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重創美肉類加工廠 人造肉迎風而起

2020-12-27 中國網財經

  新冠肺炎疫情讓美國很多肉類加工廠被迫停產,肉類供應極度緊張。

  當地時間5月4日,美國最大的連鎖會員制倉儲超市好市多(Costco)宣布對牛肉、豬肉、禽肉進行限購。美國最大的連鎖超市克羅格(Kroger)上周也宣布了類似規定。

  不過,肉類供應短缺的風險似乎正成為人造肉的發展機遇。

  當地時間5月5日美股收盤後,美國「人造肉第一股」Beyond Meat公布季報顯示,今年第一季度營收為9710萬美元,同比大增141.5%,淨利潤181.5萬美元,而去年同期淨虧損664.9萬美元。5月6日,Beyond Meat股價大漲26%。

  肉類供應危機

  隨著數以百計工人染病或因害怕而居家,美國多家大型肉類加工廠因此停產。

  在美國,肉類加工高度集中在少數大型加工廠,所以加工廠的停工會使供應鏈兩端的農場主和消費者都受到影響。

  白宮的一份聲明也提到,一些大型肉類加工廠因疫情關閉,這對全美肉類供應鏈的持續運行構成威脅,損害了國家緊急狀態下的「關鍵基礎設施」。

  雪上加霜的是,肉類加工廠工人感染新冠病毒的人數仍在持續增加。根據《今日美國》和美國中西部調查報告中心的追蹤,工人感染人數已經超過了1萬。全美共有29個州至少170家工廠有工人確診新冠肺炎,至少45名工人死亡。

  美國最大的肉類加工企業之一泰森公司5月4日宣布,由於工人復工有困難,預計該公司肉類加工產量仍然將受到影響,且不排除繼續對一些工廠停工以進行深度消毒工作。

  此前,泰森食品董事長約翰·泰森在官網上發布聲明,警告美國食品供應鏈「正在崩潰」,加工廠關閉可能導致數百萬牲畜和家禽被銷毀,而商店裡肉類供應無法滿足消費者需求。

  美國國際食品與商業工人聯合會的數據顯示,泰森公司和史密斯菲爾德食品公司等肉類工廠在疫情期間的關閉,導致美國豬肉產量減少了25%,牛肉產量減少了10%。

  當地時間5月4日,美國最大的連鎖會員制倉儲超市好市多(Costco)宣布對牛肉、豬肉、禽肉進行限購。美國最大的連鎖超市克羅格上周也宣布了類似規定。

  據央視新聞報導,5月5日隨著「肉荒」蔓延,美國最大的漢堡連鎖餐廳之一的溫蒂漢堡(Wendy’s)也出現肉類短缺,該企業5500家連鎖餐廳中,已經有近千家停止提供牛肉漢堡或其他肉類菜品。溫蒂餐廳在聲明中稱,「眾所周知,北美的牛肉供應商目前正面臨生產方面的挑戰。」

  人造肉抓住機會

  據彭博社報導,由於工廠關閉,美國牛肉批發價飆升至創紀錄水平,豬肉批發價也大幅飆升。受益於此,美國人造肉企業Beyond Meat迎來業績大幅上漲。

  Beyond Meat一季度收入增長了141%,從去年同期的4020萬美元增至9710萬美元。目前Beyond Meat股價較25美元的IPO價格上漲了約四倍,過去12個月上漲超20%。

  該公司執行長伊桑·布朗(Ethan Brown)在財報發布後的電話會議上表示,這些結果「證實了以植物為基礎的食品運動的持續勢頭」,並「幫助減輕了前所未有的與新冠肺炎疫情相關的挑戰」。

  他說,圍繞疫情短期影響的不確定性,促使Beyond Meat取消了其2020年的財務展望,但肉類供應短缺為Beyond Meat提供了一個長期的機會,使其能夠在消費者和零售商中廣泛擴大影響。

  目前,星巴克已經在中國門店推出了新的基於植物蛋白的「人造肉」午餐菜單,產品主要由Beyond Meat生產。

  除了Beyond Meat,另一家美國人造肉生產商Impossible Foods周二也宣布擴大供應範圍,已經與克羅格達成了協議,克羅格將在美國28個州的1700多家超市及其網站出售Impossible Foods的產品。

  Impossible Foods表示,這一合作將使其在美國零售業的市佔率擴大18倍。有分析指出,Impossible Foods與克羅格的合作凸顯了肉類替代品需求增加的潛力。

  國際投行下調評級

  儘管人造肉需求在一季度有明顯增加,但是國際大投行還是對人造肉的前景表示擔憂。

  5月2日,富國銀行最新報告將Beyond Meat股票評級從「持股觀望」下調至「減持」,並給出72美元的目標價,這意味著該股可能還有21%的潛在下跌空間。

  富國銀行分析師認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2020年餐飲服務需求將會變得疲軟很多,尤其是下行的經濟整體狀況,將使得到店高價消費需求降低,2020年將很可能成為植物肉食品市場的首次「真正考驗」。

  瑞銀分析師也在最新報告中將Beyond Meat評級從「中性」下調至「賣出」,目標價亦下調至73美元,理由是該公司從3月底的強勢反彈以來,完全沒有反映出新冠疫情帶來的風險。

  摩根大通分析師Ken Goldman將Beyond Meat的目標價從108美元下調至77美元。其認為,疫情對食品服務銷售的影響將大於對零售銷售的影響,並將壓低食品服務的定價和利潤率。

  高盛分析師則將Beyond Meat評級由「中性」下調至「賣出」,目標價由129美元下調至39美元。分析師表示,Beyond Meat是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最直接的股票之一,客流量的下降對Beyond Meat來說是短期逆風。此外,其食品服務分銷存在風險。

(責任編輯:張紫禕)

相關焦點

  • 疫情為何在美國肉類加工廠中肆虐?
    往年的感恩節、聖誕節都是各種肉類銷量的旺季,而今年的節日對於肉類加工廠而言恐怕不是什麼值得期待的好事,反而格外難熬。本文以美國的肉類加工行業為例,了解疫情中食品加工行業幕後生產的故事。疫情放大了肉類加工廠利益各方的矛盾,而美國政府卻漠然地站在資本的一方,將處於弱勢的加工工人推向疫情的深淵。
  • 疫情讓美國人吃不上豬牛肉了?人造肉銷量逆勢翻了兩倍
    關注家禽貿易的瓦特國際傳媒指出,相對來說,阿肯色州、南卡羅萊納州和北卡之間的南部 「肉雞帶 」家禽工廠受到的疫情衝擊較小。但在工人短缺的背景下,據彭博新聞社報導,一家大型雞肉加工廠被迫撲殺200萬隻雞。美國農業部長桑尼·珀杜上周表示,農業部將購入大量肉類補充冷凍食品庫存,減輕美國農民的財務負擔。
  • 新冠疫情引發動物肉消費擔憂,人造肉迎來自己的「高光...
    新冠疫情大流行下,近年來開始走向大眾餐桌的人造肉迎來了自己的「高光時刻」。在過去的幾年中,包括Beyond Meat和Impossible Foods在內的植物性肉類公司經歷了快速崛起:快餐連鎖店、高端餐廳和百貨商場裡,它們的人造肉產品已經是常客。
  • 美肉類行業超40000萬員工確診,中國緊急叫停該國第二家禽肉加工廠...
    美國食品與環境報告網絡的數據顯示,截至9月初,美國肉類行業確診人數估值最高將達41000人(也就是說每13名員工中就有1人感染病毒)。 隨後,海關暫停美國第二家禽肉加工廠進口。
  • 庖丁造肉ProteinMeat應勢而生,創新「人造肉」開啟中國肉類產業新...
    毫無疑問,從全球資本到國內政策趨勢,從市場走向到消費者需求皆可證明:人造肉行業的發展已勢不可擋。而在以此產業為基點的一眾品牌中,文麻生物旗下新銳品牌——庖丁造肉ProteinMeat迅速發展成為這其中不可忽視的一顆亮麗明星。好吃健康,還能營養均衡?安全環保,還能科技量產?庖丁造肉的誕生,成為填補中國未來肉類缺口的有力武器,成為推動普及全民健康素食生活方式的強大助力。
  • 疫情致肉類供應出現短缺 美國多家超市開啟限購模式
    因為疫情的影響,美國許多肉類加工廠被迫關閉,肉類產量持續下降,但是美國食品雜貨行業貿易組織FMI數據顯示,最近幾周,肉類銷量增加了約40%,供應能力的減弱將引發人們對肉類短缺的擔憂,商家認為提前實行的限購措施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可能出現的哄搶。
  • 川普擬命令肉類加工廠繼續運營,泰森食品等肉類股齊漲
    知情人士稱,美國總統唐納德-川普計劃頒布命令,要求肉類加工廠需保持運營。受此影響,泰森食品漲近6%,創下三周以來的最大盤中漲幅;荷美爾食品公司上漲逾2%,巴西肉類公司JBS SA的美國存託憑證大漲近5%。
  • 「人造肉」加「網紅經濟」 老羅能否帶飛金字火腿?
    財聯社5月15日訊,據金字火腿官方微博,今晚8點,羅永浩將在直播間帶貨金字火腿人造肉系列新品「金字植物臘腸」。此前金字火腿召開2019年業績說明會,繼一季報披露營收1.91億元,同比增長103.34%後,預測2020年上半年有望盈利6300萬元至8500萬元,並表示未來將大力發展特色肉製品、持續培育人造肉產品、擴大與頭部直播機構及網紅的合作。
  • 植物蛋白肉、3D列印肉…… 「未來肉類」悄然走向人們的餐桌
    資本狂歡後,疫情給了素肉「第二次生命」  嚴格來講,雖然有3D列印技術「加持」,但列印肉也屬於人造肉的一種。目前我們所熟知的人造肉有兩種類型:一種利用動物細胞進行試管培育,也稱為「清潔肉」或「淨肉」。這種人造肉早在2013年由荷蘭馬斯垂克大學的馬克·波斯特教授培育成功,目前多處在實驗室研發階段。3D列印肉也屬於這類。
  • 澳洲「人造肉」亮相進博會,欲與海底撈等餐飲洽談合作
    來源:一財網在歐美引起轟動的人造肉也在今年的進博會上亮相。一家澳大利亞食品公司在進博會上向第一財經記者透露,他們正在與中國餐飲連鎖海底撈等餐飲企業進行洽談,希望把澳洲的人造肉出口到中國,同時也希望增加中國豬肉供給渠道。
  • 人造肉要來攻佔中國市場了,是藍海還是噱頭?
    隨著歐洲原油大幅跌落,市場避險情緒嚴重,人造肉板塊無疑成了本周最強板塊之一。人造肉的火爆與近年來全球變暖、多種疫情不斷疊加爆發的環境問題有關。跳過動物養殖的過程,改從植物中直接獲取蛋白,不僅減少了資源的浪費和對環境的汙染,還可以避免動物聚集產生瘟疫的風險。
  • 星巴克人造肉菜單 星巴克今日上新人造肉午餐菜單
    據悉,Beyond Meat公司投資者包括比爾·蓋茨、萊昂納多·迪卡普裡奧、美國最大的肉類生產商「泰森」等。上市後不久,Beyond Meat便聯合快餐巨頭肯德基,共同推出了第一款人造雞肉產品。此後,漢堡王、賽百味也分別推出了「人造肉漢堡」和「人造肉三明治」。而中國的人造肉供應商雙塔食品和珍肉食品,曾在去年9月先後推出了人造肉月餅並迅速售罄。
  • 美國的肉類短缺比缺失的漢堡更嚴重,美國人要吃不上肉了
    美國的肉類短缺比缺失的漢堡更嚴重,美國人要吃不上肉了 如果你這個星期去朋友家,你很有可能得不到漢堡包。去超市,你可能會在肉類區看到一些空貨架。你也可能被限制購買一兩包可用的東西。儘量不要看價格。它們幾乎肯定比你習慣的要高。
  • 人造肉又出「爆款」?沒有肉的獅子頭了解一下
    自從今年5月「人造肉第一股」在納斯達克上市,「人造肉」的熱度就一直居高不下。在中秋假日期間,不少杭州人就品嘗了人造肉獅子頭,這些用豌豆、米、香菇和黃豆為原料來製作的獅子頭,到底味道怎麼樣呢?人造肉獅子頭亮相引關注 肉類替代品市場潛力大獅子頭、肉串、墨西哥卷、還有漢堡,如果不告訴你它們都是人造肉製成的美食,你能吃出其中的差異嗎?大家吃完之後的感受各不相同。消費者:我覺得香菇味有點重。消費者:沒有獅子頭那麼嫩、細膩,潤滑感它沒有。消費者:一般肉裡面帶點油,這點還可以再優化一點。
  • 美國人造肉巨頭在華推「獅子頭」和「燒麥」!獨家解析人造肉革命
    人造肉或可解決肉類消費的道德問題:肉類生產活動向來存有一些爭議之聲,肉類行業也一直被道德方面的問題困擾,高科技肉類替代品的發展或許能平息這些爭議。全球正在掀起一場「無肉」革命由於上述幾點優勢,目前肉類替代品在世界範圍內正處於一個風口階段。
  • 喜茶跨界賣人造肉漢堡,「人造肉」會是餐飲業的下一個風口嗎?
    多個餐飲品牌推出「人造肉」產品新式茶飲品牌跨界人造肉,喜茶並非首家。在2019年11月,奈雪的茶旗下的奈雪夢工廠在深圳開業,當天推出了未來漢堡、綠星漢堡、墨西哥肉沫卷三款人造肉產品。值得一提的是,這些人造肉產品同樣是與星期零STARFIELD進行合作的。
  • 網紅「人造肉」,香嗎? _ 經濟參考網 _ 新華社《經濟參考報》官方...
    Beyond Meat的產品屬於「植物肉」。據介紹,從植物中製造肉類,這一創新使消費者能夠體驗流行的動物性肉類產品的口味、質地和其他感官特性,同時享受食用植物性肉類產品的營養價值。在該公司官方網站上,記者看到,該公司以「蛋白質的未來,由植物製成」為使命,實現動物性肉到植物性肉的轉變。為什麼要用植物做肉?
  • Beyond Meat來華建廠、唐人神跟風,人造肉...
    1 我國人造肉消費潛力巨大 無論是新興企業還是老牌食品巨頭,植物肉這個品類的發展階段都處於初期。中國肉類市場規模近3萬億元,即使植物肉份額佔比10%,市場空間依然廣闊。
  • 麥當勞&「人造肉第一股」,是環保主義還是資本遊戲?
    近日,麥當勞宣布,計劃於2021年推出一個名為「McPlant」的植物基肉類替代產品系列,其中包括與美國人造肉製造商Beyond Meat合作生產的一款人造肉餅。
  • FoxNews:美國一肉類加工廠100多名工人新冠病毒檢測陽性
    據Foxnews5月5日報導,美國俄克拉荷馬州一家肉類加工廠爆發感染,至少有116名員工新冠病毒檢測結果呈陽性。禍不單行,同日俄勒岡州一家海鮮加工廠至少13名工人新冠病毒檢測也呈陽性,導致博恩施泰因兩家海鮮市場暫時關閉。博恩施泰因海產品副總裁稱公司正與縣衛生官員攜手合作,加強檢測及接觸者追蹤力度。所有員工按照公共衛生部門建議進行自我隔離,直到得到進一步的通知。人們越來越擔心,美國食品供應鏈將因疫情蔓延而中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