剿滅太平天國第一功臣:擊敗陳玉成、李秀成,勝利後辭職回家

2021-02-15 古越品逸軒

晚清中國天下大亂,各路英雄豪傑紛紛崛起,無論是湘軍陣營、淮軍陣營、楚軍陣營,還是太平天國陣營,都是高手雲集之處。從鹹豐元年到同治三年,歷時十四年,遍布全國十餘省,攻略五百多座城市的太平天國運動,給許多底層精英帶來了發展機遇。由於清朝八旗、綠營這兩支正規軍腐朽無能,朝廷只能將剿滅太平天國的重任交到以曾國藩為首的地方團練手中,這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晚清政權的權力結構。此後,漢族地主勢力上升,滿蒙貴族集團沒落;地方勢力坐大而中央集權則削弱,最終出現軍閥割據混戰之局面。

曾國荃(1824年—1890年),湖南湘鄉人,字沅甫,曾國藩九弟,湘軍主要將領之一,人稱「九帥」。所部吉字營驍勇善戰,從江西一路殺向天京,在安慶、雨花臺兩次大戰中將英王陳玉成、忠王李秀成打得落荒而逃。1864年7月,曾國荃指揮吉字營攻入天京,奪得攻滅太平天國之首功,堪稱第一功臣。但是,就在勝利後不久,曾國荃就辭去浙江巡撫之職務,乖乖回家「養病」了。

1852年8月,太平軍從廣西全州順著湘江而下進入湖南,隨後蕭朝貴便親率所部2000精銳從郴州出發,抄小路,直奔長沙而去,湖南全省為之震動。1853年1月,太平軍從嶽州渡江攻破武昌,休整一個月後,50萬大軍殺向南京,一路所向披靡,同年3月,太平軍攻破南京。在太平軍一系列攻城作戰中,向榮、和春、張國梁等統帥的綠營軍只敢尾隨而不敢主動迎頭截擊,從廣西一路看著太平軍成滾雪球式發展,鹹豐大怒。為此,鹹豐皇帝聽從軍機大臣肅順之意見,下令湖南地區在籍官員和士紳興辦團練,協助官軍鎮壓「粵匪」,曾國藩湘軍就是在此種背景下誕生,並成為太平天國的剋星。不過,當時曾國荃並沒有親自參與編練湘軍,因為曾國藩不同意。在曾國藩眼裡,放浪不羈的曾國荃應該先學會做人,最好是能考中進士,以光宗耀祖;戎馬倥傯不適合他。

1856年初,曾國荃終於迎來發展機會,終於可以親自編練軍隊上陣殺敵。這一年初,翼王石達開率西徵軍從湖北殺進江西,縱橫贛省各地如入無人之境,八府十三州幾乎完全落入太平軍手中。1856年4月,石達開採取「誘敵深入」之計在樟樹鎮擊敗湘軍首席大將周鳳山,曾國藩被圍困在南昌孤城,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若不是石達開急著回京攻擊「江南大營」,估計曾國藩已經被活捉了。在此種情勢下,曾國荃向時任湖南巡撫駱秉章提議,要自己編練一支3000人湘勇,然後前往江西作戰,駱秉章表示同意。湘勇編練完成後,曾國荃便帶領這支3000人隊伍殺向江西省戰略要地吉安,故稱「吉字營」。抵達吉安城下後,曾國荃親自衝鋒陷陣,奈何被太平軍一頓猛揍,無法靠近城池。為此,曾國荃便拿出了看家本領「挖長壕、深溝」、「築高壘」,一環扣一環,以困死城內守軍。這招果然很靈,圍城近一年,城內糧草斷絕,守軍疲弱,而後直接地道「爆破」,殺進城內。經此一戰,曾國藩覺得曾國荃是塊打仗的料子,於是將吉字營納入麾下,作為自己的嫡系部隊。

1860年春,李秀成採取「圍魏救趙」之計,第二次摧毀「江南大營」,欽差大臣和春以及猛將張國梁全部掛掉,鹹豐皇帝再也無正規軍可用,只能將剿殺太平天國的重任交到曾氏兄弟手上。就在「江南大營」被攻破,陳玉成、李秀成等東徵蘇常之際,曾國荃率吉字營8000人會同彭玉麟水師4000人,以及協助部隊多隆阿騎兵、鮑超霆軍、李續宜部,總兵力3萬,從湖北殺進安徽,連破太湖、宿松等地,而後抵達安慶城下,一場大決戰拉開序幕。為了解救安慶,太平天國統帥部決定「西徵武昌」,直搗湘軍大本營,迫使湘軍回援上遊,而後在運動戰中尋找機會消滅對手,可惜李秀成不配合,該計劃失敗。1861年5月,陳玉成從湖北回到集賢關,並紮下大營,與曾國荃開展決戰。很遺憾,在曾國荃「龜殼」戰術面前,擅長運動戰的太平軍使不上勁,陳玉成被迫撤退。不久,安慶陷落,葉芸來等太平軍將士全部被屠殺。

安慶被攻破後,太平天國在長江中遊唯一的戰略重鎮丟失,天京無險可守。在經過短暫休整後,九帥曾國荃力排眾議,直接率3萬大軍東下,攻破池州、巢縣、運漕(太平天國屯糧處)、秣陵關,在1862年5月抵達天京城南雨花臺。曾國荃吉字營孤軍深入,又適逢江南疾病流行,所部戰鬥減員近一半,曾國藩害怕他重蹈向榮、張國梁之覆轍,於是讓他趕緊撤兵,撤到蕪湖,並表示要讓李鴻章去支援。曾國荃目標很明確,就是要拿下「攻破金陵首功」,而且是「獨功」,既不撤軍蕪湖,更不同意讓李鴻章來幫忙(搶功)。1862年10月,曾國荃採用「龜殼」戰術,硬扛李秀成40萬大軍猛攻,並成功將其擊退。不久,曾國荃又聯合彭玉麟水師在九洑洲擊敗李秀成,完成對天京合圍。1864年7月,曾國荃在堅持兩年多後,終於殺進天京,並大肆屠戮,秦淮河畔橫屍遍野。

曾國荃殺入天京後,將突圍未遂的忠王李秀成俘虜,並押往兩江總督府。為表彰曾國荃拿下「剿滅太平天國首功」,清朝賞他太子少保銜,封一等威毅伯,賜雙眼花翎,並繼續擔任浙江巡撫一職,成為清廷的封疆大吏。但是,沒過多久九帥曾國荃便在眾人的怒罵聲中辭職回家「養病」了,真是有意思。

相關焦點

  • 湘軍悍將曾國荃,滅太平天國首功,勝利後辭職回家
    1852被錄取優貢生;1856年攻打太平軍;1864年攻入天京,剿滅太平軍後加太子少保,以功受封一等伯爵;1875年先後擔任陝西巡撫、山西巡撫,署兩廣總督;1884年官至禮部尚書、兩江總督兼通商事務大臣;但在1889年加太子太保銜時,不久就在任去世,死後朝廷追封,諡「忠襄」。
  • 都知道李秀成和陳玉成雙雄並立,卻未必知李秀成將陳玉成迫害致死
    太平天國「天京事變」後,東王楊秀清、北王韋昌輝身死,翼王石達開出走,再加上南王馮雲山、西王蕭朝貴早已陣亡,則首義六人之中,只剩下天王洪秀全一人了。而洪秀全身藏深宮之內,沉溺於婦人酒色之中,太平天國的局勢,已岌岌可危。所幸滄海橫流,又有英雄挺身而出,支撐著了危局,使太平天國出現了起死回生的跡象。
  • 陳玉成、李秀成死,尚有一人可復興太平天國,但天意難違,空惆悵
    陳玉成、李秀成是太平天國後期最為傑出的軍事統帥,兩人曾通力合作,互相配合,取得了二破江北大營、浦口大戰等一系列戰略性勝利。茅家琦先生在《太平天國通史》中說:「李秀成是主要決策者,陳玉成則是主要實施者,陳、李聯合是太平天國全軍大團結的實力基礎。」
  • 除了陳玉成李秀成,太平天國後期名將還有他!1代侍王結局如何
    說到太平天國後期的名將,英王陳玉成、忠王李秀成是支撐起這座王朝的兩根頂梁柱,在這兩根柱子之外還有一根較短的柱子,就是李世賢,李秀成的堂弟。 1851年參加太平天國運動的李世賢驍勇善戰,但是一直沒有得到重用,畢竟太平天國早期人才濟濟,東王楊秀清、西王蕭朝貴、南王馮雲山、北王韋昌輝以及翼王石達開哪一個的資歷輩分不比他高
  • 太平天國的陳玉成到底有多厲害?曾國藩評價他13個字,字字戳心
    天京事變之後,太平軍高級將領死傷殆盡,面臨群龍無首的局面,幸好洪秀全大膽啟用兩位軍中新秀,才使太平天國渡過難關,否則太平天國和洪秀全早在1856年就被清軍剿滅了。
  • 太平天國的英王陳玉成是怎麼死的?他臨刑前高喊10個字,字字應驗
    陳玉成原名為陳丕成,他從小就父母雙亡,成了孤兒,好在叔父陳承瑢收養了他,陳承瑢加入太平天國起義時,只有十四歲的陳太成也加入了義軍的隊伍,被編入了「童子軍」陣營。加入太平軍後,「陳玉成」才由陳丕成改成了這了這個名字。
  • 太平天國各王實力排行榜:誰才是太平天國第一名將?
    與陳玉成,李秀成配合多次擊敗清軍的圍剿。天京失陷後,他仍率部在各地與清軍作戰,在晉江被捕,押解福州殺害。 8、李開芳 1860年與陳玉成等合力消滅清軍江南大營。與黃文金包圍曾國藩於祁門。後率太平軍轉戰浙江,建立太平天國浙江根據地。在天京失陷後繼續領導部分太平軍反清,1865年被友軍殺害。 5、西王蕭朝貴 蕭朝貴(約1820—1852),廣西武宣羅淥垌人。太平天國的開國元勳之一。忠王李秀成對其評價:勇敢剛強,衝鋒第一。
  • 太平天國各王實力排行榜:到底誰才是太平天國第一名將?
    與陳玉成,李秀成配合多次擊敗清軍的圍剿。天京失陷後,他仍率部在各地與清軍作戰,在晉江被捕,押解福州殺害。 8、李開芳 1860年與陳玉成等合力消滅清軍江南大營。與黃文金包圍曾國藩於祁門。後率太平軍轉戰浙江,建立太平天國浙江根據地。在天京失陷後繼續領導部分太平軍反清,1865年被友軍殺害。 5、西王蕭朝貴 蕭朝貴(約1820—1852),廣西武宣羅淥垌人。太平天國的開國元勳之一。忠王李秀成對其評價:勇敢剛強,衝鋒第一。
  • 百年悲喜,太平天國忠王李秀成寶劍海外回歸、英王陳玉成寶劍現世
    該寶,乃是太平天國著名領袖之一忠王李秀成用過的寶劍!寶劍連鞘長八十四釐米,鞘為楠竹所制,長六十三點五釐米,鞘端包著鍍金的銀鞘箍,劍身(不連柄)長六十二釐米,上面刻有「李秀成」三個小字,劍把執手內側還刻有「張玉書造」四個小字,劍柄處又刻有「張造」兩個小字。
  • 太平天國文書 「李秀成鈞諭李昭壽」
    李秀成,(1823年—1864年8月7日),初名李以文,漢族,生於廣西梧州市,是太平天國後期著名將領,近代中國軍事家、政治家。他在參加太平軍後,因作戰機智勇敢,很快從一名士兵晉升為青年將領。天京事變後,李秀成與陳玉成、李世賢等力撐危局,取得了一系列軍事上的勝利,建立了蘇福、天浙省。同時抗擊英法侵略者,擊斃常勝軍指揮者華爾、法國海軍提督勃魯德,中興太平天國。因其功勳卓著,故被洪秀全封為忠王,稱「萬古忠義」。李昭壽,河南固始人,初為盜,受清道員何桂珍招撫,後來殺死何桂珍投降太平天國,隸李秀成部下。太平天國戊午八年(1858年)九月叛太平天國。
  • 陳玉成安慶兵敗後為何不回天京,而是退守廬州,把自己置於危險中
    太平天國運動後期,曾經同心協力,幾乎拿下清朝半壁江山的太平軍。不過後來,隨著當權者驕奢淫逸,行為放浪,洪秀全和王侯之間相互猜忌,各派勢力互相傾軋。天國內部四分五裂,而陳玉成和李秀成等青年將領得以脫穎而出。 1860年9月至1861年9月,英王陳玉成為保衛安慶,與湘軍打了一場全局性的決戰。
  • 石達開離開天京時,被他一手提拔的李秀成、陳玉成為何沒跟著走?
    但是非常不幸的是,太平天國的領導者們沒有長遠的眼光,為了眼前的一點利益而大打出手,「天京事變」後勢力進一步衰弱,最終在內憂外患的雙重壓力下走向了滅亡。而今天探討的,便是最為洪秀全所忌憚的石達開。1856年11月,石達開奉詔回京,被軍民尊為「義王」,合朝同舉「提理政務」。
  • 太平天國各王實力排行:誰才是太平天國第一名將
    ,在這個太平天國之中,也是有著大量的名將的,也就是他們的存在,才讓清朝的軍隊屢屢受挫了,那麼在這些名將中間,誰才是第一名將呢?第五名是西王蕭朝貴,這個人是太平天國的早期的領導者之一,而且這個地位是非常高的,在太平天國前期的戰鬥中,蕭朝貴一直擔當核心指揮的角色,軍事才能譽滿全軍。不過可惜在長沙的戰鬥中,被炮彈擊中,英年早逝。後來李秀成被俘之後,對他的評價也是最高的,說他是勇敢剛強,衝鋒第一。
  • 太平天國李秀成的忠王府
    太平天國庚申十年(清鹹豐十年)四月二十三日(1860年6月2日),太平天國忠王李秀成與英王陳玉成。大破清軍江南大營,隨後東徵,攻克常州、蘇州、嘉興等地,以蘇州為中心,建立太平天國的「蘇福省」,同時開始在拙政園舊址上興建忠王府。
  • 李秀成進北攻南:毫無意義的戰鬥,拉開太平天國滅亡序幕
    從1851年金田起義開始,太平天國運動事業如火如荼,進行到了中期,湘軍直逼太平天國領導人物天王洪秀全所在的「都城」天京,天京告急。洪秀全急忙下令調動正向松江、上海進攻的忠王李秀成火速回師以救天京位居。李秀成,初名李以文,漢族,出生於廣西梧州,太平天國運動後期主要將領之一,代中國軍事家、政治家。
  • 李秀成眼中的洪秀全:關鍵時候掉鏈子,將太平天國帶上毀滅之路
    【太平天國系列509,小佛說史原創作品,請勿轉載】 很多人都知道《李秀成自述》是被曾國藩修改過的,羅爾綱前輩還曾考證過皓首窮經,對《李秀成自述》作了全面的考釋、譯註,然而,《李秀成自述》仍舊是站在太平天國層面上研究太平天國歷史的重要資料,小佛為了了解這一段歷史,家中沒有少收集各種與太平天國有關的日記
  • 曾國藩在抓到忠王李秀成後,為什麼只是斬首,而沒有凌遲李秀成?
    李秀成遇到了曾國藩,算是不幸,也算是幸運。不幸的是他最終被曾國藩的湘軍擊敗,落得個兵敗身死的結局。幸運的是,李秀成有機會將他所知的太平天國歷史詳細地寫了下來,最後還躲過了凌遲酷刑,僅僅是被斬首。他相比石達開、陳玉成等太平天國的高級將領,死前少了很多痛苦。
  • 陳玉成延津就義
    陳玉成(1837~1862),廣西滕縣人,太平天國後期的重要軍事將領,被封英王。       陳玉成原名陳丕成,幼年時父母雙亡,由叔叔撫養長大,14歲時隨叔叔參加金田起義,18歲就領兵督戰,驍勇善戰,屢立戰功,先後被提拔為殿右三十檢點、冬宮下丞相等職。
  • 「童子營」悍將紀王:娶李秀成女兒,睡夢中被康王刺殺
    「童子軍」作戰勇猛,革命信念堅定,堪稱是勁旅,但其結果都很悲慘,陳玉成、陳坤書、譚紹光、範汝增、譚體元、黃金愛就是。黃金愛,太平天國赫赫有名的紀王千歲,即是忠王李秀成麾下悍將,也是忠王女婿,更是「童子軍」中之佼佼者。1857年5月,李秀成困守桐城,手中只有區區7000殘兵,能打的不足4000人,而秦定三清軍多達5萬,局勢萬分危險。
  • 李秀成臨死前 用這十句話 總結了太平天國失敗原因
    太平天國的天王洪秀全自知大勢已去,早在幾個月前,就已在宮中飲藥自殺,留下了年輕的幼主洪福瑱。在天京之戰中,太平天國的忠王李秀成趁亂,帶幼主突圍而出,意圖潛伏下來尋找機會東山再起。不料,化裝成普通百姓的李秀成被附近村民認出,被抓獲獻給清軍,最終成為了曾國藩的階下囚。曾國藩俘獲李秀成後,並沒有直接把他殺掉,而是將其下獄審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