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賞丨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露易絲·格麗克詩12首:作家的根本體驗是無助

2020-12-23 新京報書評周刊

當地時間10月8日,瑞典文學院在斯德哥爾摩宣布,將2020年諾貝爾文學獎授予美國詩人露易絲·格麗克(Louise Glück),以表彰她在文學上的成就。瑞典文學院的頒獎詞是:「她用無可辯駁的詩意嗓音,以樸實的美感使個人的存在變得普遍。」

對於2020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露易絲·格麗克來說,「詩人」這個詞必須謹慎使用;它命名的是一種渴望,而不是一種職業。對她來說,作家的根本體驗是無助。在此,我們精選了格麗克的12首詩作,以饗讀者。

露易絲·格麗克的閱讀經驗,開始得早,她從很小年齡起就想對人說話。作為一個兒童,她已能意識到那偉大的人類主題:時間,它哺育了失落、欲望、世界的美。

她逐字地記得自己一生中寫下的大部分東西。比如她最早的詩作之一,大概在五六歲時,她寫下了這樣的句子:「如果貓咪喜歡煎牛骨 /而小狗把牛奶吸乾淨; /如果大象在鎮上散步 /都披著精緻的絲綢; /如果知更鳥滑行, /它們滑下,哇哇大叫, /如果這一切真的發生 /那麼人們會在何處?」

作者|露易絲·格麗克

譯者、導讀撰文|柳向陽

露易絲·格麗克

在面對格麗克詩歌的十年裡,作為譯者和一名詩歌寫作者,最深切的感受,是她的詩歌寫作有許多值得我們借鑑的地方,也有許多讓人頗費思量的地方,即閱讀的問題,這裡我們以她的 2006 年詩集《阿弗爾諾》嘗試分析。

與 1985 年詩集《阿基裡斯的勝利》和 1999 年詩集《新生》類似,這本詩集以一個希臘神話故事作全書的基礎,在格麗克眾多詩集中頗具代表性。譯者在《露易絲·格麗克的疼痛之詩》一文中引用了尼古拉斯·克裡斯託夫關於這本詩集的書評文字:

「詩集中的18 首詩豐富而和諧:以相互關聯的複雜形象、一再出現的角色、重疊的主題,形成了一個統一的集合,其中每一部分都不失於為整體而言說。」 期待讀者從整體出發,對 18 首詩作進行分類,細加琢磨,或能窺得格麗克創作的一些奧秘。

但實際閱讀恐怕遠沒有那麼容易。首先,對每首詩細細勘察,即會遇到一些難解之處。如第一首詩《夜徙》前兩節:

正是這一刻,你再次看到那棵花楸樹的紅漿果以及黑暗的天空中有鳥兒夜徙。這讓我悲傷地想到死者再看不到它們——這些事物為我們所依賴,但它們消逝。

這裡「你」與「我」、「我們」的轉換是多麼不易察覺!但細讀之下,我們不免起疑:這裡的人稱「你」、「我」和 「我們」是泛指的,還是特定的?如果是特定的,指的是誰?初讀時我們不妨假定是泛指,但這本詩集中還有一首與它內容相近的詩作《夜星》,有助於我們進一步的追索,其中寫道:

因為在我的另一種生活裡,我曾傷害過她:維納斯,這顆黃昏之星

詩集《阿弗爾諾》裡的希臘神話是珀爾塞福涅被冥王哈得斯劫持為妻這樣一個暴力的「愛情」故事,在希臘神話中,有冥後珀爾塞福涅與維納斯爭奪阿多尼斯的故事,這裡的「我」,應是珀爾塞福涅無疑。珀爾塞福涅過兩種生活:每年有三分之一的時間待在冥界,其他時間回到母親身邊,因此,具體地說,此處的「我」應是從冥界回到大地上的珀爾塞福涅,一個大地上的少女的角色。詩中的「另一種生活」,則是她作為冥後的生活。

我們將這裡的結論帶入《夜徙》一詩,來理解其中的「你」、「我」,也是成立的,但「你」、「我」是一人還是兩人?筆者傾向於「你」、「我」對應珀爾塞福涅的兩種身份,兩個自我。

其次,如何將這本詩集作為一個整體閱讀?這本詩集裡與珀爾塞福涅神話沒有明顯關聯的詩作,多數詩篇裡的主角類似珀爾塞福涅的「大地上的少女的角色」:對愛情充滿想像,具體詩篇中往往是一雙姊妹,或者說一個少女的兩個方面,其中的「我」有時又是一個沉迷於性愛中的女人,這樣一種由一而二、由二而一的分化,正類似於珀爾塞福涅的兩種身份,而其內容,也大致是愛情或關於愛情的談論,如《稜鏡》:

如果你墜入愛情,妹妹說,那就像被閃電擊中。她正滿懷希望地說著,要引來閃電的眷顧。你長大,你被閃電擊中。當你睜開眼睛,你永遠與你的真愛縛在了一起。

直接描述珀爾塞福涅的詩作,則充滿了暴力,充滿了悽厲!頗類於閃電過後一片焦土,如第一首《漂泊者珀爾塞福涅》裡寫她正躺在冥王哈得斯的床上,說她相信「她早已是一個囚犯,自從她生為女兒」。可謂是一針見血,典型的格麗克用筆。

格麗克是一位值得多角度閱讀的詩人,包括我們很少提及的她的詩隨筆,亦是理解她的詩歌的一把鑰匙,我們且引一段她的隨筆結束本文:

吸引我的是省略,是未說出的,是暗示,是意味深長,是有意的沉默。那未說出的,對我而言,具有強大的力量:經常地,我渴望整首詩都能以這種詞彙製作而成。它類似於那看不到的;比如,廢墟的力量,已毀壞的或不完整的藝術品。這類作品必然地指向更大的背景;它們時常縈繞心頭,就因為它們不完整,雖然完整性被暗示:暗示另一個時代,暗示一個世界,讓它們置於其中就變得完整或復歸完整。

在下文中,我們精選了露易絲·格麗克的的12首詩歌,供讀者一窺她的創作風格。

01

時間

總是太多,然後又太少。

童年:病中。

在我的床邊上有一隻小鈴鐺——

鈴鐺的另一邊,媽媽。

疾病,灰雨。小狗始終在睡覺。它們睡在床上,

在床頭,我覺得對於童年

它們很明白:最好一直懵懵懂懂。

雨在窗戶上形成灰色長條。

我拿著書坐著,小鈴鐺放在旁邊。

沒聽到一點兒聲音,我讓自己模仿一個聲音。

沒看到精神的任何標誌,我執意

生活在精神之中。

雨淅淅瀝瀝又稀稀疏疏。

一月又一月,在一日之內。

事物成了夢,夢成了事物。

後來我好了;鈴鐺回到櫥櫃裡。

雨停了。小狗站在門口,

喘著氣到門外去。

我好了,後來我長大成人。

而時間繼續——就像那場雨,

那麼多,那麼多,仿佛一種無法移走的重負。

我是個孩子,半睡半醒。

我病了;我被人保護。

我活在精神的世界之中,

灰雨的世界,

失去的世界,回憶的世界。

然後,突然,太陽閃耀。

而時間繼續,甚至在一無所剩的時候。

那感受的成了記憶,

那記憶,成了感受。

02

勞累

整個冬天他睡眠。

然後他起來,他剃鬚——花了很長時間又成為一個男人,

鏡子裡他的臉上覆蓋著黑須。

此刻大地像一個女人,等待著他。

一種巨大的希望感——是它將他們結合一起,

他自己和這個女人。

如今他必得去整日工作,證明他配得上他所擁有的。

中午:他累了,他渴了。

但如果他此刻放棄,他將一無所有。

汗水布滿他的背和雙臂

像他的命從他裡面湧出

無可替代。

他幹得像頭牲口,後來

像一架機器,沒有感覺。

但那結合將永不破裂

雖然如今大地回擊,在夏日炎熱裡瘋狂——

他蹲下,讓灰塵從手指間漏下。

太陽落下,黑暗到來。

如今夏天結束,大地嚴酷,寒冷;

路邊,幾處零星的火燃著。

無物保留愛,

只有生疏和仇恨。

露易絲·格麗克

03

來自一份雜誌

一次,我有一個愛人,

兩次,我有一個愛人,

輕易地,我愛了三次。

在間歇裡

我的心修復了它自己,完美

如一隻小蟲。

我的夢想也修復了它們自己。

後來,我意識到我正過著

一種完全白痴的生活。

白痴的,浪費的——

再後來,我和你開始通信,發明

一種完全新的形式。

遙遠距離之上的深度親密!

濟慈與芬妮?布朗恩,但丁與比阿特麗斯——

一個人不可能發明

一種扮演舊角色的

新形式。我寄給你的信保持著

無瑕疵的諷刺,冷漠

但直爽。同時,我在腦子裡

寫不一樣的信,

其中一些變成了詩。

如此多的真實感覺!

如此多的關於激情渴望的

熱烈宣言!

我愛了一次,我愛了兩次。

而突然,那種形式坍塌了:我

無法保持純潔無知。

多麼悲傷:失去了你,失去了

把你作為一個真實的人,作為某個我已經變得

深深依戀的人,也許

是我從來沒有的兄弟

來真正了解,或是以後回憶的

那種可能。

多麼悲傷,一想到在一無發現之前

死去。一想到

大多數時間裡我們都是那麼無知,

看事情只從一個角度,像狙擊手。

而且有那麼多事情,

關於我自己的,我從來沒有告訴你,

這些事情也許會影響你。

那張我從未寄出的照片,拍下了

我看起來簡直是流光溢彩的一夜。

我希望你陷入愛情。但那支箭

一直擊中鏡子,又返回來。

而那些一直將我們隔離的信

沒有一半是完全的真實。

多麼悲傷地,你從來沒有想像過

這些,雖然你總是回信

那麼迅速,總是同樣難懂的信。

我愛了一次,我愛了兩次,

甚至在我們的案例裡

事情從來也沒有脫離底線:

它是曾經嘗試過的一件好事情。

如今我還保留著那些信,當然。

有時候我會花上幾年的價值

反覆讀,在花園裡,

伴著一杯加冰的茶水。

有時候,我感覺到某物的一部分

非常巨大,極其深邃而廣闊。

我愛了一次,我愛了兩次,

輕易地,我愛了三次。

04

愛之詩

總有些東西要由痛苦製作而成。

你媽媽織毛線。

她織出各種色調的紅圍巾。

它們曾作為聖誕節禮物,它們曾讓你暖和

當她一次次結婚,一直帶著你

在她身邊。這是怎麼成的,

那些年她收藏起那顆寡居的心

仿佛死者還能回來。

並不奇怪你是現在這個樣子,

害怕血,你的女人們

像一面又一面磚牆。

05

登場歌

從前,我受到傷害。

我學會了

生存,作為反應,

不接觸

這個世界:我要告訴你

我想成為——

一個傾聽的裝置。

永不遲鈍:安靜。

一塊木頭。一塊石頭。

我為什麼要分辯,論證,讓自己疲憊?

那些人正在其他床上呼吸,

幾乎無法明白,因為

像一個夢

無法控制——

透過百葉窗,我觀察

夜空裡的月亮,陰晴圓缺——

我為一種使命而生:

去見證

那些偉大的秘密。

如今我已經看到

出生和死亡,我知道

對於黑暗的自然界而言

這些是證據,不是秘密——

《直到世界反映了靈魂最深層的需要》,作者:(美)露易絲·格麗克,譯者:柳向陽,版本:世紀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年5月。

06

白百合

正如一個男人和一個女人

在兩人間造一個花園,像

一床星鬥,在此

他們留戀著這夏天的夜晚

而夜晚漸冷,

帶著他們的恐懼:它

可能結束一切,它有能力

毀壞。一切,一切

都可能迷失,在香氣中

細長的圓柱

正徒然地升起,而遠處,

一片巨浪翻騰的罌粟之海——

噓,親愛的。我並不在乎

我活著還能回到多少個夏天:

這一個夏天我們已經進入了永恆。

我感到你的雙手

將我埋葬,釋放出它的輝煌。

07

夏天

記得我們最初的那些幸福日子吧,

那時我們多麼強壯,為激情而眩暈,

躺著,一整天,一整夜,在窄窄的床上,

吃在那兒,睡在那兒:是夏天,

似乎萬物一瞬間都已經成熟。天那麼熱,我們完全赤裸。

有時風兒吹過;一樹柳枝輕拂窗口。

但我們還是有些迷失,你不覺得嗎?

床像一張筏;我感到我們在漂流遠離

我們的本性,向著我們一無所見的地方。

先是太陽,然後是月亮,以碎片的形式,

透過那棵柳樹,閃耀。每個人都能看到的事物。

然後那些圓圈結束了。慢慢地,夜變冷;

低垂的柳葉

變黃,飄落。而在我們每個人心中

生起深深的孤獨,雖然我們從來不曾說起它,

說起遺憾的缺位。

我們又成了藝術家,我的丈夫。

我們能夠繼續旅程。

08

預兆

我會騎馬與你相會:夢

像生命之物在我四周聚集

而月亮在我右邊

跟著我,燃燒。

我騎馬回來:一切都已改變。

我戀愛的靈魂悲傷不已

而月亮在我左邊

無望地跟著我。

我們詩人放任自己

沉迷於這些無休止的印象,

在沉默中,虛構著只是事件的預兆,

直到世界反映了靈魂深層的需要。

09

在咖啡館

厭倦世間是自然的。

如果你已經死了這麼久,你很可能也厭倦了天堂。

在一個地方,你可以做你能做的,

但不久後,你窮盡了那個地方,

於是你渴望被營救。

我的朋友有些很輕易地陷入愛情。

差不多每年一個新的女孩——

如果她們有孩子,他也不介意;

他也會愛上孩子。

所以我們其他人都對他刻薄,而他依然故我,

富於冒險,總在進行新的探索。

但他憎恨搬家,所以那些女人必定來自這個地方,或附近。

差不多每個月,我們會一起喝咖啡。

夏天,我們會繞著草地散步,有時遠到山邊。

即使他遭罪時,他仍是興致勃勃,一身的快樂。

部分是那些女人,當然,但並非僅此而已。

他搬進她們的房子,學著喜歡她們喜歡的電影。

這不是表演——他真地去學,就像有的人去烹飪學校學烹飪一樣。

他用她們的眼睛看待一切。

他不是變成她們那樣,而是她們可能的那樣——

如果她們沒有陷在她們自己的個性裡。

對於他,他的這個新的自我是解放,因為它是被創造的——

他吸收她們的靈魂根植其中的基本需要,

他經歷這些帶來的儀式和偏好,作為他自己的——

但他和各個女人生活時,他完全地居於各個版本的

自我之中,因為它是不為通常的羞恥和焦慮所傷害的。

當他離開時,女人們被摧毀。

最終她們遇到一個滿足她們所有需求的男人——

沒有什麼事她們不能跟他講。

如今她們再遇見他時,他是一個密碼——

她們過去知道的那個人不復存在。

她們遇到他時,他進入存在,

當一切結束,當他離開,他就消失了。

幾年後,她們消除了他的影響。

她們告訴新男友,那是多麼令人驚嘆,

就像與另一個女人生活一樣,但沒有惡毒,沒有嫉妒,

而是有一個男人的力量,一個男人頭腦的清晰。

男人們原諒這些,他們甚至微笑。

他們撫弄著女人們的頭髮——他們知道這個男人並不存在;

他們難以感覺到競爭。

雖然要成為一個更好的朋友,一個更敏銳的

觀察者,但你不能發問。當我們交談,他是坦率而敞開的,

他一直保留著我們所有人年輕時都有的那種強烈。

他公開談到恐懼,談到他憎惡自己身上的品質。

而他是寬宏大量的——他知道我只是旁觀。

如果我沮喪或生氣,他會傾聽幾個小時,

不是因為他強迫自己,而是因為他感興趣。

我猜這就是他與女人們相處的方式。

除了他從未離開的朋友們——

跟他們,他一直嘗試站在他的生活之外,把它看清楚——

今天他想坐下;有很多話要說,

對於草地來說太多了。他要面對面,

跟某個他一直熟悉的人談一談。

如今他在一種新生活的邊上。

他眼睛發亮,對咖啡不感興趣。

儘管是日落時分,對他

太陽又在升起,田野裡流溢著晨曦的光亮,

玫瑰色,遲疑不定。

這些時刻他是他自己,不是他睡過的女人們的片斷。他進入她們的生活正如你進入一個夢,沒有意志,而他活在那裡正如你活在一個夢裡,無論它持續多久。早晨,你根本絲毫都不記得那個夢,絲毫都不記得。

《月光的合金》,作者:(美)露易絲·格麗克,譯者:柳向陽,版本:世紀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年5月。

10

在集市

有兩個星期他一直注視著那個女孩,

他在集市上看到的女孩。她二十歲,也許,

正喝著咖啡,在下午,暗色的小腦袋

俯在一本雜誌上。

他從集市對面注視她,假裝

正在買什麼東西,香菸,也許一束花。

因為她不知道這些,

此刻她魔力非凡,融合於他的想像力的需要。

他是她的囚徒。她用他想像的口音

說著他給她的詞語,低調而輕柔,

一種南方口音,既然那暗色頭髮必定來自南方。

很快她將認出他,然後開始期待他。

也許以後她的頭髮每天都將洗得鮮亮,

然後他們將成為戀人。

但他希望這些不要馬上發生

因為無論她現在對他的身體、他的情感施以何種魔力,

一旦她託付終身,她將再無魔力——

她將縮回到戀愛中的女人都會進入的

那個私人情感世界。而生活那裡,她將變得

像一個失去影子的人,一個不在這世界上的人;

如果那樣,對他幾無用處,

她活著或死去,幾乎無關緊要。

11

通道

那兒有一扇敞開的門,你能看到廚房——

總有美妙的味道從那裡飄來,

但使他癱軟的,是那個地方的溫暖,

中間的火爐散發著熱——

有些生活就像那樣。

熱在中心,如此持續不斷,沒人對它略加端詳。

但他抓著的鑰匙打開了一扇不同的門,

而在另一邊,溫暖並沒有等待著他。

他自己創造溫暖——他和酒。

第一杯是正在回家的自己。

他能嗅到燉牛肉,紅葡萄酒和橙皮混合著牛肉的味道。

妻子在臥室裡唱歌,哄孩子們睡覺。

他緩緩地飲,等妻子打開門,手指在唇邊,

等她急切地向他衝過來,抱著他。

然後將是燉牛肉。

但隨後的數杯讓她消失了。

她隨身帶走了孩子們;公寓萎縮,回到從前的樣子。

他已發現另外某個人——準確說不是另一個人

而是一個鄙視親密關係的自我,似乎婚姻的隱私

是一扇門,把兩人關在一起,

沒有一個能單獨出去,妻子不能,丈夫也不能,

所以悶熱攻陷那裡,直到他們窒息,

仿佛他們活在一個電話亭裡——

那時酒盡。他洗臉,在公寓附近遊蕩。

正是夏天——生命在炎熱裡腐爛。

有些夜晚,他仍聽見一個女人在對孩子們唱歌;

其他夜晚,臥室門的後面,她赤裸的身體並不存在。

12

愛洛斯

我已經把椅子拉到旅館窗前,看雨。

宛如在夢中或恍惚中——

在愛中,但仍然

我一無所求。

似乎沒必要再接觸你,見到你。

我只想要這些:

房間,椅子,雨飄落的聲音,

許多個小時,在春夜的溫暖中。

我不再需要別的;我是全然地滿足。

我的心已變小;它只要一丁點兒填充自己。

我看著雨水瓢潑而下,在變得黑暗的城市之上——

你不再被牽掛;我能放你

過你需要過的生活。

黎明,雨漸漸稀疏。我做些

人們在晨光裡做的事,我宣判自己無罪,

但我走動像一個夢遊人。

這已足夠,這不再與你有關。

一座陌生城市裡的一些日子。

一次談話,一隻手的觸摸。

再後來,我摘下了結婚戒指。

那是我想要的:無牽無掛。

本文為獨家內容,整理自詩集《月光合金》《直到世界反映了靈魂最深層的需要》,經出版方文景授權刊發。原作者: 露易絲·格麗克;譯者:柳向陽;編輯:董牧孜;走走。未經出版方或新京報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歡迎轉發至朋友圈。

相關焦點

  • 這是2020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露易絲·格麗克最美的詩!
    探尋聲音境界 還原誦讀本質2020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露易絲·格麗克的中文詩譯者柳向陽說:記得那首《卡斯提爾》,當初讀到時,喜歡得無以復加。背。譯。「另一首《卡斯提爾》,寫春天,愛情,夢想……飄蕩著橙子花香,讓人沉醉!最初讀到時,我奇怪一貫刻薄寫詩的格麗克居然也寫這樣美麗的詩!」我曾這樣提到這首詩。譯得很快,但推敲、修改卻耗了一個多月,還是心裡不踏實。後來在一次朗誦會上聽一位朋友朗誦了這首詩,效果之好,讓我驚喜。之後還有多次修改,包括得一忘二兄提醒的兩處,包括後來的幾次修訂。這是一首什麼樣的神奇的詩?
  • 詩苑|2020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露易絲·格麗克詩兩首(中英雙語)
    北京時間10月8日19時,瑞典文學院宣布,2020年諾貝爾文學獎授予美國女詩人路易斯·格麗克(Louise Glück)。格麗克是諾貝爾文學獎史上第16位女性獲獎人,也是繼鮑勃·迪倫之後,本世紀第二位獲獎的美國詩人。
  • 2020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露易絲·格麗克(附往屆獲獎者)
    據諾貝爾官網消息,諾貝爾文學獎由美國詩人露易絲·格麗克摘得。獲獎理由:「因為她無可挑剔的詩意之聲,以樸素的美感使個體的生存普遍化」。露易絲·格麗克(Louise Glück),美國當代女詩人,2003-2004年美國桂冠詩人。1943年生於美國紐約一個匈牙利裔猶太人家庭。
  • 鑑賞丨諾獎得主露易絲·格麗克詩12首:作家的根本體驗是無助
    露易絲·格麗克對她來說,寫作並不是個性的傾瀉,而是一種因為充滿嚮往而變得高貴的生活,而不是一種因為成就感而變得寧靜的生活。「在實際勞作中,則是一種訓練,一種服役。或者,就用生孩子這個永遠不會過時的比喻來說:作家是參與者,讓事情更順利:是醫生,是助產士,而不是那個母親」,格麗克如是說。
  • 中文譯者柳向陽談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格麗克:她的詩有令人震驚的疼痛感
    柳向陽說,查閱最近幾年諾貝爾文學獎的獲獎情況,美國人獲獎概率幾乎為零。  「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實際是運氣。很多人可以獲獎,但畢竟只能給一個人,格麗克獲獎的概率是很低的,如此看來格麗克受到了眷顧。諾貝爾文學獎就是出其不意。」柳向陽說。  諾貝爾文學獎的意義在哪裡呢?
  • 獨家專訪丨訪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露易絲·格麗克作品的中文譯者翻譯...
    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10月8日消息(記者 宮池) 瑞典斯德哥爾摩當地時間10月8日下午1點,瑞典學院將2020年度諾貝爾文學獎頒給美國詩人露易絲·格麗克。獲獎理由是「因為她無可挑剔的詩意之聲,以樸素的美感使個體的生存普遍化」。
  • 2020諾獎得主露易絲·格麗克接受獎章並發表獲獎感言
    當地時間12月7日,2020年諾獎得主露易絲·格麗克在自家門外的花園接受了諾貝爾文學獎獎章,並發表獲獎感言。記者特邀世紀文景文學部李琬編輯為讀者翻譯了露易絲·格麗克的發言。露易絲·格麗克的發言從童年時的詩歌創作比賽講起,「當我還是個小孩子的時候,大概是五六歲吧,我的腦子裡上演著一場競賽,一場能夠選出世界上最偉大詩作的比賽。有兩首詩進入了決選名單:威廉·布萊克的《小黑孩》和史蒂芬·福斯特的《斯旺尼河》……這類為了榮耀和至高獎賞而開展的比賽,對我來說是十分自然的事;我啟蒙時期最早讀過的神話裡充滿了這類比賽。
  • 2020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露易絲·格麗克是什麼時候成為必讀的詩人
    露易絲·格麗克(Louise Gluck),是美國當代著名女詩人,美國桂冠詩人(2003-2004),曾獲普立茲獎、國家圖書獎、全國書評界獎、波林根獎等。格麗克的詩長於對心理隱微之處的把握,早期作品具有很強的自傳性,後來的作品則通過人神對質,以及對神話人物的心理分析,導向人的存在根本問題,愛、死亡、生命、毀滅。
  • 遠方和詩哪個更遠?淺談新晉諾獎得主露易絲·格裡克詩集
    說到諾貝爾文學獎,大象總感覺差那麼點意思,特別是近些年的獲獎得主都基本都以「怪文學」為主,然後得獎者的很多共同點都可以被歸納出一定的規律,比如異國客居作者,跨民族文化者,異見者,揭短者。
  • 新晉諾獎得主露易絲·格麗克與我們期許的「偉大」頗有距離
    原創 廖偉棠 鳳凰網讀書北京時間2020年10月8日,2020年諾貝爾文學獎頒給了露易絲·格麗克,「因為她那毋庸置疑的詩意聲音具備樸素的美,讓每一個個體的存在都具有普遍性。」
  • 譯諾獎得主露易絲·格麗克詩集的中國詩人柳向陽:她對翻譯精準度...
    今日(10月8日)19:00,諾貝爾文學獎頒發給了美國詩人露易絲·格麗克,她的獲獎理由是「因為她那無可辯駁的詩意般的聲音,用樸素的美使個人的存在變得普遍」。在美國的格麗克此刻心情的激動可能只有她自己知道,但是在中國,還有一個人因為她的獲獎而感到無比激動,他就是翻譯格麗克詩歌最多的中國詩人柳向陽。
  • 露易絲·格麗克,新晉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我不會有任何朋友了」
    還曾是2003-2004年度美國桂冠詩人,被譽為「美國必讀的詩人」選擇露易絲·格麗克的確兌現了諾貝爾文學獎自身的承諾:逐漸淡化「以歐洲為中心,以男性為中心」的評獎標準。格麗克正好符合這一「承諾」,一位來自美國的女作家、女詩人。不過依然有評論認為露易絲·格麗克是為優秀的詩人,但還稱不上「偉大」,也並不足夠匹配諾貝爾文學獎。
  • 臧棣|辛辣的詩意與得體的救贖——談露易絲·格麗克的詩
    在今年的諾貝爾文學獎公布之前,我倒是猜到最有可能折桂的是詩人,而不是坊間紛紛傳言的小說家,捷克的昆德拉或阿爾巴尼亞的卡萊達。但必須承認,我並沒有絲毫預感,像露易絲·格麗克這樣的詩人會獲得這一殊榮。在我心目中,當今世界最值得獎掖的詩人是加拿大詩人安妮·卡森。換句話說,大致的地理位置,猜得不算離譜,但具體到人,無論我心中的預感多麼強烈,結果畢竟是落空了。
  • 2020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揭曉!上次有人買她的書還是...
    露易絲·格麗克1943年出生在一個匈牙利裔猶太人家庭,1968年出版處女詩集《頭生子》,至今著有十二本詩集和一本詩隨筆集,遍獲各種詩歌獎項,包括普立茲獎、國家圖書獎、全國書評界獎、美國詩人學院華萊士•斯蒂文斯獎、波林根獎等
  • ...露易絲·格麗克|諾貝爾文學獎|諾貝爾獎|作家|瑪麗斯·孔戴
    2020諾貝爾文學獎(以下簡稱諾獎)揭曉,美國人露易絲·格麗克獲得了這一榮譽,以及1000萬瑞士克朗的獎金(約合770萬人民幣)。露易絲·格麗克這個名字讓幾乎所有媒體和文學界人士的大呼意外,但一位資深的美國女詩人,這個定位又的確符合今年的總體趨勢。
  • 2020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美國詩人露易絲·格麗克資料作品介紹
    北京時間昨晚7時,瑞典皇家文學院宣布將2020年諾貝爾文學獎授予美國詩人露易絲·格麗克(Louise Glück),獲獎理由為:「她充滿詩意的聲音,樸素的美使個體的存在具有普遍性。」這是繼鮑勃·迪倫之後,時隔4年諾貝爾文學獎再次頒給了一名美國詩人。
  • 女詩人露易絲·格麗克獲2020年諾貝爾文學獎,她的詩似錐子扎心
    ·格麗克,這也是繼鮑勃·迪倫之後,本世紀第二位獲諾貝爾文學獎的美國詩人。露易絲·格麗克(Louise Glück),美國詩人,1943年生於匈牙利裔猶太人家庭,1968年出版處女詩集《頭生子》,至今著有十二本詩集和一本詩隨筆集,遍獲各種詩歌獎項,包括普立茲獎、國家圖書獎、全國書評界獎、美國詩人學院華萊士·斯蒂文斯獎、波林根獎等。
  • 書單|2010-2020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作品推薦
    10月8號下午一點,2020年諾貝爾文學獎頒給了露易絲·格麗克這位美國詩人。頒獎理由是這麼說的:「因為她毋庸置疑的詩意之聲,以樸素之美讓個體性的生存具有普世意義。」看這幾年的諾貝爾文學獎的得主,不難發現,似乎每年的諾貝爾文學獎都在安利一些在大眾眼中的「爆冷」文學家。所以今天螺螄君也去收集了從2010年到2020年中的歷屆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的一些作品,讓我們一起來充充電吧!
  • 2020年諾貝爾文學獎,看這一篇就夠了!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路易絲·格麗克: 接受心理治療的少女成長記那麼今天,我們就來一起聊一聊露易絲·格麗克和她的創作。 當然,心急的小夥伴可以先點擊下方圖片,收入露易絲·格麗克作品。
  • 又沒猜到……美國女詩人露易斯·格麗克!來讀2020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北京時間10月8日19時,2020諾貝爾文學獎揭曉,露易斯·格麗克以「無可辯駁的詩意般的聲音」獲得今年的榮譽,瑞典學院認為她「用樸素的美使個人的存在變得普遍」。 露易斯·格麗克生於1943年,其祖父是一位來自匈牙利的猶太移民。雖然在血緣上屬於猶太民族,但格麗克認為自己的詩和語言之根是英語及其文化傳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