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擊新冠肺炎)中新時評:「與中國同在」就是一種無言支持
中新社北京2月19日電 題:「與中國同在」就是一種無言支持
中新社記者 聶芝芯
大疫當前,去還是留?這是一個現實問題。
面對多國政府派出的撤僑專機,相當一部分在華外國人選擇「與中國在一起」。這些來自世界各地的外籍人士,不僅以留守這種最簡單的方式表達對中國戰疫的信心,還以「個性化」的行動匯入中國戰疫合力,向外界展示他們眼中的中國戰疫故事。
留學生、大學外教、工程師、生意人、外籍醫生、演員、外企員工、各國駐華機構人員、嫁給中國人的洋媳婦……這些留守的「洋面孔」,分布在中國各行各業,來華時間有長有短,散落在包括武漢疫區在內的大小城市甚至農村。
身處另一個國度,面臨充滿未知的疫情,要說外國友人內心毫無畏懼,顯然不太可信;僅用一句「患難見真情」來解釋,又未免煽情。經歷了疫情初期的惶恐,見識了中國政府的應對,親歷了社區防控的舉措,權衡了留守下去的利弊,他們最終做出了遵從內心的判斷。「在中國是安全的」——這份信任,是對中國無言卻有力的支持。
「此心安處是吾鄉」,既然選擇留下,那就盡己所能。非洲小夥在浙江溫州街頭當起了防疫志願者,烏茲別克斯坦留學生為學校師友「人肉」背回幾萬隻口罩,廈航澳大利亞籍機長放棄了休假,法國駐武漢總領事館宣布絕不會閉館,來自英國的培訓機構校長堅持給中國孩子上網課……他們把對「第二故鄉」的熱愛落實到行動上,為中國抗疫增添一份「我」的力量。
留守的外國友人,也是世界看中國的眼睛——他們活躍在各種社交媒體上,展示疫情下的日常生活,拍攝正能量短視頻,講述中國的抗疫行動,那些感人的、鼓舞人的、樂觀的抗疫故事。他們還成為外國媒體青睞的採訪對象,是外界了解中國疫情現狀的重要信源,「世界將感激中國所做的這些努力」「我錄下這段視頻,是要向某些西方人士澄清事實」……這些「老外」視角,增加了面向西方的信息供給,有助於衝淡網絡世界、媒體世界裡對中國抗擊疫情的傲慢與偏見。
我們沒有見到究竟有多少外國人選擇疫情當前留在中國,這個群體也僅僅是中國抗疫戰線中微小的一部分,但他們的堅守、述說與行動,讓中國多了一份「中國不孤單」的感動和由此轉化成的責任,亦激發世界思考:這群「異鄉人」心中這份「與中國同在」的默契為何能「恆久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