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千年古縣,狀元故裡的美麗長泰,世代流傳著一個顯赫的姓氏――西門王!而擁有這個美譽尊稱的就是就坐落於縣城和平路中部的武安王氏祖祠。武安王氏祖祠始建於公元1254年,坐西北朝東南,背靠水晶山麓,堂號世德堂,已有近八百年的悠久歷史了。武安王氏以忠孝為本,詩禮傳家,世代名宦輩出,是遠近聞名的書香門第。
武安王氏於宋代肇居長泰縣城西門,世代名宦輩出,尊稱西門王。始祖壺山公,字仲敏,號壺山,開閩王第十四世裔孫。興化仙遊人,以文學舉授漳州府推官,嫡子師禹登宋理宗癸丑姚勉榜第十八名進士。任長泰縣丞,遂定居長泰。
長泰民間相傳「王姓三項巧」「無皇帝穿五爪」「無封候蓋詔室」「無狀元有華表"。可見武安王氏先祖輝煌顯耀,盛極一時。
武安王氏祖祠的建築風格不同於一般的祖祠,大門繪門神,兩旁有石鼓、花石窗,前有麒麟照牆、旗杆石、石碑等,屋脊用琉璃彩瓷貼繪成雙龍戲珠,雙鳳戲牡丹及各式吉祥寓意的造型圖樣,栩栩如生,格調非凡。堂內高懸「世德堂」「進士」「世承天寵」等鎏金匾額,十分耀眼。正如祠聯所題「餘威滿棟梁,看今朝美奐重新,紫電青霜,依然凜凜存生氣;末議參帷幄,念幾載先芬遠隔,春蔬秋黍,未克區區展孝思」。
鬱郁其精,嶽嶽其英,浩浩其氣,耿耿其情,品性超邁,川嶽挺生。左召右周,材藝縱橫,歷任湖陝,樹績朝京,王事經畫,歲運先程,賜袍一襲,寵錫獨榮,垂芳奕祀,蕭鄧同聲。公諱應璋,字文奎,號良崗,司訓公嫡子,侍御長兄也,洪武四年舉儒士,授湖廣陝西大使,才毅有為,擢直隸吳縣,賦甲天下運獨光,高皇賜袍旌之,公第四孫為餘東坦,仰公德政,為公讚揚,特紀一班而已。
據《武安王氏族譜》載,文奎公第四孫王朂生,字元曙,號齒隱,娶祁州知州唐泰第三女。因此,唐泰以「年姻侄」為文奎公題像讚。其中,「賜袍一襲,龐錫獨榮」和「賦甲天下運獨先,高皇賜袍旌之」都證實了文奎公「無皇帝穿五爪」並不只是民間故事,而是真正存在的榮耀。「高皇」就是洪武皇帝朱元璋。
上圖石碑刻於大夫坊村王氏宗祠內,大夫坊村王氏屬西門王衍派,祠堂內供奉王氏祖先及狀元先師唐泰先生牌位。
六世祖文奎公,號良崗,明仕吳縣縣丞,後授御史,葬於水晶山麓,規模十分龐大。惜文革時期被毀,現依然能根據墓沿石灰石見識他的宏偉氣勢
敕命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朝廷設監察御史,欲共振朝綱勵風俗,而弼成國家之治者也。苟非其人,不輕卑尊,爾湖廣道監察御史王文壁,明經拔雋,擢授禮部主事,振肅風採儀職克祚,敕差南京後湖清查圖籍,授置停妥,輕重適均,獨持冰櫱,剛介不阿,欽錫御袍以褒旌之,敕差巡按湖廣,爾王文壁尚稱激揚之典,蓋彰勤慎之名,歷任蜚聲厥有成績,是用進爾階文林郎,錫之,敕命以為爾榮,夫官以察為名,以言為職,在明大體而略細故,扶君子,而抑小人,爾尚無私於法,無撓於勢。無訐以為直,無苛以為能,懋修不懈,用光訓詞。欽哉,敕命
六世祖文壁公,號松軒。授禮部主事擢湖廣道監察御史。也授賜袍嘉勉,寵錫獨榮。詔室位於祖祠後上方,文革時被變賣他人,然未動依舊保存完整。
無狀元有華表
公諱仲敏,號壺山,興化仙遊人,資性穎悟,博極群書。光寧間,以文學舉授漳節,推惠政,民戴之。寵嗣進士,擢泰尹,為公屬邑,解組隨任,遂佔籍焉。公清白自持,貽留孫子侄。忝年誼若翁吾翁,敢不文辭贊曰:「幹霄之本,深瀾之源,沉物猶如此人。更可欽壺自號,懷祖在以源遠流長,木茂成林,公其為武安巨族之鼻祖矣。泰山之木千年尋,崑崙之水億萬今。
沈浸乎詩書之府,從容於禮義之天。純粹乎仁義之途,優遊乎道德之賢,是公所體察而力到仔肩也。求志壺麓,行義壯年二尹,經畫八裡,歌弦水土。有政川澤,治平斯成,泰邑之父母,王家之祖先,能勿千秋俎豆,億祀明禋。
公諱師禹,節推公嫡子也。宋理宗癸丑第十八進士,授封泰丞,任滿弗去,蕃衍孫支靡既雲。
【瀛海送歸帆到此地林磬天開依然輞水畫圖蘭亭觴詠】上聯中「瀛海送歸帆」可指武安王氏系開閩王延政金陵遣漳支系,「林磬天開」可指開基肇業,歡天喜地。「輞水畫圖」是指唐代王姓狀元王維的輞川詩畫。「蘭亭觴詠」是指書聖王羲之著有《蘭亭序》。
上聯譯文或可為:開閩金陵衍派到此地長泰開基肇業,歡天喜地依然能如輞川、如蘭亭詩書作伴。
【壺山留舊牒願諸宗詩書世守無替晉陽閥閱沂國科名】下聯中「壺山"指開基祖號壺山,也指仙遊縣壺公山,「留舊牒」可指宗籍族譜。「詩書世守無替」是指武安王氏家訓詩禮傳家。「晉陽閥閱"是指山西太原王氏祖庭。「沂國科名」是指連中三元的王姓狀元王曾,官至宰相,封沂國公。
下聯或可譯為:仙遊壺山留有宗籍族譜,祖上家訓希望世代以詩禮傳家,像王曾一樣連中三元為王姓大家族爭光添彩!
此楹聯可謂狀元題撰左狀元右狀元唯願詩禮傳家,引經據典對仗工整,一氣呵成,堪稱銘祖德勵後世的絕妙楹聯。
西門王歷代先賢名宦輩出,受朝廷恩表的坊表有:
【世承天寵坊】誥封知州王廷表.督府經歷王瑩之,之孫參政王惟恕。
【薇省參知督府上佐坊】 誥封督府經歷王瑩之,布政司左參政王惟恕。
【聚奎坊】 萬曆壬午科,林景中,王協夢,許享魁,陳一經,戴燝。
【天思褒龐坊】在善化裡,贈中書舍人,王廷彰。
【天龐流芳坊】贈戶部主事王守銓.萬曆戊戍進士,戶部郎中王一範。
【瑞應重熙坊】 位於珠洋村南,至今保存完好。清嘉慶御封王國盛奉政大夫,欽賜御匾,旌表恩榮,匾聯:紫誥出天衢百歲三公應寵錫,綸恩頌海甸一堂五代樂昇平。
【登科坊】弘治已酉王耀。
世承天龐——王廷表、王瑩之、王惟恕祖孫三代受朝廷旌表
武安王氏以詩禮傳家為家訓,是名副其實的書香門第。
公諱廷表,號晶麓,以子貴封廣西桂林府全州知州,奉直大夫。
誥命制曰:朕聞愛人者,教以義方,朝廷褒錫臣工必及其父,所以加答之也,爾廷表廣西桂林府全州知州瑩之之父,履坦居易,葆貞毓和駿發,嗣人展採為國,茲特封為奉直大夫,廣西桂林府全州知州,祗沐恩休,益隆壽考。
王瑩之,諱瓊,以字行,號西塘。事父母至孝,為人愷悌,喜慍不形。自幼甘貧力學,至忘寢食。嘉靖戍子,領鄉薦,判辰州,署府事。朝議分封宗藩,公力陳其非,便從之。辰人立石頌德以直道。調雷州,築海岸,捍民田萬頃。歷知全州,遷金葉郡丞,有政教及民,全人思之,為立生祠。繼轉後軍都督府經歷。致政成國贈之曰:「身名俱全,進退兩得。」後隆慶恩例進階,其家居,日以書史自娛,雖父子貴顯,視之淡如也。
——摘錄《長泰縣誌》之《芳躅傳》
王惟恕,字行甫,號近齋。西塘公之冢子也。性端謹溫厚,幼知力學,二十領鄉薦,登嘉靖丁未進士第。歷刑部郎中。明讞決,慎用刑,而庭無冤民。遷東粵憲副,歷廣西參政,皆有聲稱。嘗署廣西左布政,卻羨金千餘,歸之公。以直道調歸,卒於途,鬻衣釵為殯具。公持身如處子,處官事如家事,事父母如奉嚴君,對妻孥如肅賓客,雖燕居不見其惰容,誠金玉君子也。若忠謹之心,執法之守,冰櫱之操,其素定者乎?
—一摘錄《長泰縣誌》之《芳躅傳》
王惟恕進士官至廣西布政使,廉潔奉公、兩袖清風的事跡至今在各級監察網站均有報導宣傳,位列長泰縣文昌閣十七鄉賢中,千古傳頌!
天思褒龐——中書舍人王墀
刑部員外郎,前中書舍人,直內閣理辦,制敕兼修實錄玉牒,德經筵王墀
敕命奉天承運皇帝敕曰:朕建儲覃慶不遺於疎逖之臣。矧服官禁,近祗事綸,垣厥選甚華恩,不可後爾中書舍人王墀蔚有文譽,奮跡鄉闈,掄試清途,直供秘省,典頒內製,宣演訓詞,夙夜在公,勞能茂著,茲用覃恩,實授爾階徵仕郎。錫之敕命,夫右垣古兩制之職,每選文學之士,以理之任,亦嚴且重矣,爾尚懋植敏修,祗服內禁,無曠厥官。欽哉!敕命!
隆慶二年五月廿五日
王一範,字綏甫,號浣心。家貧嗜學,博極群書。與叔縣尹從鵬、侄孝廉協夢,同方伯戴熺、觀察戴燝,共研習於東山草堂,號東山五友。
萬曆戊子領鄉薦,署寧化縣教諭,敦行力學,課督維謹。甲午分校江右鄉闈,所拔多名士,稱得人焉。戊戌成進士,授戶部雲南清吏司主事,留心國計,釐剔弊端。逾年升員外郎中,假歸修先塋,輯族譜,訓飭宗屬,家政肅然。旋奉敕,總理薊鎮糧儲,兼管屯種、鹽法。羨餘一歸諸公,清勤自矢竟,卒於官。沒之日,囊橐蕭然。所謂以清白遺子孫者乎。
——摘錄《長泰縣誌》之《鄉賢傳》
公諱從鵬,字騰之,號翼雲。以明經中萬曆乙卯京闈,豪邁嗜學,淹貫古今。與其族戶部一範,孝廉協夢偕二戴,讀書於東郭山中,詩文相高。後先俱登甲第,號曰東山五友。公擢湖廣武陵縣,友人戴君燝,作仙令詩送之。逮蒞政精明有體,激濁揚清,外臺文薦,值改秩以暮年乞歸。武陵人為立去思碑,阻道者數裡相望,宜共德行,推重一時,崇祠鄉賢祀之。
年弟何彥拜撰
入祀忠孝祠——王德裕
王德裕,字國明,號平湖處士,在坊人。幼有志,操性聰敏超拔。年甫七八能屬文,日記數千言。十三入邑庠,充弟子員,通五經,尤長於《易》。生於宋理宗壬戍,年十八宋亡。聞元詔至漳,拜哭於庭。裂衣巾焚之曰:「吾宋人也,不得復著此矣」遂隱居不仕。至正間詔選儒吏不應。延祐初,敕省臣訪求遺逸,復徵耆儒俱不就。教授生徒,學者宗之。
———摘錄《長泰縣誌》之《隱逸傳》
詩詞歌賦
遊天柱石洞
王協夢
塵勞世事不相關,煉質閒禪玉柱山。
一簾草色和煙靄,五夜鐘聲帶月寒。
風景自來超物外,姓名應不到人間。
從今悟得真空界,好把多羅仔細看。
天柱紀遊之值七夕同賦
王一範
岧嶢雲逕曉風涼,躧履憑高興轉狂。
鳧擁彤雲來葉令,鵲聯銀漢渡牛郎。
千涯雨色含晴翠,萬壑松聲入韻長。
跨鶴一時成勝集,石門深處是詩場。
千秋俎豆,億祀明禋。
西門王傳至第四世開始分衍各地。西門王第四世王德祥於元初遷居泉州城行醫,其孫西門王第六世王真治,字君仁,遷居安溪蓋竹,傳衍蓋竹、珠洋、大壠格、池頭等社;西門王第四世王德裕傳子士傑,士傑傳子文奎、文珍、文壁。西門王六世祖王文奎、王文珍的後裔相繼遷居善化裡(今枋洋)。西門王六世祖王文壁的後裔遷入人和裡小銀塘社(今農榮)傳衍,西門王十一世祖王思忠遷居龍溪縣(今龍文)樟山社傳衍,西門王八世祖王泰生,王廣生,王閏生,王朂生等房的後裔分衍洲仔、大垵、定枋、山前、仙鬥、格坪頭、後埔、大堀內、前坪、內林、奎路、封候、梘頭、夫坊等社。西門王第八世王元祥定居江都高坑傳衍,王元昭定居江都白泉傳衍。西門王傳衍至今近八百年,福運昌隆,人丁興旺,遂成為武安巨族。
據《長泰縣誌》記載,西門王氏祖像每十二年一次的出巡祭典是西門王氏特有的傳統習俗,每逢祖像出巡,鳴鑼開道,鼓樂喧天,鞭炮齊鳴,彩旗招展,王氏族人抬祖像踩街歡慶,巡至每一社,王氏族人都到社口迎接,殺豬宰羊,焚香祭祀,熱鬧非凡。
西門王氏是一個團結奮進的宗族,是一個自強不息的宗族。西門王氏子孫以祖之功為榮,以祖之德為銘。(王文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