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昌,一座歷史悠久的魅力新城。她位於江西省東南邊陲,三省交匯,三水繞城,嵐山雄踞。319條河流滋養著53萬會昌人,作為贛州市最「綠」的縣份之一,全縣森林覆蓋率高達80.86%。是江西省水生態文明試點縣。
近年來,會昌縣堅持以生態文明為統領,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以河長制為總抓手,統籌推進轄區內流域環境保護工作,一幅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生態畫卷徐徐展開。
三級河長 共護一江清流
為共同守護水資源,實現每條河流有人管有人治,打通治河的最後「一公裡」。會昌縣建立縣、鄉、村三級河長管理體系,落實各級河長359名,制定出臺了《縣級河長巡河督導方案》,高位推動各級河長開展巡河履職,促使三級河長巡河治河成常態。
「智慧河長」,實現河庫「一張圖」管理。會昌於2019年10月正式運行河長制保護管理信息系統平臺,通過手機APP信息管理平臺, 每周上傳巡查軌跡和巡河日誌,第一時間處置群眾在APP上的投訴問題。此外,投入1590萬元建成的生態環境綜合執法視頻監控系統,實現對全縣主要河流斷面、排汙口等24小時實時監控,快速發現並解決涉河涉水問題,助力河長制工作信息化管理。
專項整治呵護源頭活水
護水要治本,治本先清源。通過全面推行河長制,會昌縣河湖管護工作機制已日臻完善,一方面持續開展「清河行動」、河湖「清四亂」及贛江、東江流域生態環境專項整治,嚴厲打擊整治河道非法採砂、侵佔河湖水域岸線等涉水違法活動,危害河湖健康的各類汙染源得到有效管控,另一方面牢固樹立「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體」理念,在嚴格管控生態環境保護紅線的基礎上,重點實施了水源地保護、河道綜合治理、城鄉生活垃圾及汙水處理等一系列舉措,釋放治水效益,實現長遠發展與環境保護雙贏。當前會昌主要江河水功能區、界河斷面水體水質均達Ⅲ類標準及以上,縣城飲用水水源地水質保持Ⅱ類標準,水質達標率100%。
流域治理打造幸福河湖
湘水是會昌人民的母親河,為將其打造成會昌人民的幸福河,會昌縣創新使用PPP投融資模式,融入流域生態綜合治理的理念,投入11.02億元實施水生態文明項目,堅持以水為媒,通過河道生態整治、濱江公園、特色小鎮建設把沿岸的自然山水、歷史文化、現代農業、美麗村莊等有機串聯起,初步形成湘水流域水生態景觀文化長廊,不斷的滿足人民群眾對用水享水樂水等需求,切實增強群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魚翔淺底繪勝景,碧水清流潤九州。會昌縣幹群正上下齊心、齊抓共管、興水治水,深入實施河長制,構建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為打造贛江上遊重要生態屏障,建設生態美麗會昌砥礪前行。
來源:中國日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