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即位存疑,手握重兵的十四阿哥胤禎為什麼不起兵奪位?

2021-02-22 夜讀史書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12月20日(陽曆),清聖祖康熙皇帝在暢春園內的清溪書屋中駕崩,終年69歲。康熙近臣步軍統領隆科多宣讀康熙遺詔,其中最關鍵的一句是:「雍親王皇四子胤禛,人品貴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統。著繼朕登基,即皇帝位。」之後,皇四子胤禛即位稱帝,史稱雍正皇帝。

不過,隆科多宣讀的這份遺詔在朝野上下卻並沒有收到預期效果,反而引發了關於雍正弒父篡位的廣泛猜疑。原來,隆科多手中的這份《康熙遺詔》,並非康熙真跡,而遺詔這麼重要的東西,肯定不會讓他人代筆寫成,所以基本可以斷定這就是一份假遺詔。雍正即位的合法性,自然就成為了一個大謎案。

康熙晚年的時候,在皇位繼承人的問題上可謂是絞盡腦汁。最後,一對同母親兄弟成為了皇位的最有力爭奪者,他們就是四阿哥胤禛和十四阿哥胤禎(雍正即位後,為避名諱,被改為允禵)。

從爵位上來說,四阿哥很早就被冊封為親王,而十四阿哥僅僅是個貝子,離親王還差好幾個段位。但康熙對這個十四子卻恩寵有加,在許多待遇方面甚至都超過了親王的待遇。

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準噶爾部首領策妄阿拉布坦起兵發動叛亂,康熙任命胤禎為撫遠大將軍,封大將軍王,以天子親徵規格率領大軍進駐青海,徵討準噶爾。康熙還降旨青海蒙古王公,要求「爾等或軍務,或巨細事項,均應謹遵大將軍王指示,如能誠意奮勉,既與我當面訓示無異。」當時朝廷中許多人都認為,上述安排是康熙帝要將皇位傳給胤禎的明顯信號。只要胤禎能夠成功平定準噶爾部的叛亂,建立功業,那麼就可以名正言順的選擇他作為儲君了。

可是胤禎在西北的戰事卻陷入了膠著狀態。雖然他多次打敗了準噶爾部,但卻始終無法將其徹底剷除。直到康熙皇帝駕崩時,胤禎仍然還在西北率領大軍指揮作戰。

康熙去世後第二天,雍正就以皇帝的名義下旨讓宗室大臣延信取代胤禎撫遠大將軍的職位。這一系列的變化對胤禎來說可謂是打擊巨大。短短幾天時間,他就從一個萬眾矚目的大將軍王,即將淪落為一個普通的貝子。更關鍵的是,雍正的皇帝寶座還有可能是從他手中奪走的。此時胤禎面臨一個重要選擇:不承認雍正即位的合法性,起兵奪取皇位。

當時,胤禎還是大將軍王,手握整個大清國最精銳的部隊。而雍正剛剛即位,對朝局的掌控並不強,未必能抵擋住胤禎的大軍。

不過,最終十四阿哥胤禎還是決定接受命運的安排,交出撫遠大將軍印章,回京待命。胤禎為什麼不起兵奪位呢?其實,這個問題並不難回答。因為他如果起兵奪位,那就必然會失敗。

早在康熙六十年(1721年)的時候,當時還是雍親王的胤禛就通過一系列活動,將自己的心腹年羹堯安排到了川陝總督的職位上。當時川陝總督最重要的職責就是保障西北大軍的後勤糧餉。也就是說,胤禎手上雖然有數十萬雄兵,但後勤方面卻完全依靠年羹堯這邊的供給。如果他敢起兵,年羹堯只要將後勤供給全部掐斷,不出一個星期,數十萬大軍恐怕就要自行瓦解。這個結果胤禎是不可能想不到的。

如果把儲位之爭比喻成一場博弈的話,雍正其實早就掌控了全局。無論康熙最後想讓誰繼承皇位,但成為皇帝的人都必然是雍正。所以,胤禎心中雖然有一萬個不願意,但最後還是得接受事實,回京待命。因為這場博弈在康熙去世前,他就已經輸掉了。

相關焦點

  • 手握十萬雄兵,十四阿哥為什麼不起兵勤王?他要是造反能成功嗎
    引言:上篇介紹了「九子奪嫡」中,雖然老十四最終落敗,但他好歹保住了一條命,一直活到了乾隆朝,最後壽終正寢也算善終了。這篇我們回過頭,講講手握十萬精兵的大將軍王,為什麼在康熙去世後不起兵奪位。老十四要是起兵造反,他的勝算有多少呢?
  • 康熙駕崩,十四阿哥手握重兵,為什麼不和雍正拼死一戰?
    只是我們需要知道的是,當初和雍正競爭最強的也是十四阿哥。 據了解,康熙死前,將十四阿哥委以重任,以皇帝的規格出徵青海,手握重兵,很多人都以為十四阿哥就是內定的皇位繼承人,其中包括十四阿哥。
  • 十四阿哥胤禵痛失皇位:不是輸給雍正,而是輸給了當時的現實需求
    而圍繞著雍正的登基,一直以來都存在著種種謎團,特別是在關於雍正皇位來路不正的說法中,無一例外的都將雍正同父同母的親弟弟、十四阿哥胤禵(當時叫做「胤禎」,雍正登基後改為「允禵」)作為了最終的「受害者」,並且認為雍正就是搶奪了他的皇位,甚至還留下了許多諸如將「傳位十四阿哥」改為「傳位於四阿哥」的說法。
  • 「九子奪嫡」四阿哥雍正成功後,他的另外八個兄弟結局如何?
    因和太子有來往,雍正繼位後,派他去給康熙守陵,胤(允)祉私下抱怨被雍正知道後,雍正下令剝去了他的爵位,並在景山囚禁了他, 雍正十年胤祉病逝。4.八子胤禩(sì)老八一直是皇位的核心競爭對手,除了眾多朝臣,老九、老十、老十四都是他的支持者,胤禩善於團結朝臣,被稱讚為「八賢王」。但老八私下拉攏朝臣之事,這點康熙早有察覺,但念及父子情,並沒有處置胤禩。
  • 雍正繼位後,「九子奪嫡」各位阿哥的真實下場
    九子奪嫡,指清朝康熙皇帝的兒子們爭奪皇位的歷史事件。康熙共有35子、20女。其中只有20個兒子和8個女兒活到成年。諸子均隨「胤」字,雍正帝胤禛即位後為避帝王諱,諸皇子名中「胤」字改為「允」字。皇位爭奪的主要參與者為九個阿哥,分別是:大阿哥、二、三、四、八、九、十、十三、十四阿哥,分為5派。大爺黨:直郡王胤禔、納蘭明珠、餘國柱、佛倫。太子黨:太子胤礽、索額圖、格爾芬、阿爾吉善、蘇爾特等。
  • 雍正和十四阿哥胤禵是親兄弟,為什麼兩人關係一直不好?
    這個實際上是由多種因素造成的,雍正和十四阿哥胤禵(允禵)雖然是親兄弟,但實際上兄弟感情很一般,而胤禵成年之後又和八阿哥胤禩走的很近,歷經「九王奪嫡」的腥風血雨,本就淡如水的兄弟之情也被磨滅的差不多了。《雍正王朝》中的胤禵和胤禛雖是親兄弟,但自小感情一般四阿哥胤禛、六阿哥胤祚(早夭)、十四阿哥胤禵都是德妃烏雅氏所生的親兄弟,不過由於胤禛和胤禵的生長環境不同,導致兩人自小便關係很一般。
  • 四爺當了雍正皇帝,他的十四個兄弟最終命運如何?
    當時年滿20歲的皇子共有15人:即雍正的大哥胤褆、二哥胤礽、三哥胤祉、五弟胤祺、七弟胤佑、八弟胤禩、九弟胤禟、十弟胤誐、十二弟胤裪、十三弟胤祥、十四弟胤禵(禎)、十五胤禑、十六弟胤祿和十七胤禮。大阿哥胤褆,在太子廢立中得罪皇父,被奪封爵,幽於府第。康熙帝派貝勒延壽等輪番監守,並嚴諭:疏忽者,當族誅。胤褆已成為一隻不再見天日的死老虎。
  • 《雍正王朝》第25集故事梗概(配有本集視頻) // 康熙臨終前傳位老四胤禛,為何只有兩個阿哥仗義執言?
    在場眾多阿哥中,為什麼老十六胤祿突然站出來挺老四胤禛,甚至跟老十胤䄉對打?雍正帝即位當晚,十六阿哥胤祿的臨時抱佛腳背後寓意!這也導致雍正帝即位好久了,老十四胤禵仍然認為皇位是自己的,是老四胤禛篡了他的位。當晚,康熙帝說出,傳位給四阿哥之後,老十胤䄉立馬提出質疑,根本沒聽清,老九胤禟馬上跟上,康熙帝說的是傳位給十四阿哥。
  • 雍正王朝中老十四胤禵為什麼至死都認為雍正帝是篡的他的皇位?
    但有一點讓我們十分不解,為什麼老十四胤禵滿肚怨氣,一直懷疑老四胤禛搶了他的皇位呢?本期話題:雍正王朝中老十四胤禵為什麼至死都認為康熙帝的皇位是屬於他的?一、不管是正史還是野史,大家都對雍正帝到底是正常即位,還是篡位而爭論不休。
  • 歷史上的今天丨為什么九子奪嫡勝出的會是雍正,而不是實力更強的...
    」可謂是老生常談,但是又不得不承認,這老話題總能談出來新感悟,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為什麼這場「史上最激烈的皇儲之爭」最後勝出的卻是那位「不顯山,不露水」的四阿哥胤禛呢?01「九子奪嫡」三股勢力所謂「九子」但其實並不是這九位皇子都是各人立各人山頭,都搶著去當皇帝,而是團結在某位有德望、有能力之阿哥而形成的利益團體。這九個人大致可分為三個團體:以皇太子二阿哥為首的太子黨,以四阿哥為首的四爺黨和以八阿哥為首的八爺黨。
  • 為什么九子奪嫡勝出的會是雍正,而不是實力更強的「八爺黨」?
    「九子奪嫡」可謂是老生常談,但是又不得不承認,這老話題總能談出來新感悟,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為什麼這場「史上最激烈的皇儲之爭」最後勝出的卻是那位「
  • 十四阿哥胤禵有三大優勢,成為康熙最鍾愛的皇子,差點取代雍正
    這一年雍正皇帝登基,卻已經45歲了。而十四阿哥胤禵當時只有35歲。我們知道後來雍正皇帝只做了13年皇帝就去世了,算是一個在位時間不長的皇帝。至少跟康熙和乾隆比起來是不長的。這就是康熙所顧慮的地方,如果接班人的歲數太大了,一方面精力不足以處理政務,另一方面治理國家的時間太短。一個地方最忌諱的就是常常換領導,一條路修五遍的事情屢次發生就是這個原因。
  • 《雍正王朝》中,康熙為什麼要讓十四阿哥做大將軍王?
    在雍正王朝中描述的情節中,在康熙皇帝執政晚期,西北出現戰事,朝廷所派往西北的軍隊,因為中了敵軍的埋伏,使得朝廷派往的西北大軍因此全軍覆沒。之後四阿哥胤禵在母親烏雅氏和十四阿哥胤禵的面前,提出舉薦十四阿哥胤禵,四阿哥胤禛的話,使得母親烏雅氏和十四阿哥胤禵十分高興,四阿哥胤禛和十四阿哥胤禵因為此事,關係也變得較為融洽,四阿哥胤禛在十四阿哥胤禵面前不漏痕跡說到了年羹堯的事情,十四阿哥胤禵在四阿哥胤禛面前提到了要舉薦年羹堯出任陝甘總督的事情,雖然二人的心裡的想法有所不同,但是也因此機會促成了年羹堯最終出任陝甘總督的事情
  • 《雍正王朝》中老十七胤禮為什麼要在雍正繼位當夜去見他?
    《雍正王朝》電視劇中的十七爺胤禮為什麼在雍正即位當夜去見雍正?下面先從小說和電視劇中為你講解十七阿哥胤禮為什麼在雍正繼位當夜去見他,而歷史上的十七阿哥胤禮則並非如此,再從歷史上給你說說胤禮在九子奪嫡中與雍正的關係。
  • 隆科多為什麼選擇幫皇四子胤禛爭奪皇位?
    隆科多為什麼選擇了皇四子胤禛爭奪皇位?除了皇四子胤禛的竭力拉攏的因素之外,可能還有下面幾點原因:
  • 迷霧十四爺——遠徵西藏的大將軍王【上】
    考慮再三,老皇帝終於決定了人選——他的第十四個兒子胤禎,時年三十歲。雍正登基後,胤禎避諱改名「允禵」,這也是史書上有兩個名字的緣故。從史料記載來看,十四阿哥很可能是位性情中人,或者說,起碼在統兵出徵前,他並沒表現出一個陰謀家的足夠素質。1708年,朝野眾望所歸的「八賢王」胤禩捲入立儲之爭,暴怒的康熙下令將其立即逮捕並交付審判,滿朝文武噤若寒蟬。
  • 歷史上三阿哥胤祉奪嫡心思並不明顯,為什麼還被雍正囚禁致死?
    引言:無論在歷史上還是《雍正王朝》中三阿哥胤祉都是「九子奪嫡」的一份子,他其實和老四胤禛用的同樣的法子——韜晦之計,他表面上著書立說,表現的溫文爾雅,想用一個「賢」字來打動康熙。背地裡也有著自己的一黨,看似賢明,實則陰險狡詐,落井下石很有一套!
  • 同是奪嫡,為何雍正即位後,老八下場悽慘,老十四卻逃過一劫?
    好你個老八,想咒朕早點死是不?! 可是,海東青既然已經咽氣了,為什麼還要送到康熙的手上,而不是作罷?胤禩派去的人是真傻,還是故意為之? 從這一點來看,「海東青事件」的背後很可能是雍正在使陰招,「海東青事件」發生於康熙五十三年,而胤礽已於康熙五十一年再度被廢,這也就意味當時對雍正最有威脅的人是老八胤禩。
  • 雍正麾下最厲害的四大虎將,一位是嶽飛後裔,一個是成吉思汗後裔
    說起雍正,歷史對其評價褒貶不一,不過更多的還是在其即位的問題上,早有傳言說雍正即位名不正言不順,是篡奪了十四阿哥的皇位。但是雍正即位後的兢兢業業,努力充實大清國庫,整頓康熙遺留下的歷史問題,這才有了之後的康乾盛世,可以說雍正居功至偉。而在用人方面,特別是帶兵打仗上,雍正的眼光也不差,那麼在雍正時期,他手下的幾大猛將,除了年羹堯外,還有誰呢?
  • 雍正登基清理掉所有競爭的對手,為何唯獨放過十二阿哥胤祹呢?
    雍正對於參與其他兄弟都是圈禁,限制人身自由,導致鬱鬱寡歡而終,沒有直接除掉。而對沒有參與爭奪皇位的幾個兄弟都不錯。至於十二阿哥胤祹置身事外,不參與奪嫡之爭,並不是因為他沒有這個實力,而是與他的養母有關,這個人就是蘇麻喇姑。一個對皇位無欲無求的人,雍正不至於對他清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