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紀年如何換算成幹支紀年

2021-02-07 嘉林玄學



幹支紀年法是我國自古以來使用的紀年方法,相傳始於黃帝時代,經過科學考察,發現是萌芽於西漢初,始行於王莽,推廣於東漢,元和二年,漢章帝下令全國推行,延用至今。


幹支紀年裡的幹支,指的是天幹和地支,天幹有十,地支有十二,具體如下:



公元紀年換算成幹支紀年,先求天幹,是以公元紀年數字的尾數為依據,直接在天幹地支序號表中找出尾數對應的天幹即可。例如:2021年的尾數是「1」,天幹就是「辛」。


然後,再求地支。將公元紀年的數字除以12,以餘數為依據,直接在天幹地支序號表中找出餘數對應的地支即可。例如:明年是2021年,用2021÷12=168……5,餘數為5,數字「5」在十二地支中對應的是「醜」,則2021年就是辛丑年。


例子:公元2022年


先求天幹,以該年尾數「2」為依據,找出對應的天幹為「壬」。然後,再求地支,2022÷12=168……6,餘數為6,數字「6」在十二地支中對應的是「寅」。那麼,公元2022年則為農曆壬寅年。


如果某一年的尾數為0,或者用該年除以12的餘數為0,則取天幹中的第10位「庚」和地支中的第12位「申」。


例子:公元120年則為庚申年。


另外,如果公元紀年是單個數字,就用該數字在天幹地支中查找即可。


例子:公元6年,則在天幹地支中找出「6」相對應的是「丙」和「寅」,那麼該年則為丙寅年。公元8年,則為戊辰年。公元11年,取尾數「1」對應的天幹中的「辛」和11對應的地支中的「未」,那麼該年則為辛未年。


相關焦點

  • 公元、民國、年號、幹支等幾種紀年法與換算方法
    一、公元紀年:是當今世界通用紀念方法,公元,即公曆紀元,又稱西曆、西元,原稱基督紀元,一種源自於西方社會的紀年方法
  • 從公元紀年如何快速推導出「甲子」「乙卯」等幹支紀年的方法
    有時候,我們看老人經常數數手指,然後告訴你公元某一年,是中國古歷的丙子年啊,庚申年啊。感覺很好玩。其實他們大多用的是定樁法,他先在大腦裡定幾個樁,比如1984年是甲子年,2000年是己卯年。當你問1986年你出生哪一年是幹支年的哪一年。
  • 為何如今要使用「公元紀年」?了解一下中國古代紀年方式就明白了
    要相信,人類的發展在整體上是進步的,所以,公元紀年法現在是最方便的紀年方式。公元紀年源自西方,以耶穌誕辰的那一年為公元元年,之前的時間稱為公元前,此後未公元XX年。要知道為什麼公元紀年最方便,那就需要知道我國曾經還採用過什麼樣的紀年方式。
  • 幹支紀年法的來歷及紀年方法
    「庚子」和「辛丑」都屬於中國古代的幹支紀年法 那麼幹支紀年法究竟源於何時,其誰創始,如何紀年?每當新春蒞臨,走親訪友之際,同仁相聚,促膝閒談之時,時不時要扯起這個話題。上下五千年,歷史萬萬千,由於年代久遠,歷來眾說紛紜。
  • 公元紀年及元旦的來歷
    這種紀年體系開始在歐洲信仰基督教的各國採用。中國從辛亥革命後的次年(1912年)起採用公曆月、日,但同時採用中華民國紀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紀年採用世界大多數國家使用的公元紀年制度,這是1949年9月全國政協第一屆全體會議協商決定的。會上大家一致認為,應採用現代世界大多數國家公用的紀年制度,即用公元為新中國的紀年。
  • 元旦節假日與公元紀年
    凱撒紀念與耶穌誕辰非節氣紀年,雖為世界公用,與中華幹支紀年己亥新年無關。言紀時可也,非年之謂也。公元是「公曆紀元」的簡稱,是國際通行的紀年體系,以傳說中耶穌基督的生年為公曆元年(相當於中國西漢平帝元年)。公元常以 A.D.(拉丁文 Anno Domini 的縮寫)表示,意為「主的生年」。公元前則以 B.C.(英文 Before Christ 的縮寫)表示,意為「基督以前」。
  • 在採用西方的公元紀年之前,我國古代是如何紀年、紀月、紀日的?
    今天是公元2020年5月25日,這便是西方的公元紀年。所謂公元紀年,是陽曆的一種,本是歐洲人的紀年方式,它以耶穌誕生之年作為紀年的開始。耶穌誕生之後的日期,被稱為主的年份Anno Domini(A.D.)
  • 奇妙的幹支紀年法
    幹支紀年法,也就是以十天幹與十二地支按照一定規則依次組合,每一組幹支代表一個周年,並且每個周年中的每月、每日都以此規則用某組幹支來表示。人們把這套用幹支來標註年月日的曆法稱為幹支紀年法。例如今天是2020年12月16日,幹支紀年法就是把這一天標註為庚子年戊子月癸巳日。
  • 中國歷史上的四種紀年法
    一、公元紀年法 公元紀年,也稱公曆紀年,或基督紀年。它以相傳的耶穌基督誕生年即公元元年作為歷史算起,在中國這一年正好是西漢平帝元始元年。以這一年為界,在此以前的時間稱公元前多少年,在此以後的時間和公元多少年,或直接稱XX年(注意,不能寫成公元後XX年)。這就是公元紀年法。 我國從1949年起開始採用公元紀年,現在的教材實際上也是把各種紀年方法換算成公元紀年來表達歷史時間的,因此,公元紀年是學生必須掌握的一種紀年方法。
  • 中國最早的紀年法,比公元紀年更悠久,如今已有4700多年
    所謂「公元紀年」,就是以基督教所信奉的救世主耶穌降生的年份為起點,按照順序計算年代的一種紀年方法,因此又被稱為「基督紀元」,由教皇格列高利十三世在1582年頒行。今年是2020年,就是距離耶穌降生2020年。
  • 年輕人早已不明白的時間記法——幹支紀年法的前世今生
    幹支是天幹與地支的合稱,由兩者經一定的組合方式搭配成六十對,為一個周期,循環往復,稱為六十甲子或六十花甲子。中國古代用以記錄年、月、日。日本、朝鮮、越南、琉球等漢字文化圈地區也曾跟隨中國,使用幹支來記錄時間。用幹支紀年法紀年時一個周期為六十年,稱一甲子,甲子也用於形容六十歲的老年人。
  • 從古至今紀年法的由來?
    它由十天幹(甲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十二地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順序相配組成,以六十為周期,用以紀年,稱六十甲子。該紀年法始於漢朝,與年號紀年法同時並用。如公元184年為東漢中平元年甲子。《五人墓碑記》:「予猶記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丁卯指公元1627年;《〈黃花岡七十二烈土事略〉序》:「死事之慘,以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圍攻兩廣督署之役為最。
  • 中國農曆「幹支紀年」考【原創】
    」考——從《易經》看我國農曆「幹支紀年」 西方文化有今無古,西亞文化有古無今,為我華夏文化有古有今。說起五千年歷史,不得不說天幹地支紀年,簡稱「幹支紀年」。它是記錄華夏祖先生生不息、勤勞勇敢的真實足跡。據傳說中國農曆「幹支紀年」起源於上古的黃帝時期。但後世學者認為:「農曆「幹支紀年」幹支紀年萌芽於西漢太初年間,始行於漢成帝末年,通行於東漢以後;也有人認為在漢武帝以前就採用幹支紀年。」因是之故,「幹支紀年」就存在起源年代之爭議。
  • 2018年是農曆戊戌狗年,中國傳統的幹支紀年法是怎麼排序的?
    幹支紀年法在不同的曆法當中,有不同的紀年方式,比如今年是公元2018年,公元即公曆紀元,又稱基督紀元,或者叫西方曆法,是一種源自西方社會的紀年方法,源自義大利,在1582年,時任羅馬教皇的格列高利十三世予以批准頒行。它以耶穌誕生之年作為紀年的開始,成為公元元年,現在是耶穌誕生後的第2018年。我國在辛亥革命之後,中華民國政府採用公曆作為國曆。
  • 請記住今天是開元4717年四月十六——被遺忘的中華曆法:黃帝紀年
    引言:1949年,經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次全體會議通過,新中國決定採用國際社會大多數國家通用的公曆和公元作為曆法和紀年。這也就是我們現今所使用的公元紀年法。自此中國形成了官方通用公元紀年,民間農曆作為曆法補充的曆法使用系統,至今已經深入到人們生活學習的方方面面。
  • ——公元紀年法
    辛亥革命爆發後次年(1912年),當時的中華民國政府採用公曆作為國曆,紀年方面,公元紀年法與民國紀年法並行。1949年9月27日,經過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通過,新成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使用國際社會上大多數國家通用的公曆和公元作為曆法與紀年。
  • 「公元」其實是「西元」!你支持恢復「黃帝紀年」嗎?
    紀年,作為一種計量年代的方法,對人們的社會生活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目前國際通行的紀年體系,為公元紀年法。這是一種源自於西方社會的紀年方法,原稱基督紀元,又稱西曆或西元。它以耶穌誕生之年作為紀年的開始,即公元元年。在耶穌誕生之後,稱為「主的年份」(拉丁文Anno Domini,縮寫為A.D.)
  • 中國古人如何紀年,為什麼現在使用西曆紀年?
    因為不同於西方人對時間的理解,中國古人的紀年方式有自己的特色。既然時間不是單獨的存在,那麼我們要如何記住呢?當然是以發生的那些大歷史事件(眾所周知)來作為相對應的標誌。而這些事件連續不斷地發生,就好像改年號——這也是大事——通過一些大事的發生來循環變化年號,方便我們記憶時間和發生的事情。
  • 公元2020年從何而來:追溯公元紀年法的歷史變遷,剖析東西方差異
    時間作為價值的衡量尺度,公元紀年法自誕生以來,就承載著人類歷史使命的大運程,按照十年一個年代,百年一個世紀的計算方法,公元2020年,由此就可以稱之為21世紀20年代,「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如此一來,現如今人類科技文明的發展史,無疑與這2000多年的歷史密切相關,使用公元紀年法,有利於讓我們更好的與世界歷史契合,了解整個人類文明史的進程
  • 9999年12月31日,四位數的公元紀年用完後怎麼辦?
    筆者-小文現在是2020年,距離公元9999年12月31日還有7979年,大約為291萬天。據說,到了公元最後一年的最後一天會是星期五。而關於公元年,或許有人會感到好奇:公元年結束後,人們又會以什麼樣的方式記錄元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