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28 20: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寧夏新聞網記者 祁瀛濤 楊泠然/視頻 楊泠然/製作
盛夏的羅家河,小橋流水,蔥蘢掩翠,美景勝江南。
7月17日一大早,青銅峽市陳袁灘鎮袁灘村黨支部書記李志軍和往常一樣,來到位於村西的羅家河邊,他一邊走,一邊仔細查看河邊有無垃圾。此時,在羅家河兩岸晨練的村民絡繹不絕,他們不時和李志軍打招呼。
李志軍正在巡河。寧夏新聞網記者 祁瀛濤 攝
"今天的羅家河水清岸綠,綠樹成蔭,已經變成了一條景觀河,閒暇時間,村民都喜歡來這裡走走,就連城裡的人都喜歡來這裡散步。"李志軍說,眼前的美景在幾年前還是一片髒亂差,路過的行人避之不及。
寧夏新聞網記者 祁瀛濤 攝
羅家河是青銅峽市主要的入黃主幹排水溝,自南向北流經大壩鎮、小壩鎮、陳袁灘鎮、葉盛鎮,向東流入黃河,總長33.9公裡,承擔著團結溝、紅旗溝、中乾溝、反帝溝共計40餘萬畝農田排水的匯流入黃任務。長期以來,由於溝道治理標準低,淤積嚴重,排水不暢,溝道兩岸植被覆蓋率低,水利等基礎設施年久失修,同時濱河大道沿線溼地湖泊未連通,互相不能補水,致使溝河湖水無法充分循環利用,水體自淨能力弱。
"前些年,周邊群眾在溝道挖沙取土,亂倒垃圾,每到雨季,造成農田排水不暢,導致莊稼被淹,給村民帶來了不小的損失。尤其是河西岸養殖廠及周邊居民生活汙水的隨意排放,導致河水渾濁且散發著難聞的臭味。"說起前些年的羅家河,李志軍直搖頭。
寧夏新聞網記者 祁瀛濤 攝
羅家河的改變緣於河長制的實施。2018年,結合推行河長制,青銅峽市強化源頭治理、綜合整治,全面消減河湖汙染、改善生態系統,投資4300多萬元實施羅家河人工溼地水質改善項目,依法關閉40處汙水入溝、渠排汙口,取締關停養殖戶8家、雜碎清洗點1處,搬遷轉產羅家河附近養雞場及2戶養豬戶,通過新建人工潛流溼地、表流溼地等措施,改善和提高羅家河水動力條件,提高水體自淨能力。
配合全市的綜合整治工作,袁灘村也開展了"清垃圾、拆違建、治汙水、護河堤"工作。河道開挖、岸坡防護,景觀綠化……一條條實實在在的硬舉措不僅讓河道"顏值"大幅提升,羅家河也因此成為全市一條"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樣板河"。
寧夏新聞網記者 祁瀛濤 攝
"羅家河變成今天的景觀河,確實來之不易,因此更應該用心守護。如今,我幾乎每天都來巡河,除了職責所在,我打心底裡都喜歡到這裡走一走、看一看。"按照規定,作為村級河長的李志軍每月的巡河次數不少於4次,但李志軍只要有空都會過來看看。"每次看到羅家河兩岸美麗的風景,我打心底裡感到高興。"
巡河過程中,羅家河岸邊一塊藍白相間的河湖長公示牌吸引了記者的目光,公示牌上詳細地標註著羅家河各級河長的姓名、職務、聯繫電話及其職責,並標明了羅家河的基本情況和整治目標。
寧夏新聞網記者 祁瀛濤 攝
李志軍說,這些公示牌就像河湖長的身份證一樣,方便群眾了解河湖管理情況。設立河湖長公示牌也是加強社會監督的有效方式,群眾只要發現身邊河流、湖泊有水環境、水汙染等問題,就可以通過公示牌找到相關責任人,及時解決問題。
"環境好了,村民的文明素質也提升了,看著羅家河兩岸乾淨整潔的環境,村民不僅不好意思亂扔垃圾,不少人還主動投入到護河行動中來。"說起河長制帶來的變化,李志軍感到由衷的欣慰。(寧夏新聞網記者 楊洲/文)
自治區河長辦、寧夏新聞網聯合出品
原標題:《【跟著河長去巡河】李志軍:用心守護碧水清流》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