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麾下最厲害的四大虎將,一位是嶽飛後裔,一個是成吉思汗後裔

2020-12-23 騰訊網

把歷史變為我們自己的,我們遂從歷史進入永恆。

說起雍正,歷史對其評價褒貶不一,不過更多的還是在其即位的問題上,早有傳言說雍正即位名不正言不順,是篡奪了十四阿哥的皇位。但是雍正即位後的兢兢業業,努力充實大清國庫,整頓康熙遺留下的歷史問題,這才有了之後的康乾盛世,可以說雍正居功至偉。而在用人方面,特別是帶兵打仗上,雍正的眼光也不差,那麼在雍正時期,他手下的幾大猛將,除了年羹堯外,還有誰呢?

先說年羹堯,他在康熙在位的時候就以武功聞名,曾經擊敗了準噶爾部的叛亂,在西陲一帶,敵人聞風喪膽,滿朝的官員都知道其神勇無比。到了雍正即位的時候,年羹堯更上一層,被雍正視為左膀右臂,屢次調兵遣將,鎮壓各地叛亂,保衛大清疆土,可謂是風雲一時。不過年羹堯憑著雍正的寵信,做事漸漸就超出了本分,這當然也就引起雍正的不滿,所以最後被雍正削了官位,並且連下了92條大罪,賜死了年羹堯。

再說嶽鍾琪,嶽鍾琪出身名門,嶽飛二十一世孫,自小就對排兵布陣感興趣,也是在康熙年間,嶽鍾琪跟隨十四阿哥一起平定叛亂,從而一舉成名。在年羹堯死後,嶽鍾琪接替了年羹堯的川陝總督的位置,手握重兵。但是由於在與準噶爾的多次作戰中,連連失利,所以就被有心人彈劾,於是雍正便把嶽鍾琪關了起來。一直到了乾隆的時候,嶽鍾琪才被放了出來,之後還以60多歲的高齡幫乾隆平定了大小金川叛亂。

還有就是鄂爾泰,在任雲貴總督期間,一些少數民族由於思想落後,仍有不少部落實行著土司制度,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雍正就派鄂爾泰帶兵前去鎮壓,但是鄂爾泰覺得鎮壓只是表面的現象,要想真正解決這一隱患,必須改革土司制度。但是各地的土司都很兇悍,見到鄂爾泰帶兵前來,都率眾抵抗,不過很快就被鄂爾泰擊敗了。鄂爾泰的這個「改土歸流」制度,在其強力的武力鎮壓下,在很多地方都得到了實施,穩定了大清數方土地。

最後一位就是博爾濟吉特·策稜,他是成吉思汗的後裔,在康熙三十一年的時候,跟隨祖父一起投靠了清朝,在後來與準噶爾部的幾次大戰中,每次都衝鋒陷陣,多次擊敗了準噶爾部,而準噶爾部從康熙年間就一直不安分,一直到了乾隆年間,跨越了三位皇帝,在這六十多年裡,策梭也一直跟準噶爾部交戰著,正是因為有了策梭的勇猛,準噶爾部才一直沒有成功。

尤其是在雍正九年的時候,準噶爾部打的清軍毫無還手之力,傷亡慘重,雍正在聽說後,大為震怒,於是便派了策梭前去鎮壓,策梭以伏兵之計斬了準噶爾部的大將,準噶爾部頓時亂作一團。到了雍正十年,策梭再一次徵戰準噶爾,又斬了一萬多人,其神勇簡直無人能擋,雍正大為高興之下也重重獎勵了策梭一番。

正是因為有了這幾位猛將的鎮守,才保的西北一片平安,各地的叛亂也不成氣候,雍正才能不遺餘力的去執行自己的改革之策,並且大力改革財政,雖然有的人結局並不好,但這並不影響其卓越的軍功,以及曾經為大清朝守疆擴土的戰績。

相關焦點

  • 翁牛特部:成吉思汗三弟後裔部落(上)( 下)
    >翁牛特部是蒙古族古老的部落之一,該部落是由成吉思汗三弟哈赤溫後裔在其封地和屬民的基礎上組建起來的,成為蒙元時期東道諸王所部之一,部落首領是黃金家族成員所以地位顯赫,北元時期被稱作察罕萬戶。成吉思汗的四個弟弟因為封地在大蒙古國的東方,因此稱之為東道諸王。東道諸王冠以「翁牛特」、「往流」、「罔留」、「阿巴噶」的稱謂。到了清朝以後,又形成了各自部落的慣用名稱。其中成吉思汗二弟哈薩爾,其後裔形成了「科爾沁部」;三弟哈赤溫,其後裔形成了「翁牛特部」;幼弟斡赤斤,其後裔所部幾經歷史變遷,其部眾已經依附到其他蒙古部落,現已無從查起;同父異母兄弟別裡古臺,其後裔形成「阿巴噶」、「阿巴哈納爾部」。
  • 百家姓裡沒有它,泰州校姓居民原來是成吉思汗後裔
    「成吉思汗的名字天下傳揚,成吉思汗的家鄉就是我的家鄉。當年他留下的腳印,依然在綠草中珍藏……」一首《成吉思汗的家鄉就是我的家鄉》,唱出了分布在全國各地成吉思汗後裔的心聲。12月2日,興化陳堡鎮校果村、姜堰蔣垛鎮邱劉村建成兩處成吉思汗文化廣場,並舉辦「成吉思汗像落成典禮」,成吉思汗後裔在塑像前雙手並舉指向蒼穹,向祖先獻上蒙古族特有的祭拜禮。
  • 成吉思汗後裔隱居四川農村600年,他們為何逃亡四川,還改名換姓
    《怎樣對待世界歷史》中如此評價成吉思汗:「蒙古人在戰場上取得如此偉大的勝利,這並不靠兵馬之眾多,而靠的是嚴謹的紀律、制度和可行的組織。也可以說,那些輝煌的成就來自於成吉思汗的指揮藝術。」
  • 筠連餘氏居然是成吉思汗後裔?鐵改餘姓 成吉思汗後裔的傳奇!
    鐵改餘姓 成吉思汗後裔的傳奇 來源:華西都市報  記者:崔燃  攝影:雷遠東餘姓在四川是一個非常常見的姓氏。當一位姓餘的朋友操著一口流利的四川話和你擺龍門陣的時候,你可能不會想到,四川本土的餘姓市民中,有些帶有蒙古族的血統,因一段口口相傳的傳奇故事而成為四川餘姓大家族的一員。
  • 合贊汗:他是成吉思汗的後裔,也是伊朗史書中評價最高的蒙古大汗
    公元1252年,成吉思汗的孫子旭烈兀率領蒙古鐵騎進行了蒙古人的最後一次西徵,經過數年的苦戰,旭烈兀徵服了西亞的許多土地,蒙古四大汗國之一的伊兒汗國就這樣誕生了。由於旭烈兀是蒙哥和忽必烈的弟弟,因此伊兒汗國也是四大汗國中和元朝關係的最好的一個,在伊兒汗國鼎盛時期,其領土囊括了整個伊朗高原,以及亞塞拜然和伊拉克東部地區。其實早在成吉思汗西徵時期,蒙古軍隊就已經深入伊朗高原腹地,但是由於第一次蒙古西徵的結束,在此後的幾十年時間裡,蒙古人一直無法牢固的統治伊朗地區。
  • 清朝最有名的皇帝,流著成吉思汗的血,只因祖母是黃金家族的後裔
    誰是清朝最有名的皇帝?野史君問一百個人,可能99個人的答案都是康熙皇帝——愛新覺羅玄燁。作為清朝最有名、最有能力的帝王,康熙皇帝身上竟然流著蒙古帝國成吉思汗鐵木真的血。這是真的嗎?是的,這是事實。眾所周知,成吉思汗鐵木真是草原霸主,是歐亞大陸的霸主,他的鐵騎曾踏遍一個又一個國度,徵服一個又一個民族,建立起龐大的帝國,創造了屬於他的神話。雖然,他的後人所建立的元朝在中國沒有百年的歷史就亡國了,但蒙古人依舊生活在中國這塊大陸之上,依舊活得滋潤,依舊有屬於他們的故事和傳說。
  • 「一代霸主」成吉思汗後裔竟在河南小村莊隱居600餘年
    成吉思汗後裔隱居林州600餘年在河南林州有一個村莊叫申家崗,村中有申姓1400餘口,村中的老人講,自己是曾經叱吒風雲的成吉思汗後代,為躲避追殺全族人隱居林州已有600餘年,所藏《申氏家譜》記載了其先人逃亡並改姓的經歷
  • 成吉思汗後裔,藏身四川600年,靠祖先留下的10句詩重聚
    在歷史上的1206年,一位新皇帝在斡難河登基,開啟了屬於他的統治時代,這位皇帝便是成吉思汗。  如今數百年已經過去,一代天驕早已消逝於茫茫天地間,但他的後裔卻延續至今,他們經歷多次離散,最終靠著祖先留下的10句詩重聚,原來他們藏在四川600年。
  • 成吉思汗後裔在安陽林州一小村莊隱居600年
    [摘要]河南林州申家崗村一老人自稱是成吉思汗的後代,為避追殺全族人隱居林州已600餘年。申氏家庭中長期流傳「打鍋」和「不打鍋」之分,那他們為何改姓申?所藏《申氏家譜》記載了一切。在河南林州有一個村莊叫申家崗,村中有申姓1400餘口,村中的老人講,自己是曾經叱吒風雲的成吉思汗後代,為躲避追殺全族人隱居林州已有600餘年,所藏《申氏家譜》記載了其先人逃亡並改姓的經歷。
  • 成吉思汗後裔,更姓改名各自逃命,600年後,靠一首詩團聚四川
    宋末元初,中國出現黃金家族,也就是成吉思汗後裔。成吉思汗的軍事能力不言而喻,他的後裔也是人數眾多,據說已達到1600萬。 成吉思汗南徵北戰,足跡遍布中亞,最遠到達歐洲。伴隨著成吉思汗的徵戰,其子孫後代也是分布於世界各地。從忽必烈1271年建立元朝,到1368年元朝覆滅,總共統治中國98年。
  • 「一代霸主」成吉思汗後裔竟在林州這個小村莊隱居600餘年!
    在河南林州有一個村莊叫申家崗,村中有申姓1400餘口,村中的老人講,自己是曾經叱吒風雲的成吉思汗後代,為躲避追殺全族人隱居林州已有600餘年,所藏《申氏家譜》記載了其先人逃亡並改姓的經歷。林州申姓 百年族譜揭開神秘身世元朝從1368年滅亡到今天已有641年,其締造者成吉思汗本名鐵木真,但居住在林州的申姓居民卻認為他們是成吉思汗的後代,是蒙古族後裔,那他們為何改姓申呢?透過歷史長河,去追尋哪個血雨腥風的年代。
  • 鶴峰部氏家族系600多年前失散的成吉思汗後裔(圖)
    據考證,三家臺蒙古族部氏家族是成吉思汗的後裔。 文/圖 記者劉勝萍 劉暢 通訊員於興霞 王迎春 王群  2012年,三家臺蒙古族村入列「中國傳統村落」名錄。  鶴峯縣三家臺蒙古族村是我省唯一的蒙古族村。這個隱匿在大山深處的部落,與外界隔絕,近300年來不為人知曉。254戶人家散居在18.8平方公裡山腰、坡尖、坪壩,這個叱吒疆場的馬背民族緣何到此,根在何處,路在何方?
  • 成吉思汗徵服的乃蠻部,來自哪裡?漢朝名將李廣的後裔!
    成吉思汗在統一蒙古高原的過程中,徵服了乃蠻等多個部落。那麼,乃蠻部來自哪裡?是不是蒙古族?
  • 成吉思汗麾下四傑
    成吉思汗的時代猛將如雲,他們追隨成吉思汗南徵北戰,為建立大蒙古國立下了赫赫戰功,其中成吉思汗麾下最著名的莫過於四傑了,他們分別是木華黎、赤老溫、博爾忽、博爾朮。木華黎木華黎,鐵木真麾下四傑之一,性格沉穩,足智多謀,驍勇善戰,追隨鐵木真40年,是鐵木真最器重的人,參加了統一蒙古的全部戰役,為蒙古國的統一立下了赫赫戰功!
  • 嶽飛雖死,後裔卻是一代比一代牛,二十一世孫戰功不輸嶽飛
    嶽飛、嶽雲遇難後,次子嶽雷(時年15歲)、三子嶽霖(時年12歲)隨同母親李氏夫人被發配流放嶺南。而在九江廬山下沙河家中的四子嶽震(時年7歲)、五子嶽霆(時年3歲)則在家僕的保護下過長江,潛於黃梅大河之濱,後又遷入聶家大灣。嶽飛的後裔傳承,主要是在三子嶽霖這一脈人,嶽霖留下兩個兒子,長子嶽琮,次子嶽珂,他們的後代常有傑出的人物出現。
  • 成吉思汗後裔隱居四川農村600年,他們為何會改名換姓逃亡到四川?
    元朝從1368年滅亡至今已有600餘年,而它的締造者成吉思汗鐵木真也早已歸於山川田野,但他們的後裔卻依舊延續了下來,這在歷史上也是不可多見的一種現象。 一代天驕的後裔隱於山間、藏於村落。 成吉思汗雖是元朝的締造者,但我們多數人聽到這個名字大多都是主席的沁園春·雪這一首詞中知曉的他。「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
  • 成吉思汗徵服的乃蠻、克烈、汪古、蔑兒乞等部,後裔都去哪了?
    熟悉成吉思汗歷史的人,都知道成吉思汗在起家的時候,曾經消滅了蔑兒乞、克烈、乃蠻、汪古等部落。那麼,這些部落的後裔如今都生活在哪?
  • 【千真萬確】"一代霸主「成吉思汗後裔竟在鶴峰隱居600多年
    鶴峰,有個特殊的存在,它隱匿在大山深處的部落,與外界隔絕,與外族通婚,它的族人還是成吉思汗的後裔,可是它卻在近
  • 成吉思汗後裔家族寶貴訓囑的留存 ——《鄂爾多斯左翼後旗紅翎臺吉家譜圖》解析
    鄂爾多斯左翼後旗(達拉特旗)紅翎臺吉家譜(也稱「鄂爾多斯左翼後旗臺吉家譜」)圖是從成吉思汗第十五代孫巴圖孟克達彥汗至達拉特旗王爺康達道爾基共20代2000多名臺吉的家譜。該家譜圖是鄂爾多斯市檔案館現存單幅面積最大的歷史檔案,也是內蒙古自治區單幅面積最大的家譜檔案,其面積是24.94平方米,長7.23米、寬3.45米。臺吉家族是屬於聖主成吉思汗的黃金家族,因此,王爺也要在他們中挑選。
  • 散居日本的成吉思汗鐵改餘後裔
    據威遠中學李道明遺稿所述,先生家中供奉成吉思汗,實為蒙古族後裔。餘先亮族名餘映炆,1899年己亥年九月初六寅時生,為成吉思汗二十四世孫,為根九公餘德興十九世孫,鼻祖餘之鵬,遠祖餘朝鼎,太祖餘懷蘊,烈祖餘亮佐,天祖餘元秀、有祠堂名五福祠,高祖餘世傳、國子監太學生、字流芳、有祠堂,曾祖餘存忠三十歲早卒、曾祖母李氏旌表節孝載志三編名列總坊,祖父餘天祥、貢生、又名餘雲塢,父親餘理森、號奉璋、學名椅文、邑庠生加縣丞、紳班法政學堂畢業)在家賦閒兩年,至1950年春,伯父受社會賢達推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