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以前,對於中國與印度皆有二十八星宿的說法,興趣很濃,特別是佛經中提到了二十八星宿,有人認為這是借用了中國二十八宿的名稱翻譯,因為印度本無這些星宿稱謂。後世面上有流傳二十七星宿命法,有不少人認為比較準驗,但有一部份情況下,會顯得不準,在日本有宿曜道專門以此論命,此法起源於唐密,其實是古印度佔星中的一種。多數人一直沒有理清印度二十七星宿或二十八宿和中國二十八宿的關係,所以對每個星宿的實際位置很有疑惑。
其實印度的二十七宿是第分的,周天360度,每宿等長13度20分。中國的二十八星宿不等分,且長短沒有規律,象井,鬥二宿就很長。那麼一些佛經典籍,特別是唐密典籍中也經常提到二十八星宿,名稱與中國的相同,這又是為何?其實這是翻譯的問題,因星宿劃分的數量上與中國接近,譯者就借用的中國的二十八星宿名稱,來翻譯印度的二十七星宿。就好比早期佛經,把「佛」譯成中文叫「大覺金仙」,也是借用中國本土道教中的名詞,這樣顯得更易被接受,讓中國的人覺得更親切一些。星宿名稱的翻譯也是如此,所以雖然名稱一樣,但所指代的恆星範圍卻是有差異的。
在恆星黃道帶上,白羊座00度00分--- 13度20分為第一宿Aswini,譯者把中國的婁宿名稱相對應,在中國傳統中,戌宮為白羊,戌酉申三宮是西方七宿奎婁胃昴畢觜參,合起來是四象中的白虎,那為何不取奎宿與印度二十七宿的第一宿對應,作為開始呢?這應該是印度所用恆星黃道,第一宿的位置更接近中國的婁宿。如此第一宿對應好了,接下來,就各自按順序依次對應了,只是後面每一宿的指代恆星範圍和中國的不一樣了,有的時候實際位置和中國星宿是完全錯開的。
再有一個問題就是,中國二十八宿比印度的二十七宿多一宿,要對應的話,當抽到一宿,發現抽掉的是牛宿,我在想為何譯者專門抽掉此宿呢。李居明的書上好象解釋成,牛在印度是很尊貴的,故不在二十七宿中。我一直覺得這樣解釋很牽強,牛宿是中國的名稱,除非中國的二十八宿星名稱原本來自印度,但現在看來,並非完全如此。原來印度其實也有二十八宿,二十七宿已經均分一周天了,那這第二十八宿在哪裡呢?祂的確切範圍在磨羯座6度40分到10度53分40秒,總共有4度13分40秒,印度稱作Abhijit,。而廿一宿Uttaraashaadha(譯作鬥宿)在射手26度40分---磨羯10度00分,廿二宿Sravanam(譯作女宿)在磨羯10度00分---磨羯23度20分。可見這第二十八宿大部份重合在了第二十一宿,有53分40秒與第二十二宿重合,相當於在兩宿之間,與兩宿的部份是重合的。譯者在翻譯對應中國星宿名稱時,當二十一宿對應到鬥宿,發現在進入下一宿之間還附還有一宿,便把中國鬥宿後的牛宿提出來,對應了這印度的附帶第二十八宿Abhijit,第二十二宿,則接著對應中國的女宿。這樣下來,印度的二十八宿,就剛好用中國的二十八宿名稱,對應翻譯上了。這也是為什麼印度既然只講二十七宿,但佛經中卻也經常提到二十八星宿,包含了牛宿在內。
巧的是,印度認為這第二十八宿與月亮的運行無關,一般都不看此宿,此宿神性歸梵天,是非常至高的,其餘二十七宿,才是管理我們的。譯成中文用牛宿指代此宿,又巧合地對應上了印度牛的神聖性。我們來看<文殊師利菩薩及諸仙所說吉兇時日善惡宿曜經>中對此牛宿詳解:
「牛宿吉甚吉祥。其宿三星形如牛頭。風梵摩神也。姓奢拏耶那。食乳粥香花葯。此宿生人。法合福德所作不求(景風曰案天竺以牛宿為吉祥之宿。每日牛時直事。故天竺以牛時為吉祥之時也。瞿曇氏以歷經者。牛宿吉祥女圖術是也。今說牛星又與中國亦別。案中國天文牛宿六星主開渠河。北方之宿也)」
這裡提到此宿甚為吉祥,說此宿三星形象牛頭,正好與中國牛宿對應。此經譯者為唐開元三大士之一,大廣智三藏沙門不空,修注者楊景風為其弟子,此段括號中為楊景風所注,裡面說明了印度牛宿的含義與中國有差別,只是名稱相同爾,在中國天文中,牛宿主開渠河,並不象印度所說那麼神聖吉祥。
這個原理弄清了,也就明白宿曜經這部不空大師所譯之密教典籍如何使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