」,一方面使法官無法判斷其證言哪一個是真哪一個是假,另一方面對方當事人和律師也無可奈何,明知對方說謊也無法證明。針對這樣的情況,新《證據規定》72條第2款規定,證人作證前不得旁聽法庭審理,作證時不得以宣讀事先準備的書面材料的方式陳述證言。這就要求證人出庭必須做充分的準備,由於證人當庭作證不再允許事先準備書面材料,照本宣科,就要求證人的陳述只能是自己的真實回憶,其表達(或者表演)要讓法官認為是真實的,其證言是可信的,如果前後矛盾,詞不達意,無法自圓其說,解釋不合常理等等都難以達到出庭作證的效果。這也要求律師要對證人做一定的庭前輔導,向證人釋明法庭規則,提前演練,以期發現問題並做好應對預案,否則,到了法庭就會出現因為準備不足而慌亂,證言漏洞百出,最終導致失敗,出庭作證的效果還不如不出庭。在孫楊案中,孫楊一方出庭作證的一共五個人,孫楊的母親、浙江省反興奮劑中心副主任韓照歧、遊泳隊副領隊陳浩、隊醫巴震加上孫楊自己作為目擊證人出席聽證會,從庭審的現場可以看到,這完全是一場專業對業餘的較量,可以說,五個證人被對方的律師只盤問了十五分鐘就輸了,孫楊的母親事後責怪自己的律師就是這個原因,他們事前完全沒有準備,應對沒有技巧,出庭沒有經驗。所以,現在離我國實行新證據規則還有兩個月的時間,我們不能等到新規則生效後再去學習,必須認真對待做好準備。

三、聘請代理人一定要慎重

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願意聘請律師打官司,聘請律師打官司確實有很多好處,因為律師是專業人士,懂得法律知識和訴訟規定,可以更有效地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其實,有的人還有不便明言的心理,就是一旦律師處理案件的結果對自己不利,可以將問題推到律師頭上,尤其是在上訴的時候,當事人可以通過更換律師向上級法院提出一審律師沒有得到自己的特別授權,其行為是無效的。這種情況以後就難以成立了,新《證據規定》規定,對於訴訟代理人的自認,不再考慮訴訟代理人是否經過特別授權,除授權委託書明確排除的事項外,訴訟代理人的自認視為當事人本人的自認,也就是說,代理人自認的事實等同於當事人的自認,當事人是不能反悔的。所以,當事人在選擇律師或者代理人時一定要慎重,否則,一旦做出對自己不利的行為是無法挽回的。孫楊案中,有一個細節是當庭更換翻譯,雖然翻譯並不是代理人,但當庭更換翻譯被認為是不尊重法庭,雖然這不直接決定案件的成敗,但卻直接產生對自己不利的後果。

總之,新《證據規定》對於證據規則做了重大修改,應該說這些修改都是結合司法審判實踐所作的改進,具有專業性、合理性和先進性,在一定程度上,打官司就是打證據,而什麼是證據,怎麼使用證據,什麼樣的證據能夠得到法官的採納,都是需要認真研究的課題,象以前那樣按照自己的認知去打官司,按照自己的任性提供證據已經不行了,以前是沒有證據無法打官司,現在即使有證據如果不會使用證據也會輸掉官司,一旦輸掉官司輕則損失財產,重則遺憾終生。為此,必須學會規則,學會運用證據規則,只有做好充分的準備才能有效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對於律師來說,只有掌握並熟練運用證據規則,才能更好地為當事人提供服務。


相關焦點

  • 新證據規則的文本解讀及延展性闡述(二)
    此溯及力的規定又包含了兩方面的內容,其一,新證據規則與舊證據規則,整體上是「新法優先適用與舊法」關係。又區分為刪、補、增、修,後面三者是新對舊調整,新覆蓋舊的,刪是對舊證據規則原有內容的刪除,5月1日起就不能再用了。
  • 關於理解和適用新民事證據規定的幾個問題
    關於理解和適用新民事證據規定的幾個問題最高人民法院黨組副書記、副院長江必新2019年12月26日,最高人民法院發布了《關於修改〈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的決定》(以下簡稱《修改決定》),《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以下簡稱《民事證據規定》)公布18年來完成了全面修改,這是我國民事審判工作中的一件大事。
  • 新證據規則的文本解讀及延展性闡述(四)
    5前已提及民訴法解釋第四章證據與新證據規則結合形成了我國證據制度的主幹,鑑於對證明責任分配,筆者他文已作十分詳細論述,本文集中於證明責任於裁判過程中之定位,依據證明責任分配之調整、證明標準之降低與提高等問題。
  • 孫楊案迎來新變化,成功翻案有多遠?
    瑞士聯邦最高法院之所以撤銷裁決,是因為孫楊案新增的舍倫伯格律師事務所(SchellenbergWittmer Ltd.)和權威律師,發現國際體育仲裁法庭負責孫楊案的三人裁決團主席、義大利前外交部長弗拉蒂尼曾在社交媒體上針對中國作出激烈的涉嫌種族歧視的言論,而國際體育仲裁法庭沒有發現這種傾向
  • 關於新《民事證據規定》理解和適用的若干問題
    由於修改後重新發布的《民事證據規定》保留的原有條文僅11條,其餘89條為修改或新增加的條文,為便於審判實踐中理解和適用新的司法解釋內容,我們對其中的重點問題進行梳理和概要性闡釋,以供參考。但由於生效裁判所確認的事實與裁判結果存在密切關係,如果在免證事實中刪除此項規定,在我國現階段尚未建立既判力規則的情況下,容易產生裁判效力的衝突,且對事實認定不一致所導致的相關聯裁判結果的不一致,不易被社會公眾所接受,故現階段仍然有保留該項規定的必要。
  • 新民事證據規定理解與適用(逐條解讀·上篇)
    而在《新民事證據規定》正式實施前,從2002年至今,當前仍在適用的《民事證據規定》已施行了將近18年之久。目前我國並沒有統一的證據法典,當前的《民事證據規定》、散落在《民事訴訟法》、《民訴法司法解釋》和其他實體法中涉及證據規則的一些條文規定,基本上構成了我國民事證據法的規則體系。
  • 新民事證據規定中證明責任制度之適用
    證明責任理論是民事訴訟的脊梁,是民事證據制度的核心問題。我國1982年民事訴訟法(試行)中首次規定了「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有責任提供證據」。1991年民事訴訟法以及經過幾次修訂後現行的民事訴訟法中均延續了同樣的規定。
  • 繼續:新證據規則的文本解讀及延展性闡述(五)
    10 2015年民訴法解釋也在當事人到庭接受詢問等方面進行具體化,到了新證據規則第63條第一款點明當事人的真實完整陳述義務,並規定了相應後果。11再結合第48條書證提出義務、第95條證明妨害規則類似規定,由此可以整體類推得出一般事案解明權,非負證明責任當事人違反此義務,應推定待證事實成立。筆者的態度是:非負證明責任當事人沒有一般事案解明義務。
  • 新民事證據規定理解與適用(逐條解讀·下篇)
    人民法院指定舉證期限的,適用第一審普通程序審理的案件不得少於十五日,當事人提供新的證據的第二審案件不得少於十日。適用簡易程序審理的案件不得超過十五日,小額訴訟案件的舉證期限一般不得超過七日。英美法系中的最佳證據規則,一般是針對書證而言,此規則經過延伸運用後,就逐漸適用於物證、視聽資料等形式的證據,這也是從認定證據真實性角度出發的內在要求而已。當然,如果能有其他證據證明複印件、複製品與原件或者原物一致的,就可以不提交原件或原物,比如經過公證過的合同,合同原件遺失的,提交公證書也是一樣的。
  • 最高院法官解讀 | 理解和適用新民事證據司法解釋的幾個重點問題
    理解和適用新民事證據司法解釋的幾個重點問題鄭學林 宋春雨作者單位:最高人民法院2001 年公布的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以下簡稱 2001 年《民事證據規定》)是我國第一個關於訴訟證據的司法文件
  • 理解和適用新民事證據司法解釋的幾個重點問題(附《民事證據規定...
    具體如下:第一,2001 年《民事證據規定》中的條文未體現在《民訴法解釋》之中,也未保留在 2019 年《民事證據規定》中的,由於原有司法解釋已經被修改後的新的司法解釋取代,故這些條文不再適用。再如,2001年《民事證據規定》關於新的證據的規定,《民訴法解釋》中沒有體現,2019年《民事證據規定》中也未保留,亦屬不再適用的情形。由於 2001 年《民事證據規定》對於逾期提供證據後果的規定以證據失權為原則,只有符合新的證據條件的,才不發生證據失權的後果,因此,對於新的證據的內涵、外延作出明確規定,十分必要。
  • 中國政法大學李本森教授:認罪認罰從寬制度中的證據規則:檢討與重構
    關鍵詞:認罪認罰從寬制度;證據規則;證明標準 2018年10月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了新修改的《刑事訴訟法》對認罪認罰從寬制度進行了確認。認罪認罰從寬案件涉及面廣,對其涉及的特殊性的證據規則如果不進行科學合理的規範,必然會在認罪認罰案件的證明標準和審查證據等規則的適用上產生混亂。
  • 新證據!「禁賽8年」被撤銷了!孫楊案將重審!
    在CAS裁決中,WADA顯然佔了上風,能夠證明國際泳聯(FINA)最初裁決的許多方面在《世界反興奮劑規則》和相關檢測標準下均不正確,在案件回到CAS由其他主席主持的仲裁小組時,WADA將繼續陳述其立場。目前,WADA尚未收到法庭完整的裁決,因此無法進一步發表評論。
  • 澳大利亞證據法對證據規則的變革 - 人民法院報
    證據規則,指證據運用的一系列準則,實際上是對證據運用和訴訟證明的限制,其核心在於以法定證據規則限制證據的可採性。澳大利亞《1995年證據法》包括提出證據的規則、有關證據可採性的規則、有關證明的規則。由於證據規則的龐大性和複雜性,該法將強制性與任意性相結合,賦予當事人可依法放棄採用有關證據規則。
  • 《檢察日報》:孫楊無視規則將會承擔相應後果!
    在孫楊案持續發酵,其真相越來越撲朔迷離時,陸續發生的三件事似乎已經對孫楊案進行了定性:1.國際仲裁法庭先後公開了庭審錄像以及判決全文。2.孫楊刪除微博上的「證據」。3.《檢察日報》評論孫楊案:無視規則將會承擔相應後果。
  • 排球發球規則值得證據規則借鑑嗎?
    一幫陽光美少女出賽,某些隊員顏值甚至超過演藝界明星,本以賞心悅目,加之美女們敢打敢拼,賽場緊張而精彩。律師的本職是研究規則,在眼花繚亂之後,也不忘本職,研究了排球發球規則與比賽精彩的關係,比較了排球發球規則和民事證據規則。
  • 75號咖啡|《刑訴規則》的理解與適用(一):補充偵查工作有哪些「新...
    學好用好《刑訴規則》,對於進一步規範司法辦案行為,提高辦案質效,全面落實司法責任制改革,推進檢察機關法律監督體系和法律監督能力現代化建設具有重要意義。為了深化對《刑訴規則》的理解,強化適用,「75號咖啡」圍繞「《刑訴規則》的理解與適用」推出系列法律沙龍活動,針對主要修訂內容和司法辦案中的重點難點問題,每期設置一個主題進行探討。
  • 最高法:理解和適用《新民訴證據司法解釋》的8個法律要點
    具體如下:第一,2001 年《民事證據規定》中的條文未體現在《民訴法解釋》之中,也未保留在 2019 年《民事證據規定》中的,由於原有司法解釋已經被修改後的新的司法解釋取代,故這些條文不再適用。再如,2001年《民事證據規定》關於新的證據的規定,《民訴法解釋》中沒有體現,2019年《民事證據規定》中也未保留,亦屬不再適用的情形。由於 2001 年《民事證據規定》對於逾期提供證據後果的規定以證據失權為原則,只有符合新的證據條件的,才不發生證據失權的後果,因此,對於新的證據的內涵、外延作出明確規定,十分必要。
  • 從孫楊案看「興奮劑」為何「入刑」
    孫楊案等案件使得人們對興奮劑問題的討論逐步深入,涉興奮劑問題逐漸得到社會公眾的關注。人們所關注的焦點大多集中在運動員誤服、誤用興奮劑的救濟機制,關注運動員使用興奮劑層面,卻忽視了滋生興奮劑濫用、引發興奮劑誤服誤用背後的行為。
  • 最高院大法官權威解讀新民事證據規定
    2019年12月26日,最高人民法院發布了《關於修改〈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的決定》(以下簡稱《修改決定》),《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以下簡稱《民事證據規定》)公布18年來完成了全面修改,這是我國民事審判工作中的一件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