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師大鄭連斌教授榮獲2020年人類學終身成就獎

2020-12-16 教育看濰坊

11月29日,2020年上海人類學學會學術年會在上海自然博物館舉行,天津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鄭連斌教授作為2020年「人類學終身成就獎」獲得者出席會議。我校黨委副書記、校長鍾英華,研究生院、生命科學學院相關負責同志以及鄭連斌教授團隊成員參加會議。上海人類學學會常務副會長李輝教授主持年會,上海市社會聯合會召集人李瑋琦致辭。

開幕式上,上海人類學學會會長張海國宣布,天津師範大學鄭連斌教授榮獲2020年「人類學終身成就獎」。中國科學院院士、復旦大學常務副校長金力和張海國共同為鄭連斌教授頒發人類學終身成就獎證書,復旦大學王久存教授向鄭連斌教授頒發「金琮獎」獎盃,並舉行獲獎人紀念浮雕揭幕儀式。復旦大學江灣校區「人類學終身成就獎」紀念牆上將永久鐫刻鄭連斌教授的紀念浮雕。會後,鄭連斌教授作了題為《繪製中國人的體質表型地圖》的主旨演講。

鄭連斌教授致力於體質人類學研究四十餘年,即使在傳統體質人類學研究冷落、蕭條的狀態下也從不放棄,始終堅持在體質人類學研究道路上前行,帶領團隊成員下村寨、爬高山、入森林、越河流,走遍了全國各地,為中國族群的體質調查,繪製中國人的體質地圖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鍾英華對鄭連斌教授給予了高度肯定,他表示,鄭連斌教授四十年執著堅守,櫛風沐雨風餐露宿,把課題選在祖國大地上,把調查做在祖國大地上,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足跡遍布大江南北偏遠村落,實現了中國各民族體質人類學的完備數據。鄭教授是「破五唯」的典型代表,板凳寧坐十年冷,文章不寫半句空。

團隊成員張興華談到,鄭教授體質人類學工作的歷程,讓後輩了解前輩體質人類學工作的艱辛。因為鄭教授的工作,很多民族有了第一份完整的人體數據。他帶領其他人類學工作者記錄的第一份完整的、詳細的當代中國人體質數據,將成為千百年後寶貴的歷史文獻,意義重大。

「人類學終身成就獎」又稱「金琮獎」,於2010年首次頒發,每年頒發一次。該獎項獲得者為國內和國際人類學界有學術造詣、知識淵博、德高望重,在專業領域作出重大貢獻並具有持久影響力,研究成果具有創新性、時代性標誌和歷史性建樹,對人類學的發展起到引領作用,年齡在65歲(含65歲)以上的人類學工作者。

來源:天津師範大學

版權說明:本文內容來源於天津師範大學。以上圖文,貴在分享,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分享為公益,未用於營利,如涉及版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繫,我們會第一時間進行處理。

相關焦點

  • 天津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鄭連斌潛心民族體質人類學研究 破譯...
    兒孫滿堂,享天倫之樂;安逸悠閒,度幸福晚年……鄭連斌的古稀之年顯然與這些代表著歲月靜好的字眼「不沾邊」。身為天津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他走遍祖國千山萬水、歷經千辛萬苦,只為做好一件事——潛心民族體質人類學研究,擔當繪製中國人體質地圖的大任。  四十年如一日潛心研究  何為民族體質地圖?可別小看了它的作用。
  • 天津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鄭連斌教授:40年初心未改 測繪中國人...
    天津北方網訊:在近日舉行的2020年上海人類學學會學術年會上,天津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鄭連斌教授榮獲2020年「人類學終身成就獎」。  40年如一日,鄭連斌致力於體質人類學研究,他帶領團隊通過觀察、測量以及生物分析等方法長期研究我國各民族人口的體質特徵,目前已開展了38個少數民族和22個省的漢族體質研究,獲得了超過6萬人的400多萬個有效體質數據,建立了全國最大的體質人類學資料庫,解決了我國沒有系統的民族體質表型記錄問題,原創性地勾畫出了一幅最詳盡的民族體質表型「地圖」,使天津師範大學成為我國體質人類學宏觀研究的「
  • 天津七旬教授30多年田野調查繪製中華民族體質「地圖」
    鄭連斌帶領團隊在工作中。天津師範大學供圖中新網天津12月22日電 題:天津七旬教授30多年田野調查繪製中華民族體質「地圖」中新網記者 張道正「驀然回首已卅年,卅年往事在眼前。天南地北灑汗水,五湖四海結情緣。愁累苦煩次第過,更兼幾度遭危險。
  • 這位天津教授用近40年的研究找到了答案!
    原創 趙徵 天津廣播天津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有個教授,叫鄭連斌。鄭教授有點神秘,有時在校園裡閃現一下,忽然就又消失了,掐不準再過多少日子,他又出現了。這樣來來回回幾十年,有一天,鄭教授再回校園的時候,已是滿頭銀髮。
  • 40年堅守,繪製中國人體質「地圖」的「鄉野教授」|人物
    2020年年底的這段時光,對於天津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鄭連斌來說頗不尋常。在剛剛度過了72歲生日後,他在上海人類學學會學術年會上榮獲了2020年「人類學終身成就獎」(又稱「金琮獎」)。作為這一殊榮的獲得者,鄭連斌的紀念浮雕將被永久鐫刻在復旦大學江灣校區「人類學終身成就獎」紀念牆上。
  • ...測繪中國人體質表型「地圖」 ── 記天津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
    在近日舉行的2020年上海人類學學會學術年會上,天津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鄭連斌教授榮獲2020年「人類學終身成就獎」。中國科學院院士、復旦大學常務副校長、名譽會長金力,會長張海國向鄭連斌頒發證書、獎盃,以表彰這位年逾七旬仍然奮戰在我國民族體質人類學研究前沿的科研工作者,在體質人類學研究領域作出的突出貢獻。
  • 40年測繪中國人體質表型「地圖」?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
    主持人:在日前舉行的2020年上海人類學學會學術年會上,天津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鄭連斌榮獲2020年「人類學終身成就獎」。鄭連斌今年72歲,從事體質人類學研究近40年,他的團隊在國內率先完成了漢族、蒙古族等39個族群的體質研究,獲得了超過6萬人的400多萬個有效體質數據,建立了全國最大的民族體質人類學資料庫,他用一個個腳印把論文寫在了祖國大地上。來聽記者趙徵的報導。不同民族的人,人體數據有什麼區別?鄭連斌最清楚。
  • 鄭連斌:繪製中華民族體質「地圖」—新聞—科學網
    由天津師範大學人類生物學教授鄭連斌帶領的科研團隊,通過觀察、測量以及生物分析等方法長期研究我國各民族人口的體質特徵,目前已經在國內率先完成了漢族、蒙古族等39個族群的體質研究,獲得了超過6萬人的400多萬個有效體質數據,建立了全國最大的民族體質人類學資料庫,勾畫出了一幅詳盡的民族體質「地圖」,天津師大也因此成為我國民族宏觀體質研究的「重鎮」。
  • 揚大退休教授榮獲中國康復醫學會終身成就獎
    交匯點訊 記者12月3日從揚州大學獲悉,在剛剛落幕的2020第四屆中國康復醫學會綜合學術年會暨國際康復設備博覽會上,該校體育學院退休教授黃叔懷被中國康復醫學會授予終身成就獎。 黃叔懷教授是我國《體育保健學》奠基人之一,先後為國內許多高校培養了運動醫學、體育保健學等專業教師160多人。
  • 重慶大學教授榮獲IEEE Caixin Sun and Stan Gryzbowski終身成就獎
    2020年9月6日-10日,國際高電壓工程與應用會議(2020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High Voltage Engineering and Application,ICHVE 2020)在北京舉行。
  • 青大附院魏書珍教授榮獲國家級「兒童保健終身成就獎」
    青大附院魏書珍教授榮獲國家級「兒童保健終身成就獎」 2020-12-02 16:4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國科大徐榭教授榮獲2020年昆比醫學物理終身成就獎
    2020年1月14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物理學院徐榭教授獲得美國醫學物理師協會(AAPM)2020年度的昆比醫學物理終身成就獎(Edith H.Quimby Award for Lifetime Achievement of others, or organizational leadership),此獎項頒獎儀式將於2020年7月在溫哥華召開的美國醫學物理師年會上進行。徐榭教授的獲獎內容包括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過去6年裡所完成的蒙特卡羅(Monte Carlo)輻射劑量領域的科研和研究生培養工作。
  • 這教授很「神」很「拼」很「倔」很「摳」,40年跋山涉水只為一件事
    ▲2018年,鄭連斌(左)教授在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三都水族自治縣進行水族體質測量。受訪者提供▲2010年,鄭連斌教授在海南進行漢族體質測量。▲2月11日,在鄭連斌教授的工作室,抽屜裡滿滿當當都是測量表格。
  • 徐榭教授榮獲2020年美國醫學物理師協會Quimby醫學物理終身成就獎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物理學院徐榭教授將於2020年7月在溫哥華召開的美國醫學物理師協會(American Association of Physicists in Medicine,AAPM)年會上接受2020年度的昆比(Edith H Quimby)醫學物理終身成就獎(Edith H.Quimby Award for Lifetime Achievement in Medical
  • 天津漢字學者馬魏華先生榮獲第十屆華人榜(華獎)人文成就獎
    (簡稱華獎),日前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揭曉,天津漢字學者、書法家、篆刻家馬魏華榮獲「華人榜·人文成就獎」。       主辦方原計劃在斯德哥爾摩大學諾貝爾演講大廳舉辦「第十屆華人榜(華獎)頒獎典禮」,但由於2020年全球發生了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因此推遲了舉辦時間。
  • 畢生繪製中華民族「體質地圖」,「鄉野教授」一路尋到雪山盡頭...
    他就是鄭連斌,天津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我國頂尖的體質人類學研究專家。有人這樣評價他的工作——「從來沒有中國人的體質數據能夠被這樣全面地記錄下來。在鄭連斌和他團隊的堅守下,中國最大的民族體質人類學資料庫得以建成,一幅詳盡的『民族體質地圖』得以呈現在世人面前。」
  • 畢生繪製中華民族「體質地圖」,「鄉野教授」一路尋到雪山盡頭
    他就是鄭連斌,天津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我國頂尖的體質人類學研究專家。有人這樣評價他的工作——「從來沒有中國人的體質數據能夠被這樣全面地記錄下來。在鄭連斌和他團隊的堅守下,中國最大的民族體質人類學資料庫得以建成,一幅詳盡的『民族體質地圖』得以呈現在世人面前。」
  • 畢生繪製中華民族「體質地圖」「鄉野教授」一路尋到雪山盡頭_新聞...
    他就是鄭連斌,天津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我國頂尖的體質人類學研究專家。有人這樣評價他的工作——「從來沒有中國人的體質數據能夠被這樣全面地記錄下來。在鄭連斌和他團隊的堅守下,中國最大的民族體質人類學資料庫得以建成,一幅詳盡的『民族體質地圖』得以呈現在世人面前。」他這樣說他堅守的意義——「很多發達國家,在20世紀七八十年代就已經完成了對自己民族的體質研究。
  • 陝師大遲鐸先生榮獲第四屆辭書事業終身成就獎
    本文原標題:《先生 | 她堅守二十八載悠悠歲月,雕琢一部傳世經典,榮獲中國辭書事業終身成就獎!》她就是師大文學院教授第四屆辭書事業終身成就獎獲得者遲鐸先生 9月28日,中國辭書學會第12屆年會召開,開幕式上舉行了第四屆辭書事業終身成就獎頒獎儀式,我校文學院遲鐸教授榮獲第四屆辭書事業終身成就獎。
  • 15位中國書法蘭亭獎「終身成就獎」獲得者書法作品!
    從第六屆蘭亭獎開始,不再設終身成就獎、教育獎、編輯出版獎、藝術獎、佳作獎等。這就意味著,作為中國書壇最高賽事的「蘭亭獎」中的「終身成就獎」成為歷史!今天我們來看看前五屆蘭亭獎榮獲「終身成就獎」的都有哪些書法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