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然界當中「弱肉強食,適者生存」,往往體型越大的動物力量就越大,也就越強大,但是事無絕對也是會出現許多不同尋常的個例,它們憑藉的是人多力量大,單體的實力也許不強,但是成為了一個團體之後,戰鬥力暴漲,比如:水虎魚(食人魚),螞蟻,蜜蜂等。
黃喉貂
黃喉貂,又被稱為青鼬、蜜狗、黃腰狸、黃腰狐狸等,因其身上的喉胸部的毛髮呈黃色因而得名,大部分的貂科類動物都是生活在較為寒冷的北方,但是這個小機靈鬼卻知道往南方遷徙,主要分布於東亞和東南亞等地區。
黃喉貂是鼬科,貂屬的動物,說白了就是體型大一倍的黃鼠狼(黃鼬),這麼說來諧音的雕好像就是大一倍的鷹,這麼理解好像也沒問題。
黃喉貂有個稱號叫蜜狗,這就和它的遠方親戚蜜獾有些同好(蜜獾也是鼬科類動物),但是卻沒有蜜獾那麼的喜歡蜂蜜,甚至能夠為蜂蜜美食而送命,凡是還是要量力而行。
小戰神
黃喉貂一般喜歡獨居或是集體居住。別看黃喉貂體型小,有道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黃喉貂十分的敏捷,還特別善於攀爬樹木和跳躍,攀巖這樣的運動在黃喉貂的運動能力下也是小菜一碟,有著這樣靈活的身體,黃喉貂能夠很好地適應各種環境。
黃喉貂的致命武器就是鋒利的爪子和獠牙。黃喉貂的菜譜可是有著各種動物,天上飛的,地上跑的,水裡遊的統統上榜,每次出手就像武俠小說的閃電貂一般,快如閃電,迅速出手,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擊殺獵物,對於體型較大的獵物就充分地發揮出遊擊戰的打法,且戰且退不斷的攻擊騷擾,最後令獵物死於傷勢過重。
大熊貓的新天敵在唐家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白熊坪保護站附近,工作人員就發現了一隻奄奄一息的大熊貓,在現在的野外環境當中,豺狼虎豹都幾乎消失的情況下,大熊貓的天敵竟然成為了小小的黃喉貂。
這隻大熊貓身受重傷,在野外遭遇到了多隻黃喉貂的進攻,身體笨重的大熊貓對於這麼靈活的對手幾乎沒有反抗能力,就連唯一躲避危險的爬樹技能,在黃喉貂的面前也猶如「小巫見大巫」。在多隻黃喉貂的多次進攻後,在大熊貓的肚子上開了一個大大的口子,腸子外露,還好及時被工作人員所發現才倖免於難。
別小看這些兇猛的小傢伙。
驍勇善戰對於靈活體型較大的猴子,黃喉貂也是絲毫不虛,經過不斷的試探性進攻和左右周旋,猴子露出了一個破綻,黃喉貂立馬飛撲向前,攻擊猴子的弱點。猴子也清楚黃喉貂的攻擊位置,不是喉嚨就是腹部,雖然猴子能夠用手更加的靈活,但是面對兇猛的黃喉貂也是難以佔據上風。
隨後黃喉貂的同伴趕到,本就處於困境的猴子更是雪上加霜,最後倒在了黃喉貂的攻擊下。
結語
「人不可貌相」這句話應用在黃喉貂的身上剛好,雖然體型小但是戰鬥力卻十分的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