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奪冠》燃哭,中國女排值得!

2020-12-14 河馬嘚吧嘚

當下最熱門的電影,非《奪冠》莫屬。

在聊它之前,河馬哥想先聊聊這部電影經歷了什麼。

刪減。

因為體育圈錯綜複雜的關係和電影對現實的改編,某人物原型曾直接要求「請刪掉我的所有鏡頭」。

然後我們就看到了,預告片中的許多鏡頭都在正片中消失了。

改名。

原名《中國女排》,相當大氣。

改名後的《奪冠》雖然也點題,但不像原名那樣獨一無二,不可替代。

延期。

受疫情影響,從大年初一改檔到了現在。

遲到了八個月後,終於等到了它。

因為刪減風波,河馬哥的期待值其實並不高。

但真正看了這部電影之後,河馬哥想說一句:

《奪冠》好看!

對中國人來說,「中國女排」是一個象徵。

女排五連冠,是一代人最驕傲的記憶。

想要把「中國女排」搬上螢屏,陳可辛的野心實在不小。

女排40年,任何一個時期都是不容忽視的存在,於是,陳可辛選取了三個時間節點來記錄。

我們常說,女排精神。

但是,女排精神究竟是什麼?

頑強戰鬥,勇敢拼搏。

從上世紀80年代到21世紀的現在,中國女排40年,每一步都身體力行的踐行著什麼是頑強戰鬥,勇敢拼搏。

1981年,女排世界盃。

這個時候的中國,百廢待興,中國人急需要一件事情在國際上證明自己。

年輕的陳忠和(彭昱暢飾)被調到福建漳州,國家女排的隊伍。

打開簡陋的體育場大門,撲面而來的是女排姑娘們熱火朝天的訓練畫面。

角落裡,年輕的郎平(白浪飾)正在負重訓練。

訓練很苦。

在別國拿著高科技研究運動員的時候,我們沒有這樣的技術。

如何追趕差距?

老教練(吳剛飾)下令把攔網再上升15釐米,以人力對抗科技。

姑娘們是在拿命拼搏。

每個人都憋著一口氣,為國爭光。

在那個特殊的時代,他們被寄予了太多的期待。

那一年,中國女排拿下來世界盃冠軍,開啟了五連冠的歷史。

2008年,北京奧運會。

這場比賽,相信所有人都還有記憶。

這是場特殊的比賽,中國女排在主場對陣美國女排,而美國女排的教練正是中國女排的前隊員郎平。

此時的中國女排已經是國家榮譽的象徵,而中美對陣也從來不僅僅是體育賽事那麼簡單。

這場比賽,中國女排輸了。

郎平帶領美國女排贏了,在賽後被場上觀眾指著鼻子罵。

她贏了,但她也哭了。

中國女排在2008年後陷入低谷,幾近沉寂。

2016年里約奧運會。

在此之前的2013年,郎平重新掛帥中國女排。

所有人都把她的到來視為女排的希望,但在2016年之前,女排仍舊頻頻失利。

裡約奧運會對郎平,對女排都至關重要。

成敗在此一舉。

1/4決賽中,中國女排對戰巴西,幾乎沒人看好中國女排。

一方面,巴西女排太強了,而這時的中國女排早已經不是五連冠時期的女排了。

另一方面,巴西主場作戰,現場聲浪滔天,而頻頻失利的中國女排,氣勢上弱了一截兒。

出乎所有人意料,中國女排贏了。

打敗巴西,拿到決賽的最後一張入場券。

然後越戰越勇,時隔12周年再次斬獲奧運獎盃。

中國女排重獲新生,再次揚名全世界。

默默無聞時一鳴驚人。

跌落低谷時重獲新生。

對待科技、對待偏見、對待逆境,頑強戰鬥,勇敢拼搏。

縱使平常不看排球,但在大熒幕上看著比賽現場,比分一點點拉近,最後時刻的絕地反擊。

熱血燃燒,用盡全身力氣去拼搏。

誰能不為之所動呢?

這樣一個題材,其實很容易拍的太正,太嚴肅,太說教。

但看完這部電影之後,整部電影都充斥著「情」:

女排隊員對排球的感情。

女排隊友們之間的感情。

女排之於國家,國民之於女排的感情。

兩個重要角色,郎平和陳忠和。

在父母那一輩,郎平是毋庸置疑的大明星,「鐵榔頭」的外號無人不知。

相比之下,陳忠和是更為內斂的英雄。

郎平鋒芒畢露,陳忠和則是隱在幕後,更接地氣。

80年代,兩個人相識於微時;

2008年,對峙於賽場;

2013年之後,臺前幕後,攜手完成心願。

他們是電影裡的主角,但放在整個女排故事裡,他們更像是提供了一個視角,去經歷,去見證,去敘說。

鞏俐飾演的郎平,沒得說。

從氣質到神態,幾乎是對郎平複製粘貼式演繹。

黃渤飾演的陳忠和,外表不像,但勝在接地氣的那股神韻。

比較讓我驚豔的是彭昱暢,他飾演青春時期的陳忠和,從懵懂接觸女排到下定決心和女排共成長,演的挺不錯。

許多人看過電影,應該都會驚訝,怎麼青春時期的郎平和現實生活中的郎平那麼像啊。

事實上,因為青春時期郎平的飾演者白浪就是郎平的女兒啊。

女兒出演年輕時候的媽媽,外形上自然相像。

讓人沒想到的是,演技也不錯,那種陽光倔強的勁兒被體現的淋漓盡致。

除此之外,我們還能在劇中看到她們:

朱婷、惠若琪、張常寧、袁心玥、徐雲麗、丁霞、林莉、劉曉彤、顏妮、龔翔宇……

當看到她們出現在大熒幕上,當她們的名字在片中被一一叫起時,河馬哥當即就熱血沸騰。

電影和現實的界限好像被模糊了,特別讓人感慨。

不過,細心的觀眾應該也已經發現,片中的好多角色沒有名字。

80年代指導女排的老教練,看到最後也不知道他叫什麼。

80年代的女排運動員都沒有出現名字,即便是有著不少戲份的劉敏濤。

出於種種原因,他們的名字被儘可能的淡化。

即便是陳忠和,名字也幾乎沒有被正面提及過,這還挺讓人遺憾的。

中國女排40年。

是奪冠之路。

是國人情感。

也是中國社會變遷的40年。

讓河馬哥欣喜的是,陳可辛沒有將故事停留在熱血燃燒的層面,還尖銳的映射了社會變遷的40年。

80年代,女排獲勝。

不管農村還是城市,所有人都跑到大街上慶祝。

那個年代,人民集體榮譽感特別強。

「女排贏了」感召了整整一代人。

但是到了21世紀的現在,沒有人會再因為一場賽事的勝利而歡呼雀躍,體育明星所帶來的精神力量也逐漸減退。

這不禁讓人思考:

人們還需要女排嗎?

80年代的老女排隊員們,渾身是傷,憋著一口氣為國爭光。

一場賽事的勝利對國人來說意味著太多。

被問到舉國上下為什麼會把輸贏看得那麼重要的時候,郎平有句話說得好:

「因為那個時候,我們國家的內心還不夠強大,我們不自信,太需要一個勝利了。」

正因此,中國女排成了一代人的國民記憶。

同樣因為如此,日新月異的中國已經早已經不再需要靠一場體育賽事的輸贏來證明自己。

18歲進國家隊訓練,現如今的郎平,脖子以下全是傷。

幾乎每一位國家運動員,身上都帶著傷。

榮譽背後是日復一日的訓練和難以承受的傷痛。

而當付出和現實生活中的所得難以成正比的時候,問題就出現了:

現在的女排,還用得著拼了命去奪冠嗎?

2013年,郎平掛帥出徵。

外界給她寄予了多少厚望,她所承受的壓力就有多少。

片中,她坐在會議中心,面對著專家領導們的質疑:

咱們從沒招過這麼多運動員?咱們請老外進體育隊?這得花多少經費?

陳可辛還是狠辣,將陳舊的體制和急需變革的體育模式的衝突展現的淋漓盡致。

郎平一意孤行。

擔任總教練的她和80年代的訓練模式有著明顯不同。

她一遍遍去問隊員們,「愛不愛排球?」「因為什麼打球?」

她鼓勵姑娘們享受生活,去談戀愛。

這都是80年代完全不可能發生的事情。

片中,郎平問過朱婷三次,為了什麼打球。

這位農村出身,想要讓家人過上好日子的姑娘,每次回答都不同。

第一次,她回答:為我爸媽!

第二次,她回答:為了成為你!

最後一次,郎平告訴她:你不需要成為誰,你只需要成為你自己!

三次回答,自我一點點覺醒。

曾經的國人,集體大於個人。

現在的中國,更注重個人發展。

不需要為了誰爭口氣,單單喜歡這項運動,單單為了自己而去奪冠,這才是體育的意義。

看她們經歷傷痛、挫敗,不被看好也要拼到最後一刻時候,河馬哥由衷覺得感動。

可能每個人心裡都需要有這麼一團火,讓你為熱愛的事物去燃燒一次。

何時何地,女排精神都讓人敬佩,都值得學習。

享受體育,自我發展。

郎平對她們的期望是,不僅僅是優秀的運動員,更是優秀的人。

從技術落後到科技進步,從靠體育爭口氣到開始享受體育本身,這是中國社會變遷的40年。

至於國家榮譽感,難道真的隨著時代而減少了嗎?

河馬哥覺得,沒有。

影片中,女排頑強拼搏,絕地反擊奪得冠軍後,河馬哥聽到了身邊不少女生的啜泣聲。

當五星紅旗升起,國歌響起的時候,河馬哥甚至聽到有人小聲的跟著唱起了國歌。

這種感受,特別棒。

這是一部適合帶著父母,帶著小孩一起走進電影院的電影。

帶父輩重溫年輕時的女排記憶,帶小孩感受最為熱血的精神教育。

雖然有種種遺憾,但《奪冠》仍不失為一部好電影。

相關焦點

  • 中國女排《奪冠》,燃!
    9月25日,由陳可辛執導,鞏俐、黃渤、吳剛、彭昱暢、白浪、中國女子排球隊領銜主演,原名《中國女排》的電影《奪冠》正式上映了,女排負。郎平和那一代中國女排在那一刻所經歷過的掙扎,令人心疼。,還原經典比賽與其說用「真人」復刻真實,不如說《奪冠》憑藉真誠的創作態度,和對中國女排真摯的愛,讓我們一次次收穫感動和振奮,收穫光榮與驕傲。
  • 燃爆哭!百歲山請你免費看中國女排《奪冠》
    important}電影《奪冠》,定檔9月25日超燃上映,重溫女排精神,再現女排記憶!電影由陳可辛執導,張冀編劇,鞏俐、黃渤吳剛、彭昱暢、白浪主演,更有眾多中國女子排球隊隊員加盟,高還原度的真實場景再現,講述幾代中國女子排球隊的傳奇成長經歷。
  • 秋天的第一場電影,被《奪冠》燃哭,中國女排,牛
    從春節等到金秋,原定於2020大年初一上映的《奪冠》遲到了八個月,本來買好初一的票陪爸爸一起去看的,疫情吹散了一切,好在經過眾志成城萬眾一心的疫情防控,生活也漸漸回到了正軌,小編秋天的第一部電影,獻給了《奪冠》(原中國女排)。
  • 《奪冠》最燃的並不是奪冠本身,而是傳承的女排精神
    前者獻給演員和女排姑娘,後者送給導演陳可辛以及他主導的略顯冗長的故事。口碑上冰與火的碰撞,延續著電影超燃的氛圍。從《中國女排》到《奪冠》,就像影片更名的操作一樣,有人發出疑問:這個時代,我們到底還需要「女排精神」嗎?
  • 《奪冠》燃哭!鞏俐黃渤很好,但女排姑娘們更讓人感動
    由陳可辛執導的體育影片《奪冠》,在網友的期待中終於上映。影片以郎平為主線人物,講述了自1980年自2016年間中國女排的發展歷史,時間跨度長達30多年。我們只知道「老女排」的姑娘們曾經在球場上不斷力克強敵,贏得了「五連冠」的輝煌戰績,卻不知道她們在背後到底為此付出了多少的汗水。而《奪冠》,便是將我們不曾看到過的背後細節,呈現給了我們。
  • 《奪冠》!歷史上中國女排的超燃瞬間
    近日,備受期待的影片《奪冠》(原名《中國女排》)在全國公映 《奪冠》是中國第一部以中國女排為題材,體現冠軍背後的真實人物和日常生活的影片,講述幾代中國女排的奮鬥歷程今天,讓我們通過一組《人民畫報》珍貴的老照片,再次回顧中國女排的一個個超燃瞬間
  • 超燃!從《奪冠》海報中,感受中國女排的熱血與拼搏
    由陳可辛執導,鞏俐、黃渤、吳剛主演的電影《奪冠》,終於在9月25日迎來了首映。,而影片製作方在這期間製作的電影海報也燃炸了。海報分上下兩部分,上半部分是中國女排首奪世界冠軍時的照片,女排成員站成一排,手捧獎盃,笑容燦爛,正在鼓掌歡呼。
  • 中國女排很燃,但和《奪冠》無關
    我推薦大家去看《奪冠》,但不是因為電影本身!昨晚六點,《奪冠》在全國上映,短短6個小時的放映時間,它就斬獲了 5800萬的票房。從春節到國慶,多次改檔,片名也從《中國女排》改成了《奪冠》,我們確實等得太久了。
  • 電影《中國女排》改名《奪冠》朱婷哭戲讓網友淚目
    圖片來源:電影《中國女排》官方微博中新網1月18日電 17日深夜,電影《中國女排》官方微博發布消息稱,電影《中國女排》更名為《奪冠》,並於18日零時啟動預售。《奪冠》(原《中國女排》)由陳可辛執導,鞏俐、黃渤、吳剛、彭昱暢、白浪及中國女排國家隊領銜主演。該片講述了幾代中國女排的奮鬥歷程以及她們頑強拼搏、為國爭光的感人故事,將於1月25日(農曆大年初一)上映。
  • 《奪冠》燃哭,女排精神並未離我們遠去,經典之作配得上榜首
    儘管中國女排的隊員每年會出現變化,但絲毫沒有影響她們在世界體育競技賽場上的精彩發揮,以及為國爭光的模範先鋒作用,或許你並不知道中國女排每個隊員的名字,也不認識她們,但是女排精神一直影響著我們。根據「中國女排」為故事藍本的電影《奪冠》最近在影院上映,該片由著名導演陳可辛執導,鞏俐、黃渤、吳剛等眾多實力派演員參與
  • 電影《奪冠》正式上映 網友:女排精神也是一種民族氣節
    9月25日,電影《奪冠》正式上映。影片以中國女排最具代表性的人物郎平為主線,還原了中國女排三個不同的階段。電影圍繞著兩代女排隊員和3場經典比賽來講故事,展現了從1981年第三屆世界盃,中國女排拿到中國三大球的第一個世界冠軍,到2016年里約奧運會,中國女排以3比2淘汰巴西隊,再到2019年拿下第十個世界冠軍的歷史。詮釋了幾代中國女排人不屈不撓、不斷拼搏的精神傳承。
  • 永遠的女排精神——《中國年鑑》四十年全景記錄中國女排「奪冠...
    2020年9月25日,《奪冠》全國公映,兩天票房過億,燃哭無數觀眾。《奪冠》講述了幾代中國女排的奮鬥歷程以及她們歷經浮沉不屈不撓、頑強拼搏為國爭光的感人故事,展現出時代變化中「祖國至上、團結協作、頑強拼搏、永不言敗」的女排精神。
  • 《奪冠》太燃了,女排10冠背後的精神傳承,值得初創公司學習
    《奪冠》看哭了很多人!25日上映的《奪冠》電影圍繞著兩代女排隊員和3場經典比賽來講故事,展現了從1981年第三屆世界盃,中國女排拿第一個世界冠軍,到2016年里約奧運會,中國女排以3比2淘汰巴西隊,在2019年世界盃,中國女排用11場全勝的戰績摘得桂冠。
  • 奪冠燃哭全場,這不僅僅是女排精神,更是中國精神
    這是一部單休也值得去看的電影  經歷過改名、撤檔、提檔等重重考驗,《奪冠》終於在9月27日上映了。確實現在不會了,現在很多人對冠軍都不是很看重,因為以前我們需要靠冠軍,讓世界重新認識中國,而現在中國已經不是那麼在乎這個冠軍了。  在1981年的女排世界決賽場上,中國對戰日本時,記得主教練對女排姑娘們說了一句,「這場球拿不下來,你們會後悔一輩子。」
  • 永遠的女排精神——《中國年鑑》四十年全景記錄中國女排「奪冠」歷史
    2020年9月25日,《奪冠》全國公映,兩天票房過億,燃哭無數觀眾。1982年第九屆世錦賽,中國女排再度奪冠。三連冠後,中國女排又在1985年第四屆世界盃、1986年第10屆世錦賽上,連續兩次奪冠。2003年第九屆世界盃,臥薪嘗膽之後的中國女排大勝日本女排,收穫了闊別17年的世界冠軍;2004年雅典奧運會,中國女排驚天大逆轉,奇蹟般奪冠。
  • 國民燃片《奪冠》上線歡喜首映APP全網獨播,見證中國女排傳奇經歷
    (原標題:國民燃片《奪冠》上線歡喜首映APP全網獨播,見證中國女排傳奇經歷)
  • 特輯 | 永不言敗 中國女排《奪冠》
    舉國歡慶的金秋/初春10月,各種花式歡樂的你們,也值得被《奪冠》承包所有的淚點。對於《奪冠》我們不劇透也不寫影評,只聊聊藏在它背後,你未見的意味情深。一種精神,兩次傳承,三代傳奇,以及一種即便稀鬆平常的場景也能止不住淚流的燃。
  • 《奪冠》上映燃翻!春節欠的電影票一家三代國慶去還,全家淚崩
    這是1981年女排世界盃上的真實情況,也是電影《奪冠》裡呈現出的熱血鏡頭。但無論你想起的是哪一個,應該都會有這種感覺——「太燃了」!看完電影《奪冠》,大家都有一種共同的感觸,那就是「會被燃哭」。,孩子哭到打溼了衣袖,這是我們全家昨晚觀影的真實體驗,也是《奪冠》用一幕幕燃爆場景釋放的「催淚彈」。
  • 《奪冠》中的老女排演員都是排球運動員 讓觀眾邊哭邊笑《奪冠》的...
    在電影中,她們再現了老一代女排在1981年女排世界盃中的精彩表現,以及對陣日本那場激動人心的歷史大戰。讓觀眾邊哭邊笑《奪冠》的魅力在哪裡電影《奪冠》在經歷改名、撤檔又提檔後,終於在昨天上映了。在2020年這個連奧運會都推遲了的特殊年份,《奪冠》作為一部國產體育電影,重燃了觀眾們久違的奧運激情。
  • 鞏俐主演《奪冠》又燃又帶淚,郎平和中國女排,豈止是奪冠?
    這是第三屆世界盃女子排球決賽,中國女排對戰東道主日本女排。在此之前作為三大球之一的排球,中國隊還從未在世界舞臺奪得冠軍。中國女排在1981年世界盃擊敗「東方魔女」,驚豔了整個世界,中國隊第一次站在世界之巔。後來中國女排迎來歷史榮光,在全國人民熱情期望下,女排姑娘創造一個又一個奇蹟,1982年,中國女排獲得第9屆世界女排錦標賽冠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