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才是道教中的全真教 發展始末

2021-02-07 古代神話雜談

 


宋政權偏安南方,而北方金政權統治地區,則有王喆首創全真教派。王喆在金正隆四年(1159年,即南宋紹興二十九年)遇奇人(傳為呂洞賓)傳授口訣,從而得道,因此丹法仍出自鍾呂一系。

 

他有七大弟子,即馬鈺和孫不二夫婦以及譚處端、丘處機、王處一、劉處玄,郝大通。他們各自建立教派,人稱「北七真」。

 

全真教持「三教歸一」主張最力,與南宗一樣,將禪學與內丹融為一體,提倡清修,放棄家庭生活,出家乞食。全真教在北方新道教各派中,文化素養最高,留下著述最多:尤其是丘處機開創的全真教龍門派,發展成為新道教中影響最廣的有生力量。

13世紀時,丘處機的再傳弟子秦志安編輯《金蓮正宗記》,將傳承系統定為「王玄甫、鍾離權、呂洞賓、劉海蟾、王喆」,是為「北五祖」。

 

同時,因南五祖師承關係是「王玄甫一鍾離權一呂洞賓一劉海蟾—張伯端」,前四代與北宗完全一樣,從而有了南北合流的基礎。到了元代,就完成了南北二宗的融合,而以龍門派為其代表。

龍門派丹功以丘處機《大丹直指》為圭桌,功法要領是回復先天,並分階段實施。整個功夫分為九節,前三節主要是命功,後六節主要是性功;體現了佛道合流。這些功法,在南宗丹經中,也大體如此。

 

元代道教主流派系,實際上只有全真和正一兩大教派:正一派是西蜀天師正一派的天師張道陵的子嗣從蜀中青城山遷到江西龍虎山的,以符策科儀為主,被視為正一教的祖庭。

 

全真教南北遍布,以內丹清修為主,後分為東西兩派。

東派為16世紀明晚期的陸西星(1520-1606,號潛虛)所創,自稱得呂洞賓親傳,著有總集《方壺外史》。

 

19世紀中開創西派的李西月(1806-1856),原名元植,號涵虛(一號團陽),四川樂山人,拜峨眉山孫教露一派的鄭樸山為師,創立「西派」,他的著作有《太上十三經註解》、《三車秘旨》和《九層煉心》,《後天串述》兩篇短文龍門派傳承系統比較清楚,元代中期傳至西蜀。



內容取自網絡,若侵權,請聯繫微信號:xiyang1011



相關焦點

  • 除了天師教、全真教,歷史上還出現過哪些道教流派?
    任何一門宗教在傳承、發展過程中,由於受教之人的認知不同,理解不同,對傳統教義往往產生不同的解讀,從而產生不同的派別。道教也不例外,除了世人皆知的天師、全真兩大派別外,歷史上還出現過大大小小的不同流派,向原先介紹過的于吉、張角的太平道,陶弘景的上清派(後來發展成為茅山派),寇謙之的新天師道等。
  • 道教的全真派與正一派
    道教是產生於中國的傳統宗教,形成於東漢,是把古代的神仙思想、道家學說、鬼神祭祀以及佔卜、符籙、禁咒等巫術綜合起來的產物,所謂「道家之術,雜而多端。」道教組織形式最初為民間教團,包括五鬥米道、太平道等。北宋以後,道教的流派發展為正一道、全真道、真大道、太一道、淨明道等。自明清以來,道教唯存全真、正一兩大派,流傳至今。全真道亦稱「全真教」「全真派」,為道教的主要流派。創始人王嚞,號重陽子,即王重陽。金世宗大定七年(1167)王重陽到山東傳道,以全性返真為宗旨,名其講道處曰「全真庵」,入道者為「全真道士」。全真道教義的特點有:(1)提倡三教合一。
  • 全真教簡述
    此鼎盛局面,自丘處機起,歷經尹志平、李志常兩任掌教,大約三十年。至元憲宗五年(1255),佛道《化胡經》之爭起,元室袒佛,道教敗北。此後元室下令焚毀除《道德經》之外的一切道經,道教遭受沉重打擊,全真道鼎盛局面因之結束。故在張志敬、王志坦、祁志誠、張志仙幾任掌教中,處境都較困難。又經歷約三十年,元成宗即位,馳焚經之禁,全真道獲得正常發展。
  • 道教全真派的來歷!
    全真教很快在山東發展起來。大定九年(1169),王喆率丘、劉、譚、馬四大弟子回陝西時,逝於途中。全真教創教初期,教風刻苦簡樸。弟子大多乞食為生,不建宮觀,在山野市井修煉、傳教。全真道主張先性後命,修煉時先收心,達到一念不生,這叫"明心見性"。然後調整呼吸,按順序煉精化氣、鍊氣化神、煉神還虛。
  • 全真教 (宗教)
    全真教是後期道教最大的派別之一,元代以來與正一派一起延續至今。全真教三教合一的思想非常鮮明,這是其重要的特徵之一。全真教仿效佛教禪宗,不立文字,在修行方法上注重內丹修煉,反對符籙與黃白之術,以修真養性為正道,以識心見性、除情去欲、忍恥含垢、苦己利人為宗。全真教規定道士必須出家住道觀,不得蓄妻室,並制定了嚴格的清規戒律,這一點和正一道很不相同。
  • 金庸筆下的全真七子和全真教的祖庭
    在金庸筆下,武當山是王重陽及其全真道的大本營,其實這只是小說,全真派系由王重陽於北宋末年建立的鐘呂丹鼎道教門派。經丘處機的推動而壯大,現為世界道教主流宗派, 全真派共有包括北京白雲觀,陝西戶縣重陽宮和山西運城永樂宮在內的三大祖庭,沒有武當山。
  • 全真教第七代教主竟是莘縣人!師承丘處機,率全真教走向鼎盛!
    他帶領全真教達到鼎盛時期,宮觀遍布長江以北。他生前所著《長春真人西遊記》二卷,現存於《正統道藏》中,該書對研究我國西北和西亞史地以及中外交通史具有重要參考價值。  全真教也叫全真道以及全真派,為世界道教的主流宗派,被天下奉為「太上玄門正宗」。該宗嗣太上老君遺教,秉東華帝君演教,承正陽帝君鍾離權和純陽帝君呂洞賓二祖傳教,開宗於重陽全真開化輔極帝君——王重陽。以「三教合一」、「全精、全氣、全神」和「苦己利人」為特點,並逐漸包容合併了太一道、真大道和金丹南宗,開啟了道教濃墨重彩的新篇章。
  • 全真教的神靈譜繫到底怎麼來的?
    這世上不缺"神秘"之物。而宗教必然可算作"神秘"的一分子。於非專業人士而言,宗教就像是"天書",滿是傳說、神話和讓人聽得雲裡霧裡的真理。但若是不深究,諸如只看看全真教神靈譜系的發展,我們還是能得幾分趣味。
  • 何為全真何為正一?道教全真與正一的大慈悲!
    道教目前分兩大教派:正一道教與全真道教。縱觀歷史,從道教成立到現在,道教道士內修道德,外行濟世利生的故事,數不勝數。以下就從道教發展過程中,向各位善信介紹道教的大慈悲。 道教在東漢正式形成教團後,即高標「尊天敬祖」,之後,所修廟堂、設壇場,用意也在「敬神事,教民追孝也。」 尊天敬祖的重要意義在於維護華夏民族的血統、尊嚴和凝聚所有炎黃子孫的歸根心理及熱愛祖國的向心力。正一道教驅邪降魔、斬妖破穢,在於維護天地清泰,凝聚正氣,提倡正義、讓民眾一心不亂,歸於正道。故祖天師張道陵也被尊為「降魔護道天尊」。
  • 什麼是全真教和全真七子?
    「全真」是道教的一個教派,由王重陽祖師始創,人們都稱之為「全真教」或「全真道」。
  • 金元時期嶗山全真教刻石初探[①]
    [③]直到金、元之際,嶗山上才突然出現了大規模的刻石活動:其範圍,覆蓋了整個嶗山,儘管各處多寡不同;其內容,卻並非道教經典,而是全真教首領的詩詞、題字,以及修道口訣等;其時間,自金明昌到元大德之間持續了百餘年之久,這正是全真教由發展到興盛再轉衰落的過程;其數量,也很可觀,在歷經了800年自然和人為的破壞後,仍有40餘處。
  • 全真教三大祖庭中,重陽宮竟最為沒落!
    重陽宮從而成為全真教祖庭。全真教有三大祖庭陝西重陽宮,山西永樂宮,北京白雲觀。重陽宮為全真派的三大祖庭之首,是全真教祖師王重陽早年修道和遺蛻之所;白雲觀和永樂宮均乃其弟子所建。元代,重陽宮盛極一時,在北方道教中影響巨大,有殿堂建築約5048間,宮域東至澇峪河,西至甘峪河,南抵終南山,北臨渭水,大小相當於現在半個鄠邑區,何其壯觀。全真道徒雲集於此,最盛時近萬人,宮觀規模之大為天下道觀之首。元世祖時,重陽宮奉敕更名為「敕賜大重陽萬壽宮」。享有「天下祖庭」、「全真聖地」之尊稱,懸掛在山門上方的元代皇帝御賜金匾仍清晰可辨。
  • 探訪道教聖地重陽宮:王重陽的埋骨之地,全真教三大祖庭之首
    歷史中的故事和傳說似乎和我們離得很遠,其實真實歷史中卻有王重陽其人,而且他的遺蹟(修行、埋葬處)如今已經成為一處融道教傳統文化和旅遊景點於一體的地方,就在如今陝西省旅遊熱度最高的地方——西安市的鄠邑區。自古至今,陝西省的秦嶺-終南山一直都是中國最著名的一處充滿傳奇色彩的地方,並且是中國傳統宗教——道教的最主要聖地。
  • 走近道教|全真派在崑嵛山的興起
    從中國道教發展史中可看出,全真道主張儒、釋、道「三教合一」,曾得到金、元統治者的推崇和保護,在中國道教發展進程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 (許三泉原創)「道」是科學不是神話《第十一集》道家的全真教
    三泉今天要和大家聊的是道家的全真教。全真教也稱全真道,目前是道教的最重要的宗派,代表著全球道教主流,被天下奉為「太上玄門正宗」。開宗於重陽全真開化輔極帝君王重陽。以全老莊之真為宗旨,從更高的地方向老莊回歸,並逐漸包容合併了太一道、真大道和金丹南宗。
  • 道教:齊雲山,被譽為「江南小武當」,見證全真教和正一道的合併
    這不僅意味著齊雲山的美景如畫,更重要的是因為它與湖北武當山、四川青城山、江西龍虎山並列為中國四大道教名山,乾隆皇帝譽為「天下無雙聖境,江南第一名山」。齊雲山的道教文化歷史悠久,據史載,齊雲山的開山祖為住在青城山的「天穀子道人」,他的門徒餘氏六三娘從武當山來齊雲山傳道,養文生、耀生、志生、立生四子,皆入道,他們就是齊雲山最早的四大房。而開山建道時已至唐朝。
  • 【關注】《射鵰英雄傳》中全真教英雄曾來北鎮建廟傳道?
    王重陽是陝西鹹陽人,在家鄉修煉成功後,遂東出潼關,前往山東布教,建立全真教。王重陽的行跡遍布中原大地,卻不見其出關來遼的歷史記錄。不過,王重陽雖未到過醫巫閭山,另一位與其密切相關的道教大師卻極可能來過,此人在民間的名氣大得很,他叫呂洞賓。
  • 全真派道觀,1400年歷史的道教聖地,免費遊玩,藏在河南宜陽
    在我國現今存在的各種信仰中,道教,是唯一一個起源於中國本土的教派,道教最早是由春秋戰國時代的方仙道道長,以濟世救人為己任,追求長生不老,希望能得道成仙而建立的,發展到現在,道教分成了兩大流派,由張道陵張天師創立的天師教,以及由丘處機邱道長創立的全真教。
  • 從《七真傳》看道教主流全真派的北宗七子的修道趣事
    中國有五大宗教,分別是佛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教(新教)、伊斯蘭教,其中,只有道教發源於中國、由中國人創立,是我國的本土宗教。道教對我國古時代的政治、經濟和文化都發生過深刻的影響。在當代社會,也為促進經濟發展、社會和諧、祖國統一和世界和平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 全真教「五祖七真」其實有21個人
    全真道也稱全真教,中國道教的重要派別,由王重陽等人創於金熙宗正隆四年(1159)陝西京兆區終南山劉蔣村,世宗大定七年(1167)改以山東寧海軍(寧海州)等地為中心。元代,張紫陽一系所創立以內丹修煉為主的金丹派(主要是陳上陽)依附全真教,自稱南宗,把王重陽這支則稱為北宗。金丹派其五位祖師,也被稱為南五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