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者900萬買理財產品,19天暴虧200多萬 法院判決:銀行賠

2020-12-23 紅星新聞

近日,中國裁判文書網發布了一份財產損害賠償的判決書,投資者因購買理財產品暴虧,最終法院判決銀行方賠償200多萬元。買理財虧了銀行還要賠損失?來看看是怎麼回事。

低風險投資者

被推薦購買900萬股票型基金

自2014年起,孫某開始在某股份制銀行購買金融理財產品,根據其風險評估結果顯示,孫某屬於平衡型的投資者。此後,孫某便一直通過理財經理購買年化收益率較低,但同時風險評級也低的理財產品。

期間,並沒有大問題發生。直到2015年6月10日,理財經理向其推薦三種理財產品並建議其立即購買後,孫某的投資之路急轉直下。

孫某這一次理財投入的金額高達900萬,三種產品分別為「民生穩健成長」、「鵬華醫療保健股票」和「添富外延增長」,各佔300萬。

如此大額的理財產品,銀行除了未以書面形式告知孫某本次購買的產品內容、風險提示以及購買和贖回方式等事項,也沒有對其做書面的風險承受度評估。而關於這三種產品,均為股票型基金,內部風險評級均為高風險。

剛買入就遇牛市頂部

19天虧掉265萬

2015年6月16日,經了解,孫某認為上述三種理財產品不符合其投資目的和投資方向,隨後到銀行要求理財經理為其贖回上述三種理財產品,當日基金帳面資金為8528863元,已虧損超47萬,但卻遭到了銀行理財經理的勸阻。

2015年6月29日,孫某再次到銀行,要求銀行為其贖回全部的理財產品,當日孫某的基金帳面資金為6942312元,最終贖回後的回款金額為6342370.91元,這也意味著孫某共損失超265萬。巨額損失下,孫某向法院起訴了該銀行。

紅星資本局注意到,2015年6月正是A股衝頂後暴跌的時候。2015年6月5日,上證指數突破了5000點,並於2015年6月12日創下5178.19的高點。隨後,股市急轉直下,到2015年6月29日,大盤已跌到4053.03點。

根據該股份制銀行提交的天天基金網的網站截屏,孫某購買的三支股票基金,曾一度漲至928萬元。也就是說,在此期間,孫某某的三種理財產品實現過盈利的,如果早點脫身,可能不會虧得那麼慘。

對此,銀行方認為:銀行工作人員只是告知此時辦理會有虧損產生,但最終是否辦理贖回的操作權限在孫某手中。孫某可以自行贖回案涉基金,到該銀行處辦理贖回並不是唯一途徑。銀行認為「不應承擔本案孫某某損失的主要責任」。

未告知風險還阻攔贖回

銀行賠償損失200多萬

經一審、二審,案件來到了再審,法院認為,銀行系案涉「民生穩健成長」、「鵬華醫療保健股票」、「添富外延增長」三種理財產品的代銷機構,孫某某通過銀行購買上述三種理財產品,雙方構成金融服務法律關係

在金融服務法律關係中,投資者相對於銀行而言,自身的金融知識和能力有限,對理財產品的信息掌握能力有限,往往不能真正理解理財產品的風險,主要依賴於金融機構的推介和說明。根據規定,金融機構在銷售理財產品時,應當向投資者充分披露信息和揭示風險,對投資者的風險承受能力進行評估,只能向投資者銷售風險等級等於或低於其風險承受能力等級的理財產品。

法院認為,銀行的理財經理在向孫某某推介三種理財產品時,並未重新對其做書面風險承受度評估,也未告知其產品的風險等級。而孫某某發現後要求贖回時,銀行理財經理也未能實時告知風險,繼續勸解其不贖回,繼續持有,導致孫某某遭受更大損失。銀行對孫某某的虧損存在重大過錯,對孫某某本金損失應承擔主要責任。

為此,法院判決:銀行賠償孫某某本金損失2126103.27元及利息。

紅星新聞記者 李偉銘 李晨

編輯 鄧凌瑤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

相關焦點

  • 平安銀行理財經理勸客戶別贖回基金致巨虧 一審判銀行賠14萬
    銀行理財經理勸客戶「別贖回」基金,巨虧後,損失80%被判銀行賠!  2015年6月,大連的一位投資者,在銀行的推薦下購買了900萬元公募基金產品。幾天後她想贖回時,被銀行理財經理勸說繼續持有,結果之後趕上股市暴跌,不到20天時間裡暴虧30%。  之後,該投資者怒告銀行,要求賠償全部損失。銀行究竟要不要承擔責任?
  • 股災來臨900萬元基金急虧266萬 理財經理勸他別贖回 法院改判銀行...
    蕭峰2015年「股災」發生前夕,大連一位投資者在銀行理財經理的推薦下購買了900萬元股票型基金。不久後股市開啟大跌,這位投資者想要贖回基金,理財經理卻勸說其不要贖回。最終,在不到20天裡,900萬元只剩下630餘萬,虧損將近30%。 之後,這位投資者將銀行告上了法庭,要求銀行承擔全部損失。
  • 銀行理財經理勸客戶「別贖回」基金 巨虧後 損失80%...
    來源:中國基金報2015年6月,大連的一位投資者,在銀行的推薦下購買了900萬元公募基金產品。幾天後她想贖回時,被銀行理財經理勸說繼續持有,結果之後趕上股市暴跌,不到20天時間裡暴虧30%。之後,該投資者怒告銀行,要求賠償全部損失。銀行究竟要不要承擔責任?
  • 基民股災前夕買入基金:平安銀行理財經理勸他別贖回 19天虧266萬
    股災前夕買入基金,理財經理勸他「別贖回」,19天虧掉266萬!銀行被判承擔80%責任2015年「股災」發生前夕,大連一位投資者在銀行理財經理的推薦下購買了900萬元股票型基金。不久後股市開啟大跌,這位投資者想要贖回基金,理財經理卻勸說其不要贖回。最終,在不到20天裡,900萬元只剩下630餘萬,虧損將近30%。
  • 理財經理勸說投資者繼續持有基金致虧200餘萬,平安銀行大連分行...
    近年來,銀行的基金代銷業務迅速發展,越來越多的投資者會選擇在銀行購買基金產品。如果投資者在銀行購買代銷的基金產品發生虧損,銀行有沒有責任?近日,裁判文書公開了一個案例。2015年6月,在平安銀行大連分行理財經理的推薦下,孫某麗購買了包括「民生穩健成長」、「鵬華醫療保健股票」、「添富外延增長」三款理財產品,金額共900萬元。
  • ...理財經理勸他「別贖回」,19天虧掉266萬!銀行被判承擔80%責任
    來源:券商中國作者:謝忠翔 2015年「股災」發生前夕,大連一位投資者在銀行理財經理的推薦下購買了900萬元股票型基金。不久後股市開啟大跌,這位投資者想要贖回基金,理財經理卻勸說其不要贖回。最終,在不到20天裡,900萬元只剩下630餘萬,虧損將近30%。
  • 理財經理勸他別贖回19天虧掉266萬!銀行承擔80%責任
    2015年「股災」發生前夕,大連一位投資者在銀行理財經理的推薦下購買了900萬元股票型基金。不久後股市開啟大跌,這位投資者想要贖回基金,理財經理卻勸說其不要贖回。最終,在不到20天裡,900萬元只剩下630餘萬,虧損將近30%。 之後,這位投資者將銀行告上了法庭,要求銀行承擔全部損失。
  • 在銀行買900萬基金後,20天巨虧266萬!期間被勸「繼續持有...
    中國裁判文書網近日公布的一則財產損害賠償糾紛案披露,2015年6月,大連的一位投資者,在銀行的推薦下購買了900萬元公募基金產品。幾天後她想贖回時,被銀行理財經理勸說「繼續持有」,結果之後趕上股市暴跌,不到20天時間裡暴虧近30%。隨後,該投資者一紙訴狀將銀行告上法庭,要求銀行賠償全部損失。而這場官司在先後經歷三次審理後,最近終於有了最終結果。
  • 某銀行一理財經理詐騙5000萬 銀行該為「飛單」擔責?
    中新經緯客戶端7月15日電 (魏薇)近日,裁判文書網的一則民事判決書,將銀行理財的「飛單」問題再次推入公眾視野。幾年前,某銀行的理財客戶經理麥某偽造理財產品,詐騙了16名投資人超過5000萬元。在案發後,嫌疑人麥某被捉獲,並被判決有期徒刑15年。但是麥某已將錢用於炒股或者揮霍,法院只追回部分損失。
  • 201萬買的銀行「理財型」存款竟是私募基金?投資者狀告國泰君安
    來源:中國基金報201萬買的銀行「理財型」存款,竟是私募基金?投資者狀告這家頭部券商,法院這麼判了…又現離奇理財糾紛。投資者宋某晶稱,自己在2017年花201萬購買了銀行工作人員推薦的「保本高息」銀行「理財型」存款產品,而到期後無法兌付,才發現原來買到的是私募基金產品,而且私募基金合同上的籤字捺印均非自己所為。最終,宋某晶將推薦人楊某蘭和該私募基金產品的託管人國泰君安證券告上法院。
  • 在銀行辦公室賣假理財,這位客戶經理詐騙5000多萬
    假理財、假章齊上陣,利用監管漏洞詐騙據一審法院認定事實,被告人麥某於2011年任職光大銀行東風支行理財客戶經理,2013年開始,麥某為謀取個人利益利用其身份便利,偽造《道富資產-光大銀行-中融融金1號專項資產管理計劃資產管理合同》等理財產品合同書,虛構為光大銀行代售的理財產品,騙得多位被害人籤訂虛假投資理財產品合同
  • 銀行理財產品浮虧後還能買嗎?四招乾貨告訴你銀行理財如何購買?
    第二招,購買理財產品時要在銀行的櫃檯或者網銀購買正規的銀行自營的理財產品,千萬不要在不規範的場所購買、不要讓人代買 在銀行購買理財產品分為兩種:一種是銀行自己發行的理財產品,也就是人們常說的銀行自營的理財產品;另一種是銀行代理銷售的理財產品,也就是銀行代銷的理財產品。
  • 炒金賺2100萬被銀行划走 判決結果引法學界存疑
    ●10天內,交易金額數億元,銀行以其「不當得利」為由反訴獲勝  ●此案被稱為「中國黃金第一案」,判決結果引法學界存疑  利用銀行提供的黃金買賣交易系統,宋榮貴通過電話委託方式,短短10天內買賣黃金超過2100千克,總金額達3.2億元,獲利2100多萬元,但很快被開戶銀行以「不當得利」為由將錢划走,宋榮貴將銀行告上法庭
  • 給儲戶推薦基金導致虧損200多萬 平安銀行最終被判賠償80%損失
    最近,中國裁判文書網就公布了一則案例,由於沒有向投資者充分披露購買基金的風險,平安銀行大連分行被判賠償投資者虧損本金的80%。遭遇2015年罕見股災不到20天虧損近266萬孫某麗現年67歲,自2014年起,一直在平安銀行大連分行購買金融理財產品。
  • 光大銀行員工「飛單」騙光投資者「棺材本」
    來源:中新經緯近日,裁判文書網的一則民事判決書,將銀行理財的「飛單」問題再次推入公眾視野。幾年前,光大銀行的理財客戶經理麥某偽造理財產品,詐騙了16名投資人超過5000萬元。在案發後,嫌疑人麥某被捉獲,並被判決有期徒刑15年。但是麥某已將錢用於炒股或者揮霍,法院只追回部分損失。
  • 女子銀行存錢5萬多,10年後變成900多萬?銀行:隨便花
    隨著網絡科技不斷的發展,在如今這個網絡時代,許多人都會通過一些理財app把自己的閒錢存放在一些相對較好的理財產品裡,這樣可以從中獲得可觀利息。 雖然把錢存進銀行裡沒有一些理財app裡面的產品利息高,但銀行給的利息也算得上是一筆額外的收入。
  • 市民在銀行購買理財產品捲入非法集資,銀行被判擔責九成上訴
    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從原告方獲悉,近日,長沙市雨花區法院對這三起案件作出一審民事判決,判令相關銀行在該起理財產品糾紛案中擔責九成,賠償投資者90%的本金損失。一審宣判後,原被告雙方均提出上訴。
  • 法院再審峰迴路轉,平安銀行被判賠償基民虧損
    此前,上述案件的當事人孫巖麗於2015年6月10日在平安銀行大連分行理財經理錯誤引導下投入900萬元購買了3隻基金,分別為「民生穩健成長」、「鵬華醫療保健股票」和「添富外延增長」。等到6月29日孫巖麗提交贖回後的回款金額僅為634.24萬元,虧損265.76萬元。結果,這位當事人持有不到20天,便暴虧近三成。
  • 「明星行長」詐騙147名客戶共27億,民生銀行 「假理財」案終審判決!
    12月10日,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公布終審刑事判決書,對民生銀行北京分行航天橋支行原行長張穎犯合同詐騙罪,判處無期徒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並處沒收個人全部財產;責令張穎退賠違法所得;改判民生銀行北京分行航天橋支行原副行長肖野犯吸收客戶資金不入帳罪,判處有期徒刑九年,並處罰金9萬元。此判決為終審判決。
  • 「明星行長」詐騙147名客戶共27億 民生銀行 「假理財」案終審判決!
    12月10日,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公布終審刑事判決書,對民生銀行北京分行航天橋支行原行長張穎犯合同詐騙罪,判處無期徒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並處沒收個人全部財產;責令張穎退賠違法所得;改判民生銀行北京分行航天橋支行原副行長肖野犯吸收客戶資金不入帳罪,判處有期徒刑九年,並處罰金9萬元。此判決為終審判決。   銀行客戶經理銷售的蓋著章的理財產品居然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