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貓體型碩大,為什麼剛出生的熊寶寶特別小呢?

2020-12-23 優美生態環境保衛者

大熊貓是我們的國寶,樣子憨態可掬,一副與世無爭的姿態。成年大熊貓的體重一般都在150公斤以上,有的甚至能長到200公斤,別看它平時懶洋洋,但是畢竟屬於熊科,天生就有一股子衝勁,惹急了還是非常兇猛的,即便連老虎這樣的猛獸都忌憚它三分。但是,不知道大家發現沒有,我們在電視上或者新聞上看到大熊貓分娩出來的小寶寶,渾身粉紅白嫩,個頭非常小,就像一隻小老鼠一樣,為什麼成年熊貓個頭那麼大,剛生出的小寶寶這麼小呢?主要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這是胎兒在母體中孕育的時間較短。大熊貓的棲息地一般都是在海拔較高的山地中,在長期的進化過程中,形成了固定的活動特點和生殖規律。其發情期一般在4月份,那時候氣溫還比較低,食物量較少,大熊貓在交配以後,受精卵的發育受到限制,形成了比較獨特的「保胎」模式,那就是在這段時期,用儘可能少的能量來維持胎兒的生存,但這些能量不足以支撐胎兒快速發育。只能等到5月份以後食物充足之後,隨著大熊貓進食量的增加,胎兒才開始進入發育的正軌。而從快速發育到娩出的時間,也僅有兩個月左右,小寶寶在子宮中真正享受營養的供給,時間真是屈指可數。

第二,大熊貓的產道很狹窄。如果大熊貓像其它大部分的哺乳動物那樣,等到胎兒在母體中發育成熟以後再娩出的話,由於產道狹窄的原因,將會造成分娩異常困難。在長期的進化過程中,大熊貓的產道始終維持在一個比較狹窄的水平,保留了原始哺乳動物的生殖特徵,在分娩時胎兒會受到狹窄產道較大力度的擠壓,即使現在大熊貓小寶寶的體型那麼小,其分娩時的成活率也不高,這也是大熊貓數量一直不多的一個重要原因。

第三,能量分配機制決定。大熊貓雖然在歷史上的誕生初期是肉食類動物,但後來隨著棲息環境和生活規律的改變,逐漸演化為以食用竹子為主的雜食性動物。而竹子主要是植物纖維為主,單位數量的竹子提供的營養和能量要比肉類少得多,因此熊貓不得不一天到喝不停地吃,才能夠保障身體能量和營養所需。在這種情況下,胎兒在母體內孕育的時間如果過長,則加重了母體的負擔,不可能再把大量的能量和營養輸送給胎兒,同時也會增加生存的危險係數,於是不得不提前分娩出來,通過後天的哺育讓小寶寶快速生長,因此大熊貓是毫無疑問的「早產兒」。

相關焦點

  • 大熊貓體型碩大為什麼剛生出來的熊寶寶特別小呢?
    首先,新出生的大熊貓長什麼樣子:剛出生的大熊貓體重僅100克左右,和兩個雞蛋的重量差不多。她們身上粉粉嫩,光溜溜得,有個小尾巴,尖尖的頭,兩隻眼睛長時間閉得很緊。對哺乳動物來說,母體體重與新生兒體重的比率平均為26:1,而對人類則為20:1 (按母親120斤,新生兒6斤計算),因此,大熊貓的確是哺乳動物中的一個特殊例子,與之相似的只有袋鼠,成年袋鼠則重約100斤,而剛出生的小袋鼠則重約5 g (0.01斤)。新出生的大熊貓為什麼長得這樣?有些人戲稱大熊貓從出生到長大是一個「如何讓小老鼠變成大貓咪」的過程,雖然是玩笑話,卻又十分形象。
  • 大熊貓體型胖乎乎的,為什麼產下的幼崽,卻像只「小老鼠」
    熊貓被稱為「活化石」和「中國國寶」,這種動物有著可愛的縮影,據說熊貓每天吃一半以上的時間,成年熊貓每天吃25斤左右的竹子,但是熊貓的體型比較豐滿,為什麼熊貓寶寶會像「小老鼠」一樣出生呢?成年大熊貓身長1.5米左右,體重200斤左右,在我們人類中已經是肥胖體型,但是,人類產下的幼崽在2500克~ 5000克左右,熊貓產下的幼崽只有100克~ 200克,就像沒有毛的老鼠,熊貓是矮胖的體型,生下的孩子差距如此之大,是因為熊貓是早產。
  • 熊寶寶!熊寶寶!熊寶寶!
    可憐的小東西,一定還沒有聽說小熊隊拿下了世界大賽的冠軍呢!攝影:PETER MATHER撰文:Becky Little   暌違108年,芝加哥小熊隊終於奪得美國職棒大聯盟世界大賽的冠軍!還有什麼能比這更讓人高興的呢!就連遠方的熊寶寶們,也是手舞足蹈,開心到不行!
  • 大熊貓身高一米八,體重180公斤,為何幼崽卻像只「小老鼠」?
    在我們大多數人的印象裡,大熊貓就是蠢萌的代名詞。然而在野外環境下,大熊貓可是當之無愧的「食鐵獸」。目前人們發現體型最大的大熊貓,身高能達到1.8米,體重能達到180公斤。可以說大熊貓是名副其實的龐然大物,然而大熊貓有一個生活習性很奇怪,那就是大熊貓的幼崽剛出生的時候,簡直像一隻沒毛的小老鼠一樣。而我們觀察自然界的其他熊類,比如西伯利亞棕熊。西伯利亞棕熊大小和熊貓類似,但它的幼崽出生的時候體重大概是500克,而大熊貓的幼崽體重只有一兩百克。熊類的幼崽剛出生的時候都很小,但熊貓的特別小。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 體型小卻驍勇善戰,能夠捕食體型幾倍的獵物,國寶大熊貓的新天敵
    黃喉貂黃喉貂,又被稱為青鼬、蜜狗、黃腰狸、黃腰狐狸等,因其身上的喉胸部的毛髮呈黃色因而得名,大部分的貂科類動物都是生活在較為寒冷的北方,但是這個小機靈鬼卻知道往南方遷徙,主要分布於東亞和東南亞等地區。黃喉貂是鼬科,貂屬的動物,說白了就是體型大一倍的黃鼠狼(黃鼬),這麼說來諧音的雕好像就是大一倍的鷹,這麼理解好像也沒問題。
  • 哪種哺乳動物從出生到成年,體積擴大倍數最大?為什麼?
    一般情況下,我們認為動物的體型越大,其後代在出生時體型就越大,比如大象比老虎的體型要大很多,老虎的幼崽在出生時體重約為1公斤左右,而大象的幼崽在出生時就有100公斤左右的體重。那麼,在所有的哺乳動物中,哪種哺乳動物從出生到成年體積擴大的倍數最大呢?我們先來分析幾種大型的哺乳動物。
  • 美樂家熊寶寶接骨木莓軟糖,適合孩子們的小零食
    相信每個做媽媽的人都有過這樣的困惑,孩子特別愛吃糖果、蛋糕之類的小零食,去逛超市的時候總是嚷著要買,不給買就又哭又鬧,但是這些零食並不適合孩子。為了這個事情我也是發愁好久,直到遇見了美樂家熊寶寶接骨木莓軟糖,這個糖果的原材料甄選自歐洲的優質接骨木莓,裡面含有非常豐富的多糖以及花青素、類黃酮等營養物質。
  • 為什麼國外出生的大熊貓最後都要送回中國?今天算是長知識了
    為什麼國外出生的大熊貓最後都要送回中國?那麼為什麼國外出生的大熊貓最後都要送回中國,有什麼原因呢?其實,大熊貓最後都要送回中國,只為了保護它們。中國送大熊貓給外國的時候,會和他們籤訂合約。外國只有用"租借"、"合作研究"的名義, 並不能長期待在國外,最後大熊貓都被送回中國了,是因為合約的出租時間到了。外國熊貓數量少也是一個原因。
  • 熊科動物戰鬥力排行榜:第一名完虐東北虎,國寶大熊貓竟排第五!
    第六名:大熊貓,大熊貓是我們的國寶,作為一種以賣萌為生的奇葩動物,它一直都是以呆萌的形象示人,但這並不表示它就是熊科動物中實力最弱的那一個。熊科動物戰鬥力排行榜:第一名完虐東北虎,國寶大熊貓竟排第五!這世界上有很多動物「名不副實」,雖然叫了某種名字,卻不一定是某種動物。
  • 廣東一野豬寺廟找師傅討吃的,體型碩大搖尾晃腦,場面和諧
    從現場視頻中我們可以看到,一師傅身穿紅色袈裟,手裡拿了個蘋果,正在和一頭體型碩大的野豬對話「你要不要吃蘋果,吃就點點頭,」野豬在師傅身邊異常溫順,並不斷搖尾擺頭討要師傅蘋果,師傅自然地將蘋果丟到野豬嘴裡,並拍拍野豬的頭,野豬一臉滿足地享受美食。
  • 老虎和獅子真的不吃大熊貓嗎?為什麼?
    因此,在所有的獅子和老虎中,最有可能見到過大熊貓的就是華南虎了。而且從二者的歷史分布看,它們極大概率曾經相遇,甚至交手過。不過,可惜的是目前並沒有在大熊貓的骨骼上發現過華南虎的齒印。為什麼老虎獅子不吃大熊貓?
  • 因吃不到新鮮竹子,將提前被送回國,大熊貓最早為何要吃竹子呢
    其實大熊貓與始熊貓之間的變化並不大,除了從始熊貓剛開始只與一隻胖乎乎的狐狸大小,變成了如今這副圓滾滾且碩大無比的模樣之外,就是飲食上的改變,始熊貓作為一種兇猛的肉食動物,自然是無肉不快的,而如今我們所見的大熊貓們一般都喜歡吃竹子。這不僅讓人感到十分好奇,大熊貓和它們的祖先「始熊貓」之間,究竟有什麼變化呢?又是為何從吃肉改成吃竹子的呢?
  • 旅日大熊貓要回國了,旅日大熊貓誕下寶寶了
    11月22日上午11:50,位於日本和歌山縣白濱町的「冒險大世界」大熊貓「良浜」喜誕雄性熊貓寶寶,母子平安!熊貓寶寶身高20.5釐米,體重157克,身體健康,是母親「良浜」的第10個孩子、「冒險大世界」 出生的第17隻熊貓。
  • 很多生物都是5根手指,為什麼大熊貓會有6根手指?
    而大熊貓屬於食肉目下的熊科動物,它與其他的熊科動物相同,是靠四肢行走的。因此,大熊貓的四肢末端的器官被稱為掌,而不是手,而掌的前端被稱為爪。大熊貓真的有6個爪子嘛?從上面兩張圖片,我們能夠看出,大熊貓確實有6個爪子。
  • 2020年首隻秦嶺大熊貓出生啦
    三秦都市報—三秦網訊( 記者 李佳)8月22日,記者從陝西省林業局了解到,8月17日12時56分,秦嶺大熊貓研究中心的大熊貓永永順利產下一隻雌性幼仔,體重152g。大熊貓永永今年6歲,是中心初次繁育成功年齡最輕的大熊貓母親。
  • 猜一猜,剛出生的袋鼠到底有多大?
    別看袋鼠體型健碩、肌肉發達,剛出生的袋鼠只有一粒花生米那麼大呢,而且還是早產兒喲!袋類動物是發育不完全的動物,屬早產胎兒,所以需要在育兒袋中發育。剛出生的小袋鼠像一顆花生米一樣,非常小,只有5-25毫米,重不過4克,與袋鼠媽媽的體重比竟為1:5000,簡直是最有反差萌的媽寶組合了。剛出生的小袋鼠會一直在媽媽的育兒袋內,並且要順利找到並含住媽媽乳頭。雖然袋鼠媽媽的乳頭有四個,但是小袋鼠含住一個,在發育期間就不能鬆口了。一旦鬆口,掉落在育兒袋底部,就會被餓死。
  • 中國竟有兩種大熊貓?
    告訴大家,畫面左邊,張嘴揮手的,這是四川大熊貓;而畫面右邊的這只是陝西秦嶺大熊貓。它們絕不只是老家不同,而是兩個亞種。也就是說,我國不光有大熊貓,還有兩種大熊貓。主要區別在哪兒呢?大家仔細看一看,四川大熊貓,頭比較大,頭型偏長,長得更像熊;而陝西秦嶺大熊貓,頭圓嘴短,長得更像貓。
  • 大熊貓:世界性的成功保護故事
    大熊貓是一個古老的物種,有著漫長的演化歷史。其祖先始熊貓出現在約八百萬年前的中新世晚期,由於這一時期的化石出土於雲南的祿豐、元謀一帶,因此又被稱為「祿豐始熊貓」和「元謀始熊貓」。大約在距今兩百萬年的更新世早期出現了「小種大熊貓」,其體型相對較小。到距今一百萬年的更新世中晚期,出現了大熊貓巴氏亞種,又稱為「巴氏大熊貓」,它的體型最大。
  • 生日快樂~大熊貓三胞胎「萌酷帥」今天滿六歲啦!
    大熊貓三胞胎,全球唯一廣州有。廣州土生土長的大熊貓三胞胎「萌萌」、「帥帥」和「酷酷」今日迎來6周歲生日。6年前的7月29日凌晨,大熊貓媽媽「菊笑」在廣州大熊貓保護基地陸續誕下三隻熊貓幼仔,全球唯一存活的大熊貓三胞胎宣告誕生。
  • 明明是食肉動物的大熊貓,怎麼成了整天啃竹子的鐵憨憨?
    大熊貓的演化大約在800萬年前,大熊貓的祖先始熊貓就已經出現了,從外表上看,始熊貓就像是一個較大的狐狸,在當時以雜食為生,並且花色並不是現如今的黑白分明,而是全身灰不溜秋,看起來沒有如今大熊貓這麼憨態可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