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我們看老人經常數數手指,然後告訴你公元某一年,是中國古歷的丙子年啊,庚申年啊。感覺很好玩。
其實他們大多用的是定樁法,他先在大腦裡定幾個樁,比如1984年是甲子年,2000年是己卯年。當你問1986年你出生哪一年是幹支年的哪一年。他就會「甲」+2= 「丙」,「子」+2=「寅」,1986年是丙寅年。
這個方法挺好,但需要太多的樁,每個人能記憶的樁非常有限,但數字是無限的,如果遇到不常用的年份,比如公元368年是幹支什麼年?恐怕沒有人提前定過這個年份附近的樁。
今天我要說的這個方法比定樁還簡單,同時也可以計算任意年份。我們把這個方法稱為「減3取餘法」,具體如下。
一、我們得先熟悉幹支各個元素的位置索引
最好能背出來這個次序。當別人告訴你一個幹支名稱的時候,你能快速說出他的序號,比如「庚」是7;「戌」是11。
其實要記憶這個索引次序號也不複雜,你看啊,天幹裡面的甲乙丙丁這個我們用得最多,你肯定能對上1234。接著5跟「戊」(讀wu,四聲)是一個發音。
接著,在天幹排布的圓形圖中,「己」跟「甲」對應,當然你如果知道天幹五合的話,裡面就有一個「甲己合化土」,「己」處於第6位就記住了。
「庚」呢和7對應,在四柱預測裡面有個「庚七殺」。
「辛」和8,我經常想到有一部電影裡面有個「辛巴狗」。
壬、癸位於最後兩位,我通常把「人」「鬼」來記憶他們。
以上是天幹記憶,地支也一樣。我舉2個例子,你看「寅」是不是跟天幹裡面的「丙」寫法有些像,能知道「丙」是3,就能記住「寅」也是3;同樣地支的「巳」跟天幹的「己」是不是更像了,都是6。其他的你可以根據自己的知識結構進行聯想或者諧音記憶。
二、接著我們開始正式的計算方法
1、天幹的獲取方式。
用公元年份減3,除以10,不管商,只看餘數,餘數如果為0我們記作10,如果是10以內的餘數,按照第一節裡面的表查詢即可,這裡我們來計算2018的天幹,按照公式可以看到2018經過公式之後的餘數為5,查詢以下可以知道5對應的天幹是戊,如下圖:
2、地支的獲取方式。
公曆年份減3,除以12,不管商,只看餘數,餘數如果為0我們就記作12,如果是12以內的餘數,按照前表查詢即可.這裡我們繼續計算2018的地址,按照公式可以計算得出2018經過公式之後的餘數為11,查詢以下表可以知道11對應的地支為戌,如下圖:
3、特別說明。
本方法叫「減三取餘法」,減三是在公元年份的基礎上減三,取餘的時候,天幹計算要除以10(因為天幹有10個元素);地支要除以12(地支有12個元素)。然後根據取得的餘數去匹配我們第一步提到的天幹地支元素。
三、「減三取餘法」的原理
本節,你可要選看。因為我們很多時候,能進行實踐操作就可以,沒有必要剖析深層原理。
由於公元元年為辛酉年,可以此為基礎進行簡算。先編制如下的表格,規則為:將天幹的「辛」定為1,往後為2、3等;將地支的「酉」定為1 ,往後為2、3等。公元年的尾數在天幹中找出對應該尾數的天幹;再將公元紀年除以12,用餘數在地支中查出對應該餘數的地支,這樣就得到了公元紀年的幹支紀年。如1911年,其尾數為1,對應的天幹為「辛」;以12除1911得159,餘數為3,對應的地支為「亥」,該年即為辛亥年。
甲子分別作為天幹地支為4開頭的次序,轉換為我們最常用的,甲子為1的次序,正好是需要減去3。
四、特別說明
本公式只是適用於公元後的紀年轉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