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紀年簡介》

2021-02-07 弘道者姬英明

《黃帝紀年簡介》

 

《上古史》載:黃帝命大臣大撓「深以五行之情,佔年綱所建,於是作甲乙以名日,謂之幹;作子醜以名月,謂之枝,幹支相配以成六旬。」

 

《天幹地支甲子歷》是軒轅黃帝大一統華邦後,根據「《伏羲女媧歷》(聖太一天曆)」而所統籌締造的「黃道天幹地支陰陽四時甲子輪合曆」,簡稱《黃帝紀元歷》。黃帝紀元歷是四季歷,有別於伏羲女媧的「五季歷」。

幹支紀年曆是影響中華文明最久的紀年法,《顓頊曆》《夏曆》《殷歷》《周曆》《秦歷》《漢歷》,都是從其自身生發出來的,只不過是「年」的始啟不一樣而已!黃朝建子,冬至過年;夏朝建寅,寅月十五過年;商朝建醜,丑月初八過年;周朝建子,子月初一過年;秦朝建亥,亥月初一過年;漢朝建寅,寅月初一過年。

 

幹支是天幹與地支的合稱。天幹有十,依次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有十二,依次為: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天幹: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十個天幹與十二個地支順應相配,就形成六十幹支對表:

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己巳、庚午、辛未、壬申、癸酉,

甲戌、乙亥、丙子、丁丑、戊寅、己卯、庚辰、辛巳、壬午、癸未,

甲申、乙酉、丙戌、丁亥、戊子、己丑、庚寅、辛卯、壬辰、癸巳,

甲午、乙未、丙申、丁酉、戊戌、己亥、庚子、辛丑、壬寅、癸卯,

甲辰、乙巳、丙午、丁未、戊申、己酉、庚戌、辛亥、壬子、癸丑,

甲寅、乙卯、丙辰、丁巳、戊午、己未、庚申、辛酉、壬戌、癸亥。

 

這是六十幹支對表示順序(一至六十),甲子(一)、乙丑(二)……壬戌(五十九)、癸亥(六十),就用這六十組固定的幹支對來進行紀年,甲子為第一年,依次乙丑為第二年…,直到最後癸亥為第六十年。六十年循合一次,稱為六十花甲子。六十年之後,又是新的一輪,稱六十甲子。

黃帝紀元歷以「第四千多少年稱」,是西元1912年1月1日,孫中山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後,發布《臨時大總統改歷改元通電》:「中華民國改用陽曆,以黃帝紀元四千六百九年十一月十三日(1912年1月1日),為中華民國元年元旦。」這是中華文明歷史上第一次,(「黃帝紀元四千六百九年十一月十三日」)這麼計算與稱呼的!

這個計算方式,一目了然,我們的紀年歷史有多長,可以借鑑。

用這個算法,給大家普及一下,我們現今在黃帝紀元的第多少個甲子輪合中~~~西元前2697年,為中華歷史上的第一個甲子年:

西元前2697年—前2638年,這60年就是中華歷史上的第一個甲子輪迴。

西元前2637年——前2578年就是中華歷史上第二個甲子輪迴。

西元前2577年——西元前58年是中華歷史上第三個甲子輪迴————第44個甲子輪迴。

西元前57年——西元3年是中華歷史上第45個甲子輪迴。

西元4年——西元63年是中華歷史上第46個甲子輪迴。

西元64年——西元123年是中華歷史上第47個甲子輪迴。

西元124年——西元1923年是中華歷史上第48個甲子輪迴————第77個甲子輪迴。

西元1924年——西元1983年是中華歷史上第78個甲子輪迴。

西元1984年——西元2043年是中華第79個甲子輪迴。

姬宗氏尊訓:道德為尊,華脈為本;上所教兮,易而教後!

聖師有云:執今之道,以御今之有,以知古始,是謂道紀!

 

中華道統傳承人姬英明

聖太一天曆 八千一百三十六年 夏季 陽月二十

黃帝紀元 四千七百一十七年 壬午月 丁丑日



相關焦點

  • 你支持恢復「黃帝紀年」嗎?
    而許多留日學生和革命黨人則主張參照日本神武紀年,使中國改用與之類似的「黃帝紀年」。比如,著名學者劉師培就提出,採用「黃帝紀年」有三大好處:1.黃帝以前之歷史事實少,孔子以後之歷史事實多。故以黃帝紀年,則紀事一歸於簡便,而無由後溯前之難;2.日本立國,以神武天皇紀年,所以溯立國之始也。
  • 中國有自己的曆法,為何放棄黃帝和孔子紀年,而選擇了耶穌紀年?
    在歷史學還沒有成熟的年代,人們還沒有紀年的意識,因此那個時代的歷史記錄就不是那麼的準確了。在人類早期沒有紀年意思,只能通過記錄特別的天象來表示個別的年份。中國有自己的曆法,為何放棄黃帝和孔子紀年,而選擇了耶穌紀年?
  • 請記住今天是開元4717年四月十六——被遺忘的中華曆法:黃帝紀年
    這句話並不唯錯,但中國曆法的偉大創造並不只有農曆,黃帝紀年法便是如此。黃帝紀年法的來歷:軒轅黃帝被認為是中華民族有文字記載以來的人文初祖,他與同時期的炎帝神農、戰神蚩尤共同並稱為中華三祖。以黃帝為代表的中華上古領袖統一部族、開疆拓土,促進民族融合的同時也奠定了中華民族的民族基本架構。
  • 中國最早的紀年法,比公元紀年更悠久,如今已有4700多年
    3,黃帝紀年,是以中華始祖黃帝的即位以及創製曆法的時間開始紀年,典籍記載是黃帝打敗蚩尤統一天下之後,命人所制定的曆法,如今普遍認可這一時間是在西元前2697年,距今4717年。在目前中國流傳的紀年方法上,黃帝紀年是最古老的紀年。
  • 幹支紀年法的來歷及紀年方法
    「庚子」和「辛丑」都屬於中國古代的幹支紀年法 那麼幹支紀年法究竟源於何時,其誰創始,如何紀年?每當新春蒞臨,走親訪友之際,同仁相聚,促膝閒談之時,時不時要扯起這個話題。上下五千年,歷史萬萬千,由於年代久遠,歷來眾說紛紜。
  • 公元紀年如何換算成幹支紀年
    幹支紀年法是我國自古以來使用的紀年方法,相傳始於黃帝時代,經過科學考察,發現是萌芽於西漢初,始行於王莽,推廣於東漢,元和二年,漢章帝下令全國推行,延用至今。幹支紀年裡的幹支,指的是天幹和地支,天幹有十,地支有十二,具體如下:公元紀年換算成幹支紀年,先求天幹,是以公元紀年數字的尾數為依據,直接在天幹地支序號表中找出尾數對應的天幹即可。例如:2021年的尾數是「1」,天幹就是「辛」。然後,再求地支。
  • 黃帝紀元4609年
    史載黃帝因有土德之瑞,故號黃帝。以統一華夏部落與徵服東夷、九黎族而統一中華的偉績載入史冊。黃帝在位期間,播百穀草木,大力發展生產,始製衣冠、建舟車、制音律、作《黃帝內經》等傳世數千載。因功在萬世,被華夏子孫尊為「人文初祖」。
  • 我校陳愛民教授應邀書寫中國歷史紀年
    【國際日報訊】(記者梅子)這首膾炙人口的《中國歷代王朝紀年歌》,說明了中華民族推行和傳承的是獨具特色的王朝紀年方式,它是根據黃帝歷和天幹地支以及帝王世系表推算的紀年方式。我們華夏族是世界上最早創製曆法的三大民族之一。《漢書·律歷制》就記載了先朝的古六歷:黃帝歷、顓頊曆、夏曆、殷歷、周曆、魯歷。古六歷採用的幹支紀年,始自黃帝。
  • 世界上最古老的紀年法,竟來自中國,距今已有4717年!
    3,黃帝紀年,是以中華始祖黃帝的即位以及創製曆法的時間開始紀年,典籍記載是黃帝打敗蚩尤統一天下之後,命人所制定的曆法,如今普遍認可這一時間是在西元前2697年,距今4717年。在目前中國流傳的紀年方法上,黃帝紀年是最古老的紀年。
  • 【藝界網】當代藝術家書寫中國歷史紀年
    《當代藝術家書寫中國歷史紀年》       這首膾炙人口的《中國歷代王朝紀年歌》,說明了中華民族推行和傳承的是獨具特色的王朝紀年方式,它是根據黃帝歷和天幹地支以及帝王世系表推算的紀年方式。我們華夏族是世界上最早創製曆法的三大民族之一。《漢書·律歷制》就記載了先朝的古六歷:黃帝歷、顓頊曆、夏曆、殷歷、周曆、魯歷。       古六歷採用的幹支紀年,始自黃帝。
  • 奇妙的幹支紀年法
    幹支紀年法,也就是以十天幹與十二地支按照一定規則依次組合,每一組幹支代表一個周年,並且每個周年中的每月、每日都以此規則用某組幹支來表示。人們把這套用幹支來標註年月日的曆法稱為幹支紀年法。例如今天是2020年12月16日,幹支紀年法就是把這一天標註為庚子年戊子月癸巳日。
  • 為何如今要使用「公元紀年」?了解一下中國古代紀年方式就明白了
    要相信,人類的發展在整體上是進步的,所以,公元紀年法現在是最方便的紀年方式。公元紀年源自西方,以耶穌誕辰的那一年為公元元年,之前的時間稱為公元前,此後未公元XX年。要知道為什麼公元紀年最方便,那就需要知道我國曾經還採用過什麼樣的紀年方式。
  • 中國農曆「幹支紀年」考【原創】
    說起五千年歷史,不得不說天幹地支紀年,簡稱「幹支紀年」。它是記錄華夏祖先生生不息、勤勞勇敢的真實足跡。據傳說中國農曆「幹支紀年」起源於上古的黃帝時期。但後世學者認為:「農曆「幹支紀年」幹支紀年萌芽於西漢太初年間,始行於漢成帝末年,通行於東漢以後;也有人認為在漢武帝以前就採用幹支紀年。」因是之故,「幹支紀年」就存在起源年代之爭議。
  • 黃帝紀元到底是從哪一年開始的?至今2020年到底是多少年?
    黃帝紀元到底是從哪一年開始的?至今2020年到底是多少年?這個問題呢,也是諸多版本;眾說紛紜。關於黃帝紀年法,現行通說是,以中華人文始祖黃帝軒轅氏統一中原地區(即「華夏」)後當政即位年(有的稱為「黃帝誕生年」)作為元年起始的。
  • 《竹書紀年》,佚文流轉的古今本
    《竹書紀年》:原名為《紀年》,為竹簡古書,北魏酈道元作《水經注》時引用《紀年》,並在「紀年」前冠之以「竹書」,後人因承,便用稱此書為《竹書紀年》
  • 公元紀年到底什麼曆法?公元和西元之間有啥不同?
    「公元紀年」也叫「西元紀年」或「基督紀念」,是今天世界上最常用的紀年方式,周杰倫有一首歌叫「愛在西元前」,這裡面的「西元」就是指公元。紀年是人們記錄年代的一種方法,中國古代主要使用「帝王紀年法」或者「天幹地支紀年法」。天幹地支紀年法據傳起源於黃帝,這種紀年法是將天幹和地支相組合而形成地一種紀年方式。
  • 我們現在為什麼使用公元紀年?
    「公元紀年」又稱「基督紀年」,是以基督教的救世主耶穌出生之年作為紀年的一種曆法,曾經被稱之為「西元」。周杰倫在2001年的單曲《愛在西元前》中的「西元」就是指的公元。(公元紀年就是基督教的一種紀年方式)在漢代之前,中國人都是通過君王進行紀年。例如在周代,古代在記錄周代歷史時就常用周文王某某年,周武王某某,秦昭襄王某某年。
  • 中國目前還在使用基督紀年法,我們是否應該更換一種新的紀年法?
    中國古代紀年法 我國古代常用的有天幹地支紀年法、年號紀年法和君主紀年法。我國紀年的開端從西周的建立開始,也就是公元前841年,後世有歷史學者將這一年稱為是中國的共和元年。從共和元年到西漢漢武帝時期,多數採用的是君主紀年法。君主就是指在位的王、侯等統治者根據自己在位的時間紀年的方法。 如《左傳》、《戰國策》等書籍,就是按照君主紀年法為線索進行編撰的歷史文獻。
  • 今天是中歷4715年正月初二(西曆2017年1月29日),今年是中元(黃帝誕生)4715年(即西元耶穌誕生2017年)
    黃帝降生四千六百十四年十二月,劉光漢識。」劉師培主張把黃帝誕生的那一年作為紀元元年,光緒29年歲次癸卯是黃帝紀元4614年。劉堅持黃帝紀年:凡是一個民族必須追溯其起源。中華民族之祖是黃帝,應以黃帝紀年。劉的思想存著一份愛國熱忱,故對未來之中國抱著殷切的希望。
  • 天幹地支如何紀年月日
    在沒有檯曆的古代,人們是如何紀日、紀月、紀年的呢?答案就是運用中國古代曆法的符號系統――天幹地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