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即位時,身為大將軍王的十四弟為何沒率軍反叛?

2020-12-26 騰訊網

康熙六十一年冬十一月十三日,一代帝王玄燁溘然長辭,丟下了這個龐大且弊病纏身的大清帝國。與此同時,持續三十多年的九子奪嫡事件落下帷幕——皇四子胤禛在暢春園即位,是為雍正皇帝。

這樣的結果別說廢太子胤礽沒有想到,就連勢力龐大的皇八子胤禩也沒有想到,但他們只能默認這樣的事實——因為步軍統領隆科多和豐臺大營、西山銳健營(這兩者為虛構)都聽命於雍正。但有一個人例外,他就是皇十四子允禵。

年羹堯劇照

當時,皇十四子正在西北統帥二十萬大軍作戰,如果說此時他振臂一呼,數十萬軍隊是對雍正的一個嚴重威脅,可奇怪的是,他並沒有選擇叛亂,也沒有領兵逼宮,這是為何呢?

其實,允禵絕對有擁兵自重的想法,只可惜他缺了一樣東西——糧草。當時二十萬大軍的糧草是年羹堯在運作,而年羹堯拒絕為允禵提供多餘的糧草。俗話說,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缺了這一樣,皇十四子就是有再大的能耐,其影響也是有限的。

相關焦點

  • 雍正即位存疑,手握重兵的十四阿哥胤禎為什麼不起兵奪位?
    康熙近臣步軍統領隆科多宣讀康熙遺詔,其中最關鍵的一句是:「雍親王皇四子胤禛,人品貴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統。著繼朕登基,即皇帝位。」之後,皇四子胤禛即位稱帝,史稱雍正皇帝。不過,隆科多宣讀的這份遺詔在朝野上下卻並沒有收到預期效果,反而引發了關於雍正弒父篡位的廣泛猜疑。
  • 《雍正王朝》中,康熙為什麼要讓十四阿哥做大將軍王?
    康熙皇帝在收到西北大軍全軍覆沒的消息後,召來了四阿哥胤禛和十四阿哥胤禵商量解決的對策,同時準備在這二人之中選出一位作為大將軍王,領兵前往西北出徵,康熙皇帝的這一舉動引發了朝中大臣們的猜測,朝中大臣紛紛猜測此次的大將軍王,一定是未來的皇位繼承人。
  • 他是雍正同母弟弟,曾被封為大將軍王,為何最後被囚禁數十年?
    而四阿哥胤禵,自此順利即位,也就是後來的雍正皇帝了。 這個傳聞,顯然只是一個歷史謠言而已。不過,這也從側面說明,十四阿哥胤禵,在當時是非常受康熙寵愛的,至少有望繼承皇位。那麼,歷史上真實的十四阿哥胤禵,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雍正即位後,又是什麼結局呢?
  • 雍正王朝:雍正為何要保舉老十四做大將軍王,他的目的究竟是什麼
    在《雍正王朝》中,雍正聽取了鄔思道的建議,保舉了自己同父同母的親弟弟十四阿哥胤禵出任「大將軍王」,而這一舉動可以說是為雍正最終能夠成為「九子奪嫡」的勝利者,進而在康熙去世後成功繼承皇位,奠定了非常的堅實的基礎。
  • 雍正王朝:老十四胤禵為什麼拒絕雍正帝,再次出任大將軍王?
    按理說,雍正帝應該很討厭老十四胤禵,那麼為什麼年羹堯被賜死後,他還想讓老十四胤禵出任大將軍王呢?《雍正王朝解密》68:雍正王朝中雍正帝和老十四胤禵不合,為何還想讓他出任大將軍王?對於老十四胤禵,雍正帝的內心其實非常複雜,剛剛即位後就是他親自拿下的老十四胤禵的大將軍王職務,但沒有分配一份像樣的職務。弄得老十四胤禵時不時的就到太后烏雅氏那裡訴苦,其實也非常好理解,老十四胤禵一直跟雍正帝作對,如果再給他一些權力,還不知道他會做出什麼事情,在他沒有改變之前,雍正帝真的不好安排具體的事務。
  • 四爺當了雍正皇帝,他的十四個兄弟最終命運如何?
    康熙崩逝的噩耗傳出,京城九門關閉6天,諸王非傳令旨不得進入大內。箭在弦上,形勢緊張。
  • 迷霧十四爺——遠徵西藏的大將軍王【上】
    康熙五十七年(公元1718年)十月,朝廷終於正式向天下宣布,委任十四阿哥胤禎為撫遠大將軍,領兵出徵西藏。雖然是代表皇帝,但顯然出於某些考慮,胤禎的爵位並沒提升,仍為固山貝子(位列親王、郡王和貝勒之下),只是皇帝特批他有使用王爺行頭的權力。從此,十四阿哥便以「大將軍王」這個頗有些不倫不類的稱呼,號令全軍。
  • 雍正王朝:雍正帝即位之後,太后烏雅氏為什麼處處給他出難題?
    《雍正王朝解密》60:雍正王朝中雍正帝即位後,為什麼太后烏雅氏一直對他百般刁難?一、先說說太后烏雅氏:太后烏雅氏是雍正帝的生母,雍正帝即位一年多就暴病身亡了,這也導致歷史學界人士的浮想聯翩,當然,這不是我們討論的問題,我們先分析一下歷史上的烏雅氏。烏雅氏年輕的時候估計是大美女一個,頗受康熙帝喜愛。
  • 雍正王朝:康熙封胤禵為大將軍王,為何只是稱號,爵位還是貝子?
    那麼雍正王朝的暗線劇情,是如何解釋雍正是否篡位的爭議謎團呢,今天宋安之以康熙帝封老十四為大將軍王,為何沒有真正封他為王爵,只是稱呼,他還只是貝子爵位呢來入手說說。首先來說說現實歷史的爭議謎團。二是康熙帝晚年不只是重用了老四胤禛一個皇子,對於老十四胤禵更是重用,封其為大將軍王,任命他為撫遠大將軍統率大軍進駐青海,討伐策妄阿拉布坦。當然還有其他疑點很多的地方,但簡單來說,關鍵的兩個原因就是以上兩點,所以綜合之下,有著雍正是否篡位的爭議。
  • 雍正王朝:讓胤禵爭取「大將軍王」,胤禩的目的何在?用心太險惡
    說白了,西北大敗的幕後黑手就是兩個人——監管戶部的皇四子胤禛和監管兵部的皇十四子胤禵。康熙皇帝剛一接到西北奏報,為何就立即單獨召見了胤禛和胤禵商議對策?原因就在這裡!十四弟,這個位置我爭不過你,還是你當這個大將軍王吧!」注意胤禩的語言技巧,剛剛胤禩還明確的給出過說明,「不管誰出任大將軍王,他就是皇位繼承人」,但在這裡,他讓胤禵爭得位置不是「皇位繼承人」,而是「大將軍王」!
  • 生性多疑的雍正帝竟然舉薦對敵中的胞弟做大將軍王?事出有因必有詐
    四阿哥胤禛聽取了底下大臣鄔思道的建議還是舉薦自己的胞弟胤禵作為了當時權利至高的大將軍王,這個職權可謂是可以顛覆自己皇位的存在,況且他的這位胞弟歷來就是和他對著幹的存在,這位十四阿哥也是胤禛最大的宿敵黨中的人物。那為什麼四阿哥胤禛還要如此做呢?
  • 大將軍王——權鬥的犧牲品
    部分皇子蒙皇帝恩準,有支取官物的福利,不過時間都不會太長,胤禵是七年,冠於諸兄弟,若非康熙駕崩,這個時間恐怕還要更久;胤禵西徵,康熙賜銀十萬,對胤禵的兒子們也同樣頻繁賞賜;康熙五十七年,胤禵受封大將軍王
  • 雍正王朝:保舉老十四做大將軍王,雍正的目的究竟是什麼?
    其實舉薦「大將軍王」,無疑是康熙對於雍正的一次考驗。因為這時的康熙對局勢自然是非常的清楚,他清楚的知道十四阿哥胤禵就是成為「大將軍王」的唯一人選。而胤禵成為「大將軍王」也可以實現他的目的。要知道,按照鄔思道的說法,康熙這個時候還在觀察雍正是否有著「人君」的氣度。最終,康熙自然看到了他想要的結果。而雍正聽取了鄔思道的話,保舉了胤禵出任,可以說是為雍正最終能夠成為「九子奪嫡」的勝利者甚至繼承皇位,奠定了基礎。
  • 同是奪嫡,為何雍正即位後,老八下場悽慘,老十四卻逃過一劫?
    雍正即位之後,老八胤禩不僅遭到了圈禁,還被改名為「阿其那」,被罵成了一條狗,被關了幾個月之後一命嗚呼。 胤禵也被圈禁了,但是卻一直活到了乾隆年間,然後乾隆下旨赦免並釋放了他。
  • 皇室罕見的兄弟情05:冷血雍正對十三弟胤祥呵護備至
    雍正四年九月,曾經風光一時的皇八子胤禩就死在監所,死因不明。雍正的九弟胤禟被發配到西寧,三年後被革爵,接著雍正把他的名字改為「塞思黑」(意為討厭的人)。又發布了胤禩的二十八條大罪,讓他帶著枷鎖進入監牢,後來胤禩被折磨致死。
  • 為什麼雍正即位後,他的親生母親德妃死活也不想當皇太后?
    直到康熙二十七年,生下皇十四子胤禵為止,十年間,烏雅氏備受榮寵,一共生下三子、三女,共六名兒女。烏雅氏也從一名普通宮女,搖身一變,成了後宮四妃之一,封號德妃。烏雅氏生下胤禛之時,僅位居嬪位。按照清朝的宮廷制度,皇子出生之後,必須由妃,或妃以上地位的後宮撫養。胤禛就被送到了時為貴妃的佟佳氏那裡撫養。
  • 《雍正王朝》第25集故事梗概(配有本集視頻) // 康熙臨終前傳位老四胤禛,為何只有兩個阿哥仗義執言?
    當年康熙帝要在眾阿哥裡選拔一位,任大將軍王,大家可是擠破頭想當啊。連老四胤禛聽到康熙帝的話後,都跑回家穿上戎裝練習射箭,不過他實在不是帶兵打仗的料,只得作罷。老八胤禩為了獲得大將軍王這個位置,不惜給老十四胤禵灌輸忠於自己的思想。只要沒人舉薦老十四胤禵,那麼大將軍王就很可能落到自己的手裡。更重要的是什麼?
  • 為何雍正即位後,其生母孝恭仁皇后烏雅氏,死活也不想當皇太后?
    但是,卻恰恰相反,從史書上的一些記載來看,烏雅氏對於雍正的登基,她並不開心,反而是有些「氣憤」: 一、《清世宗實錄》記載,當雍正即位的消息,從北京暢春園傳入後宮時,烏雅氏並未表現出興奮的情緒,而是冷靜的說道:「欽命吾子繼承大統,實非夢想所期」,意思就是雍正登基,這不是我想的,言外之意就是我不想自己的這個兒子登基為帝
  • 大將軍廉頗率軍北上,白起如何應對
    趙武靈王此前,大將軍廉頗已經率軍北上了。只司馬尚三將廉頗應聲而答:「遵命!」藺相如轉身走了。廉頗本是前軍大將,軍中職級與藍田將軍相同,若論臨危受命與兼掌兵權,這兩位也必然是軍中要職,而且是武靈王交誼頗有才具的根基。
  • 年羹堯為什麼寧願死都不肯向雍正低頭認錯?他在執著什麼?
    隆科多是胤禛的舅父,也是康熙臨終前指定的唯一顧命大臣,擔任步軍統領這一要職,掌握著衛戍京師和暢春園的軍權,康熙薨逝後,由雍正繼位的所謂康熙「遺詔」就是由他當眾親口宣讀的。他為雍正擊敗諸兄弟、順利登基立下了首功,因此備受雍正的尊重與寵信,權勢煊赫,炙手可熱。在此重點說說幫助雍正即位的第二功臣年羹堯。年羹堯很早就投靠了胤禛,長期以來就是他的親信黨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