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基拉》經典意義(下):日本泡沫經濟的「廢墟城市」末世寓言

2020-12-11 外國發生了什麼
《阿基拉》劇照

手塚治虫從國際政治與日本責任的視角構思了《原子小金剛》,大友克洋作品中的現實元素也不少,他在1980年代的作品中,重要元素之一即是當時日本城市空間的變化。大友克洋1980年開始連載的《童夢》是他邁向成熟階段的重要作品,此作品與1982年開始連載的漫畫《阿基拉》,都不約而同地觸及城市空間的問題。

大友克洋作品中的城市變遷

《童夢》以「團地」為背景,團地的來由是日本戰後的1950年代中期、經濟尚未重啟的年代,大約有四成的人每人享有的住宅空間只有2.5個塌塌米(約4平方公尺)。在此情形下,日本政府透過住宅公團大量興建「公團住宅」,公團住宅每戶平均約35平方公尺,內部空間一般是2DK(2個房間、1飯廳、1廚房)。空間雖不大,但是內有浴室、廚房有流理臺、廁所也是衝水式,簡言之,就是現代式的住宅。也因此,入住公團住宅成為許多庶民的夢想。

由於團地大多是大面積興建,其中有許多公共設施,就像城市當中的微型城市一般,人跟人之間不熟悉,甚至只能透過耳語、謠言認識鄰居。《童夢》的主題是某個公團住宅陸續發生兇殺案,最終,是公團住宅內的某位老人所為,他的成長過程是自小就帶著被孤立的創傷一路到老。《童夢》裡最驚人的畫面,應該是大友克洋透過細緻的畫筆勾勒出建築物的高聳以及人的渺小。

川本三郎在1984年的《都市的感受性》(都市の感受性)也注意到變異中的城市空間,提出「無機都市」一詞——儘管都市外貌(高樓大廈)越加增多,城市內在(人與人的連帶)卻越發微妙地轉變。人的原子化、孤寂、家庭關係的改變不但已是社會現實,也成為不少文化作品的題材,諸如導演森田芳光 1983年的作品《家族遊戲》也是以此為主題。《童夢》裡描述的就是類似的感覺,有趣的是,最後結局帶著跟《阿基拉》一樣的神秘色彩:當結尾揭露真兇為老人時,幾個在公園遊玩的小孩圍著老人,用念力將他殺害。

不過對於日本戰後的經濟奇蹟,美國哈佛大學教授傅高義(Ezra Feivel Vogel)出版了盛讚日本模式的《日本第一》(Japan as Number One),可見如何看待戰後的日本,內外視角差異極大。

《阿基拉》劇照
《阿基拉》劇照

城市廢墟文化的先鋒

不管是評論者或創作者,都向我們揭示1980年代初期開始,日本的城市空間處在微妙的變化當中。一方面,戰後團地興建的腳步趨緩,取而代之的是私人資本興建的各種住宅與大樓,越發新興的高樓大廈已成很多人眼中的日本都市樣貌;另一方面,隨著日本長期工業化之後而來的產業結構轉型,開始出現諸如工廠之類的廢墟,使得城市廢墟也成為1980年代的文化現象。

漫畫版《阿基拉》就扮演城市廢墟文化的先鋒角色。第一集裡,我們可以看到兩種類型的城市廢墟,一是開頭飆車族飆車的舊城區,二是高樓砰然炸裂倒下、東京已成廢墟的畫面,到了第三集更是慘烈狀絕,堪稱是漫畫中的經典。

到這裡為止,可以看到手塚治虫與大友克洋的差異,在世界觀與敘事上,手塚治虫帶著樂觀而圓滿的結尾。就像前篇文章所述《火之鳥》未來篇裡,就算地球表面已一片荒蕪,人類只有在地底下興建城市,但手塚治虫仍一片樂觀,最終人類能接受危機的挑戰,並克服危機。相較之下,大友克洋則冷酷也多少悲觀地認為城市將成廢墟。

當1982年開始連載的《阿基拉》帶出廢墟城市之後,其他不同媒介也接續生產以廢墟城市為題材的作品。諸如1987年攝影家稻越功一與川本三郎合作的攝影圖文集《記憶都市》,照片是東京二十三區的各式建築乃至廢棄工廠,每一張照片都沒有人,整體呈現廢墟都市的意象。

也在1987年,山本政志導演引起年輕人熱議的《羅賓森的庭園》(ロビンソンの庭)則以廢棄的東京工業試驗所為背景。年輕人們在那裡生活,主角在廢棄的庭園裡挖洞,最後消逝在洞穴裡。在東京蓬勃發展之際,像是拍片場址的工業試驗所,也曾是扮演城市的活力細胞的角色。弔詭的是,當城市的經濟價值變得更高之際,試驗所反成廢墟。

川本三郎在1985年的《都市的風景學》(都市の風景學)當中,強調他城市觀察的不同之處在於看到「城市之死」。儘管廢墟城市已被文化人注意到,在他們看來,那是高騰景氣開始泡沫化所帶來的空虛感;但大多數的人們或許還沉浸在日經指數會不斷向上的樂觀氣氛裡。直到1986年前蘇聯的車諾比核事故,才給大家一個警惕:科技不是萬能,好日子也可能一夕瓦解。

1988年動畫電影版的《阿基拉》並非只是基於動畫技巧或科技想像的經典作品,還包括人們對前途與科技的憂慮,一種世界末日來臨的危機感。

《阿基拉》劇照
《阿基拉》劇照

經典科幻片《銀翼殺手》的參照

手塚治虫的科幻想像受到1927年經典科幻電影《大都會》(Metropolis)的影響很大,1949年也有以此為原型的漫畫作品問世。大友克洋漫畫版《阿基拉》開始連載之前,1982年美國的科幻經典電影《銀翼殺手》(Blade Runner)問世,並對《阿基拉》有相當的影響。

《銀翼殺手》討論的是2019年的洛杉磯,此時人造人的技術已相當成熟,不過,卻發生人造人失去控制脫逃的事件,警方苦無對策,只有請來銀翼殺手追查逃脫的人造人。因為技術的成熟,人造人與普通人外型上沒有差別,銀翼殺手只能透過一連串問題的詢問,來分辨是否為人造人。

人造人的根本缺陷在於沒有記憶與感情,但問題是,如果他們有記憶與感情(記憶也是人類透過科技植入)該如何分辨?有趣的是,《銀翼殺手》的經典地位得來頗為坎坷,這樣一部1982年的科幻題材上映時難抵另一部席捲全球的科幻溫情作品《ET外星人》(ET the Extra-Terrestrial)的風潮,電影裡「ET phone home」的臺詞打動無數人。多年之後,《銀翼殺手》才慢慢奠定經典地位,甚至也有續集《銀翼殺手2049》的拍攝。

這部作品對《阿基拉》有相當的影響,同樣的2019年,一個東京、一個洛杉磯,有趣的是,無論東京或是洛杉磯兩個城市內部,都區分為光鮮亮麗的高樓大廈與陰暗的舊城區。《銀翼殺手》裡的世界是人類與人類所製造的人造人之間的對立;《阿基拉》裡則是人類與人類所培養的超能力兒童之間的拉扯。此外,《阿基拉》的部分都會場景參照《銀翼殺手》,也可說是大友克洋對這部作品的惺惺相惜。

《阿基拉》劇照
《阿基拉》劇照

日本宗教元素的注入

不過,《阿基拉》與《銀翼殺手》仍有些根本的不同。《銀翼殺手》裡哈裡遜福特所飾的銀翼殺手戴克,為了調查女主角瑞秋是否為人造人而重回警界,再三調查瑞秋的來歷之後,最後卻愛上瑞秋,電影的最後,戴克戴著瑞秋離開是非之地。相較之下,在大友克洋那裡,他的未來世界想像更多了些冷酷視角與政治社會力量的分析。

政府與遊擊隊的對立之外,更有趣的是大友克洋加入宗教元素。其中,又可分為兩個層面,一是漫畫《阿基拉》當中,遊擊隊領袖受新興宗教領袖宮子夫人所操縱,漫畫版有不少篇幅談到政治與宗教力量的聯合,這段情節在動漫版亦有提及,但宮子夫人角色已被弱化。在此的重點是,大友克洋精準地點出宗教力量在日本政治的影響力,所謂的想像的未來世界裡仍有政府機制的存在。

二是漫畫與動漫版的《阿基拉》也都提到人們呼喚阿基拉的景象。日本動漫作品當中,經常將本土文化元素融入其中,即便是《阿基拉》這樣的科幻題材作品。按日本民俗觀念,天地變異之際必有神靈起作用,呼喚阿基拉也是這種民俗觀念的再現。此外,阿基拉和其他自小被培育超能力的兒童們,他們身上的超能力與其說是科幻作品中的特徵,不如說是更像宗教的神力。

有趣的是,宗教學者鐮田東二便從《阿基拉》第三次世界大戰的時間設定、長相等細節推論阿基拉的原型就是春日大社的童子神若宮。

《阿基拉》劇照

《阿基拉》之後,大友克洋是否犀利依舊?

本文從1988年8月號《尤裡卡》「臨時增刊大友克洋總特集」當中米澤嘉博的「日本漫畫的表現手法分為大友克洋前後」一語開始談,在手塚治虫與大友克洋所處時代、風格與主題的相互比較當中,帶出戰後日本動漫發展軌跡的變異以及社會變遷。

8月號《尤裡卡》的第一篇文章就是手塚治虫所寫,漫畫之神一向鎮日創作,能寫文章的時間不多,要手塚治虫寫文章,也只有相當重要的事件才請得動他。短短兩頁的文字裡,大多是客氣地對大友克洋的稱讚,從犀利的視角到為國際動漫同儕所注意等。微妙的是最後一段裡的「如果過了40、50歲還能保持這種犀利,誠心致敬」!手塚治虫個性不服輸,過去面對新興的人氣漫畫家亦復如此,這句話裡有不服,只因幾部作品就吸引大家目光;但也有提醒,動漫之路是漫長的一條路。

這種相互競逐是維繫日本動漫不斷變異的重要動力。《阿基拉》之後的大友克洋很快就進入手塚治虫所說的40歲大關,他的犀利是否依舊?這又是手塚治虫生前所提出的有趣問題,也是《阿基拉》時隔32年再度上映,大友克洋也已66歲之際,粉絲們可以討論的話題。

相關焦點

  • 《阿基拉》經典意義(上):日本漫畫分成「大友克洋以前以後」
    如此可見,《阿基拉》這樣的經典作品循著現實的軌道滑出。所謂的「現實」,包括漫畫家的表現方法與風格、創作主題背後的世界觀等,從這幾個面向來審視大友克洋與《阿基拉》等相關作品,或許可以看到日本動漫發展的軌跡,以及日本1980年代前後的社會樣貌。
  • 一部不朽經典科幻動畫,神預言日本舉辦2020奧運會,卻被迫中止
    《阿基拉》大友克洋的劃時代作品,這部經典不朽的日本科幻動畫,不但轟動了全球動漫界,在科幻電影史上有著重量級的地位,更奠定了日本「電馭叛客」的獨特風格,影響日後無數電影,包括《黑客帝國》、《新世紀福音戰士》、《盜夢空間》、《怪奇物語》、《頭號玩家》都曾向它致敬。
  • 「惡魔人」:黃暴表徵下的末世情結
    在海邊夕陽的映照下,世界毀滅,男主便當,魔王撒旦成了在這世界孤零零的存在。即使是少女漫,比如在末世背景下談戀愛的《最終兵器少女》,也以對地球末日荒涼感的極佳展現讓人印象深刻。▲《阿基拉》海報於是,廢墟城市、衰敗大地的末日景觀,就這樣通過一代代的動、漫畫作品,敲擊著人們的心靈。
  • 日本動畫電影巔峰神作《阿基拉》,1988年就預言了東京奧運會取消
    《阿基拉》講述了未來的日本東京,軍方一直在秘密進行的「阿基拉」項目意外失控,最終引發巨大的社會災難的科幻驚悚故事。不得不說,《阿基拉》的確預言了太多東西。故事從1988年講起,當時日本東京發生大爆炸。毀滅了整個東京。造成嚴重傷亡。
  • 30年前的動畫「阿基拉」中預言成真?日本疫情或將暫停東京奧運會?
    今天推薦一部1988年播出的神作,大友克洋監督的「阿基拉 Akira」。1988年,日本關東地區發生大爆炸,毀滅了整個東京。31年後,人類在一片廢墟中重新建立了新東京,新東京局勢動蕩,又有世界末日的言論聲囂塵上,人們都十分恐慌。
  • 《阿基拉》影評︰人類未來墮落頹靡 大友克洋神作32年前早洞悉?
    今天的動畫作品數之不至,精彩的也有不少,但是要數一部無論是影像的畫功與劇情均會令人目不暇給的電影,其實也只是寥寥可數,當中以大友克洋於1988年自編自導與創作的這部作品,不僅是一部令人印象深刻的動畫,更是一部奠定日本動畫的裡程碑. 《阿基拉》 (AKIRA)強烈震懾的動畫影像,打破過往動畫的模式,開創日本動畫獨特風格的先河.
  • 《阿基拉》不是預言書,而是憶往錄
    是的,電影從第三次世界大戰開場,日本隨之毀滅,而31年後的2019年,人們從廢墟上挺立,高空俯瞰下的新東京,一派猩紅,猶如交纏在一起的筋脈與器官,是重新跳動的活力,也是脆弱不堪的生命。    現在,我們的主角——被遺棄的孤兒鐵雄與金田登場了,他們就像日本電影裡經常見到的暴走族,狂嘯的機車引擎,就是最大聲的青春呼喊。
  • 阿基拉:一個異能少年站在東京廢墟之上,人人都會說這是大友克洋
    因為一次意外鐵雄被政府軍抓走並成為了政府秘密實驗「阿基拉」的實驗品,救友心切的金田也加入了革命軍,意圖阻止災難的發生。成為實驗品的鐵雄擁有了像神一樣的力量,他肆意地破壞著城市,然而鐵雄因為控制不了體內的力量被反噬,他的好朋友金田也只能選擇喚醒「阿基拉」,用「阿基拉」的力量吞噬鐵雄。
  • 《阿基拉》主角駕照今天到期,大友克洋的東京預言到期了嗎
    ——大友克洋 1982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已結束37年,日本早已從艱難的戰後恢復期走出,開始享受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帶來的紅利,對當時的人來說,泡沫經濟的破滅還只是個遙不可及的笑話,東京在遠東拔地而起,開始成為媲美紐約的超級都市,也由此成為了眾多科幻作品的背景地。
  • 《阿基拉》高清版本將於四月上映 這部作品緣何成為經典傑作
    《阿拉基》是導演大友克洋的代表作之一,於1988年在日本上映,被譽為「日本動畫界中一座難以超越的思想豐碑」,且這一地位多年來都沒有被任何作品所取代。那麼《阿拉基》這部作品到底有何過人之處,能夠讓它在時光的磨礪下仍然被眾人奉為經典呢?下面快樂雞就為大家簡單解讀一下這部作品。
  • 神作《阿基拉》又被重拾,這部動漫實現了跨時代的「預言」
    1988年的日本和阿基拉的世界觀中有著多出的重合,就拿經濟方面來說,當時的日本也都還沒有完全擺脫泡沫經濟帶來的生活不安,因此作者也就把這些世界性的、經濟性的因素加入到了自己的作品當中,以暗示著現實元素的穿插。
  • 末世文推薦:古代刀客附身末世青年,遍地廢墟當中殺出朗朗乾坤!
    末世文推薦:古代刀客附身末世青年,遍地廢墟當中殺出朗朗乾坤!非常感謝小哥哥小姐姐們在百忙之中點開小編的這篇文章,小編真的是榮幸之至。小編每天都給大家分享精彩的小說,希望你們都能喜歡。今天小編要推薦給大家的是:末世文推薦:古代刀客附身末世青年,遍地廢墟當中殺出朗朗乾坤!
  • 32年前的日本電影,沒押中三戰,卻預言了2020年東京奧運會延期
    2019年,日本人民已從31年前的一片廢墟中重建了燈火輝煌的霓虹都市。不過,在這虛假的繁榮下,重建的東京幾乎滿是混亂、黑暗、醜惡、暴力、頹廢:經濟蕭條、毒品泛濫、人民聽信末日謠言日常迷信、小型幫派之間的毆鬥、革命暴動蓄勢待發......
  • 阿基拉:32年傳奇經典神作,4K超高清重製,科幻動畫電影的標杆
    #經典動漫《阿基拉》首映於1988年,是日本科幻動作動畫,大友克洋的代表作,被廣大觀眾公認為近代科幻動畫電影神級作品,在世界範圍內產生的經久不衰的文化影響力,影史最偉大的動畫電影之一,根據大友克洋的原作漫畫改編,講述未來的日本東京,軍方一直在秘密進行的「阿基拉」項目導致巨大災難的故事,天馬行空的想像。
  • 預言帝《阿基拉》,一部日式賽博朋克的創始鼻祖
    這部電影的故事從1988年講起,當時日本東京發生大爆炸,毀滅了整個東京,造成嚴重傷亡。經過多年重建,2019年東京恢復了昔日的繁華,但光鮮亮麗的城市下卻又充斥著無所不在的醜惡。經濟蕭條導致社會動蕩不安,小型幫派之間為了金錢利益鬥得你死我活,示威者與警察、軍隊間衝突擴大,暴力程度不斷升級,一片大廈將傾的模樣,最高委員會決定利用科技平復暴力,軍方的秘密項目「阿基拉」出現在他們的視野。
  • 《阿基拉》:看1988年的動畫片如何實現它的預言(上)
    每個人都在關注日本動畫《阿基拉》,但這部動畫並不局限於「神預言」。宮崎駿曾經說過:「有能力的男孩站在廢墟上,這就是大佑·克陽。」在這句話中,總結他創作的整體風格非常簡潔:力量是超越現實的,廢墟是重建現實的,他的經典作品《阿奎拉》就是這樣一部超越和重建現實的作品。《阿基拉》出生於1988年。
  • 《阿基拉》丨一語成畿的預言家?
    當下,隨著新冠肺炎疫情持續肆虐,本屆奧運會似乎變得前途未卜起來,大家開始把目光聚焦在這部名為《阿基拉》的日本動畫上,但是這部動畫絕不僅限於一個「神預言」而已。宮崎駿說過:「異能少年站立於廢墟之上,這就是大友克洋。」這句話,十分簡潔地總結出了大友克洋創作的整體風格:異能即超越現實,廢墟則是重構現實,大友克洋的經典之作《阿基拉》便是這樣一部超越與重構現實的作品。
  • 五本廢土末世流小說,廢墟下的人類、世界的黑暗,待看小說中末世
    五本廢土末世流小說,廢墟下的人類、世界的黑暗,待看小說中末世。 《第一序列》會說話的肘子 269萬字 末世廢土流小說一本,小說對於廢土末世的人性描寫很到位,很真實,男主任小粟有一個系統,可以做好事獲得好感幣來提升自己的屬性,有時候任小粟也很腹黑,用復刻的能力抹黑他人。 《黑暗血時代》天下飄火 516萬字
  • 一部讓大友克洋登上神壇的漫畫《阿基拉》不僅僅預言了東京奧運會
    「大友克洋」這個名字也許會你很陌生,不過,就算是鮮有接觸日本動漫的人,也一定聽過《阿基拉》這部動畫片,看過它與潮流品牌Supreme的精彩合作吧。提起大友克洋,幾乎沒有人會忘記這個名字與《阿基拉》的緊密關聯,出生於1954年的他,被譽為宮崎駿之後又一位站在歷史前面的關鍵人物,而貴為大師級人物的宮崎駿,也曾說過這麼一句話:「一位異能少年站立在東京廢墟之上,人人都會說這是大友克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