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縣狀元故裡的長泰,世代流傳著一個顯赫的姓氏―「西門王」

2020-12-16 漳州微記者

在千年古縣,狀元故裡的美麗長泰,世代流傳著一個顯赫的姓氏――西門王!而擁有這個美譽尊稱的就是就坐落於縣城和平路中部的武安王氏祖祠。武安王氏祖祠始建於公元1254年,坐西北朝東南,背靠水晶山麓,堂號世德堂,已有近八百年的悠久歷史了。武安王氏以忠孝為本,詩禮傳家,世代名宦輩出,是遠近聞名的書香門第。

武安王氏於宋代肇居長泰縣城西門,世代名宦輩出,尊稱西門王。始祖壺山公,字仲敏,號壺山,開閩王第十四世裔孫。興化仙遊人,以文學舉授漳州府推官,嫡子師禹登宋理宗癸丑姚勉榜第十八名進士。任長泰縣丞,遂定居長泰。

長泰民間相傳「王姓三項巧」「無皇帝穿五爪」「無封候蓋詔室」「無狀元有華表"。可見武安王氏先祖輝煌顯耀,盛極一時。

武安王氏祖祠的建築風格不同於一般的祖祠,大門繪門神,兩旁有石鼓、花石窗,前有麒麟照牆、旗杆石、石碑等,屋脊用琉璃彩瓷貼繪成雙龍戲珠,雙鳳戲牡丹及各式吉祥寓意的造型圖樣,栩栩如生,格調非凡。堂內高懸「世德堂」「進士」「世承天寵」等鎏金匾額,十分耀眼。正如祠聯所題「餘威滿棟梁,看今朝美奐重新,紫電青霜,依然凜凜存生氣;末議參帷幄,念幾載先芬遠隔,春蔬秋黍,未克區區展孝思」。 

鬱郁其精,嶽嶽其英,浩浩其氣,耿耿其情,品性超邁,川嶽挺生。左召右周,材藝縱橫,歷任湖陝,樹績朝京,王事經畫,歲運先程,賜袍一襲,寵錫獨榮,垂芳奕祀,蕭鄧同聲。公諱應璋,字文奎,號良崗,司訓公嫡子,侍御長兄也,洪武四年舉儒士,授湖廣陝西大使,才毅有為,擢直隸吳縣,賦甲天下運獨光,高皇賜袍旌之,公第四孫為餘東坦,仰公德政,為公讚揚,特紀一班而已。

據《武安王氏族譜》載,文奎公第四孫王朂生,字元曙,號齒隱,娶祁州知州唐泰第三女。因此,唐泰以「年姻侄」為文奎公題像讚。其中,「賜袍一襲,龐錫獨榮」和「賦甲天下運獨先,高皇賜袍旌之」都證實了文奎公「無皇帝穿五爪」並不只是民間故事,而是真正存在的榮耀。「高皇」就是洪武皇帝朱元璋。

上圖石碑刻於大夫坊村王氏宗祠內,大夫坊村王氏屬西門王衍派,祠堂內供奉王氏祖先及狀元先師唐泰先生牌位。

六世祖文奎公,號良崗,明仕吳縣縣丞,後授御史,葬於水晶山麓,規模十分龐大。惜文革時期被毀,現依然能根據墓沿石灰石見識他的宏偉氣勢

敕命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朝廷設監察御史,欲共振朝綱勵風俗,而弼成國家之治者也。苟非其人,不輕卑尊,爾湖廣道監察御史王文壁,明經拔雋,擢授禮部主事,振肅風採儀職克祚,敕差南京後湖清查圖籍,授置停妥,輕重適均,獨持冰櫱,剛介不阿,欽錫御袍以褒旌之,敕差巡按湖廣,爾王文壁尚稱激揚之典,蓋彰勤慎之名,歷任蜚聲厥有成績,是用進爾階文林郎,錫之,敕命以為爾榮,夫官以察為名,以言為職,在明大體而略細故,扶君子,而抑小人,爾尚無私於法,無撓於勢。無訐以為直,無苛以為能,懋修不懈,用光訓詞。欽哉,敕命

六世祖文壁公,號松軒。授禮部主事擢湖廣道監察御史。也授賜袍嘉勉,寵錫獨榮。詔室位於祖祠後上方,文革時被變賣他人,然未動依舊保存完整。

無狀元有華表

公諱仲敏,號壺山,興化仙遊人,資性穎悟,博極群書。光寧間,以文學舉授漳節,推惠政,民戴之。寵嗣進士,擢泰尹,為公屬邑,解組隨任,遂佔籍焉。公清白自持,貽留孫子侄。忝年誼若翁吾翁,敢不文辭贊曰:「幹霄之本,深瀾之源,沉物猶如此人。更可欽壺自號,懷祖在以源遠流長,木茂成林,公其為武安巨族之鼻祖矣。泰山之木千年尋,崑崙之水億萬今。

沈浸乎詩書之府,從容於禮義之天。純粹乎仁義之途,優遊乎道德之賢,是公所體察而力到仔肩也。求志壺麓,行義壯年二尹,經畫八裡,歌弦水土。有政川澤,治平斯成,泰邑之父母,王家之祖先,能勿千秋俎豆,億祀明禋。

公諱師禹,節推公嫡子也。宋理宗癸丑第十八進士,授封泰丞,任滿弗去,蕃衍孫支靡既雲。

【瀛海送歸帆到此地林磬天開依然輞水畫圖蘭亭觴詠】上聯中「瀛海送歸帆」可指武安王氏系開閩王延政金陵遣漳支系,「林磬天開」可指開基肇業,歡天喜地。「輞水畫圖」是指唐代王姓狀元王維的輞川詩畫。「蘭亭觴詠」是指書聖王羲之著有《蘭亭序》。

上聯譯文或可為:開閩金陵衍派到此地長泰開基肇業,歡天喜地依然能如輞川、如蘭亭詩書作伴。

【壺山留舊牒願諸宗詩書世守無替晉陽閥閱沂國科名】下聯中「壺山"指開基祖號壺山,也指仙遊縣壺公山,「留舊牒」可指宗籍族譜。「詩書世守無替」是指武安王氏家訓詩禮傳家。「晉陽閥閱"是指山西太原王氏祖庭。「沂國科名」是指連中三元的王姓狀元王曾,官至宰相,封沂國公。

下聯或可譯為:仙遊壺山留有宗籍族譜,祖上家訓希望世代以詩禮傳家,像王曾一樣連中三元為王姓大家族爭光添彩!

此楹聯可謂狀元題撰左狀元右狀元唯願詩禮傳家,引經據典對仗工整,一氣呵成,堪稱銘祖德勵後世的絕妙楹聯。  

西門王歷代先賢名宦輩出,受朝廷恩表的坊表有:

【世承天寵坊】誥封知州王廷表.督府經歷王瑩之,之孫參政王惟恕。

【薇省參知督府上佐坊】 誥封督府經歷王瑩之,布政司左參政王惟恕。

【聚奎坊】 萬曆壬午科,林景中,王協夢,許享魁,陳一經,戴燝。

【天思褒龐坊】在善化裡,贈中書舍人,王廷彰。

【天龐流芳坊】贈戶部主事王守銓.萬曆戊戍進士,戶部郎中王一範。

【瑞應重熙坊】 位於珠洋村南,至今保存完好。清嘉慶御封王國盛奉政大夫,欽賜御匾,旌表恩榮,匾聯:紫誥出天衢百歲三公應寵錫,綸恩頌海甸一堂五代樂昇平。

【登科坊】弘治已酉王耀。

世承天龐——王廷表、王瑩之、王惟恕祖孫三代受朝廷旌表

武安王氏以詩禮傳家為家訓,是名副其實的書香門第。

公諱廷表,號晶麓,以子貴封廣西桂林府全州知州,奉直大夫。

誥命制曰:朕聞愛人者,教以義方,朝廷褒錫臣工必及其父,所以加答之也,爾廷表廣西桂林府全州知州瑩之之父,履坦居易,葆貞毓和駿發,嗣人展採為國,茲特封為奉直大夫,廣西桂林府全州知州,祗沐恩休,益隆壽考。

王瑩之,諱瓊,以字行,號西塘。事父母至孝,為人愷悌,喜慍不形。自幼甘貧力學,至忘寢食。嘉靖戍子,領鄉薦,判辰州,署府事。朝議分封宗藩,公力陳其非,便從之。辰人立石頌德以直道。調雷州,築海岸,捍民田萬頃。歷知全州,遷金葉郡丞,有政教及民,全人思之,為立生祠。繼轉後軍都督府經歷。致政成國贈之曰:「身名俱全,進退兩得。」後隆慶恩例進階,其家居,日以書史自娛,雖父子貴顯,視之淡如也。

——摘錄《長泰縣誌》之《芳躅傳》

王惟恕,字行甫,號近齋。西塘公之冢子也。性端謹溫厚,幼知力學,二十領鄉薦,登嘉靖丁未進士第。歷刑部郎中。明讞決,慎用刑,而庭無冤民。遷東粵憲副,歷廣西參政,皆有聲稱。嘗署廣西左布政,卻羨金千餘,歸之公。以直道調歸,卒於途,鬻衣釵為殯具。公持身如處子,處官事如家事,事父母如奉嚴君,對妻孥如肅賓客,雖燕居不見其惰容,誠金玉君子也。若忠謹之心,執法之守,冰櫱之操,其素定者乎?

—一摘錄《長泰縣誌》之《芳躅傳》

王惟恕進士官至廣西布政使,廉潔奉公、兩袖清風的事跡至今在各級監察網站均有報導宣傳,位列長泰縣文昌閣十七鄉賢中,千古傳頌!

天思褒龐——中書舍人王墀

刑部員外郎,前中書舍人,直內閣理辦,制敕兼修實錄玉牒,德經筵王墀

敕命奉天承運皇帝敕曰:朕建儲覃慶不遺於疎逖之臣。矧服官禁,近祗事綸,垣厥選甚華恩,不可後爾中書舍人王墀蔚有文譽,奮跡鄉闈,掄試清途,直供秘省,典頒內製,宣演訓詞,夙夜在公,勞能茂著,茲用覃恩,實授爾階徵仕郎。錫之敕命,夫右垣古兩制之職,每選文學之士,以理之任,亦嚴且重矣,爾尚懋植敏修,祗服內禁,無曠厥官。欽哉!敕命!

隆慶二年五月廿五日

王一範,字綏甫,號浣心。家貧嗜學,博極群書。與叔縣尹從鵬、侄孝廉協夢,同方伯戴熺、觀察戴燝,共研習於東山草堂,號東山五友。

萬曆戊子領鄉薦,署寧化縣教諭,敦行力學,課督維謹。甲午分校江右鄉闈,所拔多名士,稱得人焉。戊戌成進士,授戶部雲南清吏司主事,留心國計,釐剔弊端。逾年升員外郎中,假歸修先塋,輯族譜,訓飭宗屬,家政肅然。旋奉敕,總理薊鎮糧儲,兼管屯種、鹽法。羨餘一歸諸公,清勤自矢竟,卒於官。沒之日,囊橐蕭然。所謂以清白遺子孫者乎。

——摘錄《長泰縣誌》之《鄉賢傳》

公諱從鵬,字騰之,號翼雲。以明經中萬曆乙卯京闈,豪邁嗜學,淹貫古今。與其族戶部一範,孝廉協夢偕二戴,讀書於東郭山中,詩文相高。後先俱登甲第,號曰東山五友。公擢湖廣武陵縣,友人戴君燝,作仙令詩送之。逮蒞政精明有體,激濁揚清,外臺文薦,值改秩以暮年乞歸。武陵人為立去思碑,阻道者數裡相望,宜共德行,推重一時,崇祠鄉賢祀之。

年弟何彥拜撰

入祀忠孝祠——王德裕

王德裕,字國明,號平湖處士,在坊人。幼有志,操性聰敏超拔。年甫七八能屬文,日記數千言。十三入邑庠,充弟子員,通五經,尤長於《易》。生於宋理宗壬戍,年十八宋亡。聞元詔至漳,拜哭於庭。裂衣巾焚之曰:「吾宋人也,不得復著此矣」遂隱居不仕。至正間詔選儒吏不應。延祐初,敕省臣訪求遺逸,復徵耆儒俱不就。教授生徒,學者宗之。

———摘錄《長泰縣誌》之《隱逸傳》

詩詞歌賦

遊天柱石洞

王協夢

塵勞世事不相關,煉質閒禪玉柱山。

一簾草色和煙靄,五夜鐘聲帶月寒。

風景自來超物外,姓名應不到人間。

從今悟得真空界,好把多羅仔細看。

天柱紀遊之值七夕同賦

王一範

岧嶢雲逕曉風涼,躧履憑高興轉狂。

鳧擁彤雲來葉令,鵲聯銀漢渡牛郎。

千涯雨色含晴翠,萬壑松聲入韻長。

跨鶴一時成勝集,石門深處是詩場。

千秋俎豆,億祀明禋。

西門王傳至第四世開始分衍各地。西門王第四世王德祥於元初遷居泉州城行醫,其孫西門王第六世王真治,字君仁,遷居安溪蓋竹,傳衍蓋竹、珠洋、大壠格、池頭等社;西門王第四世王德裕傳子士傑,士傑傳子文奎、文珍、文壁。西門王六世祖王文奎、王文珍的後裔相繼遷居善化裡(今枋洋)。西門王六世祖王文壁的後裔遷入人和裡小銀塘社(今農榮)傳衍,西門王十一世祖王思忠遷居龍溪縣(今龍文)樟山社傳衍,西門王八世祖王泰生,王廣生,王閏生,王朂生等房的後裔分衍洲仔、大垵、定枋、山前、仙鬥、格坪頭、後埔、大堀內、前坪、內林、奎路、封候、梘頭、夫坊等社。西門王第八世王元祥定居江都高坑傳衍,王元昭定居江都白泉傳衍。西門王傳衍至今近八百年,福運昌隆,人丁興旺,遂成為武安巨族。

據《長泰縣誌》記載,西門王氏祖像每十二年一次的出巡祭典是西門王氏特有的傳統習俗,每逢祖像出巡,鳴鑼開道,鼓樂喧天,鞭炮齊鳴,彩旗招展,王氏族人抬祖像踩街歡慶,巡至每一社,王氏族人都到社口迎接,殺豬宰羊,焚香祭祀,熱鬧非凡。

西門王氏是一個團結奮進的宗族,是一個自強不息的宗族。西門王氏子孫以祖之功為榮,以祖之德為銘。(王文武)

相關焦點

  • 「狀元家廟」——長泰溪園瞻依堂為旅遊添輝增彩
    一個多世紀以來,長泰溪園瞻依堂這座歷經600多年風雨蒼桑的明代古建築,在眾裔孫的共同努力下,幾經歷史修茸:清代末期,臺灣張氏宗親曾多次返鄉祭祖並捐資修建;1996年宗親們再次捐資重修祖廟;2004年,溪園張氏裔孫再群策群力維修家廟周圍的附屬設施,並重新製作祖先的神龕、神主,而後,又不斷加強祖廟周邊的環境整修等等
  • 長泰:千年文化古城打造六張生態旅遊名片
    葉小秋:這次長泰帶來了12家旅遊企業來參加本屆旅博會,這是長泰縣第三次抱團參加旅博會。這次旅博會是一個展示長泰旅遊企業、旅遊形象和品牌非常好的平臺,所以今年我們由縣委縣政府購買了六個展臺來布展。在這個平臺上面,我們的12家企業有很多類型,一類是國家森林公園天柱山;還有一類是文創產業,比如龍人古琴文化村,這是國家文化部設的重點文化產業項目。
  • 閩南「都江堰」 千年水長流——記長泰古代水利工程
    長泰歷代建有東倉、北倉、禮字倉、農字倉等70多座糧倉,儲備剩餘的糧食,以備不時之需,從修建糧倉的數量,說明當時農業生產已達到相當的規模,糧食的產量穩中有升。作為傳統農業古縣,經濟發展受自然因素的影響更大。
  • 山東境內被除名的「古縣」(上)
    通過對比1912《山東全省州縣自治區域圖》,可以發現一個很有話題性的事兒——清末,山東省10府3直隸州共轄104縣(含8散州)。自1912年民國改元至今的100多年間,山東省境內消失的古縣名竟然有25個之多,約佔當時山東轄縣的1/4。
  • 「千年古縣」 朱熹故裡
    尤溪縣是南宋著名的理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詩人朱熹的誕生地,這裡是國內外朱子理學研究的文化名城,2010年被聯合國有關地名組織命名為福建省第一個「千年古縣」。
  • 河南省千年古縣歷史上曾建立蔡國,以國為氏,兩千年沒有改名
    在河南省有一個千年古縣,歷史上這裡曾經建立蔡國,以國為氏,近兩千多年不曾改過名字,該縣位於河南省的東南部,是一個農業大縣,同時也是河南省畜牧業大縣,擁有人口150餘萬人,是河南省人口百萬大縣,是「重陽文化」的發祥地,這個縣就是隸屬於駐馬店管轄下的上蔡縣。
  • 探村溫州蒼南|項東古村,小橋流水人家,浙南狀元故裡
    項東村有項、陳、楊、董、王、鄭、蔡、林等姓聚族而居,以項姓人口為多,有255人。項姓始遷祖項昭,福建省長溪縣(今霞浦縣)赤岸人,後晉時官至大理事評事。因閩王之亂,棄官攜家遷入,後各姓陸續遷入,合成一村。由此可見,項東村雖以項姓人氏主導,但也非常海納百川,有容乃大,與許多其他姓氏的人們聚族而居。這裡還被叫為「狀元故裡」。
  • 中國姓氏文化流傳近千年,哪幾個名字排名最高?第1名29萬人
    姓氏文化的起源中國的姓氏文化流傳已經近千年了,最早姓氏文化可以追溯到伏羲氏時期。伏羲氏也是據記載第一個擁有姓氏的人。一向重視宗族文化傳承的中國人,在一定程度上是依靠姓氏文化來區分我群。而在夏朝時期,中國進入奴隸制社會,那時候的姓氏並不是所有人都有的,只有貴族才能有姓。隨著社會的逐漸發展,姓氏開始逐漸滲入到每個普通人家中去。我們從上文可以看出目前在我國的姓氏文化中存在"大姓"和"稀有姓氏"之分。而那些重複率高的名字毫無疑問都有一個大姓,比如"張""王""李"。
  • 【赤岸古今】古縣華川衙署在何處?
    古縣已歷一千三百餘年,但口口相傳如「花廳」(疑為官廳,鄉音官與花近音)、「穿堂」等地名仍在。中國是倫理社會,等級森嚴,不可逾越。花廳民間也不準修造,後人看到的花廳是南倉的馮氏崇四公宗祠,稱 「思敬祠」,在清雍正辛亥年(1731)造,南倉之東都是馮氏崇四公下居住地,在造祠堂時也擠佔了部分土地。建築結構簡潔,無花廳之實。因其地屬華川衙署官廳,留下地名,把「官廳」叫偏成「花廳」。
  • 中國最古老的3個姓氏,已流傳3000年,因太好聽常被誤認是日本人
    在古老的傳說裡,華夏民族的人文始祖伏羲在創八卦、教人們漁獵的同時,也定下了單對單配偶的婚姻制,以及姓氏規則,從此中華姓氏就此起源,此後歷經數千年傳承,漸漸演化出了許許多多的姓氏
  • 我國有三大姓氏極為委屈,淵源悠久傳承千年,卻常被誤會成日本姓
    ▲姓氏牆上的複姓「呼延」 常見的複姓包括歐陽、司馬、上官、皇甫、西門、諸葛、慕容、夏侯、宇文等,這些大家也都不陌生。 在眾多複姓之中,有一部分因為使用的人較多而被人們熟知,但有一部分因為比較少見,在日常生活中經常被誤認為是外國姓氏或者是杜撰的。其中有3個複姓,堪稱是中國最「委屈」的姓氏,明明流傳千年,其族人卻常被誤認為是日本人。 01 其一,東野姓。
  • 靈武:千年古縣 等你「遇見」
    這裡是千年古縣    靈武,古稱靈州,於西漢惠帝四年置縣至今已有2200多年,凝結了厚重的歷史文化底蘊。    靈州是中原王朝在西北防線上的重要軍事據點,相當一個時期,尤其是唐宋時期,作為西北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中心,在西北很少有其他地方可與之相比擬。
  • 江西鉛山狀元故裡有兩棵千年銀杏,人們為什麼叫它「公孫樹」?
    去年秋天,我有幸跟隨河北文學院作家風取團在江西上採風,按照行程,我們來到了鉛山縣陳坊鄉沽溪村,這裡有「狀元故鄉」的美名,在村口的小木橋旁,豎著有一個形似的筆筒黃褐色巨石,在背後刻有8個大字「廖家新村,狀元故裡」。
  • 角美的前世今生|漳泉系姓氏源流
    角美既是人口流入的高地,又是人口輸出的祖地,閩南歷史上幾次舉足輕重的過臺灣、下南洋徵途中,角美人都從未缺席,甚至還是主力軍,在研究「走出去人口」之前,我們需先對角美「一社一姓」預作了解,以便對每一個人物和事件有依據地對號入座。(受筆者知識限制,本文僅列舉《漳州姓氏》部分內容如下,如有錯誤和不足,還請看官指正。)
  • 陝西千年古縣,因黃河之水滌蕩而生,還是太史公司馬遷故裡
    韓城是一座美麗古樸又充滿故事的小城,這裡也是史聖司馬遷的故裡。作為影響深遠的歷史名人,司馬遷和他的巨著《史記》足以照耀華夏五千年文明,魯迅先生就曾讚譽其是「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而除了太史公,義士程嬰、縱橫家司馬錯、清朝首位陝西籍元王傑等等也都來自這裡。
  • 樂育英才狀元師——唐泰
    在「千年古縣」長泰,有一位樂育英才的著名教育家——唐泰,他的名字將永遠和漳州府史上唯一狀元郎、閩南驕傲──長泰人林震緊緊聯繫在一起。 儘管六百多年過去了,世事滄桑,而提起唐泰,不僅長泰,還有龍溪、漳浦等閩南各地的人們,總不免要追思一代宗師樂育英才誨人不倦。
  • 遊山西·讀歷史丨行走古縣牡丹園,感受千年白牡丹的王者魅力
    ID :cnssx0351   TEL:0351-5653982牡丹被譽為是「花中之王」,古縣被譽為「牡丹之鄉」。被譽為「天下第一牡丹」的古縣千年白牡丹,得這一方水土的滋養,代代繁衍生息,竟能繁育成佔地50多公裡的牡丹園,可謂得天地之造化,使牡丹的美麗得以完美闡釋。「白花冷澹無人愛,亦佔芳名道牡丹」。
  • 福建漳州長泰天成山生態文化景區介紹
    《瑞煙巖記》石碑落葉知秋,碑文知史,它像一位長者給我們講述了一個個瑞煙巖的興衰故事,那是一個瑞煙巖繁華一世故事,也是一個繁華落盡後人走茶涼的故事。瑞煙巖的由來,可追溯到明天啟初年,當時宦官魏忠賢把持朝政,慕楊瑩鍾才,欲羅致羽下,楊不為所動,自此得罪魏黨,為避禍害,楊辭官攜眷返長泰故裡,遂在天成山構建瑞煙巖佛廟,並取名瑞煙巖,有"瑞煙嫋升,紫氣東來"之意。
  • 趣談中國姓氏的來源
    中國的姓氏經歷一個漫長的演變過程,從最早的圖騰姓氏,到現在的百家姓,許多姓氏都經歷了不盡相同的變化,但中國的姓氏幾千年來代代相傳,每個姓氏都有其確切的出處,都有清晰的變化脈絡,根據一條條脈絡,我們可以尋根溯源,找到自己的遠祖,找到本姓的發祥地,從而增強民族的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