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1566》中趙貞吉和胡宗憲誰的權謀更高?

2020-12-17 電影白沙君

如果利用權謀是為了給自己謀私利,那胡宗憲不如趙貞吉;可如果用權謀是為了做事,則趙貞吉不如胡宗憲。

01二貞的區別

貞者,吉也。東南二貞,是朝廷敢在內憂外患的浙江推行改稻為桑國策的重要原因。

趙貞吉第一次出場是胡宗憲去江蘇找他借糧食,趙貞吉明知道浙江情況危急還是不借,當然也是因為上面有人打了招呼。最後逼得胡宗憲動了軍令,才借到糧食。

也就是從一開始,趙貞吉就主動卷進了黨爭之中;而胡宗憲則是被迫卷進去的。趙貞吉懂得利用黨爭之勢給自己鋪路,因此一路升巡撫,升尚書,直至登臺入閣;而胡宗憲雖然也看到了黨爭之勢,可他還是執著於做事以及對得住自己的良心,所以浙江倭寇平了,胡宗憲在朝廷也就沒有立足之地了。

但如果胡宗憲能在倒嚴的關鍵時刻添一把火,比如把毀堤淹田的事如實上報,那胡宗憲之後的仕途一定會比趙貞吉差嗎?

02趙貞吉主動擁抱黨爭為自己鋪路

趙貞吉在黨爭中看似保持中立,實則一直在徐階的授意下行事,比如海瑞審問鄭何二人審出毀堤淹田的事實,趙貞吉並未署名上奏朝廷;司禮監封還供狀後,張居正以個人名義要求趙貞吉再次領銜上奏,可趙卻並未照聽行事,反而當面將司禮監的批文念給鄭何二人,導致其當堂翻供。最終呈上去的供狀也就是鄭何二人貪汙,毀堤淹田、私放倭寇的事不了了之,嚴黨也沒有傷筋動骨。

這裡的問題是:為什麼趙貞吉沒有按照張居正的意思領銜上奏海瑞審出來的供狀呢?

其實大家可以回想一下這期間徐階的動作。陳洪去找徐階聯手,可徐階只是念了一段《祭十二郎文》,表明自己垂垂老矣,沒有野心。

那為什麼徐階和趙貞吉都沒有急著開大招呢?很簡單,因為時機沒有成熟,尤其是跟之後血經一事比起來再看。徐階認為時機未到,那自然他也會將這層意思授意給趙貞吉,這裡就可以看出徐趙二人的政治頭腦和政治嗅覺何其發達,就連張居正在他們面前都顯得有點稚嫩。

03胡宗憲抗拒黨爭而注重於做事

胡宗憲看似是嚴黨,實則兩頭不討好。嚴黨懷疑他改換門庭,清流跟他之間畢竟隔了一層,而且把胡宗憲弄過去,會不會跟他們搶內閣的位子呢?胡宗憲心裡不會不知道這些,但他還是頂著壓力肅清了浙江的倭寇,於他個人而言,這是為了做事;可於黨爭而言,他的利用價值也就差不多用完了。但除了做事的能力,也不要忽視胡宗憲搞權謀的能力,如果沒有權謀,那胡宗憲也就變成海瑞了。毀堤淹田一事,胡宗憲先斬後奏,保住嚴黨之時,自己也離開浙江的是非之地,還保留了浙直總督,專心抗倭即可。

另外第十七集胡宗憲殿前奏對說的一番話,感受一下帝國封疆大吏的政治頭腦,以後誰還說胡宗憲沒有權謀就把這段話甩他臉上:

我大明,兩京一十三省,疆域萬裡,子民百兆。皇上肩負祖宗社稷,治大國如烹小鮮。今年正月,韃靼從河西渡冰河犯山西,順天府百萬軍民缺糧。 二月,山東濟南府饑荒、三月,京師又饑荒,四月,山西又饑荒。 五月,東川土司內亂,閏五月,江西流民叛亂,攻泰河,四川苗民叛亂,犯湖廣界。 本月,寧夏,陝西,山西鬧地震,死傷軍民無算。更何況,東南沿海決戰又已到了決戰時刻。 國事艱難如此,如果興起大獄,牽及內閣和六部九司,我大明朝立時就大亂了。 皇上現在問及新安江絕口之事,臣無言以對。也不敢言對。臣懇請在適當的時候再徹查。臣的苦心不僅念及嚴閣老的知遇之恩。嚴閣老從政二十年,到底是貪了還是沒貪,還是別人打著他的招牌在貪,還是他自己有貪賄行為,皇上比微臣,更了解他。

胡宗憲的做事能力,就連之後嘉靖也感嘆「就怪嚴嵩嚴世蕃不爭氣,搞得朕連胡宗憲這樣的能臣也用不了」。

04結語

個人覺得二貞的權謀並不需要分個高低,兩人都清楚知道自己要什麼,最終也是求仁得仁而已。

相關焦點

  • 還原真實的趙貞吉:被《大明王朝1566》誤解的四川學者
    《大明王朝1566》一直是國內得分最高的歷史題材電視劇,由劉和平編劇,陳寶國、倪大紅、王慶祥、黃忠志、王勁松等一眾戲骨精彩發揮,很大程度上把嘉靖時期的許多真實人物的事跡演繹地栩栩如生,很有觀賞性和回味性。
  • 大明王朝:趙貞吉的大智慧,嘉靖帝為什麼說趙貞吉是貞者,吉也?
    就在這個過程中,趙貞吉表現優異,嘉靖帝甚為欣賞,然後突然宣布,趙貞吉入閣。那麼趙貞吉何德何能,為什麼剛剛到任半年時間,就能入了內閣? 楊角風談《大明王朝1566》第155期:大明王朝:趙貞吉並無具體業績可講,為什麼嘉靖帝卻讓他入了閣?
  • 徐美潔︱《大明王朝1566》:胡宗憲的率性令人不忍直視
    徐美潔︱《大明王朝1566》:胡宗憲的率性令人不忍直視 徐美潔 2017-04-30 14:10 來源:澎湃新聞
  • 《大明王朝1566》:為什麼嘉靖說徐階「真聰明」
    《大明王朝1566》裡,嘉靖讓內閣把貞字補上,徐階問是不是趙貞吉,嘉靖說徐階真是聰明,如果是嚴嵩就不會這麼問。說徐階聰明不是指他猜到「貞」字代表趙貞吉,而且徐階把鍋推給了嘉靖,嘉靖心裡彆扭,表情當時是有怒氣的。
  • 大明王朝1566之胡宗憲很難
    大明王朝1566系列發布了兩話,這是第三個,今天聊聊胡宗憲,但不知為啥,就劇論劇,不過多牽涉歷史的話,我自認為自己對他有偏見,寫出來,大家議議,談談看法。胡宗憲是歷史上明朝名臣,是一心報國,心繫百姓的好官,但終究因為嚴黨身世而未得善終。
  • 10年後看《大明王朝1566》:他們的選擇暗示了哪些「職場哲學」?
    星期五言:《大明王朝1566》在2007年首播,如今已經走過了13年。從筆者看來這13年裡,國產歷史劇沒有哪一部劇能夠超過它。在豆瓣上超過10萬的觀眾給出了9.7高分,還曾獲了中國電視劇飛天獎,金鷹獎最佳美術獎等獎項。另外,這部劇可謂是大牌雲集,主演都是老戲骨如陳寶國、倪大紅、王勁松、黃志忠等等。
  • 大明王朝1566:胡宗憲到底有什麼能耐,讓嘉靖帝放棄嚴嵩也要保他
    《大明王朝1566》是一部國產經典歷史劇,它憑藉靠譜的劇情和老戲骨們傾情的演繹,在很多人的心目中被奉為第一神劇。筆者就非常喜歡這部劇,所以就以這部劇為基礎,來談談筆者對這部劇的一點個人看法,權當與各位交流。
  • 在《大明王朝1566》中,你認為誰最聰明?
    若論誰最聰明,還真是不好說,在整個《大明王朝1566》中,天底下最聰明的人都聚在一起了,但這其中,卻有三個相對更為聰明的人。哪三位?沈一石可以說是最早看透了1566這個死局,明白自己不得不死的處境,於是,選了個牛逼的死法,死前還扔了幾個大炸彈,同時還布了幾個局,他的行為,讓所有人都出乎意料。而送給芸娘的血經,在後續的發展中,救了裕王一家,不知道這是不是沈一石所計劃的,若是,那他真的是未卜先知了。
  • 胡宗憲抗倭大獲全勝,海瑞重審鄭何二人,牽扯到誰:16大明王朝
    胡宗憲徹底陷入兩難的境地,最終他還是沒有聽嚴家的私見,明嘉靖四十年七月,處援軍未到軍需不繼之困境,胡宗憲親督戚家軍發動了第八次台州抗倭大戰,其「身冒炮矢,意在殉國,以全忠名」,賴戚家軍將士奮勇血戰,他沒能殉國。該次台州大捷促成了與為患十年之倭寇最後決戰的態勢。
  • 在《大明王朝1566》中,他是能臣,更是兩頭不討好的「媳婦」!
    《大明王朝1566》裡的胡宗憲,比正史裡的胡宗憲更有文臣氣質。他是能臣,嘉靖說他老成謀國;他是媳婦,在一個家裡充當潤滑劑。現實的理想主義者最初也許同樣有騎士夢,渴望像荊軻一樣,為騎士理想而獻身。但「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真正成為騎士的又有多少?
  • 回顧經典歷史劇《大明王朝1566》,誰才是最狠的角色?
    《大明王朝1566》是2007年上映的一部絕佳的歷史劇,喜歡明朝歷史的朋友們著實過了一把癮。這部劇是國家一級編劇劉和平的作品,《雍正王朝》和《北平無戰事》這兩部優秀的電視劇也都是他的著作。這部劇的豆瓣評分高達9.7分,絕對是一部歷史良心劇。
  • 《大明王朝1566》和《雍正王朝》,誰才是歷史權謀第一劇?
    我是先看完《大明王朝1566》再去看《雍正王朝》的,而且1566看了很多遍,也寫了不少影評,算是對1566有個一知半解吧。……看《雍正王朝》的時候,我的腦海中想到了另一部劇——《琅琊榜》。在我看來,這兩部劇都是打著權謀劇的幌子,而實則走的是爽劇路線,男女老少皆宜那種,比較適合全家人一塊看;而《大明王朝1566》的水平早已跳出了電視劇的限制,就是比起小說,它的深度也不遑多讓。
  • 想當年丨《大明王朝1566》:在史冊裡,在人心裡
    然而事與願違,該劇最後的收視率「慘不忍睹」,待該年湖南臺出品的《恰同學少年》和《血色湘西》全部播出後,湘劇的黃金年代業已告終。但放眼湘劇乃至整個國產歷史劇裡,劉和平和張黎合作的這部劇,都可以算得上是前無古人,也許它還將後無來者。它就是——《大明王朝1566》。
  • 胡宗憲身為浙直總督,卻借不到糧賑濟百姓,原來有高人在背後阻撓!
    《大明王朝1566》是一部非常經典的歷史劇,長久地佔據了國產劇榜首的位置,受到了非常多的觀眾的喜愛。筆者對這部劇同樣很喜歡,所以就想以自己的文字,給大家分享一下筆者對這部劇的理解,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今天給大家分享《大明王朝1566》:胡宗憲江蘇借糧之所以成功,是四股勢力斡旋的結果。
  • 《大明王朝1566》深度影評(4集)—馬寧遠和田樸珺,相煎何太急
    《大明王朝1566》深度影評(1集)—針尖大的窟窿能漏過鬥大的風《大明王朝1566》深度影評(2集)—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大明王朝1566》深度影評(3集)—馬寧遠,有一種忠誠讓人反胃>書接上文,本篇文章大隱者和讀者一起賞析第四集的精彩內容。
  • 大明王朝:為什麼要「倒嚴」就不能牽涉到嘉靖帝?
    《大明王朝1566》用前15集的篇幅層層鋪展了這盤「死棋」。 《大明王朝1566》16集—35集,講述了「倒嚴」的過程,而「倒嚴」的過程中,伴隨著海瑞決心將浙江貪汙腐敗案一查到底! 而「倒嚴」和「一查到底」存在一個「死結」: 倒嚴就不能牽涉嘉靖帝,牽涉嘉靖帝就倒不了嚴,還會牽禍裕王。
  • 《大明王朝1566》胡宗憲的東南死局
    劇照-胡宗憲大明王朝第三集中改稻為桑在浙江受阻後,胡宗憲上疏浙江遇到的問題,嘉靖帝連看都不看,面對朝廷的議論譚倫急衝衝來找胡宗憲對話劇照-胡宗憲對話譚倫第一次看到這,不免有些不解為什麼胡宗憲會說譚倫來做,不僅不能幫他還是把局勢給攪亂了呢,看過本劇的人都知道胡宗憲確實是一個好官,也是一個心裏面裝著百姓和天下的人無奈嚴嵩門生的身份讓他不得不被綁架在嚴黨這架馬車上艱難前行
  • 大明王朝:胡宗憲首次跟海瑞碰面,為何書桌上特意放了本全唐詩?
    (楊角風談《大明王朝1566》第105篇文章) 上一期我們講了齊大柱跟柱嫂的愛情故事,愛情就那麼回事,說得再多,不如做。 柱嫂就是這樣,齊大柱嘴巴上再怎麼強調自己不在乎,都打不動柱嫂的心,唯有用行動表示,這才是正確的解釋方式。
  • 大明王朝:楊金水被逼瘋,為什麼海瑞卻說能置他於死地的人是趙貞吉?
    《大明王朝1566解密》第102期:面對海瑞的審案,以及趙貞吉的見風使舵,硬生生把楊金水逼上了絕路。
  • 《大明王朝1566》真是神劇,就是有點恐怖,皇帝最後像個守財奴?
    《大明王朝1566》這是國產劇的一座豐碑,至今提及這部劇,很多人都是讚不絕口。甚至很多觀眾都是二刷,三刷,無數遍的刷。共有46集,豆瓣評分9.7分。可是過了5集,看到了海瑞和王用汲和胡宗憲就讓人有點上頭了。這些在歷史上都是小有名氣的存在,至於電視劇中是否尊重史實,小青蛙不知道,但是他們真的演出了家國的感覺。每個人物都是非常立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