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易絲·格麗克,新晉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我不會有任何朋友了」

2020-12-12 環球精英YOLO

文 | 周元

編輯 | 美齡

2020年諾貝爾文學獎被授予美國女詩人露易絲·格麗克(LouiseGlück),獲獎理由是「因為她那無可辯駁的詩意般的聲音,用樸素的美使個人的存在變得普遍」。

繼鮑勃·迪倫之後,短短幾年又一位美國詩人拿下諾獎,這一結果令不少人感到意外。畢竟一同角逐本次諾獎的熱門人選都是耳熟能詳的米蘭·昆德拉、瑪格麗特·阿特伍德這樣的大家,當然,還有萬年陪跑的村上春樹等人。

露易絲·格麗克的詩歌一直以來還是頗受讚譽的,她曾經獲得包括普立茲獎、國家圖書獎、全國書評界獎、美國詩人學院華萊士·斯蒂文斯獎、波林根獎等各種詩歌獎項。還曾是2003-2004年度美國桂冠詩人,被譽為「美國必讀的詩人」

選擇露易絲·格麗克的確兌現了諾貝爾文學獎自身的承諾:逐漸淡化「以歐洲為中心,以男性為中心」的評獎標準。格麗克正好符合這一「承諾」,一位來自美國的女作家、女詩人。不過依然有評論認為露易絲·格麗克是為優秀的詩人,但還稱不上「偉大」,也並不足夠匹配諾貝爾文學獎。

考慮到過去幾年裡,諾貝爾文學獎的選擇一直備受質疑且風波不斷,露易絲·格麗克絕對是「安全」的選擇,一來格麗克作品本身極具「普遍性」,二來格麗克對身份和政治標籤非常排斥,作品中也會迴避相關內容。還有外媒稱,瑞典文學院也許是想重塑當年「發現」辛波絲卡所帶來的影響力,所以選擇了一個相對冷門的美式主流詩人,以證明他們在充滿庸才的美國詩壇中「發現」大詩人的能力。

露易絲·格麗克在得知自己獲獎的消息,「感到驚訝和高興」。在接受諾貝爾獎團隊採訪時,她這樣說,「我的第一個想法是『我不會有任何朋友了』,因為我的大多數朋友都是作家。」「但最重要的是,我關心的是保護我愛的人的日常生活。」

1943年,露易絲·格麗克出生於紐約一個匈牙利裔猶太人家庭,祖父早年移民到美國,此後開雜貨鋪謀生,生意做得還算有聲有色。幾個女兒都讀了大學,唯一的兒子也就是格麗克的父親,他有著寫作的夢想,憧憬著當個作家,但這條路走得並不順遂,於是改行投入商業,反而獲得了成功。

格麗克是家裡的老二,但就在她出生前七天,她的姐姐不幸夭折了,這給家庭籠罩上一層陰霾,即便是她的出生,也並沒有帶給家人太多的歡欣和喜悅。儘管格麗克之後又有了一個妹妹特雷茲,但這一創傷在此後多年,猶如一片無法驅散的陰雲籠罩著她的生活。

格麗克父親是成功的商人,母親畢業於名媛輩出的衛斯理女子學院,兩人對文藝的共同追求,讓文學成為了這個家族的主旋律。他們對兩個女兒愛如珍寶,悉心教育,「妹妹和我在每一種天賦上都得到了鼓勵。如果我們哼個不停,父母就帶我們上音樂課;如果我們蹦蹦跳跳,就會被帶去學跳舞……母親很早就開始教我們念書。」格麗克回憶說。

格麗克從小就是「別人家的孩子」,不到三歲就熟悉了希臘神話;四五歲就讀過莎士比亞等名人詩集;五六歲就開始詩作創作;十歲起便立下成為詩人的志向。童年時代的她,自認為是威廉布萊克、葉芝、濟慈和艾略特的傳人。

父母也給了格麗克極大的鼓勵,他們經常會把她寫的詩列印出來,並給出中肯的評價和建議。「我想完成我自己的句子。我完全沉迷於母親的贊同,想在她評價甚高的某件事情上表現出色。」格麗克說。同樣在這樣良好的家教環境中的妹妹特雷茲,長大後成為了一名小說家。

如果一直都是這樣順遂,露易絲·格麗克肯定無法寫出如今這樣像錐子一樣扎在人心上的詩句。正如她本人所說,「作家的根本體驗是無助,創作不是一路高歌、得心應手,更不是單純的個性傾瀉,大多數作家的時間消耗於種種折磨之中,終其一生都在等待被一個念頭召喚。」

初中時的格麗克一度陷入迷茫,試圖以斷食的方式將精神與肉體隔離、使自我意識與父母之命對抗,結果最後發展為神經性厭食症。「對我來說,厭食症的悲劇似乎在於:其目的並非自我摧殘,但結果卻經常是那樣。」慢慢地,格麗克終於意識到,「不是靈魂優越於肉體,而是靈魂依賴於肉體。」

厭食症發展得越發嚴重,格麗克不得已開始求助心理醫生,甚至因此輟學。此後長達七年的時間裡,心理治療成為了她生活的主要組成部分,也因此耽誤了學業,高中讀了幾次才讀完。而且勉強畢業的她無法成為全日制大學生,繼續接受高等教育。

其後,露易絲·格麗克參加了莎拉·勞倫斯學院的詩歌課和哥倫比亞大學通識教育學院的詩歌研討班。兩年後,她遇到了自己的伯樂——著名詩人斯坦利·庫尼茨,在他的影響下,看待問題的方式以及詩風都發生了很大的轉變。

格麗克在自我審視中進行詩歌創作,又在詩歌創作中得以自我療愈,二者一起,幫助她最終戰勝了心理障礙。「心理分析教會我思考,教會我用我的思想傾向去反對我的想法中清晰表達出來的部分,教我使用懷疑去檢查我自己的話,發現躲避和刪除。它給我一項智力任務,能夠將癱瘓——這是自我懷疑的極端形式——轉化為洞察力。」格麗克如是說。

自1968年出版處女詩集《頭生子》以來,格麗克共著有十二本詩集和一本詩隨筆集。1993年,她憑藉詩集《野鳶尾》獲得普利茲文學獎。

露易絲·格麗克的早期作品具有很強的自傳性和私人性,詩歌中藏有她經歷的童年生活、姐妹關係、父母關係以及喪親之痛等等。

不過,格麗克又強烈反對讀者把她的詩歌僅僅當作她的自傳:「把我的詩作當成自傳來讀,我為此受到無盡的煩擾。我利用我的生活給予我的素材,但讓我感興趣的並不是它們發生在我身上,讓我感興趣的,是它們似乎是……範式。」

在創作後期中,格麗克更多地將自傳性內容與永恆的生死、欲望、神話與自然結合在一起,來表達人性共同的猶疑、敏感、愛欲和痛苦。在風格上,她也逐漸歸於天然去雕飾的簡潔扼要。

格麗克曾在演講中強調,比起華麗的辭藻,更令她著迷的是 「上下文的多種可能性」。 生命、死亡、情愛,這些文學與哲學的終極命題,如一顆顆黑珍珠閃現在格麗克的詩中,其詩歌黯淡的外表下掩映著一個沉淪世界的詩性之美。

閱讀露易絲·格麗克的詩歌,有時略顯枯索,也許,這與語言與文化的隔閡不無關係,這些難免會造成某些特質的丟失,比如節奏、音律或幽微的寓意。但並不妨礙我們從她的詩句中感受到疼痛。

不過,詩歌的確相對小眾,諾貝爾文學獎拉動作品銷量的能力已是業內公認,但詩歌似乎不在此行列,當當網老闆俞渝在朋友圈發出哀嘆:「詩歌拉不動銷售。」格麗克的熱度在社交媒體上只保持了很短的時間,詩集的銷量也是如此,與以往諾獎的熱度形成了一個明顯且諷刺的反差。

相關焦點

  • 獲諾貝爾文學獎後,女詩人格麗克:我不會有任何朋友了
    於顏小二看來,2020年的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女詩人「露易絲·格麗克」,便是這樣一位憂心「榮譽」的「思想者」。 知道獲獎消息後,女詩人「露易絲·格麗克」說: 「我的第一個想法是『我不會有任何朋友了』,因為我的大多數朋友都是作家。」
  • ...露易絲·格麗克|諾貝爾文學獎|諾貝爾獎|作家|瑪麗斯·孔戴
    算上今年得主格麗克,文學獎歷史上一共誕生過117位得主,其中女性只有16位,只佔總人數的13%,而這已經是女性獲獎人數第二多的諾貝爾獎項了,僅次於和平獎。但是今年,在文學獎頒獎前,就能夠感受到諾貝爾獎傾向嘉獎女性的趨勢。
  • 著名詩人李元勝:諾貝爾文學獎頒給露易絲·格麗克是爆冷,但也是對...
    這個結果我覺得還是比較意外的……」北京時間10月8日晚7點,萬眾矚目的諾貝爾文學獎如約揭曉:來自美國的77歲女詩人露易絲·格麗克成了今年那個讓人驚訝的名字。這個「驚訝」不光有驚喜的成分在裡面,還包含著意外+冷門。魯迅文學獎詩歌獎得主、著名詩人李元勝在獲知結果後,坦言後面一種感覺就要多一點。
  • 2020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美國詩人露易絲·格麗克資料作品介紹
    北京時間昨晚7時,瑞典皇家文學院宣布將2020年諾貝爾文學獎授予美國詩人露易絲·格麗克(Louise Glück),獲獎理由為:「她充滿詩意的聲音,樸素的美使個體的存在具有普遍性。」這是繼鮑勃·迪倫之後,時隔4年諾貝爾文學獎再次頒給了一名美國詩人。
  • 詩人露易絲·格麗克獲2020年諾貝爾文學獎
    詩人露易絲·格麗克獲2020年諾貝爾文學獎 2020-10-08 22:2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2020年諾貝爾文學獎出爐:美國桂冠詩人露易絲·格麗克折桂
    2020年諾貝爾文學獎出爐,美國桂冠詩人露易絲·格麗克折桂她有著詩意般的聲音與樸素的美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 陳俊宇編者按:2020年諾貝爾文學獎揭曉,獲獎者是美國的桂冠詩人露易絲·格麗克,這是一個對大多數中國讀者來說有些陌生的名字。為便於讀者更好地了解這位當下美國最傑出的女詩人,本報特推出簡略介紹,以饗讀者。
  • 親近 露易絲 格麗克
    歡迎關注·文學時代微刊· 親近 露易絲 格麗克 文/陳建偉 題記:今天,獲悉美國詩人露易絲 格麗克成為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難以抑制的興奮和汗顏,化成了這首詩。
  • 2020年諾貝爾文學獎揭曉 恭喜詩人露易絲·格麗克獲獎!
    2020年諾貝爾文學獎揭曉 恭喜詩人露易絲·格麗克獲獎!時間:2020-10-09 10:24   來源:光明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2020年諾貝爾文學獎揭曉 恭喜詩人露易絲格麗克獲獎!
  • 「在我苦難的盡頭有一扇門」說露易絲·格麗克,也說我們小鎮的詩人
    黃昏時分,我在小區散步,她在遛狗,我和她談起今年的諾獎,她有些激動地告訴我:「昨天我參加了詩人朋友舉辦的網上露易絲詩歌朗誦會。偉大的詩人,是這片土地的榮耀。我們比任何時代,都更加需要用詩歌來安慰我們越來越貧瘠的心靈。」她說這話時,眼睛裡閃爍著光芒,那種從心裡由衷地祝賀同行獲諾獎的境界以及詩歌在她心裡至高無上的地位,讓我為之震撼。
  • 露易絲·格麗克憑什麼拿諾獎?這些經典詩句,何止驚豔!
    10月8日,美國詩人露易絲·格麗克成為新晉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獲獎理由是「因為她精確而富有樸素美感的詩意之聲,使個體的存在具有普遍性」。 露易絲·格麗克是誰?要認識一位作家,最重要的途徑,是閱讀TA的作品。
  • 中文譯者柳向陽談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格麗克:她的詩有令人震驚的疼痛感
    「文學獎應該多授予詩人,諾貝爾文學獎本身就包含理想主義。就文學而言,最具理想主義的當然是詩歌,另外一個是通俗類文學。」10月11日,路易絲·格麗克詩歌中文譯者柳向陽接受河南青年時報記者採訪時說道。當地時間10月8日下午1點,瑞典學院將2020年度諾貝爾文學獎頒給了美國詩人露易絲·格麗克。「太意外了吧。」
  • 新晉諾獎得主露易絲·格麗克與我們期許的「偉大」頗有距離
    露易絲·格麗克是第16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女性;也是繼鮑勃·迪倫之後,本世紀第2位獲得該獎的美國詩人。但同時,關於這個名字與諾獎得主是否足夠匹配,也存在爭議,其中一種觀點是——格麗克是一位優秀詩人,但還稱不上「偉大」。
  • 詩人露易絲·格麗克領取今年諾獎後如是說:驚慌,光線太明亮了,聲勢...
    時隔兩個月後,2020年諾貝爾文學獎獎得主露易絲·格麗克終於接到了屬於自己的那塊金光燦燦的獎牌——美國當地時間12月7日,她親手接過獎牌這一幕發生在格麗克自家門外的花園裡。上面印著「露易絲·格麗克 2020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的英文字樣,盒子下面就鑲嵌著以諾貝爾側面頭像為核心元素的金色諾獎獎牌。戴著口罩領取獎牌後露易絲·格麗克隨後發表了自己的獲獎感言。根據其作品中文版權方北京世紀文景文化提供的翻譯稿,可以看出即便是在領獎這樣的重大時刻,格麗克依然保持著冷靜和對詩歌的虔誠。
  • 諾貝爾獎章頒發,在詩人露易絲·格麗克家門外的花園裡
    :澎湃新聞 10月,瑞典學院將2020年度諾貝爾文學獎頒給美國詩人露易絲·格麗克。
  • 2020諾貝爾文學獎授予美國詩人露易絲·格魯克,世紀文景再成幕後贏家
    原創 出版人都愛看的 出版人雜誌瑞典當地時間10月5日下午1點,2020年諾貝爾文學獎揭曉,獲獎者為美國當代詩人露易絲·格麗克,成為獲得諾貝爾獎的第16位女性。獲獎者及其作品露易絲·格麗克1943年生於一個匈牙利裔猶太人家庭,離開高中後曾進入莎拉勞倫斯學院、哥倫比亞大學,但均未畢業。1968年出版處女詩集《頭生子》,至今著有十二本詩集和一本詩隨筆集,遍獲各種詩歌獎項,包括普立茲獎、國家圖書獎、全國書評界獎、美國詩人學院華萊士·斯蒂文斯獎、波林根獎等。
  • 2020年諾貝爾文學獎授予美國女詩人露易絲·格麗克
    當地時間10月8日,瑞典文學院宣布,美國女詩人露易絲·格麗克(Louise Gl?ck)獲得2020年諾貝爾文學獎,獲獎理由是「因為她那無可辯駁的詩意般的聲音,用樸素的美使個人的存在變得普遍」。露易絲·格麗克,美國當代女詩人,美國桂冠詩人(2003-2004)。格麗克於1968年出版處女詩集《頭生子》,至今著有10餘本詩集和1本詩隨筆集。她曾獲普立茲獎、全國書評界獎、美國詩人學院華萊士·斯蒂文斯獎、波林根獎等各種詩歌獎項;2012年11月出版詩合集《詩1962-2012》。
  • 2020年諾貝爾文學獎頒給美國詩人露易絲·格麗克
    瑞典斯德哥爾摩當地時間10月8日13點,瑞典文學院宣布,將2020年諾貝爾文學獎授予美國詩人露易絲·格麗克(Louise Gluck)。露易絲·格麗克是美國當代女詩人,2003-2004年美國桂冠詩人。
  • 獨家專訪丨訪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露易絲·格麗克作品的中文譯者翻譯...
    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10月8日消息(記者 宮池) 瑞典斯德哥爾摩當地時間10月8日下午1點,瑞典學院將2020年度諾貝爾文學獎頒給美國詩人露易絲·格麗克。獲獎理由是「因為她無可挑剔的詩意之聲,以樸素的美感使個體的生存普遍化」。
  • 詩苑|2020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露易絲·格麗克詩兩首(中英雙語)
    北京時間10月8日19時,瑞典文學院宣布,2020年諾貝爾文學獎授予美國女詩人路易斯·格麗克(Louise Glück)。格麗克是諾貝爾文學獎史上第16位女性獲獎人,也是繼鮑勃·迪倫之後,本世紀第二位獲獎的美國詩人。
  • 2020年諾貝爾文學獎頒給美國詩人露易絲·格麗克|詩選讀
    美麗平谷有態度 有溫度 全區都關注本期編輯:飲冰子012020年諾貝爾文學獎頒出>美國詩人露易絲·格麗克瑞典斯德哥爾摩當地時間10月8日下午1點,瑞典學院將2020年度諾貝爾文學獎頒給美國詩人露易絲·格麗克,「因為她那毋庸置疑的詩意聲音具備樸素的美,讓每一個個體的存在都具有普遍性。」