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翟京元
2015年6月30日,這是一個值得新鄉人銘記的日子,隨著一泓丹江碧水順利切換,城市供水步入新的歷史時期。
水源切換前,我市的供水水源主要是黃河水和地下水,受季節變化影響,用水高峰經常發生爭水事件,還有在小浪底調沙時,還必須開啟備用井補充水源。自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建成通水後,我市逐步形成以丹江水為主,黃河水為輔、地下水應急的原水保障體系,供水格局發生變化,供水範圍擴大,供水量顯著提高,從而為安全優質供水提供了保障。如今,我市城市公共供水能力達到最高日送水量30萬立方米。
一泓清水自南來,流入新鄉百姓家。「丹江水口感好、水垢少」,這是我市居民飲用後最直接的感受。數據顯示,自南水北調工程正式通水以來,水質110項監測指標均為正常,新鄉斷面監測結果已達到地表水Ⅱ類水質標準。
5年來,我市先後完成了高村、孟營、新區3座制水廠新建清水池、改造濾池等土建改造項目,新區水廠二期擴建工程即將完工,這對助力城市發展,提升用水品質意義深遠。
按照國家相關水質標準要求,我市供水部門執行三級水質檢測制度,每年兩次對原水、工藝水、出廠水、管網水全程監測,水質合格率為100%。
5年來,新鄉發展迅速,城市「東擴、西提、南融、北治」,市區框架日益拉大,擴展區域供水管網配套建設同步推進,並如期完工。
生態興則文明興。南水北調的成功通水緩解了我市的水資源短缺和用水供需矛盾,可更好服務於園林綠化、水體營造、汙水清理等環境建設。
以水潤城,水活、水淨、水清、水美。按照「四水同治」要求,依照城市未來水系規劃,我市供水事業正在擴大供水面積,不斷構建水清安瀾、人水和諧生態新格局。
如今,市民有一個深刻的感受,那就是民生繳費越來越方便。5年來,作為城市公共用水供應商的新鄉首創把科技融入民生服務,告別紙質水費單,用戶繳費方式實現銀行代收代扣、營業廳繳費、預存代扣、一站通實時代收、微信服務號繳費、支付寶繳費等,足不出戶便可掌上辦理。
除了繳費方便,企業和居民在辦理用水業務時,已經實現「一網通辦」「只進一扇門」「最多跑一次」。通過優化服務流程,通過「河南政務服務網」供水業務受理通道,用水客戶均可實現一次性辦結。
又一個冬季到來,也是用水突發事件的多發季節。如今,我市城市供水開通了24小時供水服務熱線,全天候受理各類用水諮詢、投訴和建議,真正實現了用水放心無憂。
責任編輯:王藝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