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斜槓青年」,未來職場新興族群?
據《勞動報》報導:在職場,有些人在自我介紹中會用斜槓來區分,例如:Zoe,平面模特/美食博主/自由撰稿人,「斜槓」便成了她的代名詞。斜槓青年,指的是這樣一個人群:他們不滿足單一職業和身份的束縛,而是選擇一種能夠擁有多重職業和多重身份的多元生活。
日前發布的《2019職場人年中盤點報告》顯示:約有8.2%的職場人擁有斜槓收入。「斜槓」已經成為職業發展新趨勢,或將在未來引領職場潮流。在你周圍,有這樣的「斜槓青年」嗎?
一線調查
興趣是最大的驅動力
房琰是上海某4A公司高級客戶經理,而她的另一個職場身份是小紅書旅遊美食博主(ID:「美蛋兒」)。作為一名公關經理,她坦言,開啟「斜槓」生涯純屬偶然,「我的職業是公關,有一次,客戶要我在小紅書上做產品推廣,但當時的推廣渠道並不像現在那麼多,於是我硬著頭皮註冊了小紅書帳號自己寫推文,沒想到文章一出卻收到了幾百個獲贊與收藏。」房琰說,從那以後便大受鼓舞,開啟了自己的小紅書博主之路,「靠寫作、上傳圖片分享自己關於旅行美食讀書等等的日常,還是以興趣為主吧,不忙的時候一周會更新個幾篇,忙的時候幾周更新一篇……」
房琰表示,她所在的公司領導同事都知道她在上紅書上寫東西,也都挺支持的。目前,她的小紅書帳號已經擁有了5.4萬粉絲。「把小紅書博主作為副業,說實話興趣是最大的驅動力,有那麼多粉絲支持你的寫作事業,當然要『筆不停耕』啦。」
副業收入或超主業
既然都已經是「斜槓」了,副業收入有多少呢?房琰向記者透露,自己每個月大約會接到1-2個推廣,每篇推廣文價格在1000-1500元左右,所以副業的收入並不算多,還是以主業為主。「當然也有許多粉絲量巨大的博主,收入會比較高,這當中個體差異就比較大了。」
不過,採訪中,記者還了解到了另一位「斜槓」副業收入超過主業的。黃小姐是上海某醫院化驗科的化驗員,對她而言,平時的工作朝九晚五並不算忙碌,工作之餘她想到自己的親戚定居澳洲可以幫忙代購,於是她從中看到了商機,便在微信上做起了澳洲母嬰代購。「一般是親戚把一些奶粉類的母嬰產品直接郵寄到我這邊,然後我在微信上賣。還有一種是客戶提前下單,我們接單後再採購,不過這樣時間等得比較久。」黃小姐坦言,現在每天下班回家都會打包快遞,「每個月淨收入1W+有的,已經超過我在醫院的月收入了……」
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對於不同的職業,哪怕是有些同類職業,職場人的「斜槓」收入個體差異仍較大。
萬物皆可「斜槓」
職場人的「斜槓」種類五花八門,比如說代購、網約車司機、微商、培訓、翻譯等等,可謂萬物皆可「斜槓」,只有你想不到,沒有做不到。不過,再仔細看看這些副業,大體有這麼幾類:
一類是專業性比較強的,比如說翻譯、投資理財、教育培訓、編程、設計等。這類副業往往與主業密切相關,且由主業衍生而來。
一類是用時間換金錢的,比方說網約車司機、代購等,這些副業準入門檻較低,基本上不需要專業知識,只要你有時間就可以做。
還有一類是由自己的平時愛好衍生來的,比如說喜歡唱歌就可以去做酒吧駐唱,喜歡化妝可以去做美妝博主,喜歡旅遊可以去當導遊。
約有8.2%的職場人擁有斜槓收入
調研報告
日前,《2019職場人年中盤點報告》(以下簡稱《報告》)發布,其中對於斜槓青年也作了一定的數據研究,報告顯示約有8.2%的職場人擁有斜槓收入。
設計、市場/公關/廣告
創意性崗位最多
記者從《報告》中看到,隨著平臺經濟的發展,工作越來越不受限於空間和時間,「斜槓青年」也成為不少年輕人嚮往的生活方式,有個主業謀生,再兼顧一項興趣賺取零花錢。
各類職業中,設計、市場/公關/廣告這類創意性崗位靈活就業的情況比較多,有斜槓收入的比例分別為13.0%、12.4%,位居前兩名;其次是運營和法務,有斜槓收入的比例分別為10.6%、10.5%。
微商、撰稿、設計
是「斜槓」三大主流方向
根據《2019職場人年中盤點報告》數據顯示,在有斜槓收入的白領群體中,微商、撰稿、設計等是當前的主流方向。這三個方向總佔比54.3%,可謂是佔據了副業領域的半壁江山。
所有斜槓職業中,微商的佔比最高,佔比為26.8%。微商的利潤可觀,且易上手,工作相對自由靈活,備受職場人青睞。以設計、撰稿為副業的人數僅次於微商,佔比超過10%。這類工作對於時間和空間的要求也比較低,而且需求量大,普通人經過一定的訓練也能上手,也是職場人比較中意的斜槓工作類型。
此外,《報告》顯示職場副業還包含編程、策劃、茶道、炒股、承包工程、代駕、代運營、化妝等,五花八門。
一輩子做一件事是匠心一輩子做很多件事是樂趣
專家建議
「斜槓青年」已成為一種職業新趨勢。那麼,到底什麼樣的人適合做「斜槓青年」呢?如何找到適合自己的「斜槓」呢?「斜槓」的同時,又如何平衡主業和副業的關係呢?帶著這些問題,記者採訪了時事評論員、上海紐邁律師事務所合伙人方正宇。
「斜槓」的先決條件
是工作有餘又有興趣
方正宇認為,能否開啟職場的「斜槓」生涯主要取決於兩點:一是工作之餘尚有精力;二是自身對副業有較強的興趣。
也就是說,想要做副業的人,首先要能夠完成自己的主業本職,然後再通過副業去拓寬自己的領域,這當中,不管是為了個人愛好,還是學習新的東西,甚至純粹為了多賺點錢。總而言之,做副業的驅動力應該是內生的。
「斜槓」之間的平衡點
在於個人選擇與單位制度
關於「斜槓」之間的平衡關係問題,方正宇認為一方面取決於個人的選擇,假如「斜槓」佔據太多時間的話,就得考慮是否把副業轉化為主業了;另一方面取決於用人單位的制度規範。副業應當是正當、合法的、用人單位允許的,副業不能與企業的相關制度相違背。
延伸主業或者發展自己的愛好特長
要想找到適合自己的「斜槓」,有兩條途徑:其一,延伸主業,主業是大多數人的核心競爭力,延伸主業一方面容易上手,另一方面更加鍛鍊主業能力。當然,這裡還需要考慮的是用人單位是否允許的問題;其二,發展自己的愛好特長,許多人現在的工作往往不是興趣所在,但如果在「斜槓」中能從事自己喜歡的事,賺錢的同時,也未嘗不是一種彌補的途徑。
有人說,一輩子做一件事,是匠心;一輩子做很多件事情,亦是樂趣。我們鼓勵匠心,同樣也支持樂趣。在職場人「斜槓」的這條路上,相信伴隨樂趣的更多是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